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韩信困境,谋士张良为何置之不理,见死不救?

导语:提到张良,大家耳熟能详,他是刘邦手下的谋士,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能从一介布衣成为大汉王朝的缔造者,离不开以上三个人的帮助。萧何处理政事,张良出谋划策,韩信领兵作战,三人各尽其责,一同缔造了辉煌的大汉王朝。汉朝建立后,刘邦狡兔死,走狗烹,杀死了很多功臣,韩信也被害死,作为曾经的同事,张良为何袖手旁观,到底为何?笔者将为大家解密这段历史。

面对韩信困境,谋士张良为何置之不理,见死不救?

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智谋过人,深谋远虑,被冠以"谋圣"的称号。汉朝建立后,刘邦对手握重兵的韩信极具猜疑,借口杀死了他,本以为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结果却适得其反,引发一连串的叛乱,以至于刘邦建国后一直在平叛,最后中了致命的箭伤,回到长安不久就驾崩了。

有一个疑问,张良在杀韩信的决策中,充当着什么角色,他是否预料到杀韩信之后的后果?这一切都要从韩信说起。

面对韩信困境,谋士张良为何置之不理,见死不救?

韩信是有大抱负的人,秦末农民起义后,韩信投到项羽的叔父项梁麾下。后来项梁战死,韩信转投项羽军中,可是他并没有受到重用,于是被萧何引荐到刘邦麾下成为了大将军。韩信为何和刘邦日渐不和,以至于生死相向?有几个原因。

第一,求封齐王惹怒刘邦。彭城之战刘邦惨败,北伐诸侯国相继叛变。韩信受命北上平叛,韩信成功后,向刘邦求封齐王。此时刘邦在荥阳被项羽打的抬不起头,而韩信趁火打劫,按兵不动,不支援刘邦,这使得刘邦极为恼怒。刘邦无奈,只能满足他,只是心里十分不满。

面对韩信困境,谋士张良为何置之不理,见死不救?

第二,扩大封地激怒刘邦。公元前203年,刘邦与项羽在固陵大战,本已经和刘邦约定好的韩信却迟迟不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邦采纳张良加封韩信的建议,才得以得到韩信支援。首领深陷危难而手下却不听调令,反而趁火打劫,刘邦更加生气了。

刘邦称帝后,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韩信的兵权,后来有人告他谋反,就把他囚禁于宫中自由却没有被限制。后来陈豨谋反,韩信作内应,事情被人出卖。吕后、萧何谎称刘邦在前线打了胜仗,邀请诸侯庆祝,把韩信诱骗到长乐宫杀害。

面对韩信困境,谋士张良为何置之不理,见死不救?

韩信遇害,张良为何袖手旁观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韩信谋反是事实,张良不能趟浑水。史书对韩信的谋反都有记载,代表人物有司马光和班固。班固在《汉书》中说:"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班固认为韩信谋反是因为刘邦猜忌,韩信不得不反。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韩信灭齐以后,没有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反而自立为王,刘邦追击项羽至固陵,韩信违反约定不参战,这使得刘邦对他有了杀心,司马光认为韩信触怒了刘邦,难逃一死。

韩信功名心很重,他起初也有叛汉的经历,他可能没有当皇帝的志向,却有称王之心。刘邦能够满足他的时候,他自然不会反叛,可是经历过被贬谪的经历,从云端掉落,与樊哙这样的人一个地位,韩信肯定不满,从而谋反。而且史记专门记录了韩信谋反的事实,所以张良作为臣子,不能救一个有逆反之心的同事。

面对韩信困境,谋士张良为何置之不理,见死不救?

第二,刘邦政策转变,张良出手只会引火烧身。楚汉战争的时候,刘邦分封了七位异姓王,帮助他打天下,这是为了笼络他人为自己卖命。汉朝建立后,刘邦开始分封同姓王。把自己的儿子、兄弟都封到各地做藩王。显而易见,刘邦欲建立一个属于刘家的帝国,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那么自己封的异姓王就得一个个铲除,张良意识到了刘邦的真实想法,所以韩信是非死不可,自己也就没有相救的必要。如果出手,就是和刘邦作对,和领导作对,结果也就好不到哪里去。

面对韩信困境,谋士张良为何置之不理,见死不救?

第三,明哲保身方为求生之道。刘邦称帝后,张良对外称自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刘邦迁都长安后,张良模仿道士闭门练气功,辟谷,这其实是张良的计谋,为的就是明哲保身。张良曾向刘邦提出退隐,他说自己的先祖辅佐韩王,秦朝灭了韩国后,张良立志复仇,幸运的是遇到了刘邦,和刘邦一起覆灭了秦朝,自己的大仇得报。以后国家安定,自己只想做一个云游四方的道士,况且刘邦给了自己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自己别无所求。后来刘邦大封列侯,张良主动希望自己的封地是留地。留地是他和刘邦的相识之地,这一辞封,既表达了自己不愿做大官的意愿,又告诉了刘邦自己对他们友情的重视。作为领导的刘邦,十分满意。张良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急流勇退,明哲保身,韩信身在漩涡中心,张良不可能帮助他,只求自己可以安享余生。

面对韩信困境,谋士张良为何置之不理,见死不救?

结语:总而言之,在刘邦与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很少出谋划策,他十分清楚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打天下的时候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等到坐天下的时候就并非如此,功高盖主、手握重兵都为刘邦所忌惮。诛杀功臣是为了自己的天下考虑,由不得半分马虎。张良深谙此道,因此急流勇退,保全了自己,这是有大智慧的人。不留恋自己的功劳,不奢求领导的心软,自己姿态做好了,自然可以明哲保身。

面对韩信困境,谋士张良为何置之不理,见死不救?

反而韩信没有这样的大智慧。他优柔寡断,又有野心,虽然军事才能卓越但是政治嗅觉太差,再加上早期对刘邦的不重视,使得刘邦痛下杀手,落得惨死的下场,可怜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