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與防禦的對立面!單艦實力足以摧毀小國,被擊中就會癱瘓

自在珍珠港海戰一戰成名後,航空母艦這種兵器便成為了海軍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幾乎沒人會相信航空母艦這種兵器會如此重要。畢竟在當時,可以從海上平臺起飛的飛機都無法攜帶大當量彈藥或魚雷,雙翼機往往只能攜帶可憐無比的兩支機槍,這意味著艦載機對海軍艦隊的威脅幾乎為0。在當時,艦載機更多的會被派去執行偵察任務,例如搜索對手主力艦隊的詳細位置,真正的海戰還是要由戰列艦的大口徑艦炮或者驅逐艦的魚雷來解決,在雙方排開架勢準備開打後,這些艦載機往往只能為主力艦提供空中觀察,或者乾脆是在對手附近投下照明彈來點亮目標,藉此來幫助主力艦上的炮術軍官修改火炮彈道。也正是因此,在當時幾乎沒人認為航空兵能獨頂半邊天,只能作為戰場輔助存在。


攻擊與防禦的對立面!單艦實力足以摧毀小國,被擊中就會癱瘓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航空技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艦載機可以搭載更重的彈藥,不管是500磅航空炸彈還是魚雷,都足以威脅到對手的戰列艦。俯衝轟炸機使用的大當量航空炸彈可以輕鬆將對手戰列艦的甲板炸穿,只要速度足夠,就連主炮炮塔的頂班也很難抵禦炸彈的衝擊。據當時美國海軍的估算來看,5枚左右的大當量航彈便能癱瘓一艘戰列艦,如果運氣好的話甚至能直接將其擊沉。至於航空魚雷,對艦艇的威脅則就更大了。就算是後條約戰艦的防禦雷帶也很難抵禦航空魚雷,可以說被命中就意味著要回造船廠放一個“大長假”了。正是因此,航空母艦總算走上了戰爭的舞臺。


攻擊與防禦的對立面!單艦實力足以摧毀小國,被擊中就會癱瘓


在珍珠港戰役中,六艘日本航母僅僅用兩波航空攻擊便擊沉了四艘戰列艦及若干輔助艦艇,美海軍太平洋艦隊幾乎每艘戰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炸燬了188架以上的戰機,使珍珠港,這個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軍港陷入癱瘓。而除了前出珍珠港進行偵查的潛艇外,聯合艦隊一艘軍艦都沒損失,也正是這一戰使得航空母艦正式成為了海上霸主。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至少建造及改裝了上百艘航空母艦。


攻擊與防禦的對立面!單艦實力足以摧毀小國,被擊中就會癱瘓


從珍珠港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航空母艦的攻擊力可謂是無敵。到了現在,航母的攻擊力則更令人恐懼,一艘航空母艦可以搭載270萬加侖的航空燃料及2970噸彈藥。尼米茲級的日極限出動量大概為200架次,如果不考慮防空需求,這些戰機全部拿來進行對地轟炸,那麼甚至可以摧毀一個小國全部的軍事目標,一天可以投送接近400噸的各種彈藥,只需要三天便能將上千噸的精確制導彈藥投送到對手的頭上。


攻擊與防禦的對立面!單艦實力足以摧毀小國,被擊中就會癱瘓


不過,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航母的防禦與攻擊力恰好相反,想要讓航空母艦失去戰鬥能力,只需要擊中其甲板便可。航空母艦最主要的攻擊手段便是自己搭載的艦載機,到了現代則更是這樣。美國的福特級與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本身並沒有任何攻擊能力,一切進攻全部要靠自己搭載的艦載機聯隊,如果航空母艦失去了航空作戰能力,那麼便意味著這艘航空母艦已經徹底失去了戰鬥力,就算仍能繼續在海洋上航行,便也不得不撤出戰場,回到港口進行維修。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航空母艦,都面臨這種問題。


攻擊與防禦的對立面!單艦實力足以摧毀小國,被擊中就會癱瘓


在二戰期間,航空甲板一般是木質的,如果有某一段甲板被破壞,損管人員可以從倉庫中找出替代品,將其更換上便可以繼續起降艦載機,如果損傷不嚴重,那麼便可以使用部分甲板進行起降,畢竟二戰的艦載機起降往往很短,跑道利用率很高,只要有一段跑道便能保證正常起飛。零式戰鬥機只需要不到70米的跑到便可正常起飛,而信濃號航空母艦跑道總長度超過260米,這意味著就算甲板部分受損,也能正常放飛航母搭載的艦載機,如果不是甲板前端或後端受損嚴重,航母最多是損失部分航空作業能力,例如無法放飛全掛載狀態下的艦載轟炸機,此外還是可以正常放飛或接收戰鬥機的。正是因此,二戰航母沒有現代的那樣“嬌氣”。


攻擊與防禦的對立面!單艦實力足以摧毀小國,被擊中就會癱瘓


現代的航空母艦則根本無法在海上更換甲板。為了增強自身的抗沉能力及防禦能力,現代航母的飛行甲板則是金屬製造的,這意味著甲板的重量直線上升,只有回到船廠後,才能用相應設備拆除受損的部分甲板,再去換上完好無損的新甲板。在甲板受損的情況下,航空母艦便如一隻待宰的羔羊,就算仍能在水面上漂浮著,也失去了意義。畢竟無法放飛艦載機的航空母艦在戰場上只是一個“導彈吸鐵石”,已經升空了的戰機還得考慮前往其他機場降落,或者乾脆是在艦隊周圍跳傘,讓驅逐艦上搭載的直升機將其救走。


攻擊與防禦的對立面!單艦實力足以摧毀小國,被擊中就會癱瘓


正是因此,航空母艦不具備單獨作戰能力,每次出海都要有大量戰艦為其護航。按照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編制來看,往往一到兩艘巡洋艦及兩到三艘阿利伯克型驅逐艦為一艘航空母艦護航,此外還會有兩艘綜合補給艦來保障航母戰鬥群的持續作戰能力。在反潛兵力方面,除了戰艦上的反潛直升機及航母起飛的反潛巡邏機外,根據情況還會增減水下護航力量,如果海軍認為有必要的話,則會為其增派核動力攻擊潛艇來進行護航。天上有F-18戰鬥機,海里有護航艦艇,而水下則有核潛艇,可以說航母的護衛是無比齊全了。航母的這些保障使得其幾乎不會受到襲擊,就算對手的導彈突破了宙斯盾系統的攔截,往往也會先命中釋放輻射信號的驅逐艦及巡洋艦,只有在大部分護航艦艇已經遭受重創的情況下,導彈才可能擊中航空母艦。


攻擊與防禦的對立面!單艦實力足以摧毀小國,被擊中就會癱瘓


此外,根據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的攔截能力來看,如果想要擊傷航空母艦,那麼便需要數個百枚導彈以上的攻擊波次,來消耗護航艦艇搭載的標準防空導彈。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可以輕鬆搭載80枚以上的艦對空攔截導彈,而在近距離攔截的情況下還有近防炮及海麻雀導彈可以使用。可以說,除了各大軍事強國外,幾乎沒有國家能夠突破美國航母戰鬥群的層層攔截。至於近期誓要給美國點顏色看看的伊朗,也沒有資格威脅美國的航母戰鬥群。要知道,伊朗裝備的反艦導彈要麼較為老舊,要麼數量根本不足以形成覆蓋式打擊,就算髮射了也會受到美國海軍的攔截。排除艦載防空導彈外,美國的航母戰鬥群會執行1/3政策,每時每刻都會有三分之一的戰鬥機在空中執勤,這便可以攔截上百枚反艦導彈。可以說,與美國相比,伊朗的反艦能力還是不夠看。


攻擊與防禦的對立面!單艦實力足以摧毀小國,被擊中就會癱瘓


航母的抗沉性的確不容小覷,想要讓航母失去航空作業能力很簡單,但是想要將其擊沉便是十分困難的了。就算大口徑魚雷直接命中,航母的儲備浮力也足以讓其正常作戰,可以說,魚雷直接命中航母帶來的傷害還沒有航空炸彈擊中甲板要嚴重多少,因為採用了分段建造及大量水密隔艙,這意味著就算部分艙室進水,損管人員也能通過將其隔離的方法來阻止進一步進水,如果損傷不嚴重則可以直接在航行狀態下對其進行修復,甚至可以用抽水機將湧入船艙的海水抽出,相關學者估算表明,只有五到六枚重型魚雷同時擊中航母一側,才可能使其側翻沉沒,如果少於5枚,則不會達到航母的單側儲備浮力極限,仍然可以通過向另一側大量注水的方法來保持艦體平衡。


攻擊與防禦的對立面!單艦實力足以摧毀小國,被擊中就會癱瘓


也正是因此,在理論上讓航母失去作戰能力或乾脆被擊沉十分容易,但幾乎沒有國家做得到。美國的航母仍在不斷加強防禦能力,在日後可能只有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及彈道導彈有可能威脅得到航空母艦,至於那些無法超過音速,飛行速度較慢且較好發現的導彈幾乎連近身的可能都沒有。不過在海戰中,如果能讓其在短時間內陷入癱瘓,顯然比將其擊沉更加划算。在戰場上,美國的一支航母戰鬥群一般包括兩艘甚至三艘航空母艦,將第一目標擊傷後便沒有必要執著於將其擊沉,儘快擊傷剩下的航母,讓其失去作戰能力往往更加重要。

攻擊與防禦的對立面!單艦實力足以摧毀小國,被擊中就會癱瘓


可以預見的一點是,未來海戰的核心必然是航空母艦,航空母艦被擊沉或擊傷的一方將會陷入絕對劣勢。畢竟航母的打擊能力遠超其他艦艇,一艘航空母艦可以輕鬆對付對手大量其他艦艇,可以說,得航母者得天下,失去了航空母艦便只能算是一支二流海軍,畢竟航母拼的是綜合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