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十日談(十):豬身上最好吃的才不是小排

上午,爸爸站在窗口吹風,看著107國道上無比稀疏的車流,叨唸道:“這日子可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我:“爸爸,鍾南山教授說了,我們還得在家再蹲十四天。”

爸爸長嘆一聲“唉……”然後失望地轉過頭,繼續抄著手看窗外。

吃過午飯,一家人站著消食。爸爸在表示了對於午餐唯一的肉菜雲南宣化火腿的不滿後,又想起前幾日我去菜市場買菜,卻被老闆忽悠,把豬臉肉當成了五花肉買了的事情,突然說:“今天就不講故事了,我跟你講下到底該怎麼買肉咯。”

姐姐立馬手繪了一張豬的全身圖,讓爸媽現場給我們教學該怎麼買肉。

小鎮十日談(十):豬身上最好吃的才不是小排

爸爸對著圖比畫了半天,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要買豬肚子最下層的那塊肉,不要買後腿上的肉,也不要買豬頰上的肉。

問他理由,三個字:不好吃。

那哪一段最好吃?藉著姐姐畫的圖,爸爸又給我們列出了範圍:就在前排肉的那塊位置,梅花肉也不錯。

問他理由,也是三個字:炒得爛。

於是我明白了,所謂教我買肉,就是爸爸在給我明確,下一次我再去買肉,該買哪一部分的肉才對他的口味。

小鎮十日談(十):豬身上最好吃的才不是小排

爸爸說他自己每次去買肉,如果那一塊前排肉還沒有剁開,他都會在守在攤子旁等上一會。一旦等到賣肉的把那一塊剁開,他就馬上上前去挑選,有好幾回他還因此跟賣肉的吵了起來。

賣肉的故意忽悠他,而且還帶有點強買強賣的性質,一定要我爸買豬肚子上那一塊的肉,他不願意。賣肉的就很不高興了:“這裡怎麼就吃不得了?”

這種時候,一般性格比較軟的人,就會扛不住老闆的情緒,或許老老實實地買了他推薦的這一塊,或許默默地走開,也不敢回應。

爸爸卻會揚著眉毛直接反駁:“吃不吃得還要你教?我爸我媽難道沒教過我?你真是寶里寶氣!”“寶里寶氣”就是“你怎麼說那麼蠢又那麼無聊的話”的委婉說法。

對方又故意繼續壓他:“你真是有了兩塊錢就了不起哦,肉都要吃得不一樣。”

我爸更犀利地反駁:“我就是比你有錢,有錢得多,你怎麼著?氣死你!我高興吃哪塊肉就吃哪塊肉,要你在這裡耍寶氣。”

這樣兩回下來,對方就啞炮了。

我爸,鎮上反PUA銷售的先行者。幾戰之後,鎮上賣肉的再無人敢欺負他。

小鎮十日談(十):豬身上最好吃的才不是小排

我爸認為,豬身上最不好吃的肉有兩塊地方,一頭與一尾。頭那一塊是在脖頸的下方,尾那一塊是在豬的後腿與肚子夾著的陰影處。

問他理由,還是三個字:嚼不爛。

爸爸打了個比方:如果拿這兩塊地方的肉去給粉當澆頭,它們是煮都煮不爛,吃起來口感就是很差了。

在鎮上,嘴巴刁的人,寧願多出幾塊錢去買前排肉,也根本不會買這兩塊地方的肉。而且豬的脖頸處淋巴很多,他們這些人吃豬多年,都知道那東西不好。

而豬臉肉雖然便宜很多,卻比這兩塊地方的肉要好吃太多,不過一定得要是臉正方的肉,不能是旁的位置。在豬嘴巴附近的肉,也就是豬鼻肉是最好吃的。用上新鮮辣椒和本地的大蒜爆炒,他可以吃下兩碗白米飯——那口感是相當的舒服。

媽媽建議:“如果你們買瘦肉時實在不知道要買哪塊,那買裡脊肉就肯定沒錯。”

姐姐:“那排骨該怎麼買呢?”

媽媽指著前排肉的位置:“只要看到這裡面露出嫩和白的地方,那就是一塊好排骨。但是龍骨就不好吃了,賣肉的經常會忽悠你們,說這和排骨是一樣的,你們千萬別聽。”

爸爸:“嗨,吃骨頭的其實就是吃個味道了,不是吃實質的肉。”

我:“那你們在鎮上的時候買肉時,賣肉的都是熟人,又該怎麼買肉啊?”

媽媽:“誰喊到了,那就在誰家買唄。”

姐姐:“要是在那家沒買到自己想要的肉呢?”

媽媽:“那抬起腳就走咯。”

我們哈哈大笑:“在食物面前,人情還是要靠後啊。”

不過在所有賣肉的人裡,我們家還是在癲子那買得最多。爸爸談起來,都有點小後悔。談到最後,他又在想念家鄉的豬肉了。

小鎮十日談(十):豬身上最好吃的才不是小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