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又是蛰伏不出洞(宅家)的一周。晚上哄睡了娃,我躺在床上刷手机微信,跟朋友们八卦一下被迫在家放假的日子。


是的,每晚哄睡了娃,就是这群家庭妇女们宛如“生猪出栏”般的八卦和吐槽时间,吐槽话题从你几天没洗头了,到老公睡到上午才起不帮忙做家务、婆婆非要下楼透气放风,孩子晚上贼精神不睡觉,一写作业就犯困,看起电视来没完没了……


聊到尽兴时,好几天没动静的小白上线了,上来就扔了几个愤怒到着火的表情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上来。


她吐槽:关家里十几天了,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小白说,我当时要开一个视频会,就给儿子嘟嘟找了一盒积木玩。结果没到两分钟,我就在书房里听到嘟嘟的哭声。我出来一看,嘟嘟正在扔积木,一边哭一边喊着:“破积木,我要扔了,全扔了,破积木。”扔一遍还不够,捡起来再扔的更远,整个人处于失控状态。


奶奶想安慰他,他拿着积木就朝奶奶脸上摔,奶奶生气地上前抱住他,嘟嘟使劲挣扎,对奶奶拳打脚踢,奶奶被踢得直叫唤。


正巧被从卧室里爬起来的老公看到,上去捉过嘟嘟来照着屁股就是两巴掌:熊孩子一点也不乖!


我顿时就火了,平时从来不管孩子,这时候开始摆家长的架子了,还上手打孩子。结果他还说我平时管教不好孩子,惯得没样子。气得我大吼一声,那也不能打孩子!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声音一落地,我自己都吓一跳,视频会议那头的同事可能听到了我的吼叫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大家心照不宣的快速结束了会议。


过了好久嘟嘟才平静下来,才知道他堆了两次积木都倒了,就开始生气发脾气。


中午我做好了饭,嘟嘟也是各种找茬,饭菜有点烫就把碗扔了。勺子没拿稳掉了,奶奶给他捡起来,他又给扔了,说啥也不用了,还气呼呼的,翻着白眼对奶奶说:“不要跟我说话”。


当时如果不是我拦着,老公又要直接上手要揍他了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大家纷纷安慰起了小白,没事没事,我开视频会议,我闺女也总是捣乱,其实大家都是这样,家里大呼小叫乱成一团。


其实我也没好意思说,我家也大吵小吵好几次了。也没多大的事,但就是摩擦变多了。从一日三餐到洗脸洗澡,都能摩擦出大小火花。隔壁邻居训孩子被我听到过好几次了,大人嗷嗷训,小孩嗷嗷哭,声音穿透墙壁,家人如释重负地相视一笑:看吧,不止我们家在训孩子,别人家也训。


朋友圈流传这张图多形象啊,抗疫在家,妈妈们的一天就是骂老公,骂孩子,吃饭打扫卫生。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抗疫在家,看似不需要出门工作,但大人孩子都不能外出,精神比较压抑,加上每天疫情消息的轰炸,人难免紧绷焦虑。


况且,大家很少这样密闭在同一空间内长期相处。想想是不是?以前你每天上班离开家,孩子去幼儿园,父母在家也有短暂的自我的一段时间和空间。现在因为疫情,大家都闷在家里,你跟老公孩子,甚至父母都是24小时都在同一密闭空间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你想自拍臭美下都会随时有人入镜,大家彼此没有了空间,摩擦自然也会变多。除非你家住大别墅,叫孩子吃饭都得喊对讲机那种。


难怪朋友圈有朋友喊话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宁可去上班996,也不想跟老婆,女儿,丈母娘/妈妈三个女人同处一屋檐下。


所以这个全民防疫宅家的特殊时期,学会情绪管理特别重要。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情绪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看起来总是很平静的人,也不是没有脾气,他只是比较善于管理情绪。具体怎么做呢?


管理情绪第一步:

找到自己的情绪按钮

第一步,只要你发现自己此刻有情绪,就试着问问自己“我怎么了?我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在识别当下的情绪,找到自己的情绪按钮的过程。


在我们汉文化当中,对情绪是一种压抑的态度,大人们看到孩子哭,会赶紧说“别哭了,哭就不是乖孩子”。尤其不允许男孩子哭。有很多男孩子脾气大、或变得胆小怕事,都和长期压抑情绪有关。


因为总是回避情绪,长大成人之后我们还是分辨不出自己的情绪。孩子撒了谎,你很生气,其实生气背后真正的情绪可能是“焦虑”,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不诚实、不正直,满口谎言;下雨天孩子非要踩水玩,你很生气,生气背后真正的情绪是“担心”,你担心孩子会生病,要打针,要住院;孩子在早教中心上课时坐不住,这儿转转、那儿瞧瞧,你很生气,生气背后真正的情绪可能是“尴尬加担心”,其他孩子都坐得稳稳的,唯独你和孩子在教室里上演老鹰捉小鸡,你很尴尬,更担心孩子是不是专注力有问题?


我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请你想一想,当你对孩子生气的时候,你真正的情绪是什么?


表面看起来都是生气,看清楚你真正的情绪是什么,你才能找到办法去解决。


当你觉察到自己是在害怕孩子变成爱说谎的孩子,就可以提醒自己其实没那么夸张,一次撒谎对孩子的影响没有那么可怕,给他讲道理,相信他可以改正。


当你觉察到自己正在担心孩子会生病,给他多加一件衣服,再穿好雨衣、雨鞋就好啦,他可以尽情去踩水,而你也不必担心了。


当你觉察到自己是在意别人的眼光,试着放轻松,哪个孩子没有特别兴奋的时候呢?下次上课前多让他在教室里跑几圈,把多余的精力释放掉,把让他好奇的东西都先玩一遍,上课就消停了。


要找出自己的情绪按钮,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做到的,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练习。第一步你可以先静下心来想一想,哪些事会让你怒气冲天?又有哪些事情让你特别焦虑?当你陷入一种难过的情绪中,不要回避它,让自己静下心来,体会最让你不舒服的感觉是什么,回想你在发生什么事情时会出现这种感觉,在你的成长经历中,第一次或印象最深的一次出现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可能你没办法很快找到答案,但一直不断向内探寻,你就会离答案越来越近。


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情绪按钮,你就可以更加理智地看待当下出现的状况,知道并不是眼前发生的事情让你如此难受,而是你曾经受过的伤害留给你的感受。告诉自己,那些都过去了,我长大了,我有力量面对那些不愉快的时刻了。


上面说的方法,不仅用于亲子关系,用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都是极好的。当你能hold住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状况会改变了很多。


当你的状况改变了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有很大的变化。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管理情绪第二步:

撤离冲突现场,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

老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发脾气也好、吵架也罢,总是两个人互相影响的结果。一旦你发现再往前一步就踏入战场,那我们就停在原地,甚至后退一步,可能情况就真的完全不同,变得海阔天空了。


举个例子:晚上9点,你对孩子说“快把你的玩具收拾好,我们该洗脸睡觉了”。孩子说“不!我不困,我还想玩!”你说“不行!明天还要早起呢,你现在不睡,明天怎么和爸爸一起去郊游啊?赶紧收拾!”孩子说“我再玩10分钟,我保证明天能早起!”你说“瞎说!我还不知道你吗?明天早上还不定怎么赖床呢!”


看,这就是一场斗争,一场关于“谁说了算”的斗争。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他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他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我们大人总想让孩子听话,做我们希望他做的事。矛盾就来了。在这场权利之争中,孩子哭闹,你发火,家里鸡犬不宁。


尽管我们不能让孩子做所有的决定,但也不必总是和他较劲、争权。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


不要陷入和孩子的斗嘴、拉锯战中,你只要平静地告诉他:“现在已经9点了,妈妈要去洗澡了,等我洗完澡收拾完,就会关掉所有的灯去睡觉。”


然后,你就按照说的做,不必催孩子。


很多人听到这个方法,会觉得不可思议。我真的可以不去管他吗?他要是一直玩一直玩,就不睡觉呢?首先,如果家里漆黑一片,所有人都安安静静地睡觉,无论孩子怎么说“妈妈,我看不见啦!妈妈,我还想喝水!妈妈,你再陪我玩一会儿呀”你都不出声,孩子也会觉得没有意思,他很快就会也爬上床睡觉。


我们用这招儿不灵,是因为我们总忍不住回应孩子,或者絮絮叨叨催促孩子。


其次,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应该让他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现在他不想睡觉,但明天你还是按原定计划早早起床,早早出发。孩子没睡够,玩得时候也没精神。你可以提醒他“下次我们出来玩,头一天你要早睡早起哦”。孩子就会记住了。


大多数的爸妈是怎么做的呢?第一天晚上孩子不睡,你一边催促他快点收拾,一边等着他。孩子玩够了,终于睡下了,已经11点了。第二天早上他起不来,你一看,那就等他睡醒了再出发吧。于是10点才出门,一路上堵车加暴晒,完全打乱了你之前的计划。你又会唠叨孩子“我说什么来着?叫你早点睡,你就不听。你看,现在路上堵车,我们几点才能到目的地?”本来好好的一场郊游,弄得你和孩子谁都不高兴。


成年人之间的沟通也是一样的,不要指责对方,决定你要做什么。比如你和老公说好晚饭后他负责洗碗,你负责哄娃睡觉。可是等你好不容易把娃哄着之后,发现碗还堆在水槽里,而你老公躺在沙发上拿着手机打游戏。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是埋怨老公就知道打游戏,一点忙也帮不上,还是就当没看见,去洗澡睡觉,或者你去关心地问一句:“你是不是挺累的?先休息一会儿也行,洗澡之前别忘了把碗刷了”。


哪一种处理方式会引发争吵?


为什么有的家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而有的家庭和谐融洽。因为聪明的人懂得:改变别人是最难的,决定自己做什么就好了。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管理情绪第三步:

积极联想,让心情变得美丽

一个心情愉悦的人,看什么都顺眼,她不容易发脾气。一个心情郁闷的人,看什么都讨厌,她很难不发脾气。


说到底,我们要想少发脾气,得让自己高兴。怎么高兴呢?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解决死结问题。


你觉得孩子最近特招你烦,你就努力去想孩子有什么可爱的地方。你觉得老公只要在家就会惹你生气,你就努力去找他还有什么地方做得还可以。


然后,你就告诉他们,我喜欢你这样做,你做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很开心。


每当你对别人表达了一次认可,你的心情就会好一点,而对方也会感受到被鼓励,他也会愿意继续按你喜欢的方式去做事情。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养成一个运动的习惯,或培养一个爱好,这些都让我们容易快乐。而快乐的人,是很少会发脾气的哦!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反过来想想,这段不得已宅家的日子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比如这段时间就可以让老公看看妈妈跟孩子在家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切身体会一下妈妈在家里是多么的辛苦,带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大家彼此加深理解,多多体谅,也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不是吗?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新闻上都说了,男同志们成了买菜主力军,正好让两指不沾阳春水,当惯了甩手掌柜的他们学学如何辨认芹菜香菜,让他们知道世界上不仅有长豆角还有扁豆角和圆豆角,也是一种生活能力的锻炼呀!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就像我,平时上班,家里都是老人帮着接送孩子,买菜做饭,一下子自己要负责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发现真的好难啊!每天真是绞尽脑汁的想要吃什么,做什么。要是规划能力不够强,真的是吃完早饭刷完碗就要忙着做午饭了。


所以一下子我就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平时帮我们带孩子,做家务的父母真的很辛劳,大家也要学会多多感恩才是。至少父母执拗不肯戴口罩、消毒的时候,我们也能想着父母对我们的付出,而对他们多点耐心和关爱,严厉的批评到了嘴边也变成了温言软语的哄。这样一来,谁家还会发生大呼小叫?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另外,平时有点兴趣爱好也非常重要,否则真的很无聊。刷剧刷抖音也总不是回事。


而我看朋友圈里有爱好的妈妈们,有的在家织起了毛衣,有的每天研究厨艺,今天烤个蛋糕,明天整个饼干的,这段休息的时间反而成了人家施展才艺的学习时间。还有的给自己列好了书单,充实自己,或者制订了一个健身计划,让自己作息变得更健康,这样也非常好。


还有的妈妈自学书法乐器什么的,即使隔离在家生活也过得有趣的很。


你想想,真的是没事干又无聊的很,可不就想找人吵吵架吗?有个成语就叫无事生非,没有事情干了就容易生是非,说的一点错也没有。

关家十几天,会炒的菜都炒过一遍了,剩下的只有吵架了……

这些就是我最近宅家的一些想法和感悟。看完的你别忘了跟留言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这个假期都是怎样度过的吧!(你敢不敢说几天没洗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