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玉 璧

南越王墓出土各種玉璧56件,僅主棺室就有47件,說明墓主對玉壁的喜愛。這些玉壁中比較突出的有大玉璧、透雕二龍銜環璧、透雕龍紋玉璧、透雕龍鳳紋玉璧、獸首玉璧、雙連玉璧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

原放置於墓主玉衣頭罩之上,直徑約10.6釐米。其構圖分內外雙環,內環一遊龍居中,前後爪伸至環外,有一鳳鳥在外環中站立於龍前爪之上,扭頭回望游龍,鳳冠及尾部以抽象的紋飾似雲似水延伸於內外雙環間。整體構圖主次分明,龍鳳呈祥,妙韻天成。這件玉佩寓意龍鳳呈祥,構圖完美和諧,主次分明,雕鏤精細,是漢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的器形圖案被選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館徽。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透雕三龍紋璧

直徑9.6釐米,由青玉透雕而成。外圈飾渦紋;內圈三龍,龍首伸出銜住外圈,成為內外兩圈的連接點。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玉 佩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鳳紋牌型佩

長 14.0釐米 寬 7.4釐米

出土於墓主左肩,由青玉雙面透雕而成。玉佩正中為一個長方框,框內透雕一隻變形鳳鳥。(方框下端原已折斷,特製兩個“H”形的小金橋連接)方框上連一朵捲雲紋,下為一高冠卷尾變形鳳鳥。框右側雕一鳳鳥,雙足踩璧,長尾下垂。左側透雕瓔珞一串,其上飾一小鳥。整器構圖充滿動感,而且突破傳統的均衡、對稱手法。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獸首銜璧玉佩

通長 16. 7釐米 寬 13. 8釐米

出土於墓主的頭部,由一整塊青玉雕成,構圖上突出不對稱的特點。整體由一個方形獸頭和一塊谷紋玉璧組成。獸首左側透雕一隻螭虎,左右形成不對稱的格局。下面的玉璧套在獸鼻子突起的長方形的銎(讀瓊,指斧子上安柄的孔)孔裡,可以前後轉動。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花蕾鳳紋玉佩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心形玉佩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心形玉佩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心形玉佩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心形玉佩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心形玉佩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心形玉佩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龍形玉佩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玉容器

玉製容器在漢代目前所知極為稀少,據不完全統計,僅10餘件,而南越王墓中出土有5件之多,其意義非同一般。這其中,銅承盤高足玉杯,世所罕見。該器高17釐米,除高足玉杯外,還有金首銀身游龍銜花瓣形玉托架、木託座、銅承盤等部分構成。一件器物綜合運用玉、金、銀、銅、木五種材質,以玉杯為核心,呈三龍拱杯之勢,匠心獨運,造型奇巧,讓人聯想到史書記載同一時期漢武帝所建的仙人承露盤,它也許就是漢代五行及黃老思想對南越文化影響的體現。還有學者認為本器或為史籍中所載“方諸”的形象。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銅承盤玉高足杯

玉雜器

玉雜器可分為印章、帶鉤、六博棋子三種。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三枚玉質有字印章

墓中出土璽印共23枚,其中玉質印章9枚,6枚無文字,有文字的三枚隨墓主貼身下葬,分別是:“帝印”玉印,以螭虎為鈕,該印用“帝”不用“璽”,將“帝”“印”二字連用,獨具創新;“趙眜”玉印,覆鬥鈕,為墓主名章,為我們確認墓主姓名提供了直接證據;“泰子”玉印,覆鬥鈕,“泰”通“太”,是南越國預立太子制度的體現。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龍虎合體玉帶鉤

帶鉤在墓中共出土36件,其中4件為玉帶鉤,它們形體最大,造型精美,作工精緻,保存狀況好,同出自墓主棺槨中。此4件玉帶鉤代表了漢代玉帶鉤的最高水準,如其中一件龍虎並體玉帶鉤,玉色青白,質地瑩潤,造型奇特,虎在鉤首,龍居鉤尾,兩體並連,龍張巨口,虎舉利爪,二者共奪一圓環,整個器物構圖簡練,式樣新穎,前所未見。

玉舞人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百看不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漢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