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说:其实我跟三十六计不一样

从小到大,没少听别人提起《孙子兵法》;小时候看的电视剧里,也没少演孙武子替吴王训练娘子军的故事,演的是吴王为了验验孙武大哥几斤几两,故意从后宫选了一支娘子军先给孙武带带,看看实验效果,孙武大哥为了扬刀立威,杀了吴王最宠幸的两个妃子,最后成功练就一支铁娘子军队。

《孙子兵法》说:其实我跟三十六计不一样

高二的老师总喜欢在上课的时候给我们讲一些课外的话题,免得我们上课的时候去找周公。我记得有一次他在提到《孙子兵法》的时候说:兵者,诡道也!他告诉我们说,《孙子兵法》就是讲阴谋诡计的一本书。

后来我也见过,《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写在同一本书上,这让我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两本书讲的道理应该基本是一样的。

但是,自始至终,我从未看过任何一本讲述《孙子兵法》的书,我所知道的关于《孙子兵法》的一切,都是道听途说、支离破碎的。

直到我最近看了一本详细解说《孙子兵法》的书——《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先说说《三十六计》,《三十六计》讲的可真是阴谋诡计,其中的一些计策,比如说,金蝉脱壳,瞒天过海,借尸还魂,反间计,苦肉计,大家都耳熟能详。就是教怎么欺骗别人,怎么算计别人。

而“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等大众名句也确实让很多人对《孙子兵法》有很大的误解。

实际上,《孙子兵法》绝对不一样,下面就会不同的角度来说说。

首先,思想层面不一样。如果说《三十六计》是战术执行层面的话,那《孙子兵法》是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三十六计》就像是武侠片里面的招式,只是告诉你一招一式怎么用,还不教你怎么连贯起来;而《孙子兵法》告诉你,你得先判断打不打得过,打不过就不打,打得过才去打,这就是战略判断。判断好之后才决定怎么打,包括,战前准备,行军扎营,临阵变通,后勤保障,战后处理等等,这是一个套完整的作战流程,蕴含了全面的战略战术思想。

其次,思想导向不同。《三十六计》强调用阴谋诡计取胜,但是《孙子兵法》告诉你的是,一定要先做好战前评估,能不能打,有几成把握。具体就是要从“道、天、地、将、法”五个大的方面的“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个细分主题去一一比较,这完全是国力、施政、将领、兵力、法令等基本面的比拼,只有这些基础实力大概率胜出,才决定要打;而不是先比较谁的计谋更巧妙,谁能以少胜多。

就这两条,就足以说明,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相提并论是极其错误的。

《孙子兵法》虽然书成距今逾千年,但是它的思想从未过时,如果你从未看过的话,我也建议你去看看,它里面的思想并不仅仅适用于用兵打仗,对于团队管理,商业竞争,投资理财,行人处事等都极有裨益,值得一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