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那些民間棋藝

邵陽那些民間棋藝

棋類遊戲在邵陽源遠流長,尤其在沒有電視和互聯網的時代,棋類是男女老少休閒必備技藝。

邵陽民間下棋,除象棋棋具比較高雅,有固定棋盤外,一般都是臨時畫棋盤,用紙畫,用石子在地板上畫,用枝條在沙地上通。隨便折幾截小樹枝、草芯,或者撿幾粒小石子當棋子,材料方便,老幼皆宜,窗前下,田間地頭,茶後飯前,勞動之餘,隨時進行,下完棋,連盤帶子都不應管。

這些“民間棋類”,幾乎從來都沒有被記載在書本上,規則也從來沒有用白紙黑字寫下來過。多少年來,它們一直都只是默默地在民間流傳著。儘管人人都會玩,但是小孩子們也說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什麼時候,從何人那裡學會的。因此,它們的傳承也是民間口口相傳,一代傳一代,一直流傳到現在。因為它只流行於民間,靠的是口口相傳,所以它們究竟起源於何時,又是何人發明的,也無從考證。讓我們回憶一下,有哪些你曾經下過的棋。

褲襠棋

兩人各執二子對奕,以一方圍死另一方的棋子為勝。

邵陽那些民間棋藝

金木水火土

又名五行其。兩人各執四子對奕,以走動棋子的本位為金,按金木水火土前跳四步為一次,可吃掉第四步處對方棋子,但不能越過其它棋子前進,直至將對方棋子吃光為勝。

邵陽那些民間棋藝

對角棋

兩人對,各執三子,每動一步,以三子據一線成對角為勝。

邵陽那些民間棋藝

六子棋

兩人對変,各擺六子。每次動一步,以己方兩子咬住對方一子(中無空格)為勝一著,勝一若即取去被咬住的一子,先吃盡對方六子者為全勝。

邵陽那些民間棋藝

成三棋

兩人對奕時各備棋子若干枚,輪流逐一擺子,後襬者先走。雙方都力圖擺成三子相連,阻止對方三子相連。誰三子相連時,誰就藏“三”,並取掉對方企圖“成三”的關鍵一子,先將對方棋子打完者為勝。

邵陽那些民間棋藝

五子飛

兩人對変,各執五子擺在棋盤一端,成對峙之勢。棋進直線,如前面無阻礙,可飛躍前進,直到直線另一端終點。如一條線上只有甲方兩子,兩予中有一空格,乙方則將一子插進中間,取出甲方兩子,自己補兩子進去,這叫作“挑擔”。也可用兩子夾去對方一子,叫作“夾子”,把對方棋子吃光者為勝,或將對方線子趕進棋盤頂端的小方塊為勝。

邵陽那些民間棋藝

皇帝棋

三人共奕,各人手捏拳1~3子,猜拳展掌時可湊成1、2、3、4、5、6、7、8、9各Q、O項子數、以"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三組數字各代表一人。出子隨意增減,三人每次出子數之和屬於誰所代表的數字,則誰進棋一步,由腳下圓圈上移,步步前進,繞田字一週,沿中線直上,先左手上,再跳到右手圓圈而下。再由頸到頭,經歷耳目口鼻到頭頂圓圈,就算登極作了皇帝。如在途中交又處與另外兩方之子相碰,則後來者可將前者打落至起點下,再一步步向上爬。皇帝棋棋盤與梅山教派的一個符錄相同,緩寧一帶,棋盤較簡,無頭和手足上圓圈。

邵陽那些民間棋藝

攻堅棋

棋盤、棋子、開局如圖,雙方各十枚棋,一枚將(帥),九枚兵(卒),走吃法都一樣。走法是隻可沿線走兩步或三步格,不能走一格或大與三格。當同一直或斜實有線上只有三枚棋緊鄰時,此局面若為:主動走成己方兩枚緊鄰且緊鄰對方一枚棋時,即吃掉對方這一枚棋(兩子方組形吃);此局面若為:一枚棋主動走成緊鄰對方兩枚緊鄰棋時則不被吃。當同一直或斜實有線上只有三枚棋緊鄰時,且狀態為同一方兩枚棋夾住另一方一枚棋,此局面若為:兩枚棋方主動走成的,即吃掉被夾的敵棋;此局面若為:一子方主動走成被夾狀態則不被吃。兩子方已撤離第四子方式走成的上述狀態則均不吃子。吃掉敵人將或帥即為勝;制敵方無法走棋也為贏。

邵陽那些民間棋藝

記憶中還有“老網棋”,把對方“老王”圍進老窩出不來了,就算勝利。但棋盤圖和下棋方法不記得了。

邵陽市郊區有棋盤嶺,相傳為古人突棋舊址,隆回小沙江瑤族姑娘出嫁,媒人事先在村外大道邊以竹籤、五色絲線牽成棋盤,供過往神祗玩樂,使之不干擾婚典。足見人們想像中的古人和神仙也是喜歡下棋的。可惜,現在大部分孩子都不會玩這些棋了,很多大人也忘記了這些民間棋藝,越來越多的民間棋藝正在失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