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二了,做作业拖拖拉拉,有什么好办法?

生活呗精彩


如何解决孩子做作业拖拉的问题呢,首先,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需要问另外几个问题是:

1、怎样的情况算是拖拉呢?

2、孩子为什么会拖拉呢?

3、按时完成指的是按什么时呢?

问完这几个问题,其实这个题目就变得更清晰了

首先、家长对于孩子何时开始做作业、何时完成作业是有心理标准和预期的,孩子达不到,家长就认定为拖拉。

其次、孩子拖拉的原因可以简单地概况为:(在意愿上)不太愿意开始做,可能是累了想玩会儿,也可能是排斥做作业;(在能力上)不会做,所以就不愿意开始,或者磨磨蹭蹭拖得很晚。

通过对问题的拆解,我们就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引导和帮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啦:

一、跟孩子商定开始做作业和完成作业的时间

孩子每天从学校回家其实也是想先休息一下的,就跟我们工作累了想刷会儿手机的需求一样的。出于对孩子的理解,不建议孩子一回家就被要求写作业。

可以通过全家的家庭会议或者头脑风暴的形式,跟孩子分析每晚做作业总共需要多少时间,根据家里的作息时间,比如,每晚10:00需要上床睡觉,作业总体需要1.5小时,作业间隙还需要休息0.5小时,那么最晚晚上8:00就要开始写作业了。当然,这个时间不是绝对的,商量出最晚需要开始的时间,如果孩子自己提前当然是可以的。

确定了最晚开始的时间,那么孩子从回家起到开始写作业这段时间,是可以选择一些放松方式的,比如看动画片、玩游戏或者找朋友玩都是可以的。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在客厅挂一个指针和数字清晰的时钟,年幼些的孩子可以在每项活动结束前5分钟提醒一次,可以说“宝贝,还有5分钟就需要去做作业了哦”。

有的孩子可能自控力还没那么强,也没关系,家长可以用“有限选择提问法”来引导孩子,比如,“宝贝,记得我们的约定吗?现在时间到了,是我帮你关电视还是你自己来呢?”孩子通常会自己来。有个别孩子可能还是磨蹭不愿开始,这时要温和而坚定地启发孩子“宝贝,对于将要开始的作业你有什么安排呢?”

这波操作的关键点是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孩子,让他有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家长只负责引导而不要惩罚,在态度上温和而坚定。不商量而强硬地安排作业,会引发孩子与家长的权力之争,还有对抗和冲突。

二、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

1、环境上的支持。孩子需要一间单独的房间,而且是相对安静的。在闹哄哄的客厅或者其他人都在玩乐而要求孩子去做作业,孩子肯定是不愿意的。就算勉强开始做作业了,心思常被牵扯,速度也是快不了的。

2、方法上的支持。(1)按学科将作业分成几部分,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画画等,做作业的时候最好不要来回跨学科,做完一个学科作业再做另一个科有利于提高效率。

(2)将每科的作业再拆分成几个小部分,比如,语文的听写(10分钟)、预习课文(5分钟)、抄写生词(15分钟)。

(3)运用番茄工作法(一种高效时间管理工具)。孩子一次专注力坚持的时间通常是年龄的两倍,比如一个10岁的孩子,她能专注的时间大概是20分钟到25分钟左右。这个时候就可以按照刚才的单科作业拆分,先完成语文听写(10分钟)+抄写生词(15分钟)。孩子每完成25分钟的作业,可以休息5分钟。

经常使用番茄钟(网上可买),孩子的专注力会越来越好,根据专注力迁移定律,在别的方面也能更专注。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对于时间的感觉不强可以运用更加直观的计时工具---沙漏。市面上有各种时间长度的沙漏可以选择。

(4)每个学科的作业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到难的顺序来安排,实在不会做的可以用笔标记后,在做完所有作业后家长可以讲解。

(5)孩子每次按时完成作业后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设置一定的激励,比如说可以看会动画片或者下楼玩玩,这个根据每个家庭来定,但最好不要用钱,而是符合孩子兴趣爱好。

三、在孩子上学前就需要做的事情

很多孩子在作业上拖拉、磨蹭只是一个缩影,他可能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类似的表现,比如,吃饭慢、起床慢、上学慢等等,怎样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呢?那从小就应该做到:

(一)、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生物钟

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并不清楚时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孩子对于一天要做什么事情是清楚的,这就需要从建立规律的生活开始让孩子渗透时间的概念。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宝贝,现在是吃饭时间,吃完饭后是上学的时间。”

这种方式可以把时间和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孩子容易理解。如果每天的生活是规律的、流程化的,孩子慢慢就会明白做完一件事后接下来要做什么,比如,从学校回来后要吃晚饭,吃完晚饭休息一会儿是洗澡、阅读,然后睡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建立一个个的好习惯”。当孩子习惯了规律的生活方式,就自然地能按照时间来做该做的事情。

(二)、将抽象的时间可视化(时间饼)

对于学龄前的或者年纪较小的孩子还可以用读图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了解时间。饼状图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明白“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是被“不同的事情占用的”。当然也可以用流程图或者清单,每做完一步就打上一个勾或者贴上对应的贴纸,孩子会从中获取掌控感和满足感。

将步骤较多的事情分解成清单,有趣、容易操作,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地管理好时间。对于琐碎的事情,我们的大脑是不善于记忆的,这时我们就要把琐事做成清单,这样可以节约脑力去记忆和处理杂乱的信息。

有了时间图,孩子就能清晰地知道他一天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也明白写作业时间太长就会耽误玩的时间。

(三)、孩子没做过的事情要仔细给他们展示,比如拆分作业、整体安排,孩子慢慢就能掌握一项技能,掌握以后做事的速度自然就快了。收拾书包、收拾屋子,家长都可以展示给孩子应该怎么做,最好每次展示的方法和流程是一样的,孩子很快就能上手。

(四)、最核心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温暖、宽松的家庭环境。孩子内在感觉到被接纳、被爱,他的能量就可以用来学习外在的技能,更容易适应新东西和新环境。











肖老师XL


拖延是一种什么感受,就像是清晨的闹钟响了之后,自己总会说五分钟之后再起床的一样。

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如此。应该怎么去解决关于拖延的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是初二,那么你应当和他谈一下,他想得到什么东西?

如果他想得到一部手机或者一部平板之类的东西,那么你答应他。当然不是说买一些东西来害他。反而用这种购买的机制来约束他。

例如你的孩子想要一个平板电脑,这个平板电脑的价格是3000元。那么你现在给他定一个机制,一个奖励机制。比如说我今天坚持背了50个单词,那么我们就会拿一个小记账本给他加一个五元。前提是自己不能忘。当然,每天50个是上限,要不然会出现糊弄任务。具体怎么样,要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善。

举个例子吧,拿我个人而言。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学日语专业的。可是在学习过程中,英语又不能落下。之前我很想去买一个iPad,可是自己手头上的零钱又不是很够,如果买了的话,那么我就会陷入金融危机。但是我又特别的想要那个东西,每天就是用手机在上面看看有关信息啊,或者怎么样怎么样,就是不会去学习。

于是我就给自己定制了一个这样的计划:

英语四级单词过了,加五块

日语单词过了,加五块

每天复习一遍之前所学的单词,一块钱一次

总结知识点五块钱一章

自己通过自己这种奖励机制来督促自己去学习。不要看每次这么多,这么多,我已经计算过了,但我要完成这些东西,要需要将近200天才能得到我想要的

试问一下,200天每天坚持背单词,每天坚持学习,那么200天之后自己的知识会不会成长到一种地步?

等我200天之后,所学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弥补下来,我最近的经济赤字😏

我还是建议去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千万不可以强迫他,因为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强迫他,他就会反抗你。他不想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万万使不得以暴制暴!只要诚心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


子不逾


我校是寄宿学校,每天看着学生们自习,这种情况很常见。

首先明确拖拉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大概分为这么几种:1,学困生。这样的孩子要从根源解决,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先快速完成简单的题,困难的题在咨询师长同学或查阅资料后再做。2.慢性子。他不是有意拖拉,而是不由自主。帮助孩子确定今日目标,规划时间,多长时间完成哪门作业。让他意识到自己动作慢,需要提高速度。3.故意磨蹭。这种孩子要多使用正强化的刺激。也就是奖励法。如果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读喜欢的课外读物等。

望抛砖引玉。


Alanaaaa


孩子有这种情况,首先是要孩子建立每天准时睡觉的习惯,不在床上玩手机,每天一睁眼就让他起床,他如果没有作息时间表,就的需要父母来帮他了,一定要严格的执行,坚持一学期基本上这个问题就好了。孩子睡觉每天8小时以上最好。

注意力不集中,磨磨蹭蹭的孩子主要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学前期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从进入小学的第一天起,儿童的主导活动就是学习了。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个人意愿的事情,而还是一种社会义务,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对于一部分儿童来说,有一个适应过程。小学生的注意发展正在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仍然占主导地位。他们在注意过程中,常被新异的刺激所吸引。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广度平均不到4个单位。一年级小学生在阅读时,常常采用逐字阅读的方法。他们的注意长度也有限。7-10岁儿童只可以连续集中注意15分钟到20分钟。做作业时,他们独自坚持的时间不会太久。小学生的意志发展逐步增强。意志在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与成长较好的小学生多与具有较坚韧的意志品质有关。低年级儿童意志的自觉性较差,他们还不善于自己提出学习、生活的任务和目标,通常需要老师和家长来督促进行。同时他们遇到问题时,克服困难的坚持性往往较差,遇到听不懂的,或者有别的事情吸引他,他们就难免耽搁、走神了。如果分析一下,那么首先,这是一种孩子成长过程的常见现象。这种现象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出现,随着孩子长大,它们就消失了。由于儿童成长存在个体差异,对于磨磨蹭蹭的现象,有的孩子明显一些,有的孩子不太明显;有的孩子持续时间长一些,有的孩子持续时间短一些。当然,有时问题不是如此,而是孩子磨磨蹭蹭的现象并非成长自身可以解决了,或者说,已经影响成长了,已经是真正的问题了。需要改善一下,该怎么做?磨磨蹭蹭的现象常常不是孤立发生的,有些是孩子本身的慢性子造成的。有些孩子平时室外活动较少,生活散漫、做事拖拉养成了习惯;有些是孩子思维活动较缓慢,做事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快不起来。这种情况首先要从改善行为习惯做起。家长要多带孩子做一些室外的有助于增强敏捷反应和身体灵活性的运动,如打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平时的日常生活也要注意尽可能动作快捷,如早起限时穿衣、叠被、洗漱,上学快速走路等。养成干净利索、快速做事的习惯,孩子的慢性子会逐渐改变。而敏捷的行为习惯会迁移到学习上,就不会再慢腾腾了。由于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较短,而孩子的学习又缺乏计划性,因此孩子做作业会出现分心、拖拉的情况。这可以通过做一些训练慢慢适应。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做作业时间分割成几段。比如估计要用1小时完成的作业,可以把时间分成三段,每段 20分钟。中间休息5或10分钟。由于每次时间短,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精力集中地做作业。也可以用分解作业量的办法。比如,有15道数学题,可以规定每做完5道题就休息5分钟,然后再做下一个5道题。休息时家长可以陪孩子说说话或做一些游戏。这样配合作业过程的训练要有家长监督提醒,把握好休息与做作业的时间。家长不必担心孩子会养成要家长陪同做作业的依赖心理,等孩子大一些,就可以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作业了。长大的孩子不会喜欢家长总是陪在自己身边。在改善磨蹭行为的过程中,家长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有急躁情绪,也不要急于求成。家长只是耐心地去做,然后欣喜地看着孩子慢慢长大。


全面视角


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这个习惯是长年累月形成的,抛开学校教育的原因外,家长的日常监督和引导是个重要原因,毕竟学业一般都是居家完成的!其实每位家长心知肚明,自己是否刻意的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去陪伴孩子完成作业,是否有言传身教的引导孩子注重时效等等。形成的原因就不需要一一多说,既然存在问题,那么就需要解决,我认为孩子已经到初二了,具备了独立的自我意识,应该一种成人的态度去引导他认识和改正这个问题。我以前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我觉得从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去分析这个问题挺简单也挺现实!从激励和保健因素说,首先,孩子为什么做作业拖拖拉拉?他做作业拖拖拉拉的诉求是什么?其次,怎样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满足孩子的诉求,从而改正这个毛病;最后,怎样维持这种现状,并使孩子形成意识和习惯!当然关键是满足合情合理的诉求主要是长远的精神满足,而不是单纯简单粗暴的物质满足,要让孩子明白改掉拖拖拉拉这个习惯对于他而言是长久的好处!谢谢


教师落夜


初二正是叛逆期阶段,作业拖拉是几个问题因素:

1.孩子完成作业的动力和压力是什么?

2.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

3.父母和孩子之类的关系如何?

4.作业的反馈如何?

5.做作业的环境如何?

.....

小学的时候养成的那些不良习惯也有关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对策!


智趣尚生活


我觉得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不管是爸爸或妈妈像朋友一样和孩子聊聊天,聊聊孩子心里都在想什么,做作业在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如果感觉有错的地方,一边聊一边指出来,父母的关心也挺重要的


谖妈生活日记


言传身教,为人父母先要带个好头,做事不拖泥带水,凡是都要有计划,有目标,有安排,跟小孩交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一起订出计划,现在还来的及,到高中就晚了!


月儿9650


孩子不听话,就直接揍。


诸事顺利0


多多鼓励,初二已经懂事了,相信会越来越懂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