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獨立”這個話題,漸漸被我們熟知起來,當代女性思想覺醒,我們要獨立,要自由,要活出自我,要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在現在大熒幕上,類似於《我的前半生》這種以女性為絕對女主角的電視劇,或許從側面說明了女性觀眾的地位,她們從“被觀看”走向“觀看”。

今天我們所說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對女性給予高度的關注,無論是主人公頌蓮還是其他角色,都處在不斷的被凝視之中,作為男權社會中的女性,他們只能服從,被安排,被觀看。

電影本身就是對社會現實的鏡像反映,張藝謀導演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往往會帶入對社會的認知與思考,他用極致的造型詮釋著對藝術的追求,用高超嫻熟的鏡頭語言呈現給我們一部震撼的熒幕佳作。

影片傳達出,女性要擺脫男權文化的影響,就需要摒棄依附意識,樹立自己的獨立人格,不斷的追求自我價值才能真正的從男性的虛影中走出來,實現獨立。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一、被被封建社會異化和被殘害的女性形象

在影片中頌蓮是一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學生,白色上衣,黑色長裙,白色的襪子,梳著兩條烏黑的大辮子,活脫脫的當代女學生模樣。渾身散發出質樸單純的氣質。

在結婚當天,她故意與迎親隊伍錯開,獨自走進府內,他不願意做那頂代表舊社會的花轎,這表現出她對現實命運的抗爭,但是就是這一次的婚姻讓她在深宅大院中再也沒能走出去,在不斷的爭鬥中,慢慢喪失了本心,淪為了封建下犧牲的一枚棋子。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頌蓮結婚獨自來到陳府

在這所宅子中,除了女主頌蓮之外還有其他幾位姨太太,在導演鏡頭下的幾位人物都形象鮮明,性格各異。首先是大太太毓如,手握佛珠,老態龍鍾,看似不諳世事,但是卻是活的最清楚,心裡最明白的一個人,第一次頌蓮拜見她的時候,大太太就說“作孽,作孽”。其實她也是這場封建制度的受害人,當看到這些年輕的姑娘一個個邁進這深宅大院時,心裡不免有些唏噓。

第二位就是二太太卓雲,初見她時身穿刺繡紋樣的旗袍,對頌蓮說話熱情有加,看起來平易近人,但實則內心陰險狡詐,對身邊的人暗下黑手,為了得到老爺的寵愛,甚至教唆嚇人“扎小人”,詛咒頌蓮,她是大宅院裡最“腹黑”的一位,也是在封建制度下毒害最深的人。

最後就是三太太梅珊,是一個戲子,她性格張揚凌厲,敢愛敢恨,她深知陳家大院的生存之道,就是這樣的人卻與陳府和封建道德所不容,雖然看起來她比頌蓮聰明,但是最後也免不了被秘密處死的命運。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在院子裡唱戲的三太太

在這封閉陰冷的高牆大院中,每天上演的都是這幾個女人的爭風吃醋,明爭暗鬥,他們每個人都想的到老爺的寵幸,像活在皇宮中的后妃一樣,沒有寵幸,就代表你在這個家沒有地位,沒有話語權,他們一生所能依附的說到底就是那個男人,那個從未露過臉的陳老爺。

影片中,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改造是徹底的,其中最常出現的就是“錘腳”,每當陳老爺決定去哪位姨太太院中休息時,都會提前有婆子去給那位姨太太錘腳,錘腳在陳老爺看來尤為重要。

他和頌蓮新婚之夜時就說過:“女人的腳最要緊,腳調理順了就什麼都順了,也就更會伺候男人了”,陳老爺的話重點放在了“更會伺候男人”上,“錘腳”看似是陳老爺照顧姨太太們的身體健康,但實則是一種制度下的符號,因為只有被“點燈”的姨太太才配享有這項福利,他要像生活在這裡的女人傳達,只有我才能帶給你們權力。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頌蓮在“錘腳”

除“點燈”之外,與之相反的就是“滅燈”“封燈”,被“點燈”的人才有資格”錘腳“,有資格 點菜,這些都代表著女人們的權力,而女人要獲得這些權利也很簡單,就是在老爺面前獻媚爭寵,得到性的權力,甚至是“母憑子貴”,給陳家傳宗接代就可以點“長明燈”。

這些在封建下的女人本來就沒有什麼權力的,甚至頌蓮當初嫁人也是被繼母所支配的,這些本來連自己的命運都沒辦法控制的女人,突然擁有了這些權力,她們也會沉浸其中,上癮一樣離不開,看似是權力的背後,

其實就是陳家對這些女人的控制和束縛,她們要永遠活在規矩中,不然房屋上面的死人屋就是她們的下場。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每天傍晚各位太太都要站門口期待被老爺”點燈“

與姨太太一樣命運的雁兒,她認為頌蓮的位置本應該是她的,她雖然是丫鬟,但是仗著自己被老爺寵幸過,不甘低人一等,一再的觸犯這個家裡的規矩。

扎小人、告發頌蓮假懷孕,在自己房間偷“點燈”做著當姨太太的美夢,最後夢被頌蓮破滅了,一把火燒了那些燈籠,隨之雁兒的心也死了,她到死都沒承認自己做錯了,她想與命運抗爭,想在這冰冷的大院裡有一人依靠,但是她的行為為人不容,最後也是落得慘死的命運。

在這個大院裡,頌蓮們是一群被封建社會壓抑化的女人,也是被封建社會殘害的女人,用頌蓮的話說就是:在這個院子裡,人算個什麼東西?像狗,像貓,像耗子,什麼都像,就是不像人。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頌蓮與三太太在樓上談話

二、視覺語言所營造的制度困境和悲劇感,讓人感到更壓抑和沉重

視覺語言是吧各個零散的鏡頭有邏輯的銜接起來,更清晰的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部電影中每個出現的物象都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從側面反映了舊時代下女性的地位,給我們更強烈的直觀感受。


紅燈籠是一個女人地位與被禁錮的表現

說起這個影片的名字《大紅燈籠高高掛》,我們都能聯想到燈籠的紅,燈籠,本是驅散黑暗的明亮,卻成了飛蛾撲火的誘餌;大紅,本是大吉大利的祝願,卻成了陰森猙獰的血舌。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管家在給被選中的姨太太”送燈“

影片中的紅色往往與黑色相對,每當夜幕降臨,磚瓦外面的黑色與房屋內的紅燈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漆黑的大院,彷彿只有亮燈的地方才是能呼吸的地方,她們每天都想看到這些紅色,為了它爭得頭破血流,所以紅色也代表了殘酷和鮮血,每個人在紅色的世界中充滿了無奈。

在陳家大院中紅燈籠是女人地位的象徵,老爺在哪個屋,哪個就點燈,這是規矩,是大院每一個女人都渴望得到的待遇,通過這樣的方式,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張藝謀曾說:紅燈籠不是簡單的背景,而是將幾個女人聯繫起來的重要道具。

其次燈籠也是對女人的禁錮,因為頌蓮惹老爺生氣,一直沒有來她的房裡,雁兒就對她冷嘲熱諷,包括之後頌蓮被封燈,雁兒對她更是不放在眼裡,所以沒有點燈的人,連下人都看不起你,姨太太們都為了能點上燈籠,明爭暗鬥,墮胎藥、催產針,都是為了早生孩子穩固地位。當女人的一切權力都依附這個男人的時候,女人必然是要受到男人的禁錮與束縛。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頌蓮在三太太房間裡點燈

陳家大院所代表的就是舊社會下的禁忌之所

裡面最大的隱喻符號就是陳家大院,整個陳家陰森恐怖,籠罩著死亡的氣息,是一個禁忌之所。

整個影片色調灰黃,除了紅色的燈和白色的雪,就很少有其他顏色,毫無生機的大院,給人一種強烈的壓抑感。張藝謀說他當時看到喬家大院時說了一句: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夜幕下的大院像一口”井“

這個大院就是規矩的象徵,所有人都被限定在這個空間裡,影片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鏡頭就是大院的上空,從上往下看,它是一個“口”字形結構,那麼置身其中的人就是這“口”裡的“人”,是“囚”。

她們被這一道道的規矩束縛著,不僅束縛人的身體和自由,還有束縛著她們的思想和意識,就像一座牢籠,囚禁著嫁進陳家的每一個女人。


白雪是陳府殺人的目擊者

雪地,本是純潔祥和的平靜,卻成了上演死亡的佈景,漫天的大雪,覆蓋了一切渾濁之物,看似平靜的雪,卻見證了陳府最醜陋的面容。

影片最後陳家大院裡落了一地的雪,雁兒和三姨太都是在這茫茫大雪中離開陳府的,因頌蓮的揭發,雁兒被發現“點燈籠”,為了處罰她,讓她跪在院子裡,看著自己的燈籠被燒成灰燼,至此也暗示了雁兒的命運,註定以悲慘結局收場。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雁兒被懲罰跪在雪地裡

影片中第二次大雪便是處置三太太梅珊的時候,因頌蓮醉酒無意間說出了梅珊與高醫生之間的私情,而導致梅珊被處死。

頌蓮站在白雪茫茫的院子裡問黃媽會把梅珊怎麼樣,黃媽用惋惜的語氣說“能怎麼樣?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嘍”,黃媽是陳府的老人,從她的話語中可以聽出這不是先例,而是早有規矩,她明白梅珊的最終歸宿是哪裡。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黃媽和頌蓮談話,說到梅珊的下場,黃媽眼睛看向了那個死人屋

但是她接下來轉身離去的時候,說:今年的雪真大,瑞雪兆豐年,語氣似乎變得高興了一些,一掃剛剛的傷感之氣,從這裡也能看出來黃媽對這種事情已經麻木了,看多了,也就惋惜不過來了,導演借用黃媽的視角向我們傳遞出,梅珊的下場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悲劇總是如此的司空見慣。

在最後,梅珊死了,死在了那個死人屋,和雁兒一樣漫天大雪,被幾個穿著黑衣服的下人抬到了死人屋裡就處理掉了。這時的大雪覆蓋了整個屋頂,成為了這個“吃人”陳府的目擊者,當然成為目擊者的還有頌蓮,頌蓮看到梅珊被處死時,幾乎瘋了的大喊:殺人了,你們殺人了,她一直在大喊著,直到陳老爺呵斥她:“你看見什麼了?你到底看見什麼了?你什麼也沒看見,瘋子,你已經瘋了......”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大雪下,院裡的嚇人殺了梅珊

雁兒和梅珊的死都與頌蓮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梅珊曾對頌蓮說過:雖說你是個讀書人,我是個唱戲的,我們這種人啊,都是一回事。

確實,她們進了這所大院,就註定是一樣的人,註定都是悲慘的命運,

影片首尾呼應,開始時時四太太頌蓮入院,結尾五太太新婚之喜,暗喻新太太有的只是重複的悲劇,影片中出現的季節只有夏、秋、冬,暗示了她們在這所宅子裡永遠等不到春天,永遠看不到,冰雪融化、繁花盛開的那一天。

結尾中黑暗古老的四合院,紅燈映照,像是一個牢籠,瘋了的頌蓮在院中不停的遊走,穿著她第一次來大院的學生裝,白色的上衣、黑色的長裙,烏黑的麻花辮,可是她再也回不去了,瘋了的頌蓮給人壓抑悲劇之感,預示了封建勢力下她們無處可逃,等待她們的只有無盡的黑暗。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瘋了的頌蓮,又換回了學生裝

三、主題的深化,在封建社會下的女性,要註定用一生去抗爭,這就是自己的宿命。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呈現出來的是喬家大院陰冷而又淒涼的基調,頌蓮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原本可以自己選擇人生,但是縱使她接受了新文化,但沒有被新思想所改變,她骨子裡仍然是一個帶有舊思想的女性,最終成為了封建婚姻的犧牲品。

在電影的後半段頌蓮說:”點燈、滅燈、封燈,我真的無所謂了”,她是這場鬥爭的參與者,最後她的心如同這大院一般,變成了灰色,塵封了自己的記憶。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燈籠被黑布罩起,這就是”封燈“

在中 國傳統文化中,女性身份地位並不高,在這種封建男權社會的背景下,女性並沒有話語權,老爺說頌蓮瘋了就是瘋了,沒有人再聽她講什麼,她的存在就是為了彰顯男性的權威,這種不平等思想根深蒂固,劇中他們飯桌牆上的畫像,是陳家祖輩的人,掛滿了整個牆,這也預示了陳府的規矩不是短短的時間能夠融化的。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管家在跟頌蓮介紹府裡的規矩

古時社會就有“三從四德”的說法,用道德規範和社會準則約束已婚女子的言行,講究“三綱五常”,其中“三綱”有一條講的是“夫為妻綱”,意思是說夫是妻行為處世的關鍵和表率,要求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夫,這更是將女性變成了男性的附屬品。

影片中也多次暗示了這層關係,就好比頌蓮嫁人前依附於父親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當家庭出現變故以後嫁了人又只能依附於陳老爺,她們把女性變成了附屬品,這種對女性的不平等是時代的悲哀,頌蓮只能瘋了之後才能說出陳府的醜陋面貌。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正要去結婚的頌蓮,畫面中的大樹,是影片中唯一的綠色

“人跟鬼就差一口氣,人就是鬼,鬼就是人”,這是頌蓮封燈後在樓頂與梅珊的對話,這也是頌蓮看透陳府的手段所說的心裡話,這裡導演要表達的是,舊社會下的陳府和鬼沒有區別,這是府裡的每個女人的悲劇,更是整個時代所造就的悲劇。

頌蓮本可以避免,但是她失去了一個人應該獨立的品格,在陳府中慢慢喪失自我價值,模糊了自我意識,甚至意識不到自我,所以她們追求自我的覺醒才顯得尤為重要。導演藉助頌蓮之口,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具有深刻的人為內涵和文化意義。

淺析《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禮教社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瘋了的頌蓮,在自己院子裡,點亮了所有燈籠

結束

最後我想說,從古到今,我們一直在追求女性獨立,之所以現在大談“女性獨立”,或許正是因為出於各種客觀或主觀的因素,但現代女性並沒有真正獨立,我們有太多東西需要去爭取的。

我們經常會說,女生要學會獨立,但是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獨立嗎?

不是一個人居住就是獨立,不是沒有男朋友就是獨立,更不是實現財務自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叫獨立。

這樣的獨立未免太簡單了一些,也沒有體現出獨立的價值,這些所謂的獨立不過是生活“無奈”的一種表現方式。

“真正的女性獨立,不是號召女人一定成為“強”的那一個,而是成為平等的那一個”

我們要做思想、行為和人格上的獨立,這是一個奢侈而又漫長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