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5歲了,很懼怕死亡,怎麼辦?

青沙白鳥


孤獨,脆弱,恐懼。解決的辦法在後世之前讓身邊事辦好,辦的乾脆利索,不留一件衣服,雜物,遺憾的事。一切順利,放下了包袱,順其自然有來就有去一一。


一條大路通四方呦


75歲了,很懼怕死亡怎麼辦?

廢話不是嗎?活到85了也沒有人願意死啊?好死不如賴活著嗎?能活到90週歲,農村老人國家給的社保還多出一倍的養老錢嗎?一個月可能將近400塊錢呢,吃個藥差不多就夠了。有大病上醫院,兒女掏錢治病,老人們有兒女伺候著,一年一年的生活著有滋有味的,攤上社會好,兒女孝順的,那個老人都知道吃點有營養的食物,身體能硬朗一些。

話說回來了?如果身體有病了?整天遭罪,哼哼呀呀的,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兒女時間長了,看不到好臉子,那活著也是在煎熬,無論多大年齡,都希望能趕緊結束生命,偏偏還死不了。於是乎還得苟延殘喘的活一天是一天。

災難來了你害怕死亡也沒用,這次武漢瘟疫,家裡人攤上還不知道被感染,一家人都得了傳染病,不計其數,有的人得到及時治療,有恢復正常的,有人還是去世了?你說活著的人該多痛苦啊?醫護人員治病救人也被傳染,那個李文亮醫生,救了別人,自己缺感染了,父母被搶救過來了,老婆孩子多虧給送到安全地方,老婆還懷二胎,他心裡有多不捨得離開家人呢?還是走了。

許多醫生護士被傳染,犧牲了自己,救活了別人,他們的精神永遠是活著的。

一個人能健康的活到75歲,孫子應該都20歲左右,有什麼好怕的,能自食其力肯定不會害怕,身體不好的有病了,得了不治之症,活著更遭罪,錢花了了,命也救不回來,面對現實吧。

後人也能輕鬆一點,過過自己的日子,要有尊嚴的活著,才是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一個人一生乾乾淨淨的活著,是給兒女留臉,走了也被別人稱讚德!




萬順如意


誰都沒法幫你,75歲了。怕死很正常,只要是個正常人任誰都怕死,只是早死晚死總有一死,誰也無法改變,不會因為怕死就不會死,有人要出來必須得有人要進去,來回循環,自然規律,75歲了。算高壽了。不要想得太多,心態放寬,心情放鬆,活一天算一天,


家庭祥瑞


我現在不到四十,但是我想法比起年輕時早有改變,年輕時想到死亡,感覺很恐怖,想想這個世上從此沒有我了,好恐懼。隨著年齡增加,經歷了太多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見到了很多生死離別,有時候想想,人到這個世界是真的來享福還是來受苦的?想想自己七八十歲時,父母,兄弟姐妹,年長的親戚,好朋友,愛人,好同學們,也許都陸陸續續離開這個世界,自己留在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思呢?讓我感覺到死亡真的不可怕,當老了時,走了就走了,不想留戀這個世界。人的出生不是自己決定的,稀裡糊塗的來到這個地球,幾十年的時間足夠看到這個人世間東西了,做一個匆匆看世界的過客,也沒什麼不好,畢竟每個人都是過客,和你肩並肩的過客一起去到另外一個世界,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TED30056308


去年在醫院放療期間,看到一個老爺爺來醫院放療,雖然坐著輪椅,但精神很好。知道多大了嗎?91歲了。什麼癌,沒敢多嘴去問,看定位的模子,在下腹部位置。所以,人都怕死。有人總會說,如果要是得癌了,就不會化療放療,聽天由命,治療會加速死亡。實際我想說,如果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人的求生欲會顯露無疑,每個人對世界都是留戀的。看到這麼大年齡的都在這麼努力,我還有什麼理由放棄?珍愛生命。


失了脾氣的女鬥士


你都七十五了還怕死,說明你目前生活的很愜意很幸福,捨不得丟下目前你所擁有的一切。如果生活讓你感到生不如死,你也就會視死如歸了。話說回來,如果你確實怕死的要命的話我勸你每天都要這樣去想一下:你所有早已去世的親人朋友,所有逝去的深愛你的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都在那邊生活著,總盼著與你團聚,連住的地方都給你打掃好了。你去了,他們大家會為你舉報盛大的歡迎儀式,就如同咱們這裡給孩子辦滿月一樣。死亡,對於那邊來講,就是一個“新生命”而誕生。真這樣想的話,會不會感到死亡,其實是一件令人非常開心,非常令人期待的事呢!


wubaosheng


童年時希望自己快快長大成人,到中年時開始感嘆時光過得真快,希望能回到曾經快樂的童年時光,到五十多歲後隨著身體機能的下降,做點重體力事時開始有點力不從心,看到有的人六十多歲就開始因病而離開人世。進而聯想到自己和他們之間的時間差,而開始珍惜時間,開始關注健康,俱怕死亡,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我今年五十三歲,思想是:少點關注錢財,多點身,心健康鍛鍊,認真快樂過好每一天。這也是我對廣大的五十歲以上人員的箴言。歡迎大家點贊關注,評論區評論。


小草5044744478138


沒有任何一個人不怕死,嘴上說不怕的都是假話,任何人到了臨死的時候都是有強烈的求生慾望的,但是沒辦法,這世界上沒有神仙,不可能長生不老,有沒有來世誰也不知道,希望有吧!!!!!75歲在當今社會也不會多老,自己保養好自己再活20年也是沒問題的,但是都逃不過那一天,所以人都一樣,但是即便死要是無病無災的自然死去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我希望我以後會是這樣


春天的維也納


進入這個階段每個人都怕死,他們不會說出來,因為說了也沒用,你現在活在三維空間,死了可以回到二維空間,死亡只是思維跟軀體的離合,死亡後你的思維將回到二維空間,會看到以前你熟悉的人,因為沒有軀體的關係,你說話他們聽不見,你從興奮的吶喊他們名字到絕望的閉嘴,因為你知道無論你怎麼說,他們都聽不見,你得思維就這樣任意飄動著,直到遇到一個物體能讓思維靜靜的吸引你去跟它結合,然後你的記憶清零,一個新的你重新回到三維空間,希望能幫到你


廣西阿國


懼怕死亡是人的本能,但這個終點站我們誰都會到達。

那麼,我們懼怕死亡,到底在害怕什麼呢?是擔心死後的去向,還是害怕即將死去時的疼痛,亦或是其他?

如果我們能搞清楚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那麼在生前有所準備的話,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緩解自己對死亡的恐懼。

1.

對死亡的恐懼,有人是害怕死亡之前的痛苦。

我們常聽人說,“我不怕死,但死時不讓我遭罪就行”,這種說法其實就是害怕死之前的痛苦。這種想法在我們癌症病人身上更是常見。因為我們不僅離死亡近,而且見到的死亡也很多。

特別是看到那些瀕臨死亡的人,他們當時的難受和痛苦,都是我們自己擔心和害怕的。像白血病患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大多數是因為感染或內出血。感染最害怕的是肺部感染,因為肺部感染嚴重到最後,人無法呼吸,那得多難過;內出血除了不能進食外,身體會極其虛弱,餓的感覺也很難受。可想而知,這樣的痛苦是很多人都懼怕的,所以,死亡之所以讓我們害怕,就是因為很多人在害怕死亡前的疼痛。

其實,最大程度地緩解病人在瀕臨死亡時的痛苦,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做好臨終。

2.

對死亡的恐懼,有人是害怕死後的報應。

這種說法和自己的信仰有關。有人信基督耶穌,那就會有天堂和地獄的說法。就像有的癌症病人在生病後信仰耶穌,為的是給自己找個精神寄託,但是他們擔心自己死後會下地獄。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之所以得癌症,之所以會死亡,是因為自己信的不夠虔誠,並因此受到懲罰,那就會下地獄,這也是一種報應的說法和想法。

還有些病人相信菩薩,為的也是給自己增加信心和力量,希望菩薩保佑自己度過這個難關,但是他們擔心自己死後投胎轉世,害怕自己轉世後成為畜生,這也是因為信仰而產生的害怕死後報應的想法。

3.

對死亡的恐懼,有人害怕死後的虛無。

這種對虛無的擔心,是害怕死後自己不存在了。像我們死後就是剩下一把灰,有人把它埋葬,有的將它撒入大海,但不管怎樣,最後都是消失殆盡。正是這樣的虛無,或不存在,給我們帶來恐懼。因為我們不想就這樣消失,變得虛無。

其實,化解這種恐懼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名人。像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待死亡就是覺得人死後,一切都結束了。生前我們不存在,死後我們依然不存在。

如果我們真正能領會到這種虛無的狀態,我們反倒能夠從容面對死亡。

4.

對死亡的恐懼,有人是在害怕失去。

這種失去,讓我們害怕的同時,更讓我們傷感。因為死後,我們這一生所建構的“我們”的關係統統瓦解了。

失去,讓我們痛苦,因為生前的美好都將不復存在。我們將與美味絕緣,再也品嚐不到人間美食;我們將與大自然割裂,再也無法感受大自然的饋贈;我們將與家人分開,再也無法一起生活;我們將失去未來,再也無法感受到美好的未來……。

正是這樣的失去,讓我們對死亡如此地恐懼。在更多時候,這種失去是很多人害怕死亡的主要原因。

對於癌症病人來說,這種失去中的恐懼,還有一層懼怕,那就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因為癌症治療的複雜性,以及長期性,很多問題都是在“走一步看一步”中解決的,這就意味著我們都無法知道後續情況如何,哪怕是醫生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這種不確定性給我們病人帶來的恐懼不亞於對死亡的恐懼,因為不確定性的背後,就是死亡恐懼。

5.

其實,人生就像一場旅行,當旅行到達了終點,那就意味著我們的人生也告一段落。

對死亡的恐懼,無論是害怕死亡時的疼痛,還是害怕死亡後的報應、虛無,以及失去,我們都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我們個體的有限性,即死亡的必然性。

當我們正視這個問題後,我們就會化解對死亡的恐懼,且知道如何活著才是更好的。就像《最好的告別》這本書中說的,“我們最終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活到終點”。

可見,與其我們害怕死亡,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活得更好。當然,這樣的想法需要時間去改變,而且接受死亡更是需要一個過程。

歐文亞隆在《直視驕陽》中說,“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