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防疫口罩,提名诺贝尔奖,拯救万千生命

以前大家炫富的方式基本是晒房晒车晒美食,但是在今年开春却有了新的方式,那就是晒口罩。

口罩这个原本平平无奇很难被普通人注意到的产品,因新春时节突如其来的一场疫病,一下子就成为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不仅处处断货价格被炒到越来越高,甚至都因此形成了一条不太干净的交易链。

这个人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防疫口罩,提名诺贝尔奖,拯救万千生命

前几天我看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在一次性医用口罩以及N95之类口罩被炒到断货价格步步高升的情况下,被'专家'们各种嫌弃的纱布口罩到底能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我非医学专业生,这种专业性问题很难解答,不过倒是想起了一个关于纱布口罩的故事,那是诞生在中国的人类史上第一个防疫口罩。故事发生在1910年的内蒙古满洲里。

满洲里如今是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在当年因为处于中俄边境的地理位置,同样来往人群很多,却没想到一条条逝去的性命打破了这一片繁华景象。

这个人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防疫口罩,提名诺贝尔奖,拯救万千生命

先是两名从俄国返回的中国矿工在满洲里的一家小客栈歇息时突然高烧不退,很快就全身呈黑紫色斑点不治而亡;两名无名之辈的去世并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关注,可是很快客栈的两名服务员同样染上了这个怪病。随后只是在短短几周之内,怪病就传到了千里之外的哈尔冰。

如果说满洲里当时只是初具规模,那么东北因为沙俄以及日本两个不断崛起的"邻居"的关系,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工商业中心,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同时拥有了当时国内最为发达的铁路网。

这个人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防疫口罩,提名诺贝尔奖,拯救万千生命

这怪病在哈尔冰一露头,立刻凭借着四通八达的运输路线传遍了整个东北,沈阳、长春、吉林……无一幸免。东三省总督锡良在上报朝廷的奏折中,将东北疫情形容为"如水泻地,似火燎原。"再加上清末政府统治下的内忧外患,一时间东北可谓是满目疮痍。

或许很多人不能想象,疫病这种事对于100年前的中国有多恐怖,没有人具有防范意识,他们到处奔走,各种求神拜佛,却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医疗道路。就是在这么一派混乱的场景之下,1910年末,31岁的伍连德临危受命,穿上"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的身份,来到了已经成为了"死亡之城"的哈尔冰。

这个人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防疫口罩,提名诺贝尔奖,拯救万千生命

伍连德来到哈尔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弄清楚这场疫病的源头;他根据多年从医经验认为,这场疫病很可能是一场鼠疫。但是伍连德的这一结论遭到了日本专家们的质疑,因为日本来的鼠疫专家解剖了哈尔冰300只老鼠,却都没有发现鼠疫杆菌。

这个人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防疫口罩,提名诺贝尔奖,拯救万千生命

不怪当时人们对于鼠疫二字反应这么大,活在当今社会的这一代或许不知道鼠疫二字对于全世界人类历史来说有多恐怖。我国古代的各大疫情中,鼠疫占了很大部分,光是解放前就出现了很多起鼠疫肆虐的案例;至于欧洲更是被鼠疫来回折腾,那场席卷了整个欧洲直接让欧洲损失了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据说也是因为鼠疫引起的。

伍连德顶住当时医学界关于鼠疫的主流看法,率先提出了"人传人"的可能性。

这个人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防疫口罩,提名诺贝尔奖,拯救万千生命

为了验证自己这一看法的正确性,私底下偷偷解剖了刚刚去世的没有被老鼠咬过的旅店老板。这场中国第一例现代人体解剖案例成功的确定了疫情来源,旅店老板体内发现了大量鼠疫杆菌,它们大量集中在心肺组织以及血液间,这场疫病终于有了名字,"肺鼠疫"。

确定了肺鼠疫具有人传人的能力,伍连德果断发明了一种来防止人们呼吸交叉感染的防护器具,被后来称为"伍氏口罩"的中国第一个防疫口罩。伍氏口罩主要是靠着纱布折叠,中间再夹上消毒棉花来起到过滤以及防护作用,虽然很厚却制作简单,价格低廉。

这个人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防疫口罩,提名诺贝尔奖,拯救万千生命

问题在于价格再低也挡不住大家不信,别说100年前的中国了,就是100年前已经具有医学防护概念的欧洲人,对于口罩同样嗤之以鼻。

45岁的法国医生梅斯尼拒绝相信伍连德提出的人传人的概念,他认为鼠疫只可能是被老鼠身上的跳蚤咬了,所以故意全身上下全部用防护服遮得严严实实,但就是不戴口罩,亲自跑去医院接触那些患者。

这个人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防疫口罩,提名诺贝尔奖,拯救万千生命

不作死就不会死,非要拿自己性命当玩笑的梅斯尼医生果然被肺鼠疫传染了,他用自己的性命证实了伍连德提出的概念是完全正确的。再加上当时负责搬运已去世患病者的一些不愿意戴口罩的警察同样中招,东北人民们终于意识到了口罩的重要性。

如果不是伍连德后续指挥大家开设专门生产"伍氏口罩"的工厂,又将这些口罩免费发放给大家,同时划区管控疫病,严格实施登记以及消毒措施,这场肺鼠疫不可能只肆意7个月,夺取6万多东北百姓的生命。

这个人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防疫口罩,提名诺贝尔奖,拯救万千生命

伍连德本人因此获得了193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选人提名,成为了人世界的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同时他还是中国近现代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包括如今大名鼎鼎的北京协和医院也是以他为首筹办的。

我们再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纱布口罩到底有没有用?当初伍连德发明的"伍氏口罩"能够有效过滤85%的细菌,而如今一次性医用口罩的过​滤效果是95%。这次的新冠病毒到底是在那85%里面,还是在这二者相差的10%里面,谁也说不准。

这个人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防疫口罩,提名诺贝尔奖,拯救万千生命

并且当初的"伍氏口罩"不仅仅是由纱布组成,而是纱布多层折叠中间再夹上消毒棉花,单独的纱布过滤效果肯定还得大打折扣。所以说万事万物还是将就一个"对症下药",不仅口罩如此,论文也是如此。

第2导师论文辅导,真人名师在线辅导,一对一视频教学,专门针对你的"症状"安排课程。论文对症下药,尽在第2导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