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新一輪“大蕭條”要來了


油價暴跌,新一輪“大蕭條”要來了


30%的史詩級暴跌,勾起了市場對對於上世紀80年代末海灣戰爭前的一段回憶。

當時的情景是,上世紀70年代油價飆升,刺激了北海與阿拉斯加油田的開採熱潮,OPEC成員國也趁勢提高產能。無奈之下,沙特在市場需求疲軟時選擇了削減產量來支持價格。到了80年代,沙特厭煩了其他成員國的欺騙行為,也向市場瘋狂“傾銷”原油,導致油價如瀑布般狂瀉而下。

從1985年11月到1986年4月,WTI原油期貨價格從每桶31.82美元暴跌至區區9.75美元,累計跌幅多達69%。但沙特的傾銷,並沒有持續太久,充當起搖擺生產者的角色,油價用了近五年的時間才恢復元氣。

不過,同樣是暴跌,但慘烈程度遠不及今日。

觸發此輪油價暴跌是來自供應端的消息,6日,在“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上,俄羅斯和沙特談判破裂。

俄羅斯拒絕了OPEC每天減產150萬桶的提議。作為反擊,沙特宣佈大幅降低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市場的原油價格,折扣幅度創逾20年來最大,以吸引國外煉油廠購買沙特原油;同時計劃增加產量,甚至可能達到1200萬桶/日的紀錄水平。此舉被市場解讀為打響石油價格戰的“第一槍”。

俄羅斯財政部稱,俄羅斯能夠承受石油價格在6-10年內維持在25-30美元/桶的水平,國家財富基金超過1500億美元,可以在長期低油價的情況下動用。

其實沙特和俄羅斯談不出啥的,本來這幾年就是美國瘋狂生產,美國不參與,OPEC+怎麼減都沒啥用。再減市場份額都要被搶完了。俄羅斯估計也是看到這點不談了,40美元的油價只能剛好財政平衡,再減了如果美國撒歡生產,因為疫情估計油價也不會漲多少,產減了,份額沒了,何必呢。

現在石油比水便宜,桶都比油貴,再這樣下去,美國頁岩氣開採的企業受不了。

2014年,沙特和俄羅斯大幅增產,試圖通過拉低油價來“逼死”美國頁岩油,但頁岩油卻在“救命錢”的扶持下活了下來。迄今為止,美國頁岩油行業一直無利可圖,但在過去十年中接收了幾輪鉅額注資,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的油價低迷之後。但是到去年,投資者已經開始對無利可圖的頁岩鑽探感到厭煩,能源股暴跌,獲得資金的機會越來越少。

沒有了資金來源,許多油氣公司最終只有走向破產。據統計,自成立以來,美國頁岩油企業公共及私人債務已經逼近3000億美元,頁岩油生產商在2014-2016年經濟低迷期間欠下的債務將在近幾年內集中到期。北美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未來四年將有超過2000億美元的債務到期,今年將有400億美元到期。

有傳聞,特朗普已私下要求沙特停止油價戰,拯救瀕臨生死存亡的頁岩油。

但事實,真是對美國不利嗎?

石油一直是白人的遊戲,美國和歐洲是一體。所以,想弄懂石油,你得先了解美國,也就是說,美國人需要一個怎樣的石油價格。這點你要是想通了,油價怎麼走也就明白了。

毋庸置疑,發達國家都進入了高債務、大退休潮和高醫療保險時代,如何應對這一不可逆的困境,是當前歐美遇到的首要問題。全力推行長期通貨緊縮式的經濟發展方式,當為首選。但美國經濟是陷入高債務、大退休和高醫療保險的結構性問題,所以,美國的貨幣政策只能是長期保持連續的QE。但美聯儲的QE手段,卻有一個致命的對手,就是通貨膨脹。如果,全球油價出現大幅度上漲,美聯儲有可能是全球第一個破產的央行。

瞭解了這個前提之後,你就會明白,發達國家必須聯合起來全力做空石油,目的也很明確,確保經濟能夠長期處於通貨緊縮的發展空間。

價格由供需決定,美國人做了兩件事,一個是增加原油供給,2007年,沒過石油產量大致510萬桶,但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則達到了驚人的1160萬桶。降低需求,這個就不用明說了,貿易問題給經濟降溫。

所以,美國人比誰都喜歡低油價,即便沙特和俄羅斯再次達成協議,也沒多大用處,未來油價怎麼走,20美元、10美元,一起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