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深圳出加强版,为什么北方人较少吃野生动物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即日起起施行。后续,全国人大势必开展更为系统全面的相关立法。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协商,会继续修订优化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进一步明确禁食的范围。

给无良吃货们当头一棒的是,目前可以确定,凡是没有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陆生野生动物,一律禁止食用。也就是说,“目录”是当前禁食的最主要依据。

这里所指的畜禽主要是指人类为满足肉、蛋、乳、毛皮等需要,经过长期劳动驯化的各种动物。其和野生动物有很大区别,主要有四点:①经过长期人工饲养,并在生产中广泛地应用;②其表型和野生动物发生了本质变化,有稳定的人工选择经济性状;③已经形成稳定的疫病防控体系;④符合国际的惯例。

注意:

1.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水里游的”)暂时不列入禁食范围,“空中飞的、地上跑的”看目录;

2.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可以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还是不能吃!

3.禁食与是否“重点保护”无关,像果子狸虽然不在国家重点保护名录里,但它们也不在畜禽遗传资源目录里,照样禁食!竹鼠、牛蛙等耳熟能详的品类随之被禁,这对广大国人的餐桌和相关行业是一次重大变革。

深圳市为此还颁布了“黑白名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哪些不能吃、哪些可以吃,将禁食范围扩大到了人工繁育、饲养的野生动物和宠物等。以后在深圳,甲鱼、蛇、鸟、虫、宠物(如宠物猫、狗等)都不能吃了。

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深圳出加强版,为什么北方人较少吃野生动物

以往每次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立法相关工作,多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但以身试法者络绎不绝。现在,一次又一次因滥食野生动物引起的疫情,教训太惨痛,这次立法更多着眼于保护人类自己。因为若不强行捆住人类的手,人类会再次用双手拿起同一把刀自戕。

人唯一代代相传、牢记在心的事,就是忘记教训。03年非典并不遥远,果子狸无助的眼神还在盯着我们。。

一见他人在吃,便放下戒备火速从众,陷入乌合之众的群体性盲目。有多少人是被领导、客户、朋友带进“野味吃货圈”的?而这种从众又激发出攀比之风,加上野味的低产量高价格,使得吃野味渐渐成了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人的本性又对短期和个体刺激敏感,对长期和集体刺激麻木,毕竟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大家的事不关我的事。

更滑稽的是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和选择性失聪是绝配,使得“野味滋补”这种以讹传讹早已三人成虎。野生动物一旦被贴上“滋补”的标签,就意味着这个族群的厄运,甚至有灭族之祸。更危险的是被授予“滋阴壮阳”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这种野生动物几乎在劫难逃。

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深圳出加强版,为什么北方人较少吃野生动物

穿山甲

可怜的穿山甲就是典型。穿山甲鳞片可入药,这种开发还算有序。要命的是,穿山甲的专业是地质、采矿类,主要技能是打洞,最娴熟的动作是钻、凿。加上身形颀长,能屈能伸,身手矫捷,在“以形补形”的思想熏陶下,人们开始最擅长的以讹传讹,还给它们冠以“地龙”称号。从此,穿山甲的肉质美味名扬华夏,药补功效则深受广大中老年男性的喜爱。记得曾有一位领导,身高185体重230,好饮有量,晚上睡觉要戴呼吸机。一去基层检查,标配就是五粮液+穿山甲,且要桌上每人一瓶五粮液。至阳之酒佐至补地龙,领导好有文化!

人类经过万年进化,才摆脱了野生动物对餐桌的束缚。没有经过长期驯化、测试,食用野生动物是危险的。你永远不知道,你味蕾与某种美味的初次邂逅,会给你的身体带来多少寄生虫,多少重金属,多少病毒。像大家熟知的果子狸,这次查实的菊头蝠、穿山甲,这些野生哺乳动物极易携带冠状病毒。

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深圳出加强版,为什么北方人较少吃野生动物

那些吃蝙蝠的人是不是熊胆吃多了?


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深圳出加强版,为什么北方人较少吃野生动物

路边的野兔不要踩


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深圳出加强版,为什么北方人较少吃野生动物

野猪可是不少人的至爱


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深圳出加强版,为什么北方人较少吃野生动物

吃刺猬的人是为了给内脏针灸?


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深圳出加强版,为什么北方人较少吃野生动物

可怜的穿山甲


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深圳出加强版,为什么北方人较少吃野生动物

这个字念ta(塔)


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深圳出加强版,为什么北方人较少吃野生动物

后来还是进了保护动物序列,被吃了捕杀了太多


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深圳出加强版,为什么北方人较少吃野生动物

好像俗称“菜蛇”

滥食野生动物也不能一概而论,在中国是有地域分野的。北方多喜欢吃虫,如山东、河南吃蝉、蚂蚱等,南方喜欢吃陆生野生脊椎动物(鸟、两栖、爬行、哺乳)。有北方网友说,这是因为北方的野生动物太大了,像东北虎、棕熊之类的,如之奈何?

其实,南方的气候更宜人,一方面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形成了极为丰富的餐饮文化,这在客观上容易让吃货们误入歧途。曾有广西朋友聊起“三叫”的典故,言犹在耳,这在当地司空见惯。

这种分野,从文化上,还有一个玄学的原因。两千年来,南方一直以汉族为主体,姓氏宗族相对保留完整,人们有在家中祭拜供奉祖先以求保佑的传统。北方则经历多番大变,人口迁徙相对频繁。

有别于南方的祭祖,北方形成了以动物崇拜为核心的“妖仙”/地仙(保家仙-出马仙)供奉传统。大概起源于华北,传入东北后,同萨满文化、佛道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东北特色的保家仙-出马仙文化。这一文化习俗,民国时还很兴盛,解放后逐渐凋零,但记忆的消散还需要时间。

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深圳出加强版,为什么北方人较少吃野生动物

东北农村家中的神龛

主要有五大仙:①狐仙,姓胡;②黄鼠狼,姓黄;③刺猬,姓白;④蛇,姓柳或常;⑤老鼠,姓灰。东北部分地区还加入了熊。现在东北、河北和天津等地,还能找到这些文化遗迹。民间普遍认为五大家是与人类长期伴生的,属于亦妖亦仙的灵异,如果侵犯了它们,使它们受到损害,它们就能以妖术对人类进行报复,使人类受到不同程度灾难的惩罚;倘若人们敬奉它们,则会得到福佑。

最后,说个最厉害的,这次新冠病毒的早期携带者——蝙蝠。蝙蝠的来头比五大家仙大得不知道哪里去了。八仙中年纪最长者、唯一的元始天尊传人(其他都是太上老君门下)、系统学习《玉虚大典》的大罗金仙——张果老,就是从蝙蝠经万世修炼而得道。

《太平广记》记载,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找术士叶法善询问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后言道:“张果老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传说令人啧啧称奇,传奇也。总之,为安全着想,野生动物不要吃罢。


往期疫情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