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家和名将有什么区别?

祥子谈历史


无论是军事家还是名将,他们在战争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战场上要想取得胜利,肯定离不开军事家和名将的指挥与布局的。

当然了名将和军事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他们之间也是有共同点的。

可以说名将和军事家,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会打仗,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为过。

但是,一般来说名将可能会执行军事家的计划,把军事家的计划给全面的实施开来。这样他们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就可以取得战争最终的胜利。

你也可以这么认为,军事家一定是名将,但是名将不一定是军事家。

名将和军事家的不同在于,军事家掌握的知识更全面一些,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从战略,从全局出发。

可以说从一开始他们就为最终的胜利而布局。他们考虑的也是最终的胜利,而不以某一次战争的胜负,对于他们来说某一次的胜负,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名将就不一样了,名将考虑的是某一场战役的胜负,可以说只要他们能把每一场战役都能打胜,那么他们就等于是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也只有这样的人,能够取得每一次战役胜利的人,才能够称得上名将。

我们都知道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毛泽东就是伟大的军事家,同时他也是一个名将。

毛泽东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他就是从全局出发,你看在红军弱小的时候,他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可以说正是这个道路的正确性,让红军的队伍逐步壮大,然后转危为安,最终一次又一次的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

还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制定的三大战役。

可以说在三大战役打响之前,他就预测到了,中国人民要想解放全国,只要打胜这三次战役,我们就能彻底的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取得最终的胜利了。

把毛泽东这个伟大的计划付出行动者,就是名将做的事情。我们还是以三大战役为例,我们都知道,林彪率先打响了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并且取得了胜利。

在辽沈战役开展期间,林彪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役的胜利。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林彪是最为杰出的优秀将领。

甚至蒋介石说他是一个人打败了黄埔军校毕业的学长、学弟和校长、老师们,可见,林彪是多么的厉害的一个军事将领。

还有淮海战场上的粟裕、刘伯承他们都是战场上的昌盛将军,可以说淮海战役,正是他们之间的配合,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等到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取得了胜利之后,平津战役几乎不用怎么打就可以取得胜利了。所以最终人民解放军和平解决了平津地区。

这也验证了毛泽东的伟大性,最终就是在三大战役取得了胜利之后,人民解放军获得了胜利,毛泽东带领我们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的。

毛泽东就是伟大的军事家,林彪、刘伯承、粟裕等人就是名将。


不才讲史


不是谁都可以称为“军事家”,在旧中国有那么多的将军,却只有三个半军事家,而新中国只有36位军事家。

1989年11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有33人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他们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罗炳辉、彭雪枫。 1994年8月又增补了3人: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共有36位。其中有5位为国家领导人、10大元帅、10大将,另外11人在建国之前牺牲。



名将是指有名的将领或将军,类似于明星演员和表演艺术家。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总共授予了1000多名将军,这些将军中只有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才能称之为军事家,当然了他们必须是名将,而其他的上将、中将、少将如许世友、宋时轮、李天佑、韩先楚、杨成武、杨勇、杨得志、叶飞、王近山、聂凤智、秦基伟、梁兴初、刘震、钟伟、解方、肖永银等只能是名将。


历史军魂


著名军事家和著名将领有什么区别?

这里面学问大了去了。

以我们的开国将帅为例,著名军事家和著名将领的区别有四点:

1,军事家比将领更稀少,社会地位更高。

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一直到1965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这1000多名的将领,都是位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将帅,大部分都是我们熟悉的名将。

而军事家相对名将来说,就少得多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央军委评选出来的36位军事家,开国将帅中仅有10位元帅和10位大将入选,另外16人要么是国家级的领导人,要么是红军创建过程中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烈士。

如果放眼古代历史,我们的武庙十哲就是军事家,而72将则是名将。像张良、诸葛亮、吴起这些人是军事家,而张飞关羽等人只能算是名将了。

2,军事家要有理论著述,文武双全,而将领不需要。

共和国36位军事家,有的牺牲时只有20多岁,可是他们大部分人对红军的创建,红军的战略战术改进有非常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必须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就是一位在军事理论上有贡献的儒将。

彭雪枫在红军时期军职并不高,直到1933年才担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长征中更是缩编为团长。新四军成立后,彭雪枫先后担任第六支队司令和第四师师长,也并不是足以影响全局的将领。尤其是彭雪枫1944年就牺牲了,可以说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就离开了世界。但是,因为彭雪枫曾著有《怎样和敌人斗争与怎样建立敌后根据地》《誓为皖南事变殉难烈士复仇》《为征公粮告淮上父老绅耆书》等文章,让他在我军军事理论完善、宣传我军政策方面有了卓越贡献。

反观和彭雪枫军职相当甚至更高的朱瑞烈士,就没能位列36位军事家了。

朱瑞在红军时期先后担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还当过八路军纵队司令。因为曾在苏联学过炮兵,成了我军高层最为难得的炮兵专家。延安炮校成立时,他就当校长,东野成立炮兵司令部,他当司令。毫不过分地说,朱瑞是我军炮兵之父!

朱瑞在锦州战役前不幸战死,实在可惜,没能评上36位军事家,也是十分可惜。

3,军事家不一定是职业军人,而名将一定是担任主力部队军事主官的。

36位军事家,有一点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把对解放军创建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高层领导都收录进来,其中周总理排在了第二位,仅次于毛主席。

这个评价是十分中肯的,因为周总理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还是第四次反围剿战役的总指挥,仅这两件事就能奠定他在人民军队创建和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可是,也要看到,周总理从没有在解放军某支部队中担任军事主官。在中央苏区,周总理担任的职位主要是红军总政委、红一方面军政委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并没有直接带兵打仗。

周总理这样的军事家,绝不会有人说他是名将的。反观我们非常熟悉的解放军名将,如林彪、粟裕、韩先楚、许世友,有的指挥过战略层面,是军事家,有的只是战术上将领,只能算是名将。

4,军事家着重在战略层次,而名将更多注重战略制定后的战术实现问题。

打个比方来说,军事家就是下棋的人,而名将则是军事家的棋子,可能说起来不太好听,但这就是实施。

孟良崮战役中,陈毅粟裕作为指挥员,对参加攻坚和组织阻援的各纵队司令员下死命令,一定要不怕牺牲,完成战斗任务,否则要执行战场纪律。直接参加孟良崮战役的9位纵队司令,每一位都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名将,其中不乏让国军各部闻风丧胆的叶飞、陶勇、王必成、许世友等,可是对与陈毅粟裕来说,就是战术层面配合实现整体战略的一颗颗珍贵的棋子。

一般而言,规模以上战役,往往都是军事家决策,名将拿去执行。军事家做决策,既要考虑战术能否实现问题,也要考虑战略上有怎样的大局变化,而名将,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战必胜攻必取“,要说的只有一句话”保证完成任务“!

这就是军事家和名将的区别了。


历史知事


军事家和名将有什么区别?

军事家是战略战役计划和筹划者,可以是军人出身,也可以不是。

名将是指挥战役的实施者,职业军人。

军事家世界前十排名是;

一。毛泽东。

二。亚力山大大帝。

三。孙武。

四。拿破仑一世。

五。狮心王理查。

毛主席被评为世界军事家之首,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无限的荣耀。

为什么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毛主席是第一军事家呢?

那我先说说我的看法,不足的您来补充,谢谢!

世界上大的战争,一战和二战。在这两次战争中涌现出许多的军事家,家喻户晓的长胜将军。

唯独与众不同的就是毛主席,他身为军中统帅,自出世以来没见他带任何武器,这在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从这可以看出伟人的气魄与胆识,过人之处让世人望尘莫及。一枝毛笔一张信纸,用文人的智慧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不仅是在排兵布阵上的高明,而是审时度势从战略眼光去看未来。比如【大决战】中攻打锦州,林彪犹豫不决,徘徊不前之际。毛主席的战略意图他能领会的,三军将领的林彪顾忌重重,此乃兵家大忌,最后一刻在毛主席执着之下,打下锦州。

回过头来在看毛主席如何对付世界列强的,

对手一。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对强大的敌人,武器装备补给都落后于对手的情况下,军事家的毛主席著写了【论持久战】光辉著作,以游击战全民战,彻底的打垮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

对手二。号称世界军事一流的美帝,在朝鲜战场上与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相遇了。这是个不对等的军事战争,美帝还纠集了许多摇尾巴的恶狗,追随其间充当打手。对此毛主席决然挥手,一定要打败美帝侵略者!飞机撒下的炸弹燃烧弹,如雨般的落在志愿军的阵地上。为了减少伤亡,毛主席发明了坑道战。较量中的天枰倾向正义的一方,美帝无计可施之时,拿出原子弹威胁中国。毛主席霸气回应,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吓不到中国人民。你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

对手三。珍宝岛战役,苏修好像没有领教过毛主席的厉害,公然挑起了领土之争。毛主席本着中国的 领土一寸不让,军事上重视苏修的方针,一举打败了北极熊。

对手四。中印之战,当毛主席知道,有一支印度王牌军队,曾在1840年随英军入侵北京,参加了火烧圆明园时,义愤填膺的命令道,一个活口不留,全部歼灭。从此后几十年的时间,印度再也不敢挑衅中国。

对手五。西沙海战,对南越共和国入侵我西沙群岛,毛主席当机立断,对越进行了反击战。此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完胜告终,从此中国牢牢控制西沙群岛。

毛主席的伟岸,毛主席的霸气,毛主席的智慧,毛主席的人格。征服了世界,更令敌人敬佩不已。

有人说毛主席是世界上好战分子,并且是每战必胜的军事家。其实毛主席发动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没有侵略,这也是让他们信服的一条理由。毛主席曾经有句名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世界评选十大军事家时,都公认中国的毛泽东位居第一。韶山英雄的本色,人民敬爱的领袖。





禅悟净慧


解放战争初期,延安给东北野战军正式电令的通常抬头是“林罗谭刘”,分别代表着东野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和参谋长刘亚楼。个性张杨的刘亚楼坚持回电署:林罗刘谭,久而久之还真就固定了下来,辽沈战役期间有时直接简化为“林罗刘”,显然,在战争时期,东野参谋长的工作和份量要更重一些。

(谭政大将)



然而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众所周知林罗为共和国元帅,谭政名列开国“十大将”之第五名,刘亚楼却只是上将军衔,有着明显的差距。其实在红军时期,比如长征开始的1934年,谭政担任红一军团红1师政委,刘亚楼也任红一军团红2师政委,基本上是同级别的干部,两个人也都不具备黄埔资历。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亚楼一度担任延安抗大教育长,配合校长林彪的工作;而谭政则出任军委总政治影响副主任,级差也不明显。不过1938年刘亚楼被选送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从此缺席抗战历程,一直到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后,才随苏军返回东北,邂逅林彪司令员直接出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

(刘亚楼上将)

但是谭政将军却始终战斗在抗日前线,1942年出任陕甘宁晋岁联防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并且逐渐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的代表性将领,1945年延安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46年初到达东北就任东北民主联军(东野前身)政治部主任,1949年初正式担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仅就解放战争进程而言,刘亚楼绝对是过去和现在的军史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将”,机敏专业,雷厉风行,曾任天津战役的“前指”总指挥,29个小时解放天津,震惊南京和北平所有的对手,尤其是后来又出任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司令员,率部横扫中南,不仅战功赫赫,也同时闻名中外,受命组建空军司令部以后,军中盛传“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刘司令找谈话”,足见军界威望。

(谭政将军)

但是在八十年代确定的“军事家”称号标准中,除去解放前牺牲的11位革命先烈、5位统帅级人物之外,只有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名列其中,共计36位。也就是说,谭政大将入选了36位的“军事家”名单,而刘亚楼上将却未能名列其中,但无论如何,他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名将”,而对谭政将军的名字,反而许多人是比较陌生的,那么,区别在哪里呢?

首先是早期的革命资历,谭政大将1927年已从军于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这个团也是“秋收起义”的骨干队伍,经历过三湾改编、古田会议等许多人民军队历史上著名的事件。而刘亚楼将军是1929年才加入红军闽西游击队的,在游击队历任班长、排长等职务,因为作战胆大心细并且完成任务出色,得“精灵兵”美称,但是显然级别并不高,而这个时候,谭政已经是红四军前委秘书。

(红军时期的谭政)

其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军队职务,刘亚楼由四野参谋长转任空军司令员,属于军兵种首长;而谭政将军则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属于总部首长,因此在1955年的全军大授衔中,分别被授予大将和上将军衔,谭政将军和罗荣桓元帅一样,都是我军政工战线的高级将领,领兵作战并非主要工作。

最后是关于“军事家”评定的具体标准:1,有较长的军事斗争经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在大革命时期曾带兵打仗,或参与领导革命武装起义,或领导创建红军有重大贡献者。2,在革命战争时期长期主要担任军队高级领导职务,即先后任红军时期各师、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各旅(二级军区)、新四军各师(支队)、解放战争时期军(纵队)的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者。

(红军时期的刘亚楼)

还有第3,在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并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团以上职务,建国后担任过军委常委以上职务的军委领导人。

显而易见,在第一和第三条的标准中,谭政大将是更为符合的人选,而刘亚楼上将仅仅是在第二条上表现出色,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当然,在一些战史文章、文学作品和后世纪念中,称刘亚楼将军同时为“军事家”和“名将”并不为过,因为他毕竟是我军著名将领,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刘亚楼在前线)


度度狼gg


“你罗长子坐在轮椅上照样能够指挥千军万马!”

罗瑞卿就是一位军事家,他同样也是一位名将。军事家不一定非要是名将,而名将往往从军事家中产生,这是一种辩证关系。其实题主的“军事家和名将”两者并不矛盾,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者的区别。

毛主席是伟大的军事家,但并不是一位名将。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观点,军事家和名将的区别之一就是,是否直接领导军队

我们举个例子,毛主席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领袖,同样,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但如果说他是一位名将就不太合适。

名将指的是驰骋沙场,在战火中获得了无上荣誉的人。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等,他们都是响当当的名将,同样,也是杰出的军事家。

过雪山、爬草地,他们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挣得了无上荣誉,成为了一代名将,从近代史来看,“是否直接领导军队”决定了是不是一位军事家,还是名将。

杨家将忠肝义胆,为保大宋安危,男丁都以一腔热血报效国家,他们是一代名将,而我们知道的佘老太君,就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杨家将,在历史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而是对人物故事进行了改编。

但是,我们从戏中也可以看出来,杨家满门,都以忠肝义胆著称,他们在和辽国的战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终战死沙场,接替他们的,是以佘老太君为首的杨家姑娘,他们因此也被誉为“满门忠烈”!

佘老太君就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而杨大郎等,都是一代名将。

总结下来,军事家和名将并无确切的区别,但是有一点,杰出的名将一定是一位军事家。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熟悉兵法,灵活变通,才是最重要的。

文/小小雪说历史,本文原创,欢迎点赞、转载、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军事家与名将的根本区别是军事家不仅指挥过重大战役,更为重要的是留下了著名的军事著作,如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十大军事原则》,林帅的《三三制》、《一点两面》、《四快一慢》…罗荣桓的《敌进我进》…刘伯承的《论苏军合围钳形攻势》与《论苏军对固城地带的突破》,是我军军事家中,最早提出现代化战争多兵种合成作战思想的极其可贵的文献,首次提出作为优秀指挥员,对诸多兵种:坦克、火炮、步兵、空军、防化兵…要了如指掌,象会弹钢琴一样,根据战埸实际需要,运用熟炼,发挥最大战力,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是我军首次提出合成军作战思想的军事家,在越战中,显示了她的伟大与正确,促使我军彻底改革,由单一宠大的陆军兵种,转型为现代化的合成军精兵,使我军战力空前提高…在伟大的抗日初期,刘伯承就著有《论游击战与运动战》、《击退正太路南进敌人的战术考察》等军事力作,重点强调:以八路军劣势战胜強大日军之要点为:袭击、伏击和急袭,打日军错手不及,千万不可恋战、相持与苦战,以免日军一旦立稳脚根,发挥其火力优势与增援部队高机动性,造成我军过大伤亡与失败。神头岭伏击战,是我军最为光辉的著名战例,我八路军以两百多人的伤亡,几乎全歼日军一个精锐旅团一千五百余人,创造了整个抗日战争中以最小代价歼灭了最多日军的最高记录,被日本军部誉为中国天才的游击战例,大大提高了我八路军的国际威名,以至于蒋委员长闻之,久久无语,感概千万…刘伯承元帅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军事家,早在江西红军时期,任红军总参谋长与红军大学校长,积极推进红军正规军化,实行三三编制,三班一排,三排一连,三连一营…三师一军,无线电装备至军,电话可通至团一级,极大提高了红军的整个战力,在第四次江西红军反围剿战斗中,利用围点打援,在运动战中连续取得了东陂大捷与黄陂大捷,前后共全歼国军四个正规师,取得了红军最光辉的胜利,完全彻底粉碎了蒋军五十万大军围剿,总指挥陈诚仰天长叹:“围剿红军是无期徒刑"…被撤职…蒋委员长在日记中写下了:“这凭生最大之耻辱…"刘伯承元帅为我军最早实行正规化,提出现代战争中合成军作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第一位优秀军事家,他的光辉军事思想,与日月同辉,是我军正规化、现代化与合成军建设的第一人。在艰苦的国共四年决战中,他与邓小平同志领导与指挥中原野战军,坚决带头执行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电令:不惜牺牲中原野战军,坚决不要后方,向国军深远后方,战略要地大别山进军,将我根据地蒋军约34个旅的重兵,吸引回撤,使我军逞全面战略进攻之势,迫使蒋军全面转入战略防御,赢得我军全局的最终胜利,中原野战军将士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刘伯承元帅付出了巨大心血…



高友峰1


红军长征结束的时候,许世友就已经是军级干部了,所以虽然他在抗大学习期间发生了企图逃走的事情,却仍然被从轻处理,只监禁一年,就又分配回到四方面军改编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当副旅长去了,而三八六旅旅长就是著名的陈赓。之后,屡经辗转,许世友被派到了山东。解放战争之初,山东解放区的八路军部队大量被抽调到了东北,许世友在山东就成了老资格。

但许世友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实际上并不算太强,尤其是大局观,总是要差一些。华野分兵之后,许世友留守内线,本来粟裕也在内线,但是后来因为中原战场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形势吃紧,而负责在外线策应作战的华野外线兵团也无法起到有效策应中原战场和山东内线兵团的作用,于是中央命令粟裕也到外线去,粟裕在回复中央时请求与陈毅一起去外线兵团,中央同意后,就一起去了外线,许世友和谭震林、王建安等人则留在内线继续坚持。

内线兵团一开始一度以谭震林负责军事指挥,许世友和王建安协助,但后来发现有些问题,于是又改为以许世友为内线兵团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王建安为副司令员。因此,这段时间内线兵团的名称前后变化比较大,一开始称为粟谭兵团,之后改为谭许王兵团,最后又改为许谭兵团。而许世友在担任内线兵团司令员之后,在一些问题上就开始与华野指挥部闹矛盾。最后,中央电告粟裕,山东内线兵团的调动,需要先请示中央。这就形成了一个比较糟糕的局面,华野不能直接指挥山东兵团了。

首先是在豫东战役的时候,粟裕原计划围攻开封,吸引邱清泉兵团来援,设伏围歼邱清泉兵团,但因为邱清泉兵团退缩很快,没能抓住,于是临时改为围歼区寿年兵团。华野外线兵团围住区寿年兵团之后,一边向区寿年兵团困守的阵地突击,分割歼灭,一边还要分兵阻击负责救援的敌人。当时能够救援的主要是邱清泉兵团和黄百韬兵团,虽然当时还都只是小兵团,只有六七万人,但是因为有火力优势,所以解放军阻击是非常吃力的。

本来粟裕安排当时配属华野指挥的中野十一纵负责阻击黄百韬兵团,但是中野十一纵实力有限,虽然打得也非常顽强,但经过苦战之后,仍然未能阻挡住黄百韬兵团前进,让黄百韬兵团进入了包围圈,阵地与区寿年兵团衔接上了。常规情况下,既然已经是这个局面,那么粟裕就应当放弃围歼区寿年兵团的计划,但粟裕认为,黄百韬兵团虽然突破了阻击,但伤亡也很大,所以有机会一起围歼,于是下令调整部署,将黄百韬兵团也放在一起围歼。

这时粟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前面经过歼灭区寿年兵团的作战,部队已经非常疲劳,伤亡也比较大,这时候要再围歼黄百韬兵团,兵力就感到有些不足了,非常吃力。尤其是此时国军还在继续调集兵力赶来救援,邱清泉兵团正在从开封向东救援,华野的阻击部队也打得非常艰苦,只有一个纵队的兵力,要顶住全副美式装备的邱清泉兵团的攻击,自然是比较困难的。加上邱清泉兵团不仅火力有优势,而且在兵力上相对阻击部队也有优势,所以邱清泉在正面攻击受阻之后,突然分兵一部绕过阻击部队的侧翼,迂回到了阻击部队的侧后方,局势非常危险了。

但是,眼看着到嘴边的肉就要溜掉了,粟裕也有些不甘心,就电报中样,希望内线兵团能够分兵一部分,增援外线兵团,完成围歼区寿年兵团和黄百韬兵团的任务,这样就可以完全改变中原战场的不利局面。但中央在电报征求许世友的意见的时候,许世友认为当时山东内线兵团只剩下三个纵队的主力,又要坚守山东根据地,兵力已经不足了,无力分兵支援外线兵团,从而拒绝了粟裕的要求。而此时中野虽然局面困难,但中野也在极力拉住华中的敌人,不让敌人增援,而许世友作为华野作战序列的将领,却拒绝支援外线兵团。

最后,在邱清泉兵团迂回侧翼成功之后,华野又已没有后援部队可以增调,兵力已经用到了极限,连原本已经伤亡惨重正在休整充当预备队的中野十一纵都已重新投入了战斗,却仍然无法阻住邱清泉兵团,而区寿年兵团大部已经被歼灭,黄百韬兵团也已经被歼灭了一半,粟裕无奈,只能忍痛下令华野部队全线后撤,退过黄河,区寿年兵团残部一个旅和黄百韬兵团残余的一半也就因此而逃出生天了。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关键就在于,在最关键的时刻,唯一有能力增援山东内线兵团拒绝分兵增援。

许世友大名鼎鼎,也算是我军历史上的名将,但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却毫无大局观念,认识不到歼灭黄百韬兵团可能对改变中原战场胶着局面的重要作用,只顾自己眼前利益,说明他此时的能力距离一个军事家还有比较大的距离。而粟裕作为华野军事负责人,在豫东战役中表现出来的临机应变能力则充分表明他作为华东战场的军事统帅,捕捉战机和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已经完全炉火纯青,是当之无愧、毫无疑义的军事家了。

之后,在济南战役筹备期,许世友并不在前线,而是在后方修养,粟裕已经完成战前部署,并且亲自到济南前线对攻城部队进行了部署,但许世友还在返回前线的路上,尚未完全了解具体情况,就开始对粟裕的部署提出反对意见,在粟裕复电说明情况之后,许世友仍然不服气,直接致电中央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作为党员,向中央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自然并无不可,但大战在即,作为前线指挥员,却如此意气用事,当然是很不合适的。所以,中央复电明确指出,济南战役的作战计划和部署是中央和华野指挥部商定的,不可更改,许世友才没话说了。而在济南战役之后,山东兵团部队南下参加淮海战役时,许世友就留在了山东,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没有参加余下的解放战争。


萧武


我们以近代中国的一位伟人和一位将军做实际证明军事家和名将的区别。如果说纵古论今,最能代表军事家的人物当然是毛主席了。毛主席没读过军校,一生没打过枪,确是世界公认的军事家。具体体现在毛主席的思想指导了和引导了战争。把自身的军事理论用于实际战争中的人,用自身的军事知识和自身思想改变战争和制止战争的人,在战争中掌握主动权,多有胜绩的人才能称得上为军事家。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在世界上都独一无二的伟大军事家。毛主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写入人类历史的战争中充分发挥出来了一位伟大军事家的资质。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以被动为主动,善出奇兵险兵等军事策略是毛主席的军事高超艺术的部分展现。一本论持久战更是闻名世界!谈到军事家,没有人比毛主席更具代表性。名将的诠释,名将不但具备军事上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带兵打仗的,而且逢战必胜的能力。名将还需具备对手下兵将的统治力,对领导的无比忠诚,对国家无比忠心的人方可能称之为名将。谈及军事家与名将的最大区别,军事家是以国家核心,国家总体情况为大局,以战略眼光综合考量做军事上的布局和指挥。这种综合考量甚至包含政治的意图。名将则以如何打赢战争,考量战争状况和战场态势为本职。总之名将就是做到了忠心于国家,忠诚于领导,致力于打赢战争为己任。如此方可能称为名将!


经纪人金利


军事家和名将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讲,可定义为名将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是一名职业军人;而可定义为军事家的,未必就是军人,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例如,我们知道毛主席走向军事革命斗争道路前就是一个书生,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诗人,走上井冈山之后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经过实践地不断探索后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理论与思想,最终才成为一位著名的军事家。

而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军事家或者名将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毛主席一生从未佩戴过枪的,甚至在其半生戎马倥偬中,也很少有摸过枪。因此,他老人家不能算是一名军人,也不能称之为名将,但这并不妨碍他老人家成为一名最优秀的军事家与最伟大的军事统帅。

毛主席是“以笔代枪”,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指导与看待战争,如提出了战争的目的,即“保持自己、消灭敌人”;指出了战争的主体,即“兵民是胜利之本”;明确了战争的策略,即“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等等,这是古今中外名将所不具备有的远见与韬略。

需要指出的是,名将未必是军事家,而军事家也未必是名将,与军事家不同的是,名将必须是一名军人而且必须有战绩作为支柱。在我军历史上曾诞生过不少名将与军事家,如徐向前、粟裕和徐海东等等,都是军人出身。徐向前自然不用多说,黄埔科班出身,担任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曾创下不少辉煌战绩,其麾下名将辈出,如陈赓、徐海东、陈锡联等,徐向前可以说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与杰出的名将。

粟裕早年时期就加入到了叶挺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是一个从普通士兵逐渐成长起来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大革命失败后跟随朱德转战井冈山,这一时期磨炼了粟裕的军事素养,在井冈山反围剿作战担任连长时一战成名,被朱德誉为了青年战术家。粟裕的军事辉煌点是在解放战争中,曾指挥了不少经典战役,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惊人战绩,因此有“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颂歌,乃一代名将与杰出军事家。

徐海东也是出身红四方面军,也是从一名士兵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年轻时期就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之后投入到人民革命之中。在鄂豫皖时期以勇猛著称,徐老虎的威名就是在战场上得来的。徐海东的军事辉煌点就是所率领的红军传奇队伍红25军,率领不足三千人孤军北上长征,所到之地战无不胜,足以看出徐海东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为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西安事变时,徐海东临危受命,率领红十五军团保证了西安防务的安全,足以奠定一代名将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