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开火

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联系上了在县教育局工作的儿时伙伴仙会。仙会并不是我村的人,儿时住在我村西头的亲戚家。亲戚家出门在外的人多,当时只有一个姑姑在家,家里的房子多,院子大,仙会叫我和他作伴。这样,我俩就住在他们家的西屋里。

难忘的开火

难忘的开火

在西屋住时,还有一件有趣的事。那是一九七六年地震的一个夜里。应该说是因唐山大地震我们商河县波及的余震。那年我十一岁。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我们已经睡着了,仙会的姑姑也睡了。深夜突然听到门拴插好的屋门咣当咣当响的声音,好一阵响,我俩以为是有贼来了拨门偷东西,因那时农村经常有贼偷东西。我们不敢出声,吓得直往被子里边钻,似乎还有点打哆嗦。本来他家空房就多,院子又大,且在村西头,在这住就有点害怕。这时,突然又听到一阵急拍门的声音,高声大喊:快出来,地震啦!我们听出了是他姑的声音,这才赶紧钻出被窝,开了门,跑出来。到了大街上一看,全村人都出来了。忽然想起,之前听到的屋门响的声音,就是地震震的。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印在脑海里。

儿时我和仙会最热衷的就是开火了,仙会住在我们村的那些年,每次和邻村开火,我们俩都是战斗先锋。

所谓开火就是两村的小孩(十岁左右)互相投掷石子、坷垃、瓦片。还有专门制作的一种泥蛋,用水土和泥,攥成泥蛋,晒干,用以投掷对方。通常情况下以一方败退结束战斗。我们村小,三百来口人,小孩也就少。村东边是一条南北向的河,河对面村大,一千多口人,小孩也就多,特别是相同年龄的小孩多,队伍比较齐。但是我们从不畏惧。几乎每个星期六下午,不上课,我们就派人下战书。派两个小孩过河到对面的村,告诉他们要开火。有时,他们也派人来到我们村下战书。

双方同意后,先做好准备。一是最大限度地通知到所有能参战的小孩,不分男女。二是在河岸上拣拾石子、坷垃、瓦片,找来泥蛋,分成一堆一堆的,女孩主要是做这些准备工作。等双方人齐了,准备好了,这时双方各有一个领头的,手握自制的火柴手枪,学着电影《南征北战》或《闪闪的红星》里的解放军指挥员的样子,朝天放一枪,嘴里高喊:同志们,开火!然后,双方就暴风骤雨似的互掷"炮弹"了。当时,我和仙会是骨干,我俩投得准,对方经常被我俩中弹,甚至头破血流,同时我们又善于隐蔽躲避,每每立下战功。那时的小孩虽然吃得不如现在,但都很健壮瓷实,啥也不怕,一般是轻伤不下火线,即使头破血流回到家,大人给煮个鸡蛋吃就好了。

毕竟我们村小,人少,经常被对方渡过河来,形成肉搏战。但我们从不服输。有一次,我们联合河西边三个小村与东村开火,终于胜了一次。

那时,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开火,我们主动下战书的情况居多。在战斗中,让对方"挂彩"的,对方就记住了,一旦有了机会,对方就会报仇。因为我们村小,没有供销社,也就是日用小商店,我们买点油盐酱醋日常用品,都要去东村的店里去买。因我经常让对方"挂彩",得罪了不少人。有时,大人派我去买东西,我只能等到天黑,村里都吃饭的时候去买,买了后尽快走僻静处返回。即使这样,还是让对方碰到几次,自然是碰到就被揍一顿。东村村大,地多,在河的这边我们村近处也有他们的地。有一天下午,我和仙会在河边玩,忽然看见曾揍过我的小孩背着一筐草要向东渡河回家。太好了,机会终于来了,我和仙会好好的揍了他一顿。这种互相揍人和被揍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我上初中---到东村的联中读初一才完全结束。

难忘的开火

难忘的开火

儿时的开火是最难忘的事情,它锻炼了我们的集体意识、配合意识、荣誉意识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战斗意识。那时,虽然没有多少玩具,但我们自己创造的一些游戏,使我们的童年少年生活感到非常丰富。像藏瞎、丢窝、推铁环、抽蘑菇、造火柴枪等等,那时也几乎没有近视眼。但是开火是我们最热衷的,参加的人也最多。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时的小伙伴们大多年过半百,很多早已当上了爷爷或姥爷。但是当年"开火"的情景在我的脑海里是那么的清晰,每个小伙伴的样子活灵活现的呈现我的眼前,就像刚刚发生。

和仙会联系上了以后,一直想就我俩坐一坐,喝一杯,再聊聊儿时那些有趣的事,本想过年聚聚,因武汉疫情发生,全民战疫,也没回老家过年,等疫情过了再聚吧。


难忘的开火

难忘的开火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