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的街巷,光說一句“有意思”,那可遠遠不夠

泉州古城的街巷,光說一句“有意思”,那可遠遠不夠。

比如,今天我們試著用“學霸”這個詞條檢索一下古城街巷,就收穫了好多“驚喜”。

我們在《泉州進士錄》查到,自唐代歐陽詹考上進士,至清末光緒最後一位進士,泉州共有進士2791名。文狀元15名,武狀元5名。這些我們見不著面的學霸們,在街巷掌故里留下了太多傳奇。

泉州古城的街巷,光說一句“有意思”,那可遠遠不夠


▲泉州市區狀元街

學霸路上想試試“美夢成真”的感覺,不妨到彩筆巷走走。

彩筆巷長不足百米,只有10多戶人家。“泉州地情繫列”《泉州古城名街名巷名居》裡提到,彩筆巷的得名和竟歐陽詹有關。

相傳當年歐陽詹曾在彩筆巷租住過,並做過一個美好的夢。夢中見到綵筆生花,後來上京赴考,果然與韓愈同登“龍虎榜”,中榜眼進士,成為國子監四門助教。

泉州古城的街巷,光說一句“有意思”,那可遠遠不夠


▲彩筆巷

歐陽詹高中之後,北宋名相、軍事家韓琦也在附近出生。也許是接了此地的地脈生氣吧,書裡提到明朝時許多文人慕名租住或建宅於此,譬如施琅後裔施珏、白氏家族將軍府,還有近現代著名畫家顧一塵等。

也住在彩筆巷的泉州文史專家吳幼雄,在施珏的《石房樵唱》裡最先了解到巷名的由來。他父親吳文良是考古專家,吳家老房子正是施珏的故居。

泉州古城的街巷,光說一句“有意思”,那可遠遠不夠


▲執節巷

上週四,執節巷38號林家祖厝聚攏來許多文人,為清末進士林騷《半邨詩集》的出版發行舉行一場雅集。

藉此契機,我們聊一聊從執節巷走出來的林騷與哥哥林翀鶴。兄弟倆“同懷同榜登科”,詩文、書畫各領風騷。

林騷試卷曾得“句有驚天”的批語,以第一名秀才的身份進入泉州府學讀書。光緒二十八年中舉,光緒三十年(1904年)和哥哥翀鶴同榜中了進士,林騷被授了鎮江知縣,但他無意仕途,告假歸裡,成為一位自由的詩人。

林騷主持泉州近代著名的詩社“溫陵弢社”多年,一生留有詩作4000多首,計19卷,有不少憂國憂民的思慮。他從清末一直生活到1953年。泉州解放後,他被選舉為代表,積極參政議政。生活清苦,但他從來不把詩文作為商品媚眾牟利。他說過:“文字之貴,不在堆金砌玉、文過飾非,而是實事求是、褒貶得宜。”

泉州古城的街巷,光說一句“有意思”,那可遠遠不夠


▲為林騷《半邨詩集》出版發行而發起的一場雅聚

哥哥林翀鶴擅長書法,尤其擅長行書,現在泉州通淮關帝廟大門對聯還可以看見他秀逸的字跡。還是秀才時,林翀鶴曾在梅石書院設館教學,1912年被聘為明新小學堂名譽校長,後又任泉州中學堂校長、泉州啟明女校國學專修院院長。

泉州古城的街巷,光說一句“有意思”,那可遠遠不夠


▲2003年,李廷機祠堂維修時出土了一塊“青雲路”的碑刻

元稹有詩“願登青雲路,若望丹霞梯”,青雲路一直是古代士子所祈盼踏上的美好通途。過去的泉州,真的有一條“青雲路”。

這條青雲路在塗門街西段,人們可以通過它從泮宮進入府文廟。

泉州古城的街巷,光說一句“有意思”,那可遠遠不夠


▲圖例中標號20即為當時的青雲路

這條路如今是找不著了,但人們找到了一方碑刻。

2003年,李廷機祠堂維修時出土了一塊“青雲路”的碑刻。碑是花崗石的質地,背面未經打磨,顯得凹凸不平。這方碑刻原來放在欞星門對面、八卦溝北岸的一面照牆上。欞星門以南片區改造為中菜市場後,碑石不見了,一直到李廷機祠維修,石碑終於重見天日,印證了古時地名的存在。

END

來源/花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