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皇帝”杜月笙一生最大成就,是让子女们做到了他做不到的事。

杜月笙被称为“上海土皇帝”。他的一生,可以用数次“鱼跃龙门”来形容,最后成为了上海滩呼风唤雨的人物,他自言是“曲鳝修成了龙”。

杜月笙4岁那年,母亲便辞世了,6岁那年,父亲也撒手人寰了。

一个孤儿,在乱世里吃过多少苦,遭过多少罪,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挨打、挨饿、受寒,受气,那都是家常便饭。

杜月笙只上过半年私塾便被迫辍学了,这给他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他觉得自己就是个文盲。

正是这个遗憾,让他对知识非常渴望。他敬仰文化人,虽然有“黑帮”大哥的恶名,却有着特别文雅的一面。

“土皇帝”杜月笙一生最大成就,是让子女们做到了他做不到的事。

杜先生

他喜欢结交知识分子,喜欢人们叫他“杜先生”。他曾半开玩笑地表示自己曾有一个“做文人”的梦,一生喜穿长衫、说话轻言细语。

但无论如何,这终生的遗憾终究是弥补不了了,所以他便把这梦想寄托到了子女身上。

他希望子女们都好好读书,对他们的管教从来都没有松懈过,每当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轻则训斥,重则鞭打。

长女杜美如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要见父亲,必需预约批准,见面后主要是问读书,读书不好便要挨罚。”

“土皇帝”杜月笙一生最大成就,是让子女们做到了他做不到的事。

她自己就曾挨过打,因为外语成绩不理想,父亲按照家法决定鞭责十下。阿姨心疼她,于是在临去受罚时,为她多穿了一条裤子。

可就因为多穿了一条裤子,父亲下手更重了,父亲还告诉她:打的时候不能叫,叫一声就打得更重。

正是在杜月笙严厉的管教下,儿女们个个都成长为有知识,有涵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他一生共有八子二女,分别是大太太沈月英所生的长子杜维藩;二太太陈帼英所生的三个儿子:杜维桓、杜维翰、杜维宁;三太太孙佩豪所生的两个儿子:杜维屏、杜维新;四太太姚玉兰所生的二子二女,杜维善、杜维嵩、杜美如、杜美霞。

“土皇帝”杜月笙一生最大成就,是让子女们做到了他做不到的事。


长子杜维藩:杜月笙很看重这个儿子,着力将他培养成接班人,很多事都派他出面周旋。

为了帮助父亲打理公司,他学的是金融专业。杜月笙死后,他去了台湾,在台湾的一家银行任高级职员,现已经去世

次子杜维桓:曾经留学美国,归国后出任过上海嵩山区区长,后来任职于联合国总部。他娶了严家的女儿严仁昌,也算是门当户对,婚姻美满幸福。

三子、四子杜维屏和杜维新:在杜月笙去世后,跟着妈妈去了国外,这两个儿子也很争气,成年后开始经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杜维新娶了一位美国姑娘为妻,当时上海的各大报纸上争相报道这个新闻,称杜维新的婚姻是“中美联姻”。

五子杜维翰:毕业于黄埔军校,留在了上海工作。他虽然军校毕业,但温文尔雅,很有文人的儒雅气质。

六子杜维宁:与自己的胞兄一起娶了严家的小姐,在当时可谓双喜临门,轰动一时,他后来一直留在大陆,在上海终老。

七子杜维善:杜月笙去世后,留给子女的遗产微乎其微,杜维善一直靠着勤工俭学才完成学业,毕业后在澳大利亚一家石油公司当地质工程师。

后来辞职下海,抓住商机,赚了个钵满盆满,成为亿万富豪。

他喜欢收藏,家里有许多珍贵的文物,为了让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祖国,曾两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古钱币。

2003年, 杜维善把毕生收藏的名贵古钱币捐赠给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给予其“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上海博物馆还专设 “维善钱币馆”,供各界人士参观。

八子杜维嵩:

1936年出生, 杜月笙去世时,他尚未成年,后来跟随母亲到台湾,英年早逝。

长女杜美如:出生于1930年,杜月笙喜欢女儿,对这个长女特别宠爱,曾给她办了隆重的满月酒。

杜美如嫁给了空军飞行员蒯松茂,后来丈夫去约旦任职,她成了外交官夫人,在这期间,她经常给各国领导人充当翻译。

丈夫退休后,她和丈夫一起在约旦开了第一家中式餐馆“中华餐厅”,一开就是37年。

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菜在约旦大受欢迎。杜美如虽然身在国外,可是心里却十分牵挂祖国,尤其是故乡上海。终于在2001年,她回到了祖国。

“土皇帝”杜月笙一生最大成就,是让子女们做到了他做不到的事。


次女杜美霞:出生于1931年,虽是四太太所生,却是孟小冬抚养长大的。

孟小冬晚年身体不好,都是杜美霞在身边精心照顾,两人情同母女。

孟小冬去世后,杜美霞专注于弘扬京剧艺术,资助那些有京剧特长的人,让艺术得以代代相传下去。

杜美霞为人低调,2019年1月去世,享年88岁,死后与孟小冬合葬在一起。

“土皇帝”杜月笙一生最大成就,是让子女们做到了他做不到的事。


杜月笙的子女们虽然没有一个成为了像他父亲那样“叱咤风云”的人,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从事着正经、光鲜的职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他们虽然定居在世界各地,但都心怀祖国,这无疑是受到杜月笙的影响,是杜月笙严一生“言传身教”的结果。

杜月笙虽然身处“黑道”,但做事坦荡,很多做法都令人钦佩,比如:坚决抗日,在抗战时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捐建医院、学校,救助伤兵,输送物资,建立抵抗部队等等。

杜月笙在为人处世上,也广结善缘,圆融低调。

“土皇帝”杜月笙一生最大成就,是让子女们做到了他做不到的事。


杜月笙晚年的时候,流转到香港,身体每况愈下,开支越来越大,日子过得日益捉襟见肘。

那时家里存放着许多借条和借据,家人们都将希望寄托在那些借条之上。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杜月笙躺在病床上将死之时,将所有欠条全部销毁。

没有人知道杜月笙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人说他是为后人着想,怕这些欠条为他们惹来杀身之祸,也有人说他是想断了子女的念头,让他们从此自力更生。

1951年8月16日,在家人的陪伴下,杜月笙于香港病逝,年仅63岁。临终前,杜月笙留下遗言:“不让后人走黑道”!


“土皇帝”杜月笙一生最大成就,是让子女们做到了他做不到的事。

《建国大业》上映后,有人问杜美如如何评价冯小刚扮演的父亲时,她微笑着说:

“样子像,演得也像,只有一点不像,我父亲是从不戴墨镜的”。

杜月笙死前,家产仅仅只剩10万美金,这些钱后来由杜月笙委派的陆京士分给了各妻子子女。长女杜美如后来在回忆中说:

“我虽还没出嫁,但因为当时父亲已经几乎没有钱了,所以我们都没有分到什么钱,我从父亲那继承的其实就是一个杜姓罢了。”

但就是这个“杜”字,成为了杜家子女们的信仰,他们努力工作,踏实做人,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更没有败坏父亲“杜先生”的称号。


作者简介:夏杨柳,一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