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70后记忆】看戏园子


原创:【70后记忆】看戏园子


最早,信义街道北有个戏园子。那里有名戏也有名演员登场。我记忆里的梁秋燕、秦香莲、周仁回府、虎口缘等等。

每到有戏演出的时候,下午五点多母亲就让我扛上吃饭的桌子,那桌子四个角,可以坐我们一家人。那时候,戏园子的油糕、凉粉,好吃的不少。几两粮票,一毛钱买几个油糕。那时候,我走路到龙背一个村里用玉米面扎的棒棒糖。用塑料袋装上到戏园子来卖。和我一样的同学也有做这样的买卖。也记不清一晚上能卖几毛钱。

演戏的时候,有机会我被一个叔叔带到戏台子上,拉二胡、敲鼓、打锣的一个角。那时候,我喜欢上演戏。上小学时,我曾经参加过渭南县剧团的招聘,我记得先面试,门口发一张票,然后进去表演节目。我记得那时我唱了一首《东方红》还有一首学校老师教的歌。一位工作人员让我准备填表时,这时进来一个大概是领导问我,你多大了,我说十一了。他说,你过几年再来吧!个子低。后来,父亲找县剧团的一个叔,他说人已经招够了。我与‘’戏子‘’无缘。

原创:【70后记忆】看戏园子

这里就是信义大队的老戏园子旧址

那时候 ,村里十里之外的村民都来我们大队的戏园子看戏,那时演戏一周时间。正值青春期的乡当,总喜欢跑到戏台子的后门,爬窗台,偷偷看梁秋燕、白蛇 的换衣间。剧务人员拿起那长竹干子敲打他们的头。

看戏当中,听着旁边的戏迷讲着今晚是《狸猫换太子》,我记忆中,南昌起义、舞台上红旗飘飘,夜明珠给了杀猪的,回到家,总是学着那戏台的步伐,那唱腔,村里人都能听到。

通向戏园子那条路已经确认不了,但小学的后墙就是盖的很高的戏台子,我小时候在那个角角坐过。那春生和梁秋燕上场之前走戏拉手,我看到了。

如今戏园子已经变成信义中心小学的教育楼了。在我的记忆里,秦腔、迷糊、婉婉腔依然在脑海里。当在全民K歌里听到,那铿锵有力的唱腔,依然有儿时那熟悉的味道。(木子)

原创:【70后记忆】看戏园子

这条路就是当时每晚看戏经过的那条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