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碗留給母親洗(深度好文)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時光易逝,愛經不起拖延,別讓父母等太久。

但孝敬父母,也要用對方式。

01

最近在刷微博時,看見一個網友分享了這麼一則故事:

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實習歸來,他們在帶隊的教授家裡撮了一頓。

愉快的晚餐結束後,桌上杯盤狼籍。

幾個同學搶著要洗碗,教授卻滿面笑容地阻止道:“不急,有人洗呢。”

教授將碗筷放進水池,先衝去油汙。

然後,輕輕地走到他八十高齡的老母親身邊:“媽,洗碗嘍……”

同學們一下子都楞住了。

只見老太太一改餐桌上的萎靡,精神煥發地走到水池邊,慢騰騰地洗起碗來,花了半個小時才把碗洗完。

教授高興地對老太太說:“您辛苦了,歇歇吧。”

他拿了塊毛巾,給母親擦手。

教授攙母親回房後,又返回廚房,把碗重新洗了一遍。

教授對著詫異的他們說:

“做母親的沒有不想為孩子做點什麼的,即使她老了,但在她眼裡,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

讓她洗碗,她就會感到兒子需要她,一整天就會過得充實。

孝敬父母,除了幫助父母外,還要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愛你。”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學會正確接受父母的愛,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

其實,捨得“用”父母,他們會更開心。

讓父母幫忙洗個碗、扔個垃圾、做頓飯,就是給父母表現自己、證明自己的機會。

給父母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

讓他們感覺到我們做子女的還很需要他們,讓他們有機會表現愛你的地方。

這應該是子女對父母更深層次的孝!

把碗留給母親洗(深度好文)


02

年初時,表哥結婚了,他還用積攢多年的存款,在大城市裡買了套房子。

表哥覺得,父母為家庭嘔心瀝血,吃了不少苦。

如今他有了不錯的發展,就把父母接到城裡一起住。

可最近表哥的父母回鄉下過年了,而且還說過完年也不打算進城了。

我問表哥,這一年,是不是哪裡怠慢他們了?

表哥也是一臉無辜,說:

“我連碗都沒有讓他們洗過,還給他們買了不少高級的家用電器,給他們享受生活。

平時也沒讓他們做一點點家務,生怕他們累著。

可能是鄉下的父母大都不太願隨孩子進城吧,我們這做孩子的也很無奈啊。

他們總說自己是勞碌的命,享不了清福,我們也沒辦法。”

可後來,卻聽表哥的父母說,剛開始去表哥那會兒,表哥還經常和他們聊工作上的事。

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表哥不再願意和他們老人家說生活上的事。

還常說,說了他們也幫不上忙,只會乾著急。

雖然說什麼活也不讓他們幹,可越是這樣,他們就越是內心空虛。

感覺自己什麼也幫不上孩子們,孩子做的工作,他們也不懂,孩子們的娛樂,他們也不會。

於是,父母就覺得自己在家裡就是幹吃飯,最多餘的人。

傅首爾曾在節目上說過:

“不要代表這個時代淘汰你的父母,幫助他們,接納他們。

讓父母覺得我和你一起擁有這個精彩的日新月異的令人眩目神謎的互聯網時代,是我們能夠給他們的最好禮物。”

無論時代怎麼變,父母對孩子的愛,永遠不變。

百善孝為先,我們為人子女,都想好好孝敬父母。

但很多人以為孝敬父母,就是照顧父母日常生活起居,把他們供養起來,不讓父母做任何事情。

可這種做法的結果,只會讓父母的內心離自己越來越遠。

所以,不要讓父母覺得自己真的老了,成為了毫無所用的人,成為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把碗留給母親洗(深度好文)


03

著名教育專家盧勤說過:

“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價值。”

我們在愛父母的同時,也要懂得創造給父母愛我們的機會。

生活中,我們應改變愛的方式,把愛的機會還給父母。

這樣他們才會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從而讓父母更自信、更幸福。

所以,趁我們還年輕,趁父母還健在,一定要學會關注他們的內心,用最好的方式孝敬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