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振濂先生著作《书法美学》所想到的一些问题

2019年因忙于考研,读文学类、哲学类的书籍比以往要少了,满打满算不过读了两本历史类的著作,比较尴尬的是,不但没有消化掉,还忘记了不少。

读陈振濂先生著作《书法美学》所想到的一些问题

考研党


再加上考研将近,作为书法专业的学生,因考研需要或者本身学习需要,对书法类著作的阅读明显增多,看了不少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余不过陈词滥调,读来乏味,做学问也乏味。不过看了一些近现代的经典,陈振濂先生的《书法美学》应当讲是非常深刻且发人深思的。

读陈振濂先生著作《书法美学》所想到的一些问题

陈振濂先生


如果想了解现当代书法的一些理念认识与学术前沿,我想这部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皇皇巨著不可不读,盖因这部书乃是八十年代起的“美学热”与“书法热”的结合,应当说是塑造了以美学视角去思考书法体系并证明的研究途径。

在书法中有很多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不能以“功力”二字玄学般的概括,就必须用科学的手段去解析。

可以这么讲,通读《书法美学》后看待书法问题,就不会那么浅薄的“以貌取书”,这本书读罢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01、书法美学理论与传统书法理论

传统的书法理论研究,通常来说侧重于书法史与历代书法理论的结合,那么这种做学问的方式,在今天依然是书法理论的主流,在这方面的权威巨著七卷本《中国书法史》就是采用传统的对历史的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因其学术的严谨性质,普通爱好者读这样的一套书,不过是催眠之用,倒是便宜了颇多书法自媒体,只要翻出这套书,就什么话都敢说,也什么都懂了,攫取其中一两帧的内容写成文章来赚取一二稿费,卖一两辑专栏之用。


读陈振濂先生著作《书法美学》所想到的一些问题

七卷本《中国书法史》


实质上这部书是可以作为知识的大总结来看待,却不能根本上解决书法学习的根本问题,比如审美、看待书法的方式、以及不断强调“书法”的“法”这一类问题,就算五卷背诵下来,这些问题也无从下手。

而《书法美学》则试图解释这一类问题,或者说,是更高层次的,以美学视角切入的书法观念。

这部书本身作为学术论文有它远人的学术性在作用,恐怕一般的书法爱好者是不愿意啃与自己不相关的内容,正如我们吃鸡蛋不会研究怎么喂饲料会好吃一些一样,甚至有些人会抛出“书法就是书法,写端庄就是书法,何来美学”的话来。


读陈振濂先生著作《书法美学》所想到的一些问题

米芾宣泄情感的《值雨帖》


但正如开篇之言:“神秘莫测的笔迹之界与神秘莫测的流美之人,这就是书法美学得以存在的最大理由”,我们从笔墨与人的相互生发中看到了无限的可能,而不应圄于实用性的考量,正如画像因摄影技术的发展已然失去了实用性的价值,而人物画依然是艺术创作的一支一样,我们宽容绘画的无限可能却对书法存在“敌视”,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02、书法学习群体对书法认识的一些弱点

书法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壮大,从贵族学问家的手中最终走向神坛落入凡间,可以说群众是自发的欢迎这门技艺,从近四十年的“书法热”可以看得出,绝大多书法爱好者都由衷的热爱着这门艺术,但是因其自身的缺点——绝大多书法爱好者都无缘接受正确的书法训练,导致活力虽足,整体水平却不高

比如,对于恶俗的“江湖书法”齐声赞誉,却对传统功力深厚的书法家满满恶意。


读陈振濂先生著作《书法美学》所想到的一些问题

对待传统书法与江湖书法的不同态度


究其原因,是因为书法的艺术价值与哲学理念并没有得到普及,传统的学术研究更多是宏观方向的普及与技法的零散总结,书法在这个层面上讲既简单又复杂。

我本人想,当代的书法学习,一般来说都是以实用为目的,也就是抱着写字去写写春联的想法去进行学习的,不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个目标是容易的,写一手漂亮字要比写用一手好书法容易的多,这与唱流行歌比美声容易一个道理,但是不能因同是毛笔写就,就去画一个等号,实际上这里差了一个科学的技法训练。

而在传统上讲求的“格调、气息、味道、神采”等又太过不接地气,很难做通俗理解,这使得书法走入了一个死胡同,一大批的书法爱好者迎着南墙直撞上去,且认识不到自己的一些错误,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为什么明明是在演示王羲之笔法的传统书家会被鄙夷,而全然不知笔法的江湖书法却被誉为“当代王羲之”,此事说来好笑,却不得不说,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因为在绝大多的人脑海中,书法就等于“写出标准的笔画并组装匀称”,而于结构的趣味不多作思考,也就是说,点画训练与结构训练等于书法学习的全部,点画内含的情绪,结构内含的趣味是不会做了解的,这也使得书法最终通俗起来。



用毛笔写整齐均匀的字,是实用工具的格式,而这样的“书法”应该讲是很多爱好书法的朋友的“标尺”,站在艺术的角度,这样的东西,与“花体字”“美术字”别无二致。而书法,实际上应当是是包含着“情、意、境”等趣味的抽象表述,这明显是远离生活的。


读陈振濂先生著作《书法美学》所想到的一些问题

杨维桢情感宣泄


做个类比,精巧的文学作品在大众眼中纯属闲扯,文学作品是随性而发,不加构思的,而作者通过隐晦的文字技巧去表达深刻的内涵也就成了“随手写的”,想要读懂一部伟大经典,那么阅读文学作品的必经之路的“文学素养”就是关键了。

那么,基于这个逻辑,我想,《书法美学》这部书旨在提高我们的“书法素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