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同被高俅迫害,为什么林冲上了梁山而王进没有?

磊哥武侠圈


《水浒传》开头就出场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一直是众多读者关注的对象,为什么要关注王进呢?很简单,第一,他跟林冲是同事,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必定不俗;第二,王进远走他乡,为什么不去梁山,这也成了读者们心中的难解之谜。

王进遭到高俅迫害后,连夜带着老母亲一路逃命,正巧来到史家庄借宿。史家庄公子九纹龙史进正在院子里耍弄枪棒,王进看后,说史进耍得太花哨,遇见真好汉,恐怕打不过人家。史进不服,向王进挑战,结果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史进心悦诚服,遂拜王进为师,学习武艺。在王进的精心指点下,史进的武艺突飞猛进,即便后来在高手如云的梁山上,也有一席之地。

后来,王进便人间蒸发了,作者施耐庵没有交代他的去处,很多读者感到不解,王进作为一个穿针引线的重要人物,怎么会凭空消失呢?何况,他跟林冲的背景、遭遇都很相似,两人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同被高俅迫害,林冲选择上梁山落草,王进为什么没有呢?如果说王进不是好汉,那他当然没有资格在梁山立足,但以王进的武艺,绝对是好汉中的好汉,不上梁山真是可惜了。关于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我个人总结了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林冲被高俅迫害,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若再不反抗,自己的性命就保不住了。山神庙一战,林冲爆发,杀掉了陆谦等人,他自知已经犯下死罪,想要活命,只能上梁山落草为寇;王进虽然也被高俅迫害,但他并没有犯下杀人罪行,只要远离东京那个是非之地,想必高俅也不会拿他怎样。比起林冲,王进还没有到一定要落草的地步,所以他不会上梁山。

第二,林冲、王进既然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又都被高俅迫害,如果两人都上了梁山,似乎有点冲突,或者显得重复多余,安排林冲上梁山,王进远走消失,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关于对王进名字的理解。王进,谐音为“亡尽”,这是不是暗示王进和她的母亲都已经遭到高俅的毒手了呢?要知道,林冲被发配沧州充军,高俅照样不放过他,一定要置他于死地。王进也得罪了高俅,高俅岂会轻易放过他?说不定早就派人暗算了王进和他的母亲。既然“亡尽”,又如何上梁山?

如果非得再加一点,那就是王进没有一个响亮的绰号。众多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个个都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似乎已经成为梁山好汉的标配。虽然王进是一个硬生生的好汉,可他没有绰号,相当于连上梁山的门票都没有,又如何能成为梁山好汉中的一员呢?

久哥有话说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有靠山谁还上梁山 有活路谁还投死路

俗话说的好——逼上梁山,俗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倘若有一线生机,谁也不会自寻死路,这个生机给了王进,绝了林冲,虽是小说家言,也多有世态炎凉令人扼腕啊。 王进是个“官二代”,从家境看也是个混日子的三流教官,军备松懈时干脆写个请假条赋闲在家,说他假病证据有三,一是点名不到喊叫到;二是病后挑担行千里;三是一招打翻九纹龙。说他害病也是真,是社会病,麻木到大帐易帅尚不知,事后抬头才知道,逃出帅府到边关就为保全性命, 切蹉个武艺竟打得高二哥三四个月不起,也是斗狠之徒。王进此一去,如泥牛入海再无消息,未见高俅死追猛打,想必是见到了老种经略相公,保全了性命,战死、老死于军中吧,俗人吗,听说书人掉泪——替苦人伤心罢了。

再看林冲,同样是个“官二代”,做事瞻前顾后,林娘子岳庙受辱,林冲归家,“过了三两日”之又一日,娘子在陆谦家二次受辱,林冲欲杀陆谦在陆家门外“一连等了三日”,第四日与老鲁喝酒,以后每日喝,老都管说此事“今经一月有余”,一日后买刀,第二日蒙冤。一个多月时间,教头实在能忍。实不尽然,另一面,林冲岳庙一遇高衙内举手欲打,见是衙内,手自软了,陆谦家二遇高衙内跳墙而去,林冲竟然没追,以教头身手,追之也易,只是郁郁不乐。就是发配以后林冲也多想的委屈中求全啊,沧州“劳改队”里老犯人偷偷告诉林冲行规――人情、行贿,林冲在差拨一顿臭骂后连忙“陪着笑脸”取银、递书,在管营厅上又自言有病,求“告寄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英雄气短,令后人扼腕长叹啊! 而害人的一方,高俅等人是非要林冲的命的,常言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林教头实在吃了这个亏。高太尉为义子行恶借刀杀人,一借宝刀赚得教头进了白虎节堂,教头入套;二借开封府尹过堂,教头入刑;三借董薛半道索命,教头险被黑;四借管营差拔草场之火,教头险被烤。这一借是为设局、二借是为正名、三借是为消踪、四借是为匿迹,招招狠毒、步步惊心,卖刀人无奈、引路人乖巧、开封府顺水推舟、二端公心狠手辣、管营差拔没了人性,其实阴险至极者还有个陆谦,这林冲哪还有好过头。直到陆谦火烧草料场,林教头万念俱灰,才一刀剜心,解了心头之恨。嘿,教头这个“官二代”是极度容忍下的暴发式冲动啊。

虽是戏说,但小人物的不同命运看来不是自己能够掌握的啊。


一哥于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两位教头的遭遇

王进,北宋年间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名武师王升的儿子,家传使用枪棒绝技。高俅未发迹时是一名地痞,曾学枪棒被王升打伤,从此结下梁子。后高俅靠着宋徽宗当上了太尉高官,心眼小的高俅想借故置王进于死地,于是携带老母亲离开东京,路过史家庄,教史进武艺,然后投身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安身,在西北和西夏部队有过战斗,皆获胜。后又投,河北战将种师中和种师道门下做先锋,在后来的太原战役中,随同种师中力战而死。

而林冲这边,林冲也是个儒雅本分的人,奈何娘子被高俅的干儿子看中,几次轻薄,林冲数有耳闻,但是都选择了忍让,后来随着陆谦帮助高衙内出谋划策,林冲的娘子出门烧香还愿,被高衙内堵了个正着,这边陆谦在牵制林冲,即使在这时林冲还在对此事进行冷处理,直到后来发生林娘子的悲剧,这个时候林冲思路都还是选择不明确的,受高俅的召见进入白虎堂,被诬陷入狱,走投无路,在鲁智深的帮助下才保住这条小命,逼上梁山,做了个贼寇。

相同的遭遇,两人的结局迥然不同的原因:

第一,性格决定命运,王进是个刚直之人,直来直去,风风火火,通俗点叫拎得清,知道高俅是个小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王进知道开罪了高俅这个流氓,迟早难逃牢狱之灾,对官位并不留恋,直接来了个“三十六计,走为上”。惹不起,还躲不起嘛!躲得起,还得讲究策略,王进躲到荒凉的西北边地,高俅一看,也没啥不共戴天之仇,王进跑去西北主动戍守边疆,高俅一看没搞头,梁子不大,本来也就是出口气的事情,顺顺就下去啦。

我们来看看林冲这边,林冲的武艺很干净漂亮潇洒,很可惜的是他做人却不够潇洒。首先他选择忍让的次数很多,很能忍,让人觉得他是个软柿子,觉得他没底线。其次,他容易抱有幻想,幻想高衙内会放过他老婆,幻想高俅能放他一马,可惜的是偏偏又碰上陆谦这个小人煽风点火,林冲自己交友不慎,最终把自己害的锒铛入狱。一个无底线无原则的人,面对一群地痞流氓之流,很显然林冲的下场是悲惨的,没有鲁智深的话,早就被整死在路上。

第二个,人要懂得审时度势;两个人选择余地不同,所以林冲只能落草,而王进最终还卫国捐躯成为了烈士。王进懂得取舍,懂得审时度势,面对高俅之流,他知道只有走才能保住他和他老母的性命。林冲的性格是,只要还有一丝回旋的余地,他绝对不会和领导撕破脸,可能他甚至在幻想着高俅对高衙内的事情秉公处理,说明他不仅没认清陆谦是什么样的人,同时还没看清他的领导是什么样的人。林冲的眼见和危险感知力比不上正常人,又对太多事情抱有幻想,可怜的林娘子因此而丧命,林冲除了儒雅的长相和一身武艺,实是误了林娘子一生,真是可叹!

第三,做人一定要有原则,王进是有原则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走该留,拎得清。

林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忍让不止,贪恋一时,退无可退,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

有原则的人,在哪里都知道谁能结交,分清敌友,划清界限,什么事当为,什么事不当为,什么时候为,都是栖身取舍之道,跟你有多高的武艺无关,性格使然。

所以,两位教头遭遇如此不同,其实是有很深的内在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沙海古藏


首先高俅不傻,他深知王进是个狠角色,至少王进老爹的社会关系不容小视,因此,即便他要收拾王进,也不至于下死手,某种情况下点到为止即可。而另一方面王进情商也不低,脑子比较活络,故而也识相地与高俅避着走,从而有了一个不错的人生结局。总的来讲,高王二人的进退之度把握得比较好,故而双方都有一定的台阶可下,从而保全了两人的生活互不打搅。

反观林冲,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穷屌丝,没啥背景,再加之情商低,懦弱到了家,故而高氏不欺你欺谁呀!不仅强要你老婆,而且还要斩草除根,心不可谓不毒也!好在林氏命不该绝,有人紧急时刻伸出了援手救了他一命,从而使他的人生峰回路转,有了一个去处。尽管这条道走起来荆棘丛生,从大结局来看,也不太美妙,但按照国人“好死不如赖活”(事实上只能算屈死,离好死还差得远呢,但不管怎样,能活下来就是胜利)的理念来看,也算是赚够本了……

总而言之,尽管面对相同的敌手,由于两人个性、境况、情商等的差异,导致了各人有了各自独一无二的人生,这或许就是施公当时正要表达的。


醉心创作


王进只是父亲曾经得罪了过高俅,但是他没有犯下夜闯白虎堂的大罪,所以只要不在高俅手下活着,高俅就拿他没办法。



王进投奔的是戍守边关的种氏父子。种氏父子身负保家卫国的重任,在大宋军界份量很重,高俅根本不敢惹,也惹不起。如果王进投奔到种氏父子帐下,杀敌立功,高俅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跟种氏父子要人。所以王进投奔种氏父子是最安全的上上选择。后来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其实并没必要跑,直接找到老种略公要求上前线立功赎罪,啥事没有。但是鲁智深为了追金翠莲,跑了,这就说不清楚了,只好出家当和尚,最终落草为寇。



杨志说了,男子汉大丈夫,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一刀一枪上前线博个封妻荫子,这才是正途。实在没办法了才当土匪,刀头舔血混生活。为啥叫逼上梁山,因为不上梁山只有死路一条,上梁山还有一条活路。吴思在血酬定律中说过,当土匪是成本最高的一条谋生之路,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仅次于大型战争。只要不发生大规模战争,当兵就没有当土匪边际成本高。



所以王进要当兵,不去当土匪。


唐风宋月


王进和林冲身上有着太多的相似点,但细细来看的话二人其实属性完全不同,下面逻辑文史姨就分角度来说明下为什么王进不会上梁山。

一、被害缘由

当年高俅还是个小混混的时候,曾被王进的父亲王升打伤,为此躺了三四个月才伤愈,因此一直怀恨在心。施公对于这一段的描写也很值得玩味,他说王升是在当年高俅学艺之时将其打伤的,至于王进为什么下手这么狠他却没有说,可能是没控制好力?可能是想教训这个混混?这个咱们就不得而知了。后来高俅发迹,王升病逝,此事完全就可以这么完了,但谁能想到高俅上任还真碰上了王升的儿子,为报当年的一棍之仇,高俅也得狠狠的动用一下手段。所以王进被害,间接来说是被他爹坑的。

林冲受难则是因为貌美的妻子被高衙内看上要强取之,而林冲这枪棒教头又不是什么高官高职,所以高俅就很轻易的把林冲拉下水了。这样一来,高俅又有些父爱发作的意思,但是,高俅和高衙内是乱伦啊,居然把叔伯兄弟认作儿子,可见施公对高俅的厌恶了。

二、遇害后的举措

王进认出高俅后,知道自己没好果子吃,于是就带着母亲连夜出逃。请注意,王进之所以能轻易出走是因为他对官爵看的并不重,并且家里也只有老母亲一人,只要把母亲照顾好一切就都完事大吉。所以后来无论是在史家村收徒还是去老种那从军,王进走的都很潇洒。既然有处可去,王进自然不必选择落草之路,高俅想对付的仇人不少,他也不会专门去老种那里找王进算账了。

林冲和王进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身边的牵挂太多,在被陷害后立刻被抓了起来,让他失去了提前逃跑的可能。除此之外,林冲在京城还有妻子和老丈人,在临别之时为了不连累妻子让她改嫁,但张教头和林娘子都发誓要等林冲回来。而林冲在风雪山神庙后为了不被迫害他不敢回京,所以才接受柴进的指派去梁山落草。后来我们知道林娘子为了拜托高衙内的纠缠选择了自杀,而张教头也病逝了,而林冲得知自己家人全不在的时候是在火并王伦之后,自此他知道他哪都去不了了。许多人总拿武松和林冲比,觉得武松血性而林冲懦弱,其实二人当时的状况就大不相同,如果林冲出京之时没有家人的牵挂,那么董超、薛霸早就成了他的刀下鬼了。

三、人物情节安排

水浒开篇的设计很有意思,先说了下洪太尉和伏魔殿的故事,然后给好汉们死死的贴上了妖星的标签。接着依然没进入好汉的故事而说的是高俅,之后我们发现高俅和梁山好汉的渊源是深到不像话啊,而由高俅带出的王进也很有内涵,王进算得上是全书出现的第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好汉的人,由王进的出走引出史进,这时候才拉开了梁山好汉聚义的大幕,史进谐音“始进”,是历史的开始,也是故事的开始,而王进谐音“亡尽”,也借此说出了梁山好汉悲惨的结局。另一方面,同样被高俅迫害王进走的很及时,而林冲深陷其中直至被逼上梁山,这样一来也把二人做了一个明确的对比,也由林冲“吹响”了逼上梁山的大号角。

四、衍生剧情

所以大家通过以上三点也能明白为什么王进不会上梁山了。而史进后来去寻王进没寻到,王进的下落也成了谜,但逻辑文史姨之前推测过,王进很可能在半路已经被暗杀了,这个今天暂且不提。而在其他水浒衍生小说中,创作者们可一直惦记着王教头呢,情节安排的最有意思的两部是《残水浒》和《荡寇志》了。《残水浒》中王进偶遇林冲,想让林冲说服宋江一起去外战,但宋江不肯,而林冲在看透了宋江的本来面目后就也去了老种处,随行的还有史进、曹正、孙定(就是把林冲的死罪改为刺配的开封孔目)。而《荡寇志》中的王进虽然看似站在正义的朝廷方,却以林冲落草为耻,二人大战之后王进用一番忠义之词把林冲骂了个半死,原文如下:

其实仔细看看王进说的好像还颇有道理呢…林冲坠马后就奄奄一息,这时候朝廷内部进行清算,高俅被流放至盐山,朱仝和雷横半路杀了高俅把他的头颅带给林冲看,心想着能让林冲解解气。但林冲看见高俅的头颅后想起了诸多往事,越想越气,最终大吼一声一命呜呼了…


所以不要总觉得林冲窝囊了,当你真正能了无牵挂时,你才能像武松那样血性。


逻辑文史游


王进与林冲应该是处境不同。王进虽年纪奔五,但未婚无有妻儿,携母而逃边关指望倚本事仍回归正常社会。即使梁山王伦杜迁宋万已小有气候,王进也不屑落草向南,只能往北。否则第一个好汉九纹龙史进如何出场?至于林冲,我个人鄙视他,一生受多人相助,他助了何人?豹子头固然武功不逊,可保不了家妻!人品在如今充其量只能算一个高能黑社会打手而己


手机用户有女赵心崯


在下红尘如镜,喜欢另类深度听水浒的客官们,还请关注哦,若是能够点赞评论转发一下就更好了,鞠躬感谢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王进和林冲,确实有很多相似点,第一,都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第二,都是被高俅害了,第三,都有牵挂的家人——只不过一个是老婆,一个是老娘而已。

但是两人走的方向却不同,原因如下:

王进对官场还没完全失望,还不打算“清白身入风尘”

虽然都是得罪高俅,但是王进和林冲的并不相同,他完全是因为“子承父业”。

原来当年高俅落魄江湖打把式骗钱混日子的时候,王进他老爹看不过眼,就一棒子把他打翻了,所以高俅就记恨在心。

后来他发达了当上太尉,一看这不是仇人之子嘛,顿时分外眼红,不由分说就怒斥了一番,还有继续给他小鞋穿,王进无奈只能带着老娘跑路了。

但是此时王进对于朝廷还没有彻底失望,只是觉得遇到了高俅这个仇人而已,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他还想靠着自己的本事,去老种经略相公或者小种经略相公的边塞地区,一刀一枪拼个出身,而屈身做贼,是他万万看不上的。

当然了,王进也没想到自己教出来的好徒弟史进,却辗转上了梁山,而且还成了八骠骑之一,也算造化弄人。

林冲是被逼到了极处,除了造反再无第二条路

相对王进,林冲的命运就悲催了,他和高俅根本就是无冤无仇——从一些细节处反而能够看出来颇受球哥器重的,比如就连不学无术的高衙内都认识林冲,可见双方以前是打过交道的。

但是没办法,谁让林冲娶了个漂亮的老婆呢,而且还属于特别正经,清雅那种类型,正是玩惯了风尘女子的高衙内的最爱。

这里多说一句,古大师曾经说过,有两种女人是最有魅力的,一种是正经的风尘女子,一种是风骚的良家妇女,大部分男人遇见了都把持不住。

所以林冲可谓是飞来横祸,而且他和王进那种不同,只要他不死,高衙内就无法把林夫人弄到手,而弄不到林夫人,他就要寻死觅活,而他一寻死觅活,就这么一个儿子——还是领养的球哥就绝后了。。。

若用一句话总结这个复杂的关系的话,那就是林冲和高俅,两人只能活一个,也就是不死不休的仇恨。

所以高俅才不得不费尽力气,几次三番一定要至林冲于死地,反而林冲为了妻子只能一忍再忍,直到得知妻子自杀,叔可忍婶不可忍之后,直接把陆谦心都挖了,一怒而上梁山。

结论

正是因为两人不同的情况,所以王进还能有缓转余地,继续做军官为朝廷效命;而林冲则是天下虽大,除非高俅死,不然根本无有他落脚之地,只能上梁山造反了。

而且林冲最后征讨方腊回来,知道回朝廷也要继续被高俅害,所以就称病隐居了,其实并不像是书中说的病死。。。


红尘如镜


王进曾经得罪过高俅,高俅当了大官,王进知道高俅那厮的为人,怕高俅日后给他穿小鞋,三+六计走为上,背着老母要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勾处,行途中,老母患风寒,迫留史家庄,传教史进之+八般武艺后,继续赶路去了,施耐庵就写到这儿,在不见王进的踪影了,王进让施耐庵写丟了。


泥人161


跟个人经历有关。王进得罪了高俅想着离京去投奔守边名将种氏父子,地点大致在今天的陕西延安。而且王进只是得罪了高俅个人,没有任何罪名,离开了高俅到种氏父子那里就能得到庇护,高俅未必奈何的了。林冲就不一样了,被高俅陷害“擅闯白虎节堂”这样的禁地,发配沧州,就是现在的河北沧州,在路上结识了柴进。随后又被高俅陷害,落下了火烧大军草料场的罪名,怎么说都是死定了。绝望的林冲风雪山神庙杀了帮凶走狗陆谦等人后只能逃命,遇上了柴进,柴进写了介绍信让林冲上梁山,林冲已走投无路,只能上梁山“落草为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