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百看不厭的8本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

讀書,就是和偉大的靈魂對話。


薦讀︱百看不厭的8本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


茅盾文學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長篇小說獎,是中國文學界最高榮譽之一。


想看長篇小說的親們,不妨從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入手,部部經典。


今天就給親們推薦8本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經典作品,值得你用一生來品讀。


1. 塵埃落定 【 阿 來】


薦讀︱百看不厭的8本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

內筒簡介:


小說描寫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後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但卻有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併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


在解放軍進剿國民黨殘部的隆隆炮聲中,麥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紛爭、仇殺消失了,一箇舊的世界終於塵埃落定。《塵埃落定》揭示了人生的荒誕主題。


2000年,《塵埃落定》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2. 《穆斯林的葬禮》 【 霍 達】


薦讀︱百看不厭的8本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

內容簡介:


該小說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了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為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


《穆斯林的葬禮》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


1991年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3. 《一句頂一萬句》 【劉 震 雲】


薦讀︱百看不厭的8本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

內容簡介:


本書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是著名作家劉震雲先生參磨四年的槓鼎之作。被北京五大評論家譽為“中國的《百年孤獨》(諾貝爾獲獎作家馬爾克斯的作品)” ,

是劉震雲迄今為止最成熟最大氣的作品。


《一句頂一萬句》的故事很簡單,小說的前半部寫的是過去:孤獨無助的吳摩西失去唯一能夠“說得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走出延津;小說的後半部寫的是現在:吳摩西養女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為了擺脫孤獨尋找“說得上話”的朋友,走向延津。一走一來,延宕百年。書中的人物大部分是中國最底層的老百姓,偏偏安排了一個意大利牧師老詹。


4. 《蛙》【莫 言】


薦讀︱百看不厭的8本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

內容簡介:


本書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是莫言醞釀十餘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一部觸及國人靈魂最痛處的長篇力作,初版於2009年。


小說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五封書信、四部長篇敘事和一部話劇組成,在藝術上極大拓展了小說的表現空間。整部作品以從事婦產科工作五十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為線索,用生動感人的細節和自我反省,展現了新中國六十年波瀾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當下中國生育問題上的混亂景象,同時也深刻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靈魂世界。


5. 《長恨歌》 【王 安 憶 】

薦讀︱百看不厭的8本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

內容簡介:


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其中交織著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生活在上海弄堂裡的女人沉壘了無數理想、幻滅、躁動和怨望,她們對情與愛的追求,她們的成敗,在我們眼前依次展開。王安憶看似平淡卻幽默冷峻的筆調,在對細小瑣碎的生活細節的津津樂道中,展現時代變遷中的人和城市,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


本書榮獲第一屆世界華文文學獎,並於2000年獲得我國文壇上最具榮譽的大獎——茅盾文學獎。


6. 《平凡的世界》【路 遙】


薦讀︱百看不厭的8本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一部小說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在小說中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的社會生活。


在近十年的廣闊背景下,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劃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7. 《主角》【陳 彥 】

薦讀︱百看不厭的8本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主角》是一部動人心魄的命運之書。作者以紮實細膩的筆觸,盡態極妍地敘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及其與秦腔及大歷史的起起落落之間的複雜關聯。


其間各色人等於轉型時代的命運遭際無不窮形盡相、躍然紙上,既發人深省,亦教人嘆惋。豐富複雜的故事情節,鮮活生動的人物群像,方言口語的巧妙運用,體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熟稔和敘事的精準與老道。在詩與戲、虛與實、事與情、喧擾與寂寞、歡樂與痛苦、尖銳與幽默、世俗與崇高的參差錯落中,熔鑄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和生命境界的“大說”。


作者上承中國古典文學及思想流脈,於人世的大熱鬧之中,寫出了千秋萬歲的大靜。而經由對一個人的遭遇的悉心書寫,讓更多人的命運湧現在他的筆下。憶秦娥五十餘年的人生經歷及其心靈史,也成為古典思想應世之道的現代可能的重要參照:即便內憂外患、身心俱疲,偶或有出塵之思,但對人世的責任擔當仍使她不曾選擇佛禪的意趣或道門的任性逍遙,而是在儒家式的奮進中覓得精神的終極依託。


作者筆下的世界,不乏人世的蒼涼及悲苦之音,卻在其間升騰出永在的希望和精進的力量。小說遂成浩浩乎生命氣象的人間大音。


8. 《白鹿原》 【陳 忠 實】

薦讀︱百看不厭的8本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

內容簡介:


《白鹿原》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作完成,首次出版於1993年。


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


1997年,該小說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全書共50萬字,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 展現出一幅20世紀上半葉中國農村社會形象的歷史畫卷,覆蓋人物眾多;從清朝覆滅到民國建立,寫白鹿原上白、鹿兩大家族的較量,講國共兩黨的鬥爭的社會背景,男女關係的感情描寫也細緻。


《白鹿原》保持了歷史的混沌性和豐富性,使這部偏重於感性和個人主義的歷史小說既成為一部家族史、風俗史以及個人命運的沉浮史,也成了一部濃縮性的民族命運史和心靈史。


親,今天的書單你喜歡嗎?歡迎私信交流閱讀心得體會!


離你更近給你更多,請關注靖邊微訊通!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