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难忘“大撒把”骑自行车的岁月

图:来自网络


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带走许多属于我们的记忆,好像海水冲洗后的沙滩,一无所有,但不经意的翻捡,又总能找到勾起我们深处记忆的东西。譬如:“大撒把”骑自行车。


故事:难忘“大撒把”骑自行车的岁月


自行车,我们老家叫“洋车子”。在我们村里,父亲是第一个买自行车的,是上海的永久牌。记得那是1979年,父亲把自行车推到家里的时候,几乎周边的邻舍都过来看,对这辆自行车品头论足。


这辆自行车从此成了我们家的宝贝,特别是父亲的心爱之物。那时哥哥是生产队的劳力,可以挣工分,姐姐在村里的小学教学,除了父亲只有他们两个可以骑,我和弟弟妹妹是不能动的。


上小学时,有时家里没有人或者只有母亲在家时,我会偷着把自行车推出去学一学骑车。起先还真有些恐惧,因为我经常看到那些大姐姐、小哥哥学骑车老是摔跟头,尽管后面有人扶住车尾巴,可是人一坐上去就摇来摆去,车上的人叫着喊着,却仍咣唧一下,人车倒地,四仰八叉,引来路人哈哈大笑。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了几次,慢慢会骑到车上在生产队的打麦场上转圈子了,可是上去了却下不来,下车时也不会用车闸把车子慢下来,无奈中每次下车就往场边的麦秸垛上靠,靠身体和麦秸垛的摩擦让车子停下来。


有一次又这样下车时,一不小心撞到了麦秸垛边上的石磙上,头被磕破不说,把脚踏上的车轴也给撞断了。这一下我偷学车的事,可是再也纸包不住火了。


父亲回来后,没有问我脸上的伤是怎么回事,而是先问车子是怎么回事,还没等我说完,他的巴掌早落在我头上了,母亲在一旁讲情,也没有挡住父亲对我的一顿暴打。


说真的在一个基本没有小汽车的时代,自行车就是大家眼中的宝马奔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小到个人出行,大到结婚迎亲,自行车都扮演着主要角色。父亲看的格外珍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故事:难忘“大撒把”骑自行车的岁月


有了父亲暴打的那次经历,我也收敛了很多,但孩子的记性不会长远。当看到邻村比我大几岁的孩子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一般穿梭于村中的小路时,或呼朋唤友大声谈笑追逐时,或单手扶把或双手插于衣兜内,表演大撒把时,内心都是满满的羡慕与渴望,恨不能立刻化身为骑车人。


于是,我又故伎重演。小学三年级的那个暑假,我的骑车水平突飞猛进,基本可以上大路去骑了。


到了初一,学校离家有六里路,由于每天都要来回,因此,不少同学都是骑车上学的,我也很想骑上家里的自行车。可我不敢向父亲提,先在母亲跟前嘟囔嫌路太远,母亲后来就给父亲说了,父亲说那你就先骑着吧,家里有需要时你可不能骑。


我闻听,顿时喜上眉梢。骑自行车上学的日子,被提有多带劲了,那时每天最期盼的事,就是放学的铃声。


铃声一响,我便以最快的速度奔向车棚,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上自行车,转眼没了踪影。


路上,我和其他骑车的小伙伴,你追我赶,互相超越,有时还玩各种高难度动作,大撒把,倒骑车,五花八门,我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起来。


不过,我们比赛最多的项目,就是“大撒把”,看看谁不扶车把,骑的最远。


大撒把看起来容易,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因为那时都是土路,坑坑洼洼,除了自行车的性能之外,身体的灵巧度,也休戚相关。


当然,在大撒把骑车的过程中,常常会人仰马翻。有一次,在初一那年的冬天,我和一个同学一起上学,那天的路面已经冻得很实了,我还是提出了“大撒把”比赛的想法,于是乎我们就跑了起来,当时的速度是很快的,也是要拐弯的时候,因为速度和惯性的原因,车子平滑的跑了,我被狠狠的摔在了地下,摔出去很远,真是摔的很结实。


我一瘸一拐的样子,持续了十多天。


在往日交通工具单一的农村,自行车无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们最纠结的记忆。当时女孩子结婚,陪嫁的“三大件”之一,就包括自行车,记得每次赶集上店,都会担心被联防队的人查到。那时买自行车,虽然也砸钢印,但年审的人家很少很少,因此,看到路口穿着警服,戴个红袖箍的人,在路口堂而皇之的设岗收费,就会远远地躲开,绕道而行。


故事:难忘“大撒把”骑自行车的岁月


现在,小轿车和电动车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速度快了,效率也高了,但在我心里,总感觉缺少一些什么,百无聊赖的时光,我总会想起那些骑自行车的慢时光。真想如今也能慢下来,让我们有时间缓缓骑行,细细回味,认真思考,默默享受。


说实话,我很怀念那个时候,怀念那个骑车上学的岁月,想念当年的那辆自行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