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因何而得名?荥阳都发生过哪些历史事件?

0晴空物语0


战国时期,韩国在荥水北岸筑城,名曰荥阳,从此得名。

荥阳是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在有记载以来的历史上,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郑氏三公创立的丰功伟绩,使得一度成为称霸中原的强国。

春秋时,晋楚争霸,曾大战于此。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荥阳广武山麓建敖仓,储积大量粮食并派驻重兵,使荥阳一跃成为著名的军事重镇。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亲率大军围攻荥阳,在这里与秦军大战,后吴广战死于荥阳。

楚河汉界,楚汉战争时,荥阳更是争夺的中心,刘邦与项羽在这里长期对峙、反复争夺,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与吕布在荥阳的虎牢关(今荥阳市汜水镇)大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英战吕布”。

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荥阳虎牢关、牛口峪一带与割据势力窦建德决战,以三千铁骑败敌十万大军,迫使洛阳的王世充投降,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根基,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虎牢之战”。







博美大观


荥阳取名较早,相传大禹治水,疏导伊、洛、瀍、涧、济入黄河,济水南溢为荥,故称荥泽。商汤时,此地种植桑林,时有大旱七年,汤帝与此处求雨。周武王时封建东虢国,周穆王时,狩猎于此,捉一猛虎,造木笼以困之,虎牢因此得名;周平王时(前767年),郑灭东虢,建立新的郑国,此地名为京城;周襄王时(前636年),因乱外逃于郑,郑文公迎襄王于京城,因此又称京襄城;周安王时(前385年),韩灭郑,在此建阳城,即为荥阳,此后一直沿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荥阳是伏羲文化和祖根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据传是黄帝元妃嫘祖养蚕缫丝制衣的主要活动区。荥阳也是郑姓最主要的发源地,自古便有“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同时,荥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立汉兴唐的主战场,也是自古河运、储粮的重要枢纽,西汉时期主管财政的大司农桑弘羊,就把荥阳列为“天下名都”之一,与洛阳、蓟、邯郸等著名城市并列。

今日的荥阳县,包含荥阳历史上的东虢、京、荥阳、成皋、汜水、荥泽、武泰、河阴、广武等地区,历史积淀深厚,发生过许多影响颇深的历史事件。

郑姓起源地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封他的弟弟姬友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姬友即郑桓公。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随后爆发犬戎之祸,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郑恒公同时罹难。

公元前770年,桓公的儿子掘突继位,为郑武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巩固了东周政权,周平王因郑武公护送东迁有功,任命他继承其父郑桓公的职务,担任周王室的卿士。郑武公借此进一步扩张势力,开疆扩土,攻占了许多城邑。

元年辛未,王东徙洛邑,锡文侯命。晋侯会卫侯、郑伯、秦伯,以师从王入于成周。——《竹书纪年·卷五》

公元前767年,郑灭东虢,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郑国,东虢即是在今日的荥阳域内。由此,郑氏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袭郑公称号。

公元前375年,郑被韩所灭。郑国遗族散居于中原各地,为了纪念故国,纷纷改为郑姓。晋朝永嘉之乱,郑姓开始南迁,远至福建等地,彼时天下郑姓一说到起源地,都说出自荥阳。因此也就有了“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

晋郑昭,荥阳人,永嘉之乱,避地来闽,居永泰。——《通志.兴化府.寓贤部》

先秦往事

  • 邲之战——晋楚争霸

公元前597年,楚楚庄王率军围攻郑国,晋国出兵援助郑国,晋楚交战于邲(今荥阳北),楚国大胜,楚庄王也由于此役的胜利而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十有二年春,葬陈灵公。楚子围郑。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左传·宣公十二年 》
  • 开凿鸿沟

战国时期,荥阳属韩国,北与魏国相邻,两国先后两次会盟于巫沙(古荥阳城东北)。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在荥阳北开凿河口,引黄河水圃灌田泽,此河即为鸿沟,刘邦、项羽曾以鸿沟为界,划分势力范围。

  • 五国伐秦

公元前287年,苏秦在赵奉阳君李兑的帮助下,联合齐、楚、赵、魏、韩五国攻秦,燕国也同时出兵。联军一直开到成皋(今荥阳汜水镇内),秦被迫割地求和。

吴广殒命之地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带领戍卒起义,提出“伐无道,诛暴秦”口号,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借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抗秦朝。

隔年,吴广率兵西征,围攻荥阳,屡攻不下,其部下田藏、李归假借陈胜命令杀死吴广(一说是陈胜授意),随后起义军被秦将章邯所败,大泽乡起义宣告失败。

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於陈王。——《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

陈胜吴广虽然在起势后短时间内即被歼灭,但是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极为深远,为两千余年来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提供了动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的高潮,六国旧势力也伺机而动,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楚汉争霸——立汉之地

推翻暴秦之后,天下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急剧的变化,起义军首领项羽和刘邦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长期战争,历史由此进入了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最初凭借超群的政治智慧,联合诸侯抗击项羽,不想被项羽以武力击败,刘邦军溃散潜逃。而荥阳则成为刘邦退守后的主要阵地,楚汉围绕荥阳、成皋等地展开了持久的消耗战。

  • 成皋之战-荥成对峙

彭城之战中,刘邦主导的诸侯联军被项羽杀得四散溃逃,刘邦最终只带领十余骑逃脱,退到荥阳时召集散兵,阻击追兵。从公元前205年6月-公元前204年7月,项羽和刘邦围绕荥阳、成皋展开激烈的争夺,期间陈平以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范增愤然返乡,同时韩信在黄河北岸声援荥阳,项羽两面受敌,逐渐陷入困境,最终荥阳和成皋被刘邦占据。

  • 鸿沟为界-楚河汉界

成皋之战后期,项羽腹背受敌、疲于奔走,刘邦一时也没有实力击败项羽,于是双方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公元前203年10月,项羽引兵东归。

  • 请封齐王-韩信受封之地

刘邦项羽对峙之时,韩信在北方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评定齐国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能够假装封我为齐王,以便控制局面。”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于荥阳,形势十分危急,看到书信后十分生气,当着送信使者的面破口大骂韩信,当时张亮和陈平在刘邦身旁,偷偷踩他的脚,耳语说:“汉军现在形势不利,不如封他为齐王,以定军心。”刘邦随即改口说:“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韩信听闻后西上迎接诏书,二人在荥阳广武山会和,此地至今仍有遗址,叫做下诏峪。

  • 即位为帝-汜水之阳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大封诸侯。诸侯王联名上书劝刘邦称帝,刘邦假装推辞,最后无奈的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于是在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建立汉朝。

曹操伤心之地

  • 错杀好友吕伯奢

吕伯奢是曹操的故人,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后,出逃回乡,途中路过成皋,借宿在好友吕伯奢家中,吕伯奢不在家,因怀疑吕伯奢家人将要谋害自己而杀死吕伯奢的家人。至于随后曹操有没有杀死吕伯奢则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魏书》

《三国演义》和《世说新语》中都归错于曹操,但是杜撰痕迹太明显,《魏书》由于是魏国撰写的史料,自然偏向曹操,事情真相到底如何早已无从考证。总之此事对曹操后世形象有很大影响,怎么说也不太光彩。

  • 汴水之战-惨败徐荣

公元190年,关东众牧守起兵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会师于酸枣,但是董卓部将骁勇,联军无人敢向洛阳推进。曹操劝袁绍出兵不成,于是独自引军西进,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时,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曹操士兵数量远远少于徐荣的部队,因此大败而逃,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这也是曹操起兵早期遭受的最惨痛的失败。

虎牢关之战——兴唐之地

在南北朝和隋朝时期,在荥阳发生过多次战役,比如南宋大将毛德祖曾经在此据守北魏百万大军300余天,还有杨素攻打宇文胄、李密大战张须陀等等,也都是异常激烈,但是都因为一场战争的爆发,而显得黯淡无光,那便是虎牢之战!

战争天才李世民,以3500骑兵,击溃王世充、窦建德10万联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此役主战场就在荥阳虎牢关,细节无须赘述,战争过后,王世充彻底陨灭,窦建德一蹶不振,政治局势完全转向有利于唐军的一面,可谓是决定天下大局的一战。

窦建德陷管州,杀刺史郭士安;又陷荥阳、阳翟等县,水陆并进,泛舟运粮,溯河西上。王世充之弟徐州行台世辩遣其将郭士衡将兵数千会之,合十余万,号三十万,军于成皋之东原,筑宫板渚,遣使与王世充相闻。——《资治通鉴》

安史之乱要冲

唐中后期爆发安史之乱,荥阳成为唐军与叛军反复争夺的重要阵地。755年安禄山攻陷荥阳,与唐军激战于虎牢;757年郭子仪收复虎牢;759年史思明再度攻占荥阳、虎牢;762年仆固怀恩收复荥阳、虎牢,战乱得以平息。

岳飞智取竹芦渡

公元1128年,岳飞与金将金兀术大战于汜水关,相持在竹芦渡,岳飞挑选了300精兵,集体举着两把点着的柴草,以设疑兵,金兵认为是岳飞的声援军到了,受惊溃散

建炎二年,岳飞败金人于汜水关,驻兵于此,与敌相持,选精锐三百伏前山下,令缚刍为交炬,爇四端而举之,金人疑援兵至,惊溃。——《方舆纪要》

荥阳大会——敲响明朝丧钟

公元1635年,明军围剿南方各路起义军失败,以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为首的13路农民起义军于荥阳会师,商讨作战方略。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主张,得到大家赞同。史称“荥阳大会”。

清末以后,荥阳长时间处于混乱状态,起义频发,但是鲜有重量级历史事件。

文化名城

除历史事件外,荥阳还涌现出很多历史名人,包括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唐朝文学家刘禹锡、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宋朝王博文等著名人物。

此外,荥阳还是象棋之乡,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尹禾


荥阳境内有荥水,北靠黄河南倚嵩山,境内有广武山和虎牢关。荥阳向东是一马平川的黄淮大平原,位居咽喉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雄关地势,使荥阳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战国时期,韩国在荥水北岸筑城,名曰荥阳。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亲率大军围攻荥阳,在这里与秦军大战,后吴广战死于荥阳;

2.楚汉战争时,荥阳更是争夺的中心,刘邦与项羽在这里长期对峙、反复争夺,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3.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与吕布在荥阳的虎牢关大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英战吕布”。

4.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荥阳虎牢关一带与夏王窦建德割据势力决战,以三千铁骑败敌十万大军,迫使盘据洛阳的洛阳王世充投降唐朝,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根基,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虎牢之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