廣州最老的跨江大橋,歷經87年風雨,最初由外國人建造

生活在廣州五年之久,平時就住在海珠橋旁邊的沿江路上,每天都要在海珠橋上來回行走,卻從來沒有認真瞭解過這座充滿歷史的橋樑。

海珠橋從外表看,最吸引人就是它的鋼架結構,看起來像是一座古老的“老爺橋”,橋面上的石碑雕刻著它過去的歷史。

廣州最老的跨江大橋,歷經87年風雨,最初由外國人建造

海珠橋位於廣州市海珠區,始建於1929年,當時由馬克敦公司負責承建,於1933年2月正式通車,變成為廣州市區唯一一座跨越珠江的大橋,新建成的海珠橋是中間可開合的,可以方便較大的船隻通過,在最初修建之時,稱為“珠江大鐵橋”,因為臨近“海珠石”,所以在1933年通車之時改名為“海珠橋”。

從濱江路的引橋梯上到海珠橋上,最明顯的是橋中間“海珠橋”三個大字,巨大的鋼架結構給人一種非常壯實的感覺,淺藍色的外表也頗有歷史感,兩邊的自行車道非常寬闊,中間的行車道總是有絡繹不絕的車輛。

廣州最老的跨江大橋,歷經87年風雨,最初由外國人建造

走在海珠橋的人行道上感覺寬敞而舒服,在橋上有很多歷史浮雕,上面的文字記錄著海珠橋過去的曾經被破壞的歷史:1938年,日本軍隊侵入廣州,日軍的飛機轟炸廣州,炸彈把海珠橋的開合器震壞,後來日軍佔領廣州之後,把控制海珠橋開合的整套設備都帶走,從此以後大橋不可以開合,大船沒辦法從珠江經過,只能停靠在黃埔碼頭,後來的海珠橋雖然經過修復,但中間橋段的開合功能已經沒辦法還原。

廣州最老的跨江大橋,歷經87年風雨,最初由外國人建造

炸燬的海珠橋

1949年,中國民黨在退敗的時候,妄想把廣州成廢墟,並以破壞海珠橋為目標,把炸彈放置在橋墩和橋樑接合的部位,於10月14號下午實施爆炸,於是海珠橋被炸燬,爆炸的時候由於橋上的市民沒有通知撤離,造成400多名人員死傷,周邊的房屋受損近百間。

廣州最老的跨江大橋,歷經87年風雨,最初由外國人建造

這是海珠橋自建成以後經歷的兩次重大“災難”,作為當時連接珠江兩岸的唯一紐帶,海珠橋的作用不言而喻,修復海珠橋的計劃也很快上日程,僅僅五個月後的1950年3月,廣州市政府用六個月的時候把海珠橋修復通車,修復後的海珠橋依然沒辦法像初建時一樣具有開合功能,中間是對開的車道,兩邊是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外形和原來相差不大。

廣州最老的跨江大橋,歷經87年風雨,最初由外國人建造

從上世紀的70年代開始,海珠橋經歷多次擴建、修復、拆除、加固等工程,現在已經87歲“高齡”的海珠橋,依然堅挺的橫跨在珠江上,連接著海珠區和越秀區,它見證著廣州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也是老廣州人記憶中的“古董”級橋樑。

廣州最老的跨江大橋,歷經87年風雨,最初由外國人建造

80多年來,它的存在加速了廣州城市建設與發展,方便珠江南北兩岸人民的生生活,對於廣州人而言,海珠橋更像是一座立在珠江兩岸的豐碑。

廣州最老的跨江大橋,歷經87年風雨,最初由外國人建造

作者介紹:我是揹包客炒飯,男。一個喜歡獨自旅行的揹包客,一個人去過廣東、廣西、江西、湖南、貴州、重慶、四川、雲南、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方。正在環遊中國,平時分享一些旅行攻略和旅行見聞,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