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當年的北大屠夫依舊在賣豬肉,並向母校捐款9個億

2003年,國內眾多主流媒體相繼以《北大畢業生長安賣豬肉》為題報道了一名北京大學的畢業生街頭市場賣豬肉的新聞。

該名畢業生叫陸步軒,但是該新聞一經媒體報道之後,更多的人則開始戲稱他為“北大屠夫“,原本看似只是一件畢業生畢業之後何去何從的就業問題,但是由於掛上了北大的名頭和經媒體的一眾炒作,該則新聞一度在一段時間內引起了大眾的熱議與討論並稱之為“陸步軒現象”。陸步軒的事件更是引起了人們對就業觀念、人才標準、社會分配等眾多問題的深刻反思,甚至很多人議論說:要文憑也沒有用,小學畢業和北大畢業都是一樣賣豬肉,讀書無用論,等一系列的熱議。

20年後當年的北大屠夫依舊在賣豬肉,並向母校捐款9個億


面對眾多媒體的採訪和群眾的熱議,陸步軒只是面帶愧疚的簡單回答到:“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1966年,陸步軒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母親早逝,家境貧寒,然而貧窮困苦沒有影響少年的心性,陸步軒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喜歡刨根問底的人。一件事的來龍去脈,非要弄明白才覺得安心,所以這種看似略顯“極端”個性,也讓他在學習上極有天分。所以1985年,20歲的農村娃陸步軒帶著西安長安區文科高考狀元的優異成績和全村人的自豪考入了北大中文系。所以在家鄉的親戚朋友看來,他的未來已經和“做大官”、“賺大錢”密不可分了。

但進入北大之後班裡同學全是各地狀元,城裡的同學無論是視野、知識面都要廣闊很多,他的那一點僅存的驕傲很快變成了自卑,北大基本每天晚上都有講座,都是各個行業取得一定成績的人來主講。陸步軒特別喜歡聽講座,他覺得對開闊眼界和幫助個人成長的意義比專業課還要大。大學期間他還讀了很多書,什麼類型的書都看,每一天都過得充實,對未來也有著無限的憧憬,但四年很快過去,未名湖畔的校園時光匆匆了結了,即便是貴為狀元的北大畢業生也沒能夠留在首都北京,最後他被分配到了老家西安

快要破產的長安縣柴油機配件廠,但他一天活都沒幹就離職了。隨後他又被分到統管計劃經濟的家鄉縣計委,無編制。但此時陸步軒的處境是尷尬的,作為一個接受過四年全國最頂級教育的年輕人,再如何自詡清高,也得接受幫胸無點墨的領導寫講話稿的日常。而當時的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鉅變中,市場經濟初露鋒芒,計劃經濟已然走到盡頭,陸步軒的單位,正成為那最後一抹“夕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不得不放下“北大才子”的身段,去辦工廠,開礦山,做裝修,開商店,卻都以失敗告終,隨即女兒的降生,讓他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1999年,走投無路的陸步軒幹起了投入更小、回本更快的豬肉鋪。“賣豬肉門檻低,回籠快,當天就能看到收益,後來他在自己著作的書《屠夫看世界》中回憶說“肉攤上當時都是蒼蠅亂飛,血水橫流,肉腥氣刺鼻……”即使渾身每個細胞都在抗拒,每天凌晨四點還是要趕去肉鋪分割豬肉,“我以前一直覺得賣豬肉是很低檔的事,可是一家老小要吃飯,生活實在過不下去,不幹也得幹了。

20年後當年的北大屠夫依舊在賣豬肉,並向母校捐款9個億

街市上沒有人知道他是北大畢業的,後來他索性就跟別人說自己是文盲,他與別的肉販唯一區別就是他鼻子上那副厚厚的眼鏡,於是他乾脆給自己的豬肉鋪取名“眼鏡肉店”。他由原本全村的榜樣,偶像成了村裡的反面典型——學習好有什麼用,北大畢業都賣豬肉。那時候,他也懷疑讀書到底有沒有用。後來更是讓他產生“侮辱”了母校的感覺。北大,不再是光環,反而成為負擔。

隨即便出現了2003年,陸步軒在西安街頭賣肉的事被媒體曝出,別人開始稱他“北大屠夫”。這個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從此,他的寧靜生活被打破,他想要隱藏的北大身份引起眾多關注。他開始聽到各種聲音:“讀書無用,北大才子也賣豬肉”“真給北大丟臉”那時,無論誰來告訴他賣豬肉不丟人,他都聽不進去,在他心裡,人生已墜入陰暗的谷底。

在事件冷淡了幾年之後的2008年5月,陸步軒在廣州認識了同為北大校友、同是“賣肉佬”的陳生。兩人有著極為相似的經歷,都是從北大畢業後,進入體制卻不順,無奈中只好“下海”。

雖然同為“賣肉佬”可陳生卻發現了他與眾不同的地方。陸步軒把賣豬肉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準”。他從來不賣注水肉,一個檔口他能賣出12頭豬,是別人的十倍之多。空閒時間,陸步軒並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熱愛,而出版了視角獨特的自傳式著作《屠夫看世界》。

2009年,在陳生的倡導下,國內第一間屠夫學校成立了,陸步軒擔任校長,習慣於埋頭鑽研的他熱忱地投身於編寫教材與授課,做得頗有起色。陸步軒所編寫的屠夫教材,涉及養殖、切割、營銷等多個環節,將培養通曉整個產業流程的高素質屠夫作為著力點。與此同時,在陳陸二人的通力合作下,做符合高端肉類需求的品牌豬肉,也日益成為陸步軒的全新目標。

20年後當年的北大屠夫依舊在賣豬肉,並向母校捐款9個億


到了2015年,兩人聯手打造的豬肉品牌銷量已超10億,成為赫赫有名的土豬肉“第一”。

2016年,陸步軒又主動抓住互聯網時代的機遇及時把品牌豬肉拿到電商渠道進行售賣。

時至今日,他已成為擁有全國700多家連鎖店的“豬肉大王”,有媒體報道稱,靠著賣豬肉,陳生的身價已過百億,陸步軒更是身價飆升,無疑實現了從底層豬肉販到富豪的“逆襲”而且他更是向自己曾經羞於說出口的母校捐款9個億。

但對於陸步軒來說,發家致富,並不是最讓他驕傲的。更重要的是終於可以解除了“讀書到底有沒有用的疑惑”即便是為了解開這個心結自己花了30年的時間。

面對自己接受過的高等教育,陸步軒結餘的回應是“如果不讀北大,我可能豬肉也賣得不錯,開幾家分店,衣食無憂過一生,但我接受過的教育讓我眼光不侷限於此,我要打造行業領先品牌,做資本運作,既然進了這一行,就要把這一行幹好,這就是北大精神

。北大給了我寬容的環境,讓我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書,聽各種觀點的講座,創業正需要這些立體的知識結構。”而且即便是最初的小生意階段,陸步軒也會對顧客的心理進行研究,對豬肉的研究,對市場作分析。那種出眾的眼界和格局,將不起眼的工作上升為理論高度的思維模式,都是高等教育經歷和北大的環境給予他的。

20年後當年的北大屠夫依舊在賣豬肉,並向母校捐款9個億

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但一定會改變你的思維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