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李世民的姐姐平阳昭公主有多厉害?

熊掌大人


我们都知道大唐的开放程度令人咂舌,杜撰也好,确有其事也罢,唐朝的很多公主都因为这样那样的旖旎情事被载入史册,但唐朝有这样一位公主,她不爱红装爱武装,在风起云涌的隋末号令群雄,组成义军,助父亲李渊夺得天下,其才能胆略不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下。

她就是嫁给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的平阳公主,李渊唯一的嫡女,去世后竟以军礼下葬,更得到了一个谥号“昭”:明德有功曰昭。史称平阳昭公主。


平阳公主(因为她没有名字留下来,所以本文一概称其为平阳公主)是李渊的嫡长女,和李建成、李世民等是一母同胞,长大后嫁与武将柴绍为妻,定居长安,初时,平阳公主相夫教子,倒也安静祥和。

只是隋末风起云涌,各地起义不断,李渊奉命镇压多处起义军,自己的势力也越来越大,617年,李渊调任太原留守,经过招降纳叛,网罗人才,李渊有了谋反的资本,招兵买马,意图反隋。

在准备起兵前,李渊派人通知了长安城的柴绍和平阳公主。柴绍有些担忧的对平阳公主说:“父亲将要起兵扫平乱世,我决定前去晋阳迎接义旗,我们一起走吧又不可能,但如果我自己走了,你可能就会有祸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平阳公主当机立断地说:“你应该赶快前去,我一个女人,遇到危险容易躲藏起来,到时我自有办法。”

两人商量好后,柴绍快马加鞭自小路奔赴太原,而平阳公主也没有真的躲藏起来,乱世里,躲在哪里也不安全,况且平阳公主也不愿意躲起来看着自己的父亲、丈夫、兄弟们在乱世奔波,于是她打点好一切,带着几个人回到了鄠县的庄园里,以这里为据点,平阳公主散尽家财,招揽当地的亡命之徒和义士,很快组建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起兵遥遥响应李渊的义军。



当初离开长安的时候,平阳公主特意带上了柴绍的家童马三宝,马三宝此人机敏善辩,后来成为平阳公主的得力助手,当时胡贼何潘仁带领数万人马盘踞在司竹园,自称总管,还没有归属,平阳公主知道后,派马三宝去说服何潘仁投靠公主,马三宝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何潘仁归顺,之后,何潘仁帮助平阳公主攻下了鄠县。

平阳公主又派出马三宝继续游说各路人马,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皆在马三宝的劝服下,各领数千人马投奔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的人马越来越多,也吸引了朝廷的注意,京城留守官员不断派出军队攻打平阳公主,却一次次败在马三宝和何潘仁手下。很快平阳公主的地盘就扩大到盩厔、武功、始平等县。平阳公主胆略过人,在她的队伍中,有反隋义士,有落草为寇的土匪,有农民起义军等等,要管理这样的军队绝非易事,但平阳公主硬是将军队管理的很好,治军很严,令出必行,不准祸害百姓,不准抢掠百姓,所到之处,皆受欢迎,所以队伍一直壮大到七万多人。


平阳公主派出使者告诉李渊,李渊大喜,没想到女儿已经在关中站稳脚跟。等到义军渡过黄河,李渊派柴绍领数百骑到华阴,在南山迎接平阳公主,于是平阳公主引一万精兵与弟弟李世民的军队在渭北会师。这时候平阳公主和丈夫柴绍已经是平级,平阳公主领“娘子军”与柴绍各置幕府,围攻京城。不久,李渊终于称帝,隋亡,大唐立。

传说李渊当上皇帝后,所拥有的地盘还不是很大,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攻下来,还得继续南征北战,当时,平阳公主带领“娘子军”驻守在山西的兵家必争之地苇泽关,为大唐江山保驾护航,免除李渊父子们的后顾之忧,也因此苇泽关改名为娘子关,这是不是确有其事,还没有史料来证明。但平阳公主确实为李渊夺得天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也因此,大唐建立后,平阳公主被封为平阳公主,所有的赏赐和规制,平阳公主都要高于别的公主。

卸下一身戎装,平阳公主还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生子柴哲威和柴令武。柴令武娶李世民的女儿巴陵公主为妻,后来柴令武与巴陵公主参与到房遗爱谋反案中,被处斩首,柴令武在羁押的路上自杀,尸体仍然遭到斩首,哥哥柴哲威受牵连被流放岭南,这是后话了。那时候平阳公主已经去世二十年了。



632年,平阳公主去世,其安葬仪式不同于其他妇人和公主,李渊特意下诏:

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

本来按照规制妇人下葬不应该有鼓吹,但李渊有感于平阳公主昔年在司竹园举兵响应义旗,亲自执鼓指挥作战,为平定天下立下大功。西周初建,周文王曾将王后太姒列为十大治国平乱之贤臣,如今大唐也有一位功绩卓著的公主,不是一般的妇人能比的,遂以军礼下葬。

不仅如此,平阳公主还有了谥号,明德有功曰昭,谥号为“昭”。因此平阳公主又被成为平阳昭公主。

后来的大唐公主们,如高阳公主、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在史籍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公主们,与平阳昭公主相比,实在是逊色很多。


尚宫女史


历史上的平阳昭公主确实是一代巾帼英雄,果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也只有关陇贵族集团才培养的出如此厉害的女人。我们可以看看平阳昭公主的一生。

史书并没有说平阳昭公主的名字,也就是说我们只知道昭是平阳昭公主的平阳二字是李渊给予女儿的封号,而昭则是平阳昭公主去世之后的谥号,按照谥号的命名法则,昭的意思是"明德有功曰昭"。也就是说平阳昭公主才德兼备,对于社稷有功,这是十分好的谥号。

平阳昭公主是李渊和窦氏的女儿。隋朝末年的大乱时,平阳昭公主和驸马柴绍是居住在长安的,当时李渊举兵准备开创大业,而长安的平阳昭公主和柴绍接到了来自李渊派使者秘密送来的消息,这时候柴绍犯难了,他想去太原帮助李渊起兵,可是又担心妻子一个人在长安会有危险,他将这个问题抛给平阳昭公主,平阳昭公主却说我一个女子很好隐蔽,你一个男人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为我担心。一番言语下来说服了柴绍,柴绍于是偷偷跑去了太原帮助岳父李渊,而平阳昭公主也偷偷回到了在鄠县的李氏庄园,她广发李氏在关中的钱财,招引中山的起义军,到了士卒数百人,一时之间平阳昭公主在关中起兵响应李渊的在太原的起兵。

在父亲李渊还没有攻到关中的时候,当时有胡人何潘仁在司竹园起义,士卒数千人,平阳昭公主想招降这支队伍,于是他派家仆马三宝前往何潘仁起义军所在的地方,对何潘仁说以利害关系,何潘仁就投降了平阳昭公主,紧接着马三宝又做说客,说服了起义军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部,这些人都投降了平阳昭公主,一时之间平阳昭公主的队伍大振,盩厔、武功、始平都被攻打了下来,当时的京师留守几次派兵想要攻打平阳昭公主结果都被打败。

而且平阳昭公主这个人带兵的纪律十分严明,每次行军都要申明法令,禁止士兵仁义掠夺和侵占他人的财物,于是当时很多人都来投奔平阳昭公主,平阳昭公主一时之间得到了士卒七万人,威震关中。于是平阳昭公主派使者前往父亲李渊处报告当时的情况,李渊高兴的不得了,到了李渊的部队的渡过黄河的时候,于是派遣柴绍带着数百骑兵直接去往华阴,到南山去迎接平阳昭公主,当时的平阳昭公主带领精兵一万多人前去和李世民回师,然后和柴绍一起把长安包围,当时的平阳昭公主的队伍号称“娘子军”。

京师被平定以后,平阳昭公主被李渊封为平阳公主,因为有军功一直被李渊所宠爱,到了武德六年,平阳昭公主去世,于是李渊下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有一些文臣反对,李渊说鼓吹,就是军乐。当初平阳昭公主以一个女人的身份举兵,响应我的起兵,亲自带兵打仗,甚至自己去敲金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士气,对于国家有着克定天下的功劳,如此大功,难道是一般的女子都能够做到的,怎么会不能奏起军乐呢?于是,平阳昭公主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人者仁义也


唐高祖李渊是大唐王朝的开创者,其妻为太穆皇后窦氏,二人共育有四子一女,四个儿子中除了李玄霸早逝外,其他三个就是最为人熟知的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以及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而这唯一的女儿就是问题中提到的平阳昭公主。平阳公主是李渊唯一的嫡女,是李世民的姐姐,虽说是女子,但是她完全称得上“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其才识胆略丝毫不逊于她的兄弟们,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位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隋大业十三年,李渊举兵之前,平阳公主当时正在长安,为了响应父亲,她变卖了当地的产业,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并先后收编了李仲文、丘师利等义军,连续攻占了周至、武功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军队,军纪严明、令出必行,被当时的老百姓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也被称为“李娘子”,等李渊的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的时候,平阳公主已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块儿地盘。后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在渭水北岸会师,共同攻打长安,并于当年十一月攻克了长安。攻克长安之后李渊正式册封自己的女儿为平阳公主,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负责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原名苇泽关,后来因为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此地便更名为了“娘子关”。


历史AB面


【文藏来答】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母姐姐、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三女儿——平阳昭公主,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用军礼下葬的女子,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以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在此驻守而得名。叱咤风云的大唐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人,跟这位姑奶奶级别的大唐开国公主比起来,也只能黯然失色。

夫唱妇随,谋定大局

因为史书中并没有留下这位公主的名字,所以下文以平阳昭公主代称。在李渊还只是隋朝的唐国公时,把三女儿嫁给了出身将门的柴绍。柴绍自幼便武艺高强,以抑强扶弱、行侠仗义闻名于关中地区,年纪轻轻便做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不得不说,李渊选女婿很有水准,平阳昭公主是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与舞刀弄枪的柴绍很是般配。他们成亲之后,因柴绍的职务,便定居长安。

大业年间,隋炀帝大规模征调民夫修建大型工程,三征高句丽,三下扬州,天下疲敝,各地相继爆发民变和贵族叛变。大业十三年,李渊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以北备突厥,并镇压今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成为这一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当年五月,李渊在李世民、刘文静、裴寂等人的鼓动下,决定在晋阳起兵反隋。

李渊起兵前,只有次子李世民在身边,三女儿与女婿柴绍在长安,长子李建成带着李家家眷留守在河东,李渊派遣使者秘密通知李建成、柴绍等人。

接到密信后,柴绍对平阳昭公主说:“岳父大人要起兵扫平乱世,我打算前去接应他,可是我们一起离开,既容易引起朝廷怀疑,回太原途中目标又大,但我又怕我独自前往,你在长安为遭遇后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平阳昭公主胆色智谋绝非一般女子可比,她很冷静地对柴绍说:“你要即刻动身前往。我一个妇人,不受关注,遇到危险很容易躲起来,到那时我自有办法。”在平阳昭公主的催促下,柴绍立即从小道出发,直奔太原。

收编七万人马,攻城略地

平阳昭公主在柴府僮仆马三宝等人的保护下,偷偷潜回在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的庄园,变卖当地产业,散尽家财招收逃匿在深山的数百亡命之徒,扯起一支队伍,响应在太原起兵的父亲。当时长安一带有很多揭竿而起的队伍,其中以驻扎在司竹园的何潘仁的势力最大。平阳昭公主趁着这些队伍尚未形成气候,派马三宝前去游说。马三宝秉性机敏狡黠,一直是柴绍的得力助手。在马三宝的劝说下,何潘仁居然真的归顺了平阳公主。有了何潘仁的加入,平阳昭公主很快攻下鄠县。马三宝再接再厉,趁势又说服落草为寇的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人,这些人相继率领数千人前来投靠平阳昭公主。

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但在,马三宝、潘仁屡等人的帮助下,平阳昭公主不但打退了隋军,还连续攻占了周至、武功、始平等地。平阳昭公主的治军严明,禁止士兵劫掠百姓,很多人慕名前来投靠。在短时间内,平阳昭公主就拥有了七万人马。

李渊得知这一喜讯,自豪不已,这个女儿丝毫不输给征战沙场的男儿。李渊派柴绍率领数百人赶往华阴,前去迎接带兵归来的平阳昭公主。平阳昭公主与丈夫汇合后,又带着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的大军在渭北会师,为接下来攻打长安做准备。当时,平阳昭公主与柴绍,共同归属李世民调遣,夫妻二人各领一军,拥有各自的幕府(相当于指挥部)。军中将士形象地称平阳昭公主的军队为“娘子军”。当年十一月,李世民他们很快攻克了长安。

古今唯此一人,公主以军礼下葬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在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唐。李渊封军功赫赫的三女儿为“平阳公主”(死后谥号为昭),对她的赏赐远远超过其他公主。

此后,史书中虽再无关于平阳昭公主的记载,但在武德初年,她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相传,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的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平阳昭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李渊派平阳昭公主驻守此地,可见对她有多倚重。

武德六年二月,平阳昭公主英年早逝,关于死因,也缺乏相关记载。平阳昭公主的葬礼,在历朝历代公主乃至所有女子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是以军礼下葬的。下葬前,李渊下诏为她增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礼官上奏反驳,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礼不合。高祖李渊则义正辞严地说:“鼓吹乃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战功显赫,她绝非一般女子能够匹敌。以军礼安葬公主,有何不可?”唐高宗李渊破例用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 “昭”。因此,为区别于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等人,后世称她为“平阳昭公主”。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文藏


平阳公主有多厉害?简单说一句,她的丈夫是谯国公柴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而平阳公主的战功丝毫不逊色于丈夫!

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母为窦皇后,李世民同母姐,生卒年月和姓名皆不详,但其功勋却冠绝整个唐朝女性。

平阳公主与柴绍婚后不久,夫妻二人就定居长安城。当然,他们不是去首都度蜜月的,而是去替李渊探消息的,也就是特务。夫妻俩的特务工作干得很出色,完全没被朝廷发觉。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见隋朝已经行将就寝,决定在太原起兵。为了女儿女婿的安全考虑,在起兵前,李渊派使者想秘密召回二人。柴绍认为两人一起离开不可行,但把妻子留在长安他又不放心,平阳公主则劝他赶紧离开,并说自己一介妇人,目标没有那么大,而且她自有方法应对。

柴绍也知道妻子从小习武,胆略非凡,于是就从小道直奔太原。丈夫走后,平阳公主开始一番安排。首先她回到李家的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然后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并趁机招兵,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

很快,李渊起兵的消息传至关中,平阳公主决定扩充兵力,她扩军的方式就是收编关中各地的农民起义军。

平阳公主四处联络起义军,并在三个多月内收服了四五支规模不小的起义军,最大的一支甚至有几万人,实力远超平阳公主,但还是被收编了,由此可见平阳公主的胆识魄力以及行事方法。

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朝廷也注意到眼皮底下的威胁,几次派兵攻打,但在平阳公主的率领下,起义军每次都取得胜利,先后攻占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攻城掠地的同时,平阳公主也很注重军纪,她的军队令行禁止,绝对服从于她,从不扰民,广受百姓拥护,不少人前往投靠。因为是平阳公主统帅,所以百姓称这只军队为娘子军,称平阳公主为李娘子。

很快,娘子军人数超过七万,多次击败隋军,占据了关中的一大片地盘,就连名将屈突通也奈何她不得,在她手下连吃了几场大败仗。

数月之后,李渊的主力才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地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带几百骑兵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会面不知道是何感想,不过平阳公主很快挑选出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顺便提一下,此时柴绍和平阳公主平级,试问柴绍的心理阴影面积。

很快长安打下来了,李渊拥立了一个小皇帝,并在稳定长安以后,开始着手对付关中的其他势力,一共用了两年才完全扫平关中。这段时间内,李渊完成称帝这件大事,称帝后,他封三女儿为平阳公主,在诸位公主中赏赐最丰厚。

接下来唐军向王世充和窦建德出手。这些战役的指挥都是李世民,而柴绍也都参与其中,至于平阳公主,她被派去镇守李家的老巢山西。

平阳公主率军驻守的地方就是苇泽关,不过因为她率军镇守的缘故,后来此关改名为娘子关。娘子关是进出山西的咽喉,而山西又是是中原和关中的屏障,李渊将此地交给平阳公主,可见对其信任和肯定。

然而在这之后,平阳公主却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不见其踪迹,直到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她最后一次出现于史书,这一次记载的是她的死讯,因为她的葬礼实在空前绝后,她是以军礼下葬的!

商议葬礼时,礼官曾向李渊提意见说女子下葬不能用鼓吹,这与礼制不合,李渊当即跳脚,反驳道:"鼓吹乃是军乐,平阳公主亲临战场,率军征战,从古到今何曾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葬公主,有何不可?"

礼官无言以对,于是平阳公主成为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出殡且伴随军乐下葬的公主,同时她也是唐朝第一个有谥号的公主,谥号“昭”,“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明德有功曰昭”。


平沙趣说历史


先说几句,关于平阳昭公主,历史上其实着墨并不多,唯有《旧唐书 列传第八 平阳公主传》和《新唐书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中有关于她的记载,不过短短数笔。

《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成书匆忙,对历史上有地位、有建树的女性几乎都是几笔带过,所以《平阳公主传》附在其老公的传记《柴绍传》之后,形同一页附录。《新唐书》成书于北宋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对女性的桎梏更多、轻视更甚,所以用笔就更少了。

但就是这两部传记中的短短几笔,也足够勾勒出一位英武有谋、飒爽果决的女将军形象。是的,平阳昭公主不是以美貌垂名,而是以军功垂名。

翩翩李公子,搞定数万军

平阳昭公主是高宗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后来成为窦皇后的嫡妻窦氏的女儿,遗憾的是,姓名不详。下嫁给了武将出身的柴绍为妻。柴绍幼时曾担任过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随从),后来隋江河日下,各地农民起义,摧枯拉朽。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看准了机会已至,决定起义攻取长安,一封密信,召女儿女婿回到自己身边。

柴绍当即带兵,决定去迎接岳父的义旗,对妻子李氏的去留,非常纠结——一起走,怕她有危险;留下她,又觉得不安全。此时人设一直是“相夫教子贤妻良母”的李氏果断劝他先去应援父亲,“我一个妇人,遇事就躲,总有办法。”

李氏当然没有躲起来,而是回到鄠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人称李公子。李公子变卖家产,赈灾救民,笼络人心,很快就收编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这些人衣食无着,唯有奋而反之,才有出路。

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她可谓是纵横捭阖,到处联络反隋义军,很快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颇具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是胡商何潘仁的人马,数万人众。关于李氏是怎么搞定他的,史书语焉不详,只知道其中发挥决胜作用的,是他们的家僮马三宝。他大概是舌灿莲花,痛陈利弊,击中了何潘仁的软肋;又或者是此时“李公子”的人设已经自带数层光圈,让人甘心臣服。

七万娘子军,助父成大业

朝廷岂能容忍她如此作为,不断派兵想灭了她。但她率领的七万义军势如破竹,威震关中,很快就拿下了关中最重要的数个地盘。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了黄河,平昭阳公主派人去通知父亲,这简直是史上最大的惊喜之一了。李渊哪里想到自己的女儿不是躲在深宅大院保全性命,而是飒爽英武、四两拨千斤地为自己搞定了心腹大患。他即刻派女婿柴绍去占领华阴,接应女儿。

至关重要的长安之战,夫妻二人可以说是主角光环非常醒目——夫妻同心,各领一军,分置幕府,战功赫赫。成就大业后,李渊封她为“平阳公主”。

天下虽得,但并不稳固,处处暗流涌动。平阳公主当然继续了女将军人设。她认领的任务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驻守咽喉要地苇泽关。这个关隘因她率领的数万娘子军得名,此后世人皆称娘子关。

青史留空白,死后有荣光

遗憾的是,此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她度过了怎样的人生,在史书中成了茫茫一片空白。再有记录,已是武德六年(623年)2月初,平阳公主病故。

之所以有这一笔,也是因为她落葬的形式,前无先例——平阳公主不是以公主的身份落葬的,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礼官提反对意见,认为“鼓吹”不合礼制,但李渊果断反驳他,“鼓吹”形同擂鼓鸣金的军乐,平阳公主半生戎马,死后以鼓吹送之,有何不可?

所以平阳公主成了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以军礼举殡的女人。李渊以“明德有功曰‘昭’”,赐她谥号为 “昭”,所以后世才称她为“平阳昭公主”。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为她作诗一首,中有一句,可谓形象——“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这样的女子,远非等同男子可比。


饮水君


平阳昭公主实乃世间少有的奇女子:他的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李渊的结发妻子窦氏。说起来李渊和窦氏一共生育了女儿平阳昭公主和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个儿子,其中除李玄霸早夭外,其余三子一女皆为人中龙凤。关于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的谋略、用人、武功、文采以及他们之间的斗法一直是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殊不知这位平阳昭公主一点不亚于自己的弟弟,可谓是真正的巾帼英雄。

在中国古代女性是没什么地位的,即使是平阳昭公主这样巾帼英雄也没能在史册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平阳昭公主是她的封号,至于本人的名字我们无从得知,野史小说中有称其为李秀宁的,也有称为李平阳或李屏玚的,后两个名字其实压根就是封号的谐音。我们不仅无从得知她的名字,也无从得知她的出生年月和早年生平事迹。和其他古代女性一样早年的她是作为男性的附属物存在的——在那个宗法制年代一个女人生命中有两个男人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未嫁前的父亲,另一个就是丈夫。我们已经说了平阳昭公主的父亲是唐高祖李渊,那么她的丈夫是谁呢?就是大唐开国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这时平阳昭公主和柴绍正在隋朝政府控制下的长安城内,一旦让隋朝政府得知李渊起兵的消息必然会牵连到作为家属的平阳昭公主和柴绍,因此李渊秘密派遣使者召二人回到自己身边。柴绍在见过李渊的使者后就对自己的妻子说:“如今岳父起兵扫平乱世,我打算前去投奔,你如果留在这里会有危险。”谁知平阳昭公主却说:“你该赶紧离开,我一个妇人遇到危险容易躲藏起来,到那时自己会有办法的。”柴绍在妻子的鼓励下从小道直奔太原。如果是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况一定就跟丈夫一块儿走了呗,然而平阳昭公主却留了下来,按说对此时的隋朝政府而言:她的父亲和丈夫都是叛军头目,那自然不会放过她,一个弱女子能和一个王朝抗衡吗?尽管这已是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可平阳昭公主不是一般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能。

开创大唐王朝的李家和隋朝的杨家本来就是表亲,事实上他们同属关陇贵族集团,这一集团的成员中还包括其他一些世家大族。关陇贵族集团的发家之地就在关陇地区,作为关陇贵族集团的成员之一的李家在长安附近一带经营多年,势力可谓盘根错节。尽管此时李渊镇守太原,但这并不代表李家在关陇地区的势力已不复存在了。意识到这点的平阳昭公主立即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在这里她女扮男装以李公子的名义对外示人,通过变卖产业赈济灾民的方式她将李家下人和当地灾民迅速组织成为一支几百人的队伍。这支几百人的队伍不过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平阳昭公主很快就设法和多路反隋义军取得了联络: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就收编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四五支义军,其中势力最强大的何潘仁部有数万人马。平阳昭公主手下的义军势力的急剧膨胀引起了隋王朝的警惕,于是朝廷开始派兵攻打平阳昭公主,结果平阳昭公主不仅打败了隋朝的每一次进攻,还趁势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严明令出必行,所过之处百姓皆称平阳昭公主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关于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只见于《木兰辞》而未见正史记载,实际上平阳昭公主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史记载的巾帼女将。由于中国传统史书对女性的轻视,因此关于平阳昭公主具体的临阵指挥情况并没被史书详细记载下来,但我们仍能透过史书中的只言片语得知:就连隋朝名将、降唐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屈突通也曾在她手中连吃败仗。当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时意外地发现:自己这个女儿已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大喜过望的李渊派柴绍前去迎接平阳昭公主,平阳昭公主随即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于渭河北岸后共同攻打长安。在长安战役中柴绍和平阳昭公主夫妻俩各领一军配合李世民会攻长安,两人属于平级关系,到了这年的11月份兵打一处的夫妻俩突破了长安城的外围防线,唐军顺利进入长安城。

李渊在进入长安后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因为平阳公主有军功在身,所以李渊每次赏赐各位公主时平阳公主都要优于其他公主。拿下长安后的李渊并不能高深无忧,因为这时他的四面八方都是敌人:陇西有薛举、凉州(今甘肃武威)有李轨、东都洛阳盘踞着王世充、河北还有窦建德。在这样的形势下平阳公主奉命守卫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当时她驻兵之地名为苇泽关,因平阳公主在此驻军而更名为娘子关,这就是万里长城第九雄关娘子关得名的由来,此后明军和李自成起义军、义和团和德军、八路军和侵华日军都曾在这座险要的关隘下展开过殊死激战。遗憾的是当平阳公主离开娘子关后史书中再次失去对她的记载,就像她早年的经历一样她晚年的经历也不为人知,直到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2月初史书上再次出现了对她的记载,而这次所记载的是她的死讯。和以往的公主下葬不同的是:平阳公主是以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公主。根据当时的记载“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礼官曾向李渊进言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李渊反驳道:“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 “昭”,因此后世将她生前的封号”平阳公主“和死后的谥号”昭“合在一起称其为平阳昭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