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自春秋戰國時遊牧民族就不斷的入侵。秦、趙、燕三國的長城就是防禦遊牧民族。在秦國進行統一天下時以東胡為最強,月氏開始興盛。

東胡彊而月氏盛。秦朝統一天下後匈奴單于曰頭曼被蒙恬所擊敗,匈奴開始北徒。但因為遊牧民族的特點,秦始皇開始築長城防禦。匈奴開始跟月氏相爭。十幾年後在秦朝滅亡,諸侯紛爭。匈奴太子冒頓殺掉單于,自立為單于。匈奴開始再次南下,因為諸侯都忙著相爭,所以並沒有理會。冒頓當匈奴單于初,遊牧中以東胡為最強。得知冒頓殺父自立,派人告訴冒頓讓把自父親的千里馬送給東胡。冒頓既立,是時東胡彊盛,聞冒頓殺父自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頭曼時有千里馬。東胡人又要求冒頓把老婆送去,冒頓都同意了。當東胡人要求要土地時,冒頓堅決不同意。冒頓先滅掉東胡,兼併土地人民後又打跑月氏。又向南兼併控制西域樓蘭、白羊等國,匈奴因此擁騎射之兵三十餘萬,當時正值楚漢之爭。以故冒頓得自強,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後來接著向北降服渾窳、屈射、丁零、隔昆、新犁等國家。匈奴滅掉月氏後又把西域二十六個國家變成匈奴的地盤。吸納所有遊牧狩獵為生的人融入匈奴族。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戰國、秦朝時東胡、月氏等都比匈奴要強,還有眾多遊牧民族,但這些都讓匈奴所滅,所以漢朝時的匈奴非常強大。從匈奴單于淳維到單于頭曼(冒頓父親)有一千多年,匈奴勢力時大時小,經常離散分化,因為時間久遠,所以他們的世系不能依次排列出來。但是到了冒頓當單于時,匈奴勢力最強大,使北方夷人完全服從匈奴的統治,而與南方的中國成為敵國,此後,他們的世系,國家的官位名號才能被記錄下來。冒頓設置大小官員、制定法律、制度等,這也是匈奴逐漸走向成熟政權的開始。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雲。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彊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雲。楚漢之爭時匈奴趁機奪回河套地區。匈奴常時漢朝異性王勾結侵略。


和親

公元前200年劉邦率三十二萬大軍北擊匈奴。由於輕敵冒進,被匈奴人四十萬人圍於白登。劉邦採用陳平計,才得以脫身。劉邦回來後立馬嘉獎當初反對出戰的劉敬,並詢問其對匈奴關係策略。劉敬認為天下剛剛平定,士兵疲憊不堪,對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只能夠從長計議讓他的子孫後代臣服漢朝了。提議對匈奴實行和親策略,並致以豐富財物。劉邦派劉敬前往匈奴和親。

使劉敬往結和親約。劉敬去匈奴回來後對劉邦講:匈奴白羊王、樓煩王部落距離長安七百里,騎兵一天一夜就能到達關中。關中北邊靠近匈奴,東邊六國豪族依然非常強大,一旦有事,難以應對。不如把六國豪族遷往關中。東邊沒事時能應對匈奴。東邊諸侯動亂,也能率軍東征。劉邦於是從六國遷十多萬人於關中。臣原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桀名家居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彊本弱末之術也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頭號漢奸中行悅認為匈奴總人口雖然遠不如漢朝卻依然強大的原因有:漢朝是農耕民族,而匈奴是遊牧民族。行軍打仗依靠騎兵機動性,後勤補給依靠驅趕牛羊。當匈奴入侵時,漢朝大軍還沒有集結好,匈奴騎兵一溜煙跑了。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飲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飲水,隨時轉移。漢人努力耕田種桑而求得衣食滿足,修築城郭以保衛自己,所以百姓在急迫時不去練習攻戰本領,在寬鬆時卻又被勞作搞得很疲憊。伕力耕桑以求衣食,築城郭以自備,故其民急則不習戰功,緩則罷於作業。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後,冒頓遣使對呂后講:“我本是一個不能自立的君主,生於沼澤草莽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地,曾經幾次來到邊境,一心想到中國一遊。而今陛下寡然獨立,我也是孤單獨居。兩國君主都不快樂,沒有什麼可以自娛,誠願以我之所有,以換取我之所無。”意思是讓呂后嫁給他,這是極其汙辱。呂后大怒,召集大臣朝議準備征討匈奴。季布等人強烈反對,理由是以高皇帝英明神武尚且困於平城。 何況夷狄好比禽獸,聽到他說的好話不值得喜,聽到他講的惡話也不值得怒。呂后接受建議並遣使回書一封講:“單于不曾忘卻寡人,幸蒙寫來書信一封,寡人倍覺惶惶不安。寡人今已年老氣衰,來日苦短朝不保夕,頭髮脫落牙齒掉光,舉止失度邁步維艱,單于可能是誤聽傳聞,寡人實在不值得單于自汙如此。傳聞有誤,寡人並無罪過,敬希單于見諒。 謹以御車二輛,良馬八匹,奉送單于作為常駕。”冒頓得到這封書信,又派使者來道謝說“:因我從未聽說過中國的禮義而有所冒犯,幸蒙陛下寬赦。”並順勢獻上馬匹,依舊和親不變。冒頓得書,復使使來謝曰:“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因獻馬,遂和親。

呂后不征討匈奴,自然也是考慮到漢朝國力的問題。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從此之後文、景帝對匈奴關係依然實行和親政策,並進行有限的防禦。但匈奴依然常常入侵劫掠。至孝文即位,復修和親。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賢王入侵河南地。文帝讓丞相灌嬰率車騎八萬人迎擊右賢王部,但追不上。公元前176年匈奴單于給文帝寫了一封信。信中講:因為漢朝的邊吏侵辱了右賢王,右賢王未向單于報告,聽信了後義盧侯難支等人的計策,與漢朝的官吏對抗,破壞了兩國君主之約,離間了兄弟之親......現在我因小官破壞盟約之故,已懲罰了右賢王,派他到西邊去攻打月氏...... 樓蘭、烏孫、呼揭以及周邊二十六國都已為匈奴所有......因不知皇帝旨意,所以派郎中系乎淺奉書前來請命,順便獻上駱駝一頭、坐騎之馬二匹、駕車之馬八匹。皇帝如不願匈奴之人靠近邊塞,我就下詔讓吏民遠遠離去。單于的這封信把右賢王入侵一事怪罪在漢朝身上,吞併西域二十六國而向漢朝耀武揚威。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漢文帝收到書信後召開朝議商議對匈奴是戰是和。大臣都認為匈奴剛剛擊敗月氏,軍心正盛,不能開戰。再者匈奴的地盤打下來也於我們無益。漢文帝於是繼續實行和親政策。當時漢文帝召開朝議討論和親還是討伐。漢議擊與和親孰便,公卿皆曰:“單于新破月氏,乘勝,不可擊也。且得匈奴地,澤鹵非可居也,和親甚便。”漢許之。十年後即公元前166年匈奴單于率十四萬騎大舉入侵北地郡,劫掠牲畜人口眾多。匈奴哨騎到達甘泉宮。文帝於長安附近集結十萬人備敵,並派大軍迎擊匈奴。

單于留塞內月餘,漢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匈奴經常入侵,而當漢軍趕到邊境時,往往匈奴已經劫掠一番,揚長而去,漢兵至邊,匈奴亦遠塞。因此匈奴人越來越輕視漢朝,常常入寇。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景帝繼位後也如文帝時向匈奴實行和親政策。景帝在位期間,匈奴並沒有過大舉入侵,但小規模入侵還是經常。

終景帝世,時時小入盜邊,無大寇。文景二帝的和親,充滿著委屈求親。並非文景二帝不想一雪恥辱,而是因為當時的國力不允許。首先自秦統一六國戰爭,一統後大興土木。秦末群雄逐鹿,暴發五年的楚漢之爭。漢初時連宰相都只能坐牛車。文景兩代休養生息,漢朝國力迅速増長。但文景兩代不光有匈奴這個外患,還有內憂。這個內憂就是劉姓諸侯,各地諸侯佔據天下一半。高祖劉邦本意是讓劉姓諸侯鎮住齊、楚、燕以鞏衛漢朝,但也威脅到中央。文帝時就不斷有人提議削藩。文帝採取的是分地眾侯,文帝把齊國一分為七,把淮南國一分為三。景帝時的七國之亂,雖然以中央的勝利而告終,但勝而力竭。

求親:

公元前141年漢武帝繼位,對匈奴繼續實行祖父兩代的和親政策。武帝即位,明和親約束,厚遇關市,饒給之。但自高帝、呂后、文、景四代以來的屈辱對漢武帝影響很深。下詔曰:“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後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

公元133年王恢策劃了馬邑之圍,漢武帝同意了。 漢朝派馬邑人聶翁壹利用私自出塞交易之機,詐稱要出賣馬邑城以引誘單于。單于輕信了,因貪圖馬邑城財物,就以十萬騎兵進入了武州塞。漢朝埋伏了三十多萬大軍在馬邑城邊,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統率四位將軍以伏兵等待單于。單于進入漢塞之後,未到馬邑,還離一百多里,看見牲畜遍野而無人放牧,覺得很奇怪,就攻下邊塞哨亭。 當時雁門尉史恰好巡邊於此,發現敵情,正退守此亭,單于將他捉住,要殺他。 尉史知道漢朝的計謀,因怕死就自己下亭來一五一十告訴了單于。漢軍本來約定待單于進入馬邑城後一齊出擊,因單于未到,所以一無所獲。從此後,匈奴斷絕了和親,攻取了一些直通要道的邊塞,經常入邊騷擾。但匈奴貪利,還是喜歡關市和漢朝的物品,漢朝也仍然開通關市不予拒絕,以迎合匈奴人心。自是後,兇奴絕和親,攻當路塞,往往入盜於邊,不可勝數。然匈奴貪,尚樂關市,嗜漢財物,漢亦通關市不絕以中之。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開始發動對匈奴主動進攻。因為漢朝立國已來,已經七十多年。只要不是碰上大水旱災,老百姓豐衣足食,府庫充足。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餘財。漢朝為何稱為強漢,就在於其主動出擊。雖然之前有不少重創遊牧民族的戰役。但強如秦朝在於敗匈奴後也只得耗天下之力修築長城。漢文帝時匈奴十四萬騎入侵,漢朝集結十餘萬防禦。等到漢軍前去迎戰,匈奴人已經搶掠一番揚長而去。而且每次都是如此。漢兵至邊,匈奴亦去遠塞,漢兵亦罷。從漢武帝開始改變歷來只能被動防守的局面,攻守易形。用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的話講:寇可往,吾亦可往。

第一次:衛青至率萬人至蘢城,首虜七百人。雖然斬虜不多,但政治意義極大。因為蘢城是匈奴人祭天的地方。諸長小會單于庭......大會“蘢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第二次:衛青率三萬人,斬俘數千。

第三次:衛青,斬兩千人,俘虜三千人。但奪得牛羊百萬,應該是匈奴人來不及轉移。奪得河南地,設置朔方郡,把防線推進到長城以北。

第四次:衛青率十萬人從朔方郡出塞六七百里,圍右賢王部。右賢王俘虜一萬五千人。獲匈奴王十有餘人。

第五次:衛青率十萬人,斬殺一萬九千人。漢軍損失三千人。霍去病斬俘兩千人。

第六次:霍去病率萬人,過焉支山千餘裡,斬殺一萬八千人。

第七次:霍去病和公孫敖率數萬人分兩路深入兩千裡。斬殺三萬餘人,投降四萬人。

第八次:衛青和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分兩路深入兩千餘里擊匈奴。衛青這邊斬俘一萬九千人,霍去病這邊斬俘七萬人。衛青這邊雖然斬俘少,但衛青面對的是匈奴單于伊稚斜主力。單于認為不能勝漢軍,於是提前率數百騎跑了。衛青連夜率軍追擊了兩百多里。而負責攻擊單于側翼的李廣將軍,則是因為迷路沒有趕上。(單于自度戰不能如漢兵,單于遂獨身與壯騎數百潰漢圍西北遁走。漢兵夜追不得。)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史書記載衛青一共斬捕首虜五萬餘級,霍去病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還有投降六七萬,牛羊百萬。漢朝主動出擊重創匈奴,匈奴向北遷移,不敢再入侵。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六年後漢武帝派公孫賀率一萬馬千騎兵從九原郡出塞兩千餘里,並沒有見到一個匈奴人。遣故太僕賀將萬五千騎出九原二千餘裡,至浮苴井而還,不見匈奴一人。

同時派原來霍去病部下趙破奴率萬人走另一條路出塞三千里,也是沒有見到匈奴人。可見匈奴至少北徒三千里。漢又遣故從驃侯趙破奴萬餘騎出令居數千裡,至匈河水而還,亦不見匈奴一人。伊稚斜的兒子烏維單繼任單于後休養生息,並數次派遣使者好言請求跟漢朝和親。前面的和親是恥辱,這時的和親我不認為是恥辱。用電視劇漢武大帝的話來進:終於打出一句軟話來了。數使使於漢,好辭甘言求請和親。漢武帝召開朝議,一派認為答應和親,另一個派認為把匈奴變成藩屬。漢武帝派丞相長史任敞使匈奴,被單于扣留。漢朝因為連年征戰,戰馬損失不少,加上公元前117霍去病突然病死。漢武帝暫時停止北擊匈奴。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以前的王朝都害怕遊牧民族入侵,現在輪到匈奴人常常害怕漢人入侵。常恐漢兵襲之。而且匈奴即使入侵搶掠,漢軍也能追上去揍一頓。漢昭帝時匈奴兩萬人入侵,漢軍追擊並斬殺九千人,俘虜首領甌脫王。匈奴人再次向西北遠遁,不敢再向南邊放牧。漢兵追之,斬首獲虜九千人,生得甌脫王,漢無所失亡。但匈奴是遊牧民族必須逐水草而生。所以漢軍一來匈奴就跑,於是放牧時就要派遣軍隊駐守防禦漢軍,為逃跑爭取時間。以備奔走。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在漢武帝后期把精力放在征討和交好西域各國身上,其目的就是為了剪除支黨。匈奴則保持沉默。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國。在後期漢朝大部分時間是征討南中、西羌、南越、東越、西域等。匈奴人也不敢入邊。不擊匈奴,匈奴亦不入邊。匈奴也得以休養生息,加上漢朝主動出擊匈奴勝而力竭,又四處南征北討。匈奴又開始逐漸恢復元氣。在武帝后期對匈奴戰爭中互有勝負。所以武帝停止了出擊匈奴。漢朝雖然勝而力竭,但同樣匈奴人也承受不起,匈奴人非常渴望跟漢朝和親。漢朝還曾派軍搶掠匈奴人,也許在匈奴看來自己搶了一輩子,現在該輪到他們了。漢兵深入窮追二十餘年,匈奴孕重惰殰,罷極苦之。自單于以下常有欲和親計。漢武帝的回應就是打。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漢武帝派李廣利降服大宛國後,漢武帝又動了征伐匈奴的心思。漢武帝下詔講是為了報當年高皇帝平城之圍和呂后之辱。

公元前99年李廣利率三萬騎從酒泉擊匈奴右賢王,斬殺萬人。退軍時受到匈奴主力包圍,損失近兩萬人。李陵所部五千人全軍覆沒,但斬殺萬人。

公元前97年李廣利率騎兵六萬和步兵七萬出朔方,都尉路博德率強弩萬餘人跟李廣利會師。另外遊擊將軍韓說率步兵三萬人出五原,公孫敖率騎兵萬人,步兵三萬人出雁門。李廣利跟單于主力連戰十餘日突圍。韓說無功而返,公孫敖跟左賢王戰,不利退軍。

公元前90年李廣利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御史大夫商丘成率三萬餘人出西河,重合侯莽通率四萬騎出酒泉千餘里。御史大夫一路殺傷虜甚眾。重合候一路盡得其王民眾而還。李廣利全軍覆沒。本來開始兩戰李廣利所部是打勝仗。漢軍殺左大將,虜死傷甚眾。但李廣利急於立功,軍長史害怕大敗密謀奪其軍權,反被李廣利所殺。單于率五萬騎趁李廣利所部跟左賢王左大將激戰後疲憊不堪之際猛攻。李廣利所部大敗,餘眾投降。漢武帝因此停止了征討匈奴戰爭。

賜親: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漢昭帝繼位。匈奴實施防禦策略。國內乖離,常恐漢兵襲之。公元前83年匈奴派兩萬騎試探入侵。現在的漢軍不是文景時代的漢軍。漢軍追上去斬殺九千人並俘虜甌脫王。匈奴害怕漢軍繼續追擊,立馬向西北遠遁,不敢靠近南邊的水草,增派軍隊駐守甌脫領地。即西北遠去,不敢南逐水草,發人民屯甌脫。公元前82年匈奴又增派九千人駐守受降城,以備漢軍征討跑為逃跑爭取時間。匈奴人衛律活著時,經常談論與漢朝和親的好處,匈奴人不相信,等衛律死後,匈奴軍隊多次被圍困,國家更加貧窮。衛律在時,常言和親之利,匈奴不信,及死後,兵數困,國益貧。單于的弟弟左谷蠡王回想衛律說的話,覺得有道理,又怕漢朝不同意所以自己也不願先說,經常讓身邊的人旁敲側擊,與漢朝使者談論此事。然而對漢朝邊境的侵擾更少了,對待漢朝使者更禮遇優厚,想以此慢慢地與漢朝和親,漢朝也對其採取懷柔政策。

然其侵盜益希,遇漢使愈厚,欲以漸致和親,漢亦羈縻之。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漢昭帝時並沒有對匈奴主動出擊。匈奴單于動了收復酒泉、張掖的心思,派右賢王、犁汙王率軍試探進攻。出兵試擊,冀可復得其地。結果在酒泉、張掖的漢朝邊軍反擊下大敗。大破之,得脫者數百人。當時邊塞各郡的報警烽火十分精明,觀望仔細,入侵邊境的匈奴人很少順利的,因此很少再入侵邊塞。後來匈奴派兩萬騎攻打烏桓,因為烏桓曾經挖掘已故匈奴單于的墳墓。漢大將軍霍光準備攔截匈奴人。護軍趙充國認為讓他們狗咬狗就好了。中朗將範明友認為可以打匈奴。漢朝派範明友率兩萬人遠征,匈奴人得知就跑了。範明友于是攻打烏桓,斬殺六千人。因為出發前霍光交待如果匈奴人跑了就打烏桓,反正不能白來一趟。匈奴人非常害怕不敢再出兵。

匈奴由是恐,不能出兵。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漢朝能跟匈奴前後百年,首先來說是因為其強大。冒頓時匈奴的控弦之士就不下四十萬。秦末時最強的遊牧東胡控弦之士二十萬。匈奴經過六十年的發展,其實力當然是冒頓時要強。雖然衛青霍去病斬及投降的匈奴兵不下二十萬。但匈奴還是有一定剩餘力量。後來每當漢朝大舉征討,匈奴人馬上遠盾。所以漢軍斬獲比如少。因為其遊牧的特性,遷移方便。但不久後復來,原因在水草的原因。匈奴人必須要逐水草而活。

匈奴聞漢兵大出,老弱奔走,驅畜產遠遁逃。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匈奴跟漢朝求親不得,打起了嫁到烏孫的漢朝公主的注意。匈奴派人告訴烏孫國讓其把嫁到烏孫的漢朝公主給他們。我即使使之烏孫,求欲得漢公主。烏孫國當然不能答應,匈奴於是派兵攻打。漢朝公主上書昭帝求救,大臣都認為應救。不久後即公元前74年昭帝去世,宣帝繼位。烏孫國王上書宣帝請求援助。公元前72年宣帝集結近二十萬大軍分五路擊匈奴。一路四萬騎,四路各三萬騎。範明友一路斬俘七百人,獲牛馬羊萬餘。韓增一路斬百人,獲牛羊兩千。趙充國一路斬三百人,牛羊七千。田廣明一路斬俘十九人,牛羊一百。田順一路斬俘一千九百,牛羊七萬。所以漢軍的斬獲很少。反而盟友烏孫國斬俘三萬九千人,獲牛羊等七十餘萬。但匈奴人為躲避漢軍遷移,很多人及牲畜在遷移過程中死亡。

然匈奴民眾死傷而去者,及畜產遠移死亡不可勝數。於是匈奴遂衰耗,怨烏孫。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公元前72年冬天大寒匈奴很多人和牲畜凍死。丁零於北邊反叛匈奴,烏桓攻打東部,烏孫攻打西部。三家斬殺數萬人,獲馬數萬,牛羊不詳。匈奴人因此餓死十分之三,牲畜只剩下十分之五。凡三國所殺數萬級,馬數萬匹,牛、羊甚眾。又重以餓死,人民死者什三,畜產什五。

漢朝也多次派軍騷擾匈奴。公元前68年單于集結十萬騎,漢朝派四萬騎備邊防禦。單于待了一個月始終不敢入侵,遣使入漢朝請求和親。在漢朝及藩屬國的連藩打擊下公元前55年匈奴開始分裂成很多個單于。下面列下一些單于的實力。

屠耆單于:八萬

呼韓邪單于(原來唯一的單于):八萬人

伊利目單于:五萬

烏藉單于:兩萬

呼揭單于:兩萬

車犁單于:兩萬

這裡的人馬是他們交戰的人數,並不是全部人馬。實際上可能更多。這裡已經近三十萬。還有一些單于人馬不詳。比如郅支單于擊敗並殺死伊利目單于。這時已經是漢宣帝時期,匈奴的人馬還是不少於冒頓時期。所以漢匈百年戰爭遠非戰國時難比的。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匈奴兼併北方各遊牧使得人口基數暴漲,必競從冒頓到漢武帝時期已經過去六十多年。但兼併其他遊牧也有弊端。冒頓時兼併的遊牧民族丁令在宣帝時背後捅了匈奴一刀。第二既使漢匈戰爭中匈奴受到重創,也能通過時間恢復。因為自漢武帝中期停了十年,武帝后期、漢昭帝二十多年間都沒有對匈奴發動大規模戰爭,前後就是三十多年。漢宣帝時期二十年間也只是發動過一次。西域各國也掀起反抗匈奴統治。漢朝也在這時設置西域都護撐控三十六國。如果不是匈奴內亂,可能會繼續持續下去。公元前52年呼韓邪單于帶著五萬人投降漢朝,他的部下左大將軍比他先一步帶三萬人投降漢朝。

單于正月朝天子於甘泉宮,漢寵際殊禮,位在諸侯王上,贊謁稱臣而不名。

漢朝跟匈奴戰爭的三個時期—和親、求親、賜親

漢元帝時呼韓邪單于回去匈奴,漢朝派遠征軍滅掉了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馬上請求朝見元帝。呼韓邪單于還向元帝請求做漢朝的婿,元帝把後宮中的王昭君賜給他。對於高、惠、文、景時的和親,武、昭、宣時期的求親,元帝的賜親。雖然都是同樣一件事,但和、求、賜意思是不同。和是因為匈奴強大,被逼的。求是因為漢朝強大,匈奴服軟。賜則是漢朝更強大,匈奴心服。

單于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牆字昭君賜單于。從此匈奴歷代單于時不時上書請求入朝。

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奮擊之威,直匈奴百年之運,因其壞亂幾亡之厄,權時施宜,覆以威德,然後單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稱藩,賓於漢庭。是時,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