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

蒋丽琴


这说明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并不是说消灭就消灭的,而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在人们的脑海中早已根深蒂固,所以一看到皇帝就想要跪拜,这是满清政权百年来将汉人培养出来的奴性,而这些基因就存在于当时所有中国人中。



在清政府刚刚灭亡的那几年,因为袁世凯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条约,清朝皇室都被善待处理,不仅能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国民政府每年还有给清朝政府好几百万的花销钱,所以那个时候溥仪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但是在袁世凯死后,善待清朝皇室的条约变成了一纸空文,没有哪个军阀愿意每年拨几百万给溥仪花,这个时候的溥仪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到了1924年,冯玉祥讲溥仪逐出了北京,因为没有住处,溥仪先是在自己父亲载沣的房子住了一段时间,1925年2月之后又前往天津居住,而就是在天津居住期间,溥仪见到了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溥仪那时候心里多少是有点自卑的,废帝在哪个时期都是说不开口的,而当时张作霖的权力如日中天,溥仪和张作霖见面心里面实在不是滋味。



两人没过几天就在天津的曹家花园见了面,就在溥仪还在纠结要用什么礼节对待张作霖时,一见到溥仪的张作霖立马扑通跪下,嘴里说到“皇上好,皇上万福!”这是让溥仪没有想到的,他没有想到张作霖会给自己这么大的面子,于是也尴尬的说到“上将军好!上将军好!”可以看出溥仪对于当时的张作霖还是非常敬重的。



张作霖的保皇思想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老张土匪出身没有什么文化,所以思想还是满清的那一套旧思想,在他的想法中虽然溥仪被废了,但他还是姓爱新觉罗,他还是皇帝,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况且溥仪与张作霖的私交早已有之,溥仪退位后中国的很多政要对他还是很看重,而张作霖也是经常赠送溥仪贵重物品来和他搞好关系,老张是过生日送礼物,大节日送礼物,到了溥仪没钱花了老张也是立马筹集巨款给溥仪送去,这关系也是够铁的。溥仪也是很感动,但是他穷啊,只能够写点字啊对联什么的送给老张,就这样老张还是很高兴,为什么?御笔啊!

所以二人有了这一层微妙的关系,那么下跪就不难解释了。


七七谈历史


晚年的时候,张作霖在天津见到了退位已久的溥仪。这时候,张作霖已经是呼风唤雨的大人物,而溥仪的手中则没有任何的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对溥仪依然十分尊敬,毫不犹豫地跪了下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和时代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虽然当时倡导的是开放,但就连那些倡导者自身骨子当中还是有对皇权的敬畏。毕竟,中国的封建帝制延续了数千年,想要彻底扭转,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张作霖的行为一点都不稀奇,像张作霖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比如溥仪在退位后,一直住在张彪的家中,张彪曾是清朝官员,溥仪现在已然没有办法给予他金钱或是荣耀,但是他依然对溥仪毕恭毕敬,每天准时请安。

其次,对于张作霖本人,他对溥仪的感情其实是更为深厚的。当年他之所以能顺利晋升,就是因为溥仪的提拔。

溥仪对他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要是没有当时的溥仪,或许就没有今天的张作霖。

张作霖懂得感恩,他的跪拜中有尊敬,还有感激的意思在。张作霖是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他虽然张狂,但是他有底线,有良知。

当然了,张作霖的毕恭毕敬也有做给其他人看的意思。

1、做给那些普通人看。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立场的,张作霖为了增加在民间的声望,刻意打造出忠心的形象。

虽然普通百姓对于溥仪没有什么好感,但张作霖能在身居高位的情况下依然尊敬溥仪,这确实能提升他在百姓当中的口碑。

2、做给东北地区的满人看。张作霖作为东北王,他在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之后没有伸出援手,而是选择袖手旁观,这件事已经让很多东北的满人不爽了。

他向溥仪跪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他只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溥仪的尊敬,就可以实现笼络人心的目的,降低他在统治东北的时候遇到的阻力,这笔买卖是非常赚的。

张作霖的确高傲,不愿意向其他人臣服,但是跪拜曾经的皇帝溥仪,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他当然果断接受。

3、做给溥仪看。他来天津看望溥仪,可不是单纯为了拜访,他是想要将溥仪给接走。接走溥仪是所有计划当中的起始,也是最核心的步骤。

在这之后,张作霖的运作空间是非常大的,他可以把溥仪当做傀儡,拉拢一批想要复兴清朝的人为自己所用。

张作霖的姿态放得非常低,就是为了消除溥仪的戒心,说明自己没有恶意。

但后来溥仪似乎是意识到了张作霖背后的阴谋,所以果断拒绝了张作霖的邀请。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没有办法用强,只能悻悻地离开了。


夏目历史君


1925年,此时的清朝已经灭亡13年了,溥仪前往天津的曹家花园接见张作霖,当时张作霖已经是民国时期的大人物。

正当溥仪不知用什么仪式来对待这位大元帅的时候,张作霖毫不迟疑,扑通一声跪在了溥仪面前磕了一个响头,并说道:“皇上好”,溥仪有点受宠若惊,不过赶紧弯腰把张作霖扶起来,说道:“上将军好”。

当时的画面还是有点滑稽的,不过也让很多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晚年的张作霖已经是大元帅,见到已经退位多年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呢?

第一: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我先给大家说几个小故事 ,可能就能体会当时张作霖对溥仪态度的原因了:

一直到共和国时期,溥仪特赦回到北京,在溥仪的家里,还有很多满清遗老和前清官员以及旗人给溥仪行跪拜大礼,到了溥仪跟前就下跪口称皇上。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以后,跑到天津,住在了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这位张大人还每天毕恭毕敬请安,并且这位张大人每天早上拿个大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还美名其曰是执古代臣子侍奉皇帝之礼。

以上说的是清朝遗老,那我们接着说一位领导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物胡适,1922年紫禁城装了电话,17岁的溥仪为了好玩,打电话让胡适去皇宫聊聊天,当时胡适进宫前很激动,还事前向很多人询问,见了溥仪要不要磕头,可见就连新派人物胡适都暂时摆脱不了等级观念。

以上人物对溥仪的态度虽然夸张了点,不过说明当时即使溥仪退位多年,已经是民国,但很多人对“皇帝”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人的等级观念仍然存在,张作霖给溥仪下跪也显得很合情合理了。

第二:溥仪对张作霖有知遇之恩

张作霖跪拜溥仪,其实不仅仅是等级观念,还因为溥仪对他有知遇提携之恩,张作霖最初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拉起一帮绿林好汉搞政权,活不下去了选择投靠朝廷,接受招抚之后,张作霖多次剿匪,得到了清廷的重用。

溥仪升张作霖为洮南镇守使,才有了后来张作霖的发迹,因此他从内心感念溥仪对他的知遇和提携之恩,这一跪拜表达了自己的感恩。

第三:收买人心

张作霖当时是“东北王”,东方地区很多满人和八旗贵族,张作霖这样做是收买人心,在满清遗老以及其他人心中留下“忠孝”的名声,更有利于在东北地区的统治。

综上所述,已经是大元帅的张作霖不论是从自身原因还是政治因素考虑,都会选择对这位已经退位的皇帝溥仪下跪,


小聪历史客栈


张作霖的作为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大军阀,其心里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在他的眼里根本没看上过谁,就连日本人他都不害怕,一个溥仪,还是一个娃娃,手里也没有实权了,张作霖为什么还会给溥仪下跪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溥仪。最初登基的时候,溥仪就是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登基大典的时候还十分的哭闹,面对着大清王朝,他根本不懂治理。

1912年,清帝退位,溥仪不再是皇帝,但是民国政府许诺他们可以在故宫里居住,每年给皇家提供400万大洋的花销,其实,溥仪在故宫里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他依旧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他也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公民,再也享受不到什么优待条件,于是溥仪搬去了天津。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下张作霖。众所周知,这位张大帅是土匪头子出身,本来是死罪的他却被当时的清朝收编,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而张作霖也是在清军里混的风生水起,到了清帝退位之前,张作霖已经做到了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可以说,他的崛起与大清王朝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925年,张作霖第一次见到这个曾经的小皇帝,他不是用民国的礼节,而是选择用古代君臣的礼法,直接跪下了。要知道,当时张大帅已经是东北王了,可以说跺一脚全国都要颤一颤。

其实,张作霖之所以给溥仪下跪,主要还是感念清朝对他的恩情,毕竟老张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而清朝对他有恩,面对清朝皇上,他自然要下跪,身为清朝旧臣,老张这样做也无可挑剔。

还有一点,我觉得老张可能还有一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虽然这可能是臆测,但是我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此时溥仪已经退位,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否则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就不会拉着他建立伪满洲国了。

所以说,张作霖给溥仪下跪,既是有感而发,也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毕竟像张作霖这样老谋深算的军阀,做出什么事来都不为过。


历史还有哪些事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先还原一下张作霖见溥仪的场景和背景及时间。时间为1925年,此时大清已经亡了十几

年了,溥仪早就成一个刚刚在上的皇帝变身为一个在天津闲居的散人了,而这个时候的

张作霖已经成为东北王,可谓名震一方的诸侯,手上是要钱有钱,有人有人,要枪有

枪。

但是让人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在这个时候,张作霖主动拜访了溥仪,两人相见后,溥仪有点不知所措,他是在不知道用什么礼节和这位已经牛过半边天的大人物应付,之间说话间,张作霖就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咣的就是一个响头,嘴里还念念有词道:皇上万福,皇上好。

这个时候溥仪也惊了,他打死也想不到老张竟然还用这老礼,慌忙的弯腰扶起张作霖,边扶边说,上将军好,上将军好。

晚年张作霖跪溥仪其实是有原因的听说在以前溥仪在位的时候,曾经就夸奖过张作

霖,而且还给予他很高的赞赏,送给他很多东西,其中就送给了他一件非常珍贵的蟒

袍。虽然现在溥仪已经退位了,而且张作霖已经是大帅,但是不管他是不是皇帝,毕竟

在以前赏识过他,所以就对溥仪进行了跪拜,并且在跪拜的时候还高呼万岁万岁!

张作霖这个人是非常有思想一个人,自从他加入绿林之后,他的势力就开始慢慢崛起。

清朝政府对他也是很重用,张作霖也没有让朝廷失望,他能够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实

力也很是强大。鑫海革命结束以后,清朝政府就直接崩溃了,在这段时间,张作霖还一

直在保护溥仪。

所以说,张作霖向溥仪下跪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大概是很特别的情感吧。

在说个事儿,张作霖是个老传统这个不用在多言了,就连当时标榜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

物胡适,按理说他要是见到退位的皇帝不应该有什么意外了吧。

但是,真相还真就让你惊掉下巴,那是在1922年,溥仪一个电话邀请胡适来故宫喝茶

(要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民国11年了,溥仪早就下台了),胡适接到邀请后,屁颠屁颠

的就来到了故宫。


在去之前,他还曾经打电话问庄士敦,见到皇帝要不要磕头呀?所以你看,这种等级观

念,就连所谓的新派也都无法避免,因为有些事儿,真的深入骨髓,深入膝盖了......

欢迎关注江水趣谈,与您一起去解读经典中的奥秘!


江水趣谈


张作霖那可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在那个枭雄辈出的时代,他的大名那可是如雷贯耳,颇有一种“脚抖一抖,地球抖三抖”的气势。

可以说,当时张作霖这号人物那可是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境地,但是,笔者惊奇地发现一件事,那就是张作霖在面对末代皇帝溥仪时,依然选择下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张作霖当时已经大名赫赫、嚣张跋扈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彼时的溥仪只是个可怜的被迫退位的小可怜。就是这样地位悬殊的状态下,为何会出现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呢?那就请跟随笔者一同去走进这件事情,了解它的前因后果。

分析完所有的事情始末后,可以窥探到这件事情最大的推动因素是与张作霖的心理有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听笔者说道说道。

众所周知,张作霖的出身并不显赫,甚至可以说比普通还要低一个档次。他是土匪出身,土匪这个“职业”,那可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代表。而且土匪的生存环境也不容乐观,可以说不受尊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提升自己的压力骤增。

由此,处于劣势的张作霖一直都非常敬佩强者,觉得他们不仅受到民众的尊重,而且地位显赫,因此他对于地位和身份集于一体的统治阶层那可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那就来看看溥仪和张作霖。遥想当年,张作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命丧黄泉的小小土匪,而溥仪呢,作为大清王朝的掌舵人,全天下都尽入他的彀中。

这样天上地下的差距,当然引发了张作霖内心的极大波动。因此,在张作霖心中,盛满了对溥仪的尊重、敬佩,在这种情绪的而累积之下,也难怪,张作霖在面对溥仪的时候会做出如此举动。

但是,笔者有个疑问,张作霖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地进步,按道理而言,如果一个人的势力已经发生翻天覆的变化,就不需要再畏畏缩缩、看他人脸色了。但是颇令人惊诧地就是,张作霖在功成名就之后还是对于已落魄不堪的溥仪还是十分的尊重。这种现象的背后究竟是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亦或者说是什么因素导致如此诡异的现象产生呢?

先来分析这种现象发生时双方的力量差距。张作霖由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喽啰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大军阀。而我们的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际遇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从众星拱月的全国一号人物变成了惶惶不可终日、未来看不见希望的亡国之君。

这样人生的转折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或许有人会问,会不会有可以重新振兴大清帝国的一天,这样瘫在泥沼里的溥仪就将重回权力巅峰。历史是无法发生假设的,再者当时的状况表明历史潮流就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是不可能抬头的,由此,溥仪就像是低到尘埃里去的存在。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张作霖的跪拜就显得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而且他不仅是跪拜,而且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行的跪拜礼,因此,张作霖的此举动实在是令人值得推敲。

其实这里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但那个时候张作霖确实是跪拜了,且跪拜的还很诚恳,更是在公共场合跪下的。

说实话,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张作霖从溥仪身上得到了好处,俗话说的好:“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当然会选择表面功夫做好,但是这里有个需要谨慎注意的细节,张作霖此人,不得不说是十分老奸巨猾的。即使张作霖收了溥仪很多的好处,但是这货是光拿钱不干事的主,口头说的归口头说的,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哦,这可有点耐人寻味。那么这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张作霖跪拜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收了来自溥仪的巨大好处之后,需要向其回馈以方便进一步的收受钱财。

那为什么尊贵如溥仪还要向张作霖行贿呢?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你只是一个落魄且起事无望的小可怜,张作霖“资源丰富”的,溥仪要想完成他的复国梦,可不得求助于张作霖吗。

但是张作霖还是蛮可笑的,收了钱,但是不做事,哎,遇到这样的人,溥仪也是倒霉。但是人家表面功夫做得也好,给您行跪拜礼,愣是挑不出一丝错误。


无笔


在好多人的意识里,有一种崇拜强者的心理。在他们的观念中,强者为尊。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强者,他的所作所为就全都是对的。在对待张作霖的态度上,他们的表现尤为突出。

评书、电视剧都把张作霖包装成一个远筹帷幄的军事家,一个仁义宽厚的政治家,一个敢跟日本人斗智斗勇的爱国者(甚至他一次次背信弃义玩弄日本人于鼓掌之中,出卖民族利益也被当成政绩来歌颂。)。 即使是张作霖跟溥仪相互利用的关系,在这些人眼里也都成可圈可点的忠义佳话了。

张作霖和溥仪,一个曾是威仪四海,贵有天下的天子,一个是默默无闻,拿着皇帝俸禄的小喽啰。

可是世事无常,沧海桑田。转眼之间,一个成了兵强马壮、割据一方的奸雄;一个却成了惶惶不可终日,终日以泪洗面的亡国之君。

张作霖跪拜溥仪,就发生在溥仪下台后。

张作霖一代枭雄,为什么要跪拜一个下台的皇帝呢?

溥仪是一国之君的时候,张作霖不过是个土匪。都是命运安排,让两条本来永不交集的平行线,有了纠缠不清的相逢,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张作霖既然是个土匪,他是怎么跟清廷扯上关系的?说到这里有人会不高兴:什么,你说张作霖是土匪?不错,那些霖粉们口中的大帅,虽然挂着的是地方保安团的旗号,其实和土匪行径没有根本差别。后来人马多了就有了接受诏安的资格,哪个土匪不想洗白呢。  

土匪摇身一变成了体制中的人,把枪口对准“土匪”,就像梁山的黑老大宋江一样。因为剿匪有功,张作霖被小皇帝赏赐顶戴花翎,溥仪还御赐张作霖一件战袍,并把其提升为洮南镇守使,奴才和主子之间从此开始有了交集。

  辛亥革命爆发,宣统皇帝成了风暴里的孤舟,岌岌可危。紧要关头,张作霖下决心投注清廷,枪口对准革命党。其实张作霖并非真要死心塌地为清廷殉葬,而是要踩着清廷的肩膀实现自己的抱负。张作霖明白自己没有锦上添花的机会,但对落难清廷的雪中送炭却能得到高得多的回报。

果然,张作霖的举动让小皇帝感激涕零,张作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从此以“关外练兵大臣”的发号施令。张作霖押宝宣统小皇帝溥仪还真没错,不久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可后来的形势却出乎张作霖的意料,袁世凯这根满清栋梁在关键时候倒戈,成了压垮满清的最后一根稻草。1912年2月满清溥仪被迫退位,满清宣告灭亡。    

宣统虽然被迫退位,但满清不甘心灭亡,大清的忠臣良民不甘心失败,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复辟的努力。1917年6月,张勋带着扎着大辫的5千士兵开进北京城。7月1日,宣统再次坐上龙椅,上演了一幕复辟丑剧。张勋复辟,受到千夫所指,陷入讨伐浪潮,而一直深受皇恩的张作霖却选择了冷眼旁观,形势不明朗,他是不会贸然出牌的。

果然,张勋的复辟闹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到半月就收场了。张作霖一看大势已去,立即派人到北京城向北洋政府的当家人段祺瑞表忠心。就这样一个满清王朝的忠臣良将,摇身一变成了忠实于共和的爱国将领。 

可已经穷途末路的溥仪还念念不忘复辟美梦,他觉得上次复辟所以失败是因为张勋势力太小了,要想成功必须找个更大的军阀。在当时众多的军阀中,他想到了张作霖。   

为什么是张作霖呢?

第一、张作霖势力大。第二、张作霖对清朝忠心耿耿。第三、张作霖的地盘就在东北,东北是满清的发祥地,有群众基础。

试问,还有比张作霖再合适的人选吗?张作霖接到皇上的旨意已经没有半点喜悦,在皇帝被人人喊打的情况下,复辟已经无望。溥仪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行将就木,他可不做逆势而为的赔本买卖。可是溥仪不是百无一用,溥仪对大清的龙兴之地的臣民还是有影响,有号召力的。而自己的地盘就在这里,需要利用溥仪的影响为自己服务,稳固自己的统治,何乐不为呢?

就这样,爱国将军和末代被废的皇帝的手又握在一起。   

张作霖觉得这种合作也不能一毛不拔,他时常用自己的不义之财接济一下手头紧巴的溥仪,把个溥仪感动得眼泪哗哗的。张作霖成了溥仪心中的希望,溥仪巴望张作霖能成就大业为自己复辟奠定基础,机会终于来临了。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张作霖派人保护危难中小皇帝,充当“保护神”。   

1922年3月,张作霖做寿,溥仪送去厚礼。  1922年12月1日,溥仪与婉容大婚,“大婚”张作霖马上投桃报李,送去重金“恭贺新禧”。  1923年初,张作霖嫁女,溥仪差送上两份厚礼。  

到了3月28日张作霖生辰,溥仪又送了一份大礼,并命人在大红礼单上写道:张总司令2月12日生辰,宣统皇帝赠 。 

1924年张作霖寿辰之际,溥仪花了血本送了重礼:三镶玉如意一柄无量寿佛一尊、五彩九桃瓶一对、五彩双象耳瓶一对、五彩小瓷盘一对、青玉大吉葫芦小插屏一对、打簧洋钟一对。以及红雕漆圆盒一对和绮霞缎衣料八端。尽管如此,溥仪还觉得礼物分量不够,一星期后溥仪派人又专程补送“去万古英风”匾额一面,并福寿字及古玩等多件。

一次送这么多礼物,而且这么贵重,溥仪就是给自己老爸载沣也没有如此慷慨过,可见张作霖真把他忽悠住了。 

但溥仪的钱也没有完全打水漂。  

1924年11月,倒戈将军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小皇帝赶出紫禁城,并软禁起来。张作霖闻讯后心急如焚,马上派人跟冯玉祥通融。让冯玉祥放松了对溥仪的管控。1925年,溥仪离开北京到天津日本租界。  

张作霖不忘溥仪对自己的好,又是给溥仪送钱,又是给溥仪请安,还再三表示要拜见这个小皇帝,当时满清的皇族都在日租界,觉得一个皇帝不能屈尊去见一个军阀,但溥仪被张作霖的忠心感动,还是决定去见这个大忠臣。    

溥仪赶到约定的曹家花园,张作霖已恭候多时。溥仪刚踏进门,一身便装的张作霖便快步迎上前去来。虽然两人没见过,但溥仪马上认出了他。

正在溥仪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给张作霖行礼的时候,张作霖却毫不犹豫地走到小皇帝跟前,扑通跪下,砰地一下在磕了一个响头,恭恭敬敬地问了声:“皇上好!”

咱们说,张作霖为什么给溥仪跪下呢?

其实张作霖不仅仅是作为大清大臣给溥仪下跪的,张作霖拿了溥仪那么多奇珍异宝,件件都是价值连城。张作霖把这个小皇帝哄的心花怒放,但从没有真心实意帮人家复辟,自己要有那能耐,自己还做皇帝呢。何必为他人做嫁衣裳呢?

因此,张作霖是收了溥仪那么多宝贝,却不是真心帮他复辟,自己觉得那样做心里有愧,就给溥仪跪下了!


历来现实


张作霖跪拜前任皇帝溥仪是奴性十足的表现,哪怕他贵为东三省的大元帅,在皇权面前也腿软。

这事发生在1925年,也就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溥仪赶出紫禁城的次年。

当时冯玉祥命令溥仪限时搬出紫禁城,溥仪无奈只好躲进了天津日本人的租界里。

当消息传到张作霖的耳朵里时,他致信溥仪:“你跑到日本租界让日本人保护你,难道我堂堂的「东北王」张作霖就保护不了你吗?这样吧,我去天津拜见你,不过我不去日本人的租界”。



张作霖前往天津,在曹家花园密见到了溥仪。

当时溥仪正为用什么仪式对待这个曾经的手下、现是民国大人物犯难的时候。张作霖却毫不迟疑地走到溥仪的面前,趴在地上磕了一个响头,毕恭毕敬的地问道,“皇上万福”。

溥仪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会给他磕头,受宠若惊急忙弯腰扶起张作霖,忙不迭地说道“上将军好,上将军万福”。

这就是张作霖给溥仪磕头的经过。



张作霖密见溥仪还另有目的,他顺道到北京想把故宫的宝物偷着运出一些占有。

张作霖密见溥仪后,偷偷调动了数百辆军车,准备把故宫的宝物挑着一些贵重的运往沈阳。

当时交通银行的经理叶恭绰往见张作霖,说:“人们一向造冯玉祥的谣,说冯逼宫是为了盗宝,但无确凿证据,说说而已,如今大帅调用数百辆军车公然进故宫搬运宝物,将来人们就会说盗宝的是张大帅而非冯玉祥。”

张作霖听闻恍然大悟,连声说“我几乎上了大当,快把军车撤去。”

张作霖给退位的溥仪下跪除了奴性之外,还有感恩的意思。

民国时期的人身上,都有被奴役留下来的后遗症,说难听点就是奴性十足,贱骨头。

溥仪在1912年退位,清朝灭亡,民国建立。

当时民国规定必须剪掉辫子,就连溥仪自己都剪了辫子(如图)



然而当时有一部分老百姓誓死不剪辫子,比如前清辫子军首领张勋。他就是标准的保皇派。

不剪辫子不算,还在1917年再次拥立11岁的溥仪复辟。不过到最后溥仪只做了12天的皇帝而再次退位。在段祺瑞护国军的攻打下,张勋仓皇逃走。

当时虽然溥仪再次退位了,但跪拜溥仪的人不在少数。

1924年,冯玉祥在直奉大战期间,为防止溥仪再次死灰复燃,在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老百姓称其为“逼宫”。冯玉祥干脆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这时出于政治目的,张作霖臭骂冯玉祥,表现出了对溥仪的同情。当时有人提醒张作霖,不要和帝制走太近,对其影响不好。



但老张是个守旧人物,一方面支持民国政府,一方面留恋皇权,说来说去还是千万年来皇权对人统治的结果。

张作霖向溥仪磕头有感恩的意思。

张作霖最初是土匪出身,到后来被清廷诏安做了巡防队长,再后来一步步高升,直至做了“东北王”。

张作霖上位时,虽然溥仪还很小,主政的都是他父亲摄政王载沣,但是签署任命书的都是皇帝的大印,也就是最后溥仪拍板,尽管是名义上的。

张作霖能有以后的成就也多多少少沾了溥仪的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张作霖向溥仪磕头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张作霖是个老狐狸,磕头归磕头,要想让他像张勋那样辅佐溥仪是不可能的事,张作霖不过是在溥仪面前做样子而已,东三省是他张作霖的一亩三分地,张作霖不傻,不可能找个太上皇压在自己头上。你觉得不是这个理吗?



秉烛读春秋


辛亥革命失败的证据之一。

张作霖一个自小听二人转戏文长大的马匪,他的价值观里面,“忠臣孝子”才是好人。

现代文明,现代思想,公民呀,平等呀,这些新潮概念,他脑壳里面是没有丁点的。

甚至可以说,他张作霖杀李大钊也并不是他反对革命,也不是说他不尊重文化人,更不是拿谁的钱了,才去杀的李大钊。

在他张作霖的认知世界里,李大钊就是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

张作霖的眼睛里,李大钊是在哪里作奸犯科,妖言惑众,试图推翻礼仪四维,孰不可忍的谋逆大罪之人也。

人张作霖”生活所迫“做了土匪也没有谋反之心呀!还救了朝廷大员的小老婆。为了向朝廷表示忠心真是费劲了心思。

忠臣良将张作霖是招安事业成功了的黑宋江。

杀个造反派黑李逵是应尽的义务。

一体两面,张作霖如此“忠心"为大清皇帝呕心沥血,杀人越货,见到了自己的主子跪下磕个头还不是应该的嘛!

宋江为了可以去皇帝面前磕个头,留了多少兄弟的鲜血呀!用了多少心思呀!

所以说,比宋江事业成功的张作霖这个头磕的心甘情愿,顺心顺意,舒服至极。

跪下磕个头向世界宣告自己是一个“忠臣孝子”,可比上马杀人宣告自己的“忠臣孝子”便宜多了,也容易多了。

何乐而不为呢!


辛亥革命就是要革张作霖这样人思想的命。

推翻大清朝廷,打死张作霖不算革命成功。

让所有人不下跪才是革命成功!


葭明通半瓶历史


我们要知道此时的张作霖已经不是当初大清皇帝之下,那个仰人鼻息的“小统领”,此时的张作霖是手握重兵、是称霸一方的“陆海军大元帅”,而溥仪是一个退了位、失去了江山、没有实权的“末代皇帝”,张作霖依旧选择对溥仪进行了跪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之间微末的关系。

这一跪,跪出的是张作霖的知恩图报与念旧之情,同时这一跪也是一场戏。

张作霖跪拜溥仪要从张作霖与清廷的关系说起,从张作霖被清朝招安的那一刻起张作霖与溥仪的羁绊就已经被注定,也是因为清朝的招安,这才有了张作霖后面的平步青云。


被招安后的张作霖对清朝也是忠心耿耿,领命多次剿匪,这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溥仪也为了显示自己对张作霖的重视,更是赏赐一件“龙袍”。

没过多久,辛亥革命爆发了,张作霖也表示了对清朝作为“正统”的支持,虽然这其中包含了张作霖自己的小心思,但无法阻止溥仪对张作霖为朝廷尽心尽力的“大义”满怀感激之心。然当时的张作霖并无十足的把握可以取胜,加之清王朝也该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就这样耗着,也就民国了。



溥仪虽然退位了,但那些原本清朝的宗室成员,却不甘心就这样了,加上有张勋的支持,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张作霖,张作霖没有办法只能勉强答应复辟。但张作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所以这场复辟最终以闹剧般的结局收尾,张作霖因此坐稳了“东北王”的位置,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但溥仪与清朝的宗室仍然对溥仪保持着好感。


张作霖虽然没有“勤王复辟”,但对溥仪是真的照顾有加,多次给溥仪送去豪礼与钱财,甚至还充当起了溥仪“保护神”的角色,来报答溥仪(清朝)对自己的恩情,只是溥仪想借着张作霖之手帮助自己复辟,这才有了这一场“大戏”,一场各怀鬼胎的表演。

其实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也有提到,在张作霖相见之前,他有过许许多多的幻想,他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去见张作霖。但到了真见面的时候,张作霖二话不说直接跪下,大喊:“皇上好”,这一刻溥仪自己也震惊到了。


一番长谈后,昔日的君臣已成今日挚友,挥手告别,各回其位。(此时的溥仪已被日本人所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