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零散记不住?是时候建立知识体系,加强长期记忆了


知识零散记不住?是时候建立知识体系,加强长期记忆了

晓燕最近有些迷茫,在她的云盘里也好,收藏夹里也好,有着各种各样的知识,作为一个学习爱好者,她总是时不时地去看一下,加强记忆,希望能学有所用。可是晓燕发现,无论她看了多少遍,总是记不住,要用的时候,还得花时间去找,有时候明明觉得各种知识互相有联系,但一时又链接不上,让人有些着急。

其实这是大部分人的常态,随着碎片化时间的增多,我们的碎片化知识也开始丰富起来,五花八门,可能就是你一时看到的新鲜。当你把这些知识放入储备囊里的时候,妄想着有一天能够知行合一,却发现,终究只能落满灰尘而已。知识就像一张张拼图,也许你获得了很多线索,但只要拼图一天没有拼完整,你就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因此,缺乏知识体系,会导致我们的碎片化知识,成为时间的炮灰。

个人有了知识体系,就能获得一个思考的支点,此后只需要不断延展和丰富。

知识零散记不住?是时候建立知识体系,加强长期记忆了

一、缺少知识体系,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弊端?

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尼尔·波兹曼认为,以电视为主要信息媒介的当代文化正因为其娱乐化、庸俗化、碎片化而逐渐失去生命力。可见,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起来,会成为当代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点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三种:

  • 概念性的知识点——用来表示某种“定义”,指按照事物被测量的方式来定义某种事物, 即关于某事物的可观测指标的具体陈述。
  • 指导性的知识点——用来表示某种“方法”,是指新闻传媒具有指导性的正确引导读者思想和行为,有效指导读者学习、工作、生活的教育功能。
  • 陈述性的知识点——用来表示某种“事实”,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

知识体系,就是帮助我们将获得的不同类型的知识分门别类,放入到对应的场景和框架中,就像一本图书,摆在合适的位置上。若是缺乏知识体系,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

1.转瞬即忘 缺乏长期记忆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从人类的记忆看,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研究发现,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因此,我们所攫取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关联在一起,那多半会被遗忘。要想知识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被适当地运用,需要长期记忆。

知识零散记不住?是时候建立知识体系,加强长期记忆了

所谓“短期记忆”,指的是只能维持极短时间的记忆。例如,当你听到一个手机号码,你能及时地复述一些数字,但却记不全;所谓“长期记忆”,指的是经过数年至数十年后,仍能维持印象的长时间记忆。例如,我们通过一张照片,能够回忆起当时的一些情景。

有专家认为,在人类的记忆方式中,大脑认为最方便的记忆方式便是神经联结,当一件事或者是一个知识点进入你的大脑,大脑第一反应是寻找脑内已知的相似的东西,并进行联结。比如你看到冬瓜南瓜,会自动归类到蔬菜类;看到西瓜木瓜,会自动归类到水果类。当信息形成一个新的神经元,这个新的神经元在你的大脑内找到与之关联的事物越多,突触也就越多,联结能力越强,随着调用增加便被转化为长期记忆。

我们能够对完整的拼图有很强烈的记忆,但是对一块块碎片,却记不住多少,这就是因为知识体系一旦建立,就相当于是一个知识处理系统,将知识点以自身固有的接受方式转化,正如我们会把不懂的英文翻译成中文一样。

缺乏知识体系,就无法拥有对知识的长期记忆。

知识零散记不住?是时候建立知识体系,加强长期记忆了

2.认识浅薄 不能联接要点

诺贝尔奖得主、神经系统科学家埃里克.理查德.坎德尔在其著作《寻找回忆》中写道:要想得到长久的记忆,大脑在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时必须足够透彻且深入。大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是相通的,当缺乏知识体系的时候,通常就是囫囵吞枣的接收,往往认识浅薄,打个比方,晓燕收藏了启动仪式的策划创意,但在缺少完整知识体系框架的时候,会认为必须是类似的场景才能使用,但其实,只要稍加变化,就能够运用这些方案。

有的人,可以因为一堂课,改变自己对行业的认知;有的人,却因为一堂课,怀疑老师的水平;不同的人因为知识体系的不一致,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可以说,我们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补充知识体系的过程,没有根,就不会有叶。

3.被动学习 不能聚沙成塔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你现在手上有一只水缸,你就会知道要去装满水,但如果没有这只缸,你的水就会缺乏容器。没有知识体系框架,你只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去学,去找,正如晓燕一般,零散而费时,不自觉地陷入到了被动学习当中。

而知识体系有聚沙成塔的功效,一口缸还缺多少水,你自己知道,看得到,就会自动地去灌水。换句话说,知识体系,相当于你的规划、计划、目标,你会有目的地去实现,根据知识的模块,来实现运用。比如,我们要做一个抖音方案,从定位到推广,如果缺乏这套体系,你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最后发现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当你根据体系,去有意识地留意学习的时候,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

知识体系还能提供拓展性,将新的知识有效归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升级。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关联,是避免遗忘的重要手段之一。

知识零散记不住?是时候建立知识体系,加强长期记忆了

二、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建立整体的长期记忆?


一本书会有大纲,一个电影会有主线甚至副线,所有的知识体系,都是可以建立的。曾经,我们会把一把珠子串成一串,也会把乐高拼成一个模型,整体都是从碎片开始的。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建立整体的长期记忆呢?

1.找到枢纽节点

网络科学的创始人拉斯洛·巴拉巴西在其著作《链接》中提出了一个概念,你首先需要找那些本身连接程度就最高的知识,即知识中的“枢纽节点”。如何找枢纽点呢?

  • 找共同点:碎片化时间里收集的碎片化知识,有什么共同点?比如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渠道运营等,相同点就是运营,那么以“运营”为枢纽节点的知识体系就可以上到下的进行延伸;
  • 找到关键点:在运营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说,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就是那个关键点,围绕用户展开的一系列知识点,就形成了一个体系;
  • 找到固定点: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在遇到一个知识点,不知道如何分配的时候,就以这个知识点为枢纽点,就像你知道了一个效应,比如诱饵效应,通常来说,是用在营销上的,那能不能用到职场上、爱情上?以固定点为中心,进行知识的拓展应用。
知识零散记不住?是时候建立知识体系,加强长期记忆了

2.借用体系工具

建立知识体系,还能够利用工具,来实现我们的目标。这里,有三种方法:

系统法,就是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按照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整理知识的思维方法。哲学家能够从一点水悟出世界变化,科学家能从中测量出水的纯净度,然后分别以此归类到各自的门派之中。例如,我们要策划一个关于踏春的活动方案,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来搜集相关的资料,就是系统法的应用。按照一定的要求,把零散而不统一的材料组织起来,以一条中心来构建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就能把知识整理成较为一种系统的门类。

网状法,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它们形成有逻辑顺序、结构清晰的知识体系。相当于是一个思维脑图,比如我们读一本书,将书中的各大内容画在脑图上,形成逻辑框架,简化书中的内容,把重点组合起来,抽取概念或原理,就可以清晰看到这个体系。

移植法,就是把学到的知识,用一种科学的方式,应用到其他类似的范畴上面,来理解或解决其他领域的事情。如孙子兵法本是战争的指导法则,但可以用在商业竞争上;化学反应本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用在人与人之间相处时擦出的火花。很多时候,知识没有那么狭隘和局限,除了固有的运用,还能够应用在一切我们想要用的地方。

知识零散记不住?是时候建立知识体系,加强长期记忆了

3.检验并输出

知识体系的还有一个关键,是检验和输出,将这两个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

  • 口述:告诉同事、朋友,在面对老板的时候,把你的研究成果讲出来;
  • 写文:若是不想说,那么就写,我们经常会写复盘文,就是这个道理,写好之后还可以投稿给专业的平台,用来检验正确性,吸收别人的意见;
  • 教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将你知道的,教授给别人,进行交流,让他人来帮助你验证。

有一句话说,只有能够输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三、总结

我们拥有了太多碎片化的时间,于是有了很多碎片化的知识,但我们记不住,只会等到要用的时候拼命去找,那么建立知识体系就很有必要了。通过找到共同点、关键点、固定点的方式,确定枢纽节点;通过系统法、网状法、移植法的配合,确定知识体系;最后通过口述、写文和教授的方法,进行检验和输出,才能形成整体的长期记忆。

不要让碎片化的时间和知识,割裂我们的成长,将他们拼起来,成为我们的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