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讲的是什么?你怎么看?

凉城阿甘


一,“杯酒释兵权”是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采取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手下的高级将领们交出了手中的兵权。

二,其目的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巩固赵家的统治。因为他自己有过“经验”,为了避免手下将领“比葫芦画瓢”,再演一出“黄袍加身”,是以“先下手为强”。

三,宋太祖的办法并不是赶尽杀绝,除之后快,而是收回兵权后,将人高官厚禄养起来。这样,将领们能够接受,自己消除了危险,又能得一个“宽仁”的名声,实是一举三得。

四,“杯酒释兵权”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威胁,成功地防止了来自军队的风险,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也因此,宋太祖与“杯酒释兵权”成了后世宽仁的典范。

五,单从安内固权来看,杯酒释兵权无疑是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其反映的思想和用到“对外”上,却导致了极为不利的后果。

一是在外患强烈的背景下,削夺大将兵权也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二是为防武将哗变,采取以文御武的政策,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决边患。

三是文人治军,武将靠边,时间一久,军队血性尽失,战力可想而知,终亡于金、元之手。所以历史上宋朝一直有“弱宋”之称。




天地过客1971


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是宋朝第一个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酒宴威逼利诱使手下将领们交出兵权的事迹。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成为宋朝第一位皇帝,继位不久两位节度使造反,宋太祖亲征,才使叛乱平定,这件事后宋太祖心里对手下手握兵权的大将放心不下,接受了赵普的建议,欲将兵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大家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说自己自从当上皇帝后没有睡过一天好觉,大家惊呼这是为何?宋太祖说,我相信你们对我没有异心,但是你们的部下,想要飞黄腾达,一旦把黄袍加到你们身上,你们也身不由己了,大将们知道太祖已对自己起了疑心,弄不好会丢掉自己的性命,纷纷请宋太祖指明生路,宋太祖让大家交出兵权,到地方为官,并允诺和大家结为亲家,不再猜疑第二天众将领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太祖欣然接受,解除众将领兵权后,宋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这就意味这兵权以牢牢的掌握在宋太祖手中,宋太祖也兑现承诺,和众将领结为亲家。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杯酒释兵权之后宋太祖将全国军政大权握在手上,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使中央对各地军队拥有绝对领导能力,当然,杯酒释兵权也有很大弊端,最为突出一点就是重文轻武,武将才华得不到用武之地。使得宋朝军队缺乏战斗力,为宋朝国弱埋下祸根。





卖萌的肉丸子


建隆元年十二月,赵匡胤从扬州凯旋。大宋人心归顺,谋反者均已被清剿,赵氏江山日渐稳固。但赵匤胤不开心,他苦恼,内心不断变化。

能懂皇帝的唯有赵普。他给赵匡胤指出了一条路:削弱兵权、制约钱谷、收敛精兵、消除所有人的幻想,天下自当太平!这其实是强干弱枝。听了老臣的话赵匡胤恍然大悟,在几十天之后,他开始了行动……

建隆二年七月的某个晚上,赵匡胤邀请亲信到内宫喝酒,他说自己当皇帝后非常不快乐。众人忙追问原因,赵匡胤说了一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话毕,所有人伏地请罪,赵匡胤则“释去兵权,出使大藩”为由,赐予他们田产金钱,一干将领第二天便纷纷称疾请罢,赵匡胤遵守诺言“日饮酒而欢,以终其天年”,给了他们新的分封 ……

虽然都封了新的官位,但所有人都知道,“兵权不在也”。这就是千古流传的“杯酒释兵权”。开国皇帝在谈笑间收掉了几乎所有肱股大将的兵权,将军事力量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却并未像刘邦和朱元璋等人那样在天下一统后大开杀戒,而是放了大将们有条生路……


东湖红枫


“权酒释兵权”策略从战略上讲是失败的。

此举是“软杀功臣武将"的开端,对宋朝积贫积弱埋下伏笔。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看似“发达”却无大作为的无能朝代,这与杯酒释兵权、打击功臣武将有关。

宋朝历经300多年“沒有统一中国的大志”,往往靠“卖国割地纳贡”图生存。

宋朝先后向辽、金“称臣,纳贡,割地",向大蒙古国(后元朝)让地、割地,向辽称“侄皇帝",丢尽了中原王朝的脸。

从杯酒释兵权开始,多文官当权难抵外部武力,杨家将,岳飞等都受制于文官,大智大勇无用武之地,留下千古教训。

不管采取“文"的还是“武"的,只要打击功臣及军事家必然导致国弱。


宋和平谈天说地


“杯酒释兵权”这件事查遍正史,均未对此有记载,那么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发生过?可能正史往往都是歌功颂德,而“杯酒释兵权”一事颇为传奇,谈笑间赵匡胤解除了将军们的军权,这里有没有阴谋?史学家是不是故意没有把这段历史写进去,我们无法去探寻,不过,我还是相信这件事情是真实存在的的。

提起“杯酒释兵权”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初宰相赵普,赵普生性果断刚毅,据记载,赵普文化水平并不高,只能说是粗通文墨,他的真才实学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过,可是宋朝百年的权力机构设置,确是由他一手构建。他所设置的这些措施,确保了北宋在百年间没有武将犯上作乱,没有藩王谋逆叛乱,更没有后宫争斗,宦官外戚专权。

相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赵匡胤深知藩镇对国家的重要性,他害怕曾经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跟自己学习,将来也玩个“兵变”啥的,赵普看出皇帝的疑虑,就说出了皇帝想听的话:“自唐朝末年以来,兵乱从未休止,归根到底,就是藩镇的实力太强,武将兵权太重,若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要削弱武将的兵权,集中皇权,收其精兵,控其财政。”

有了第一谋臣的支持,赵匡胤脑洞大开,想出了了一条妙计,这就是“杯酒释兵权”。

北宋建隆二年七月,赵匡胤邀请大将石守信等人入宫赴宴,酒到半醉之时,赵匡胤突然叹息道:“朕的江山都是靠你们打下来的,可是我这皇帝做的也没啥意思,还不如和你们一样做个快活的节度使呢?”

这帮大臣们百思不得其解,就问赵匡胤为什么?赵匡胤说:“这个皇位谁不想坐呢?真是个烫手的山药啊!”大臣们一听就明白了,原来皇帝是怕他们夺位篡权,暗示他们交出手中兵权,于是以石守信为首的武将们急忙跪下:“请陛下给指一条明路吧。”

于是,赵匡胤就对他们说:“人生其实很短暂,所追求的意义无非就是百年富贵,子孙兴旺,你们何不交出兵权,出外当个地方官,再多买些良田美宅,颐养天年呢,然后我在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样一来,君臣安好,荣辱与共,互不猜忌。”第二天,这些武将们就纷纷请求辞职,赵匡胤也就批准了他们的要求。


纵观中国历代王朝,宋代王朝别具一格,宋朝改变了自秦汉以来的政治局面,采取了以文治武的政治策略,而且宋太祖赵匡胤在武将权利转移的过程中,兵不血刃,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几杯酒下肚,谈笑间就给办了,这可是历代皇帝都不能望其项背的啊!

自此,宋朝确立了文人治军的国策,彻底消灭了藩镇割据的可能性,也使得宋朝的中央集权大大的加强,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宋朝历来把内患是为比外敌入侵更为可怕的事情,“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在宋朝士族里面很有市场。只要官员不谋反,贪污受贿,吃喝玩乐什么都可以做。但是过分强化中央权力也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从此宋朝也就逐渐走向了积贫积弱的灭亡之路,甚至被制度不如自己的金国、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灭国,这就是文人治军的弊端,所以说关于“杯酒释兵权”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鸿涵先生为您解读,请多多关注。


鸿涵先生


杯酒释兵权说的是赵匡胤的罢免一众手握重兵的武将兵权的事情。

唐末以来,中国大地历经战乱,短短五十余年间,以汴梁、洛阳为中心先后建立了五个王朝,全国各地前后建立十个国家,即所谓的五代十国。这一期间国家战乱,武夫弄权,导致民生凋敝,社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艰难。

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后,因皇帝年幼,赵匡胤逐渐掌握了大权,逐渐有了不臣之心,在一次率大军出征的时候,走到陈桥驿时自编自导上演了一场黄袍加身的戏码,“被迫”称帝,然后率军返回汴京,兵不血刃夺取政权,建国曰宋,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北宋。

在逐渐稳固政权后,赵匡胤对五代以来的乱政深感不安,时刻担心别人像他一样再来个黄袍加身,于是按赵普的建议准备削藩(藩镇),以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在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在某个夜里宴请石守信等一众老兄弟,酒至半酣,赵匡胤说自己当上皇帝后没睡过好觉,众人于是追问原因,赵匡胤说如果一天你们的部下再给你们来个黄袍加身,拥戴你当皇帝,到时候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这已经是赤裸裸的暗示了,石守信等人于是下跪请求指点,赵匡胤于是让他们放下权力,多值土地钱财,安于享受,从而达到君臣无疑上下相安。第二天,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就称病告退。其实在赵匡胤说出这些暗示的话后,他们就注定没有了退路,无论愿意不愿意,不退隐的话,只怕是活不久的。杯酒释兵权没有发生流血事件,所以在这一点上赵匡胤的评价比刘邦、朱元璋高。



杯酒释兵权后,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赵匡胤对军队的控制力加强,大宋再赴前辙,一直比较稳定。没有了内耗,军队战斗力提高,逐渐平定诸国,结束乱世,实现局部统一,为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杯酒释兵权导致武将的权力极大削弱,造成了文臣领军、太监监军的结果,而文臣多是眼高手低,太监贪婪无度,导致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弱,这是大宋积弱的重要原因。


三国逐梦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整治军务的开始,在杯酒释兵权后一年半时间,他大面地整治军务。原来的两衙分成三司,三司分四卫,每个卫有四个指挥使。兵权一级一级的分,还有将军不能有亲兵。整治到兵不识将 将不识兵,要受规矩,一级压一级做到了官大一级压死人。杜绝以下反上的漏洞,真正的使宋朝走出了五代十国。


历史黑旋风


杯酒释兵权讲的就是和和气气的收回兵权,赵老板得了安心,手下大将们得了几世富贵,皆大欢喜。如果杯酒释兵权没成功,那么有2种可能,一、狡兔死走狗烹,手下大将们被灭的干干净净连带家族覆灭。二、赵老板被灭,子孙被铲草除根,中原继续混战。


lg20073122


“杯酒释兵权”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政治策略。大宋之初,赵匡胤为避免“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历史重演。接受了宰相赵普的建议,先期在军队内部进行人事大调整。换上自己的心腹,防止兵变,为杯酒释兵权所铺垫。


一切准备就绪,宴请开国功臣时,先谈哥们义气,后谈内心烦恼。把当年的“黄袍加身”和盘托出,诱导众将说想法。众将不明所以的时候,将自己蕴藏已久的想法说出。交出兵权,君臣无猜,赵匡胤高枕无忧做天下。大臣得到良田宅院,乐享终生,庇佑子孙。始得大将石守信等人,第二天以各种理由离职,顺利交出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历代皇帝处理开国功臣宽和的典范。没有出现流血事件,赵匡胤得到兵权。解除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现象,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地方拥兵自重。


凡事有一利有一弊,杯酒释兵权使武将受到很大限制。赵匡胤及其以后的人,重文轻武。作战计划由文官拟定,然后呈送皇帝,最后由皇帝以圣旨的名义下达武将。文官负责监视、掣肘武将,武将的很多作用得不到发挥。


不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以致于北宋在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中常常失利,备受欺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