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氣重,從心理學上映射什麼?

毛毛哥哥60173822


朋友你好。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手札,很高興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對於怨氣重的理解其實是很簡單的。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的一點是,人都會有怨氣,存在怨氣是很正常的。

基於怨氣,確實會產生一些不好的行為,甚至有一些傷害他人的行為。但這些行為的產生也是正常。

這裡的正常,並不是指發生了不需要承擔代價,而是指它在現實世界中會發生。


在它的背後確實存在一些東西。

在遇到被家庭傷害過的朋友時,你都會感覺到他們身上存在一些對父母的怨氣。

他們都會產生“都怪他們”、“要不是他們曾經如何”、“他們小時候該對我好,卻沒對好我”等類似的想法。

那麼,這裡他們的怨氣就是基於“我覺得你該怎麼對我,但你沒這麼對我”、“我覺得我該得到的,但是沒有得到”,而產生。


當然,也並不是只會因為這種情況而產生怨氣。

因為在“我覺得我該獲得什麼,但我沒得到”這個邏輯裡,包括了這樣幾個重點;

1、我應該得到,但沒得到;

2、我沒得到,但我想要。

第一點對應的是,我不認可現在、不認可過去的事實,認為沒得到就是自己有損失;第二點則是對應了,我不接受這個狀況,我一定要得到,以及我自己改不了自己這些,所以需要你給我。

那麼,這時候我們與他人的身份就變成了,你是傷害我的、你是虧欠我的。接著理所應當的,我們就會把自己的怨氣發洩在對方身上,並想要通過這種行為讓對方補償我們。


補償我們之後,我們的現狀就改變了,我們就能變好了。

這是我們內心的想法。但很不幸,這只是我們過不好當下,所以才衍生出來的內心想法。

怨氣,是我們給自己沒能力過好現在,所以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的藉口。

本質是,我們想過好現在,但沒能力過好;沒能力過好又不肯面對,所以找了個藉口。

所以,當我們能過好現在、能接受有所失去的自己時,我們也就能放下,並且沒有怨氣了。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


老友手札


有那麼一段期間,我也是這樣。看什麼都來火,什麼都不服輸!看別人給的答案都是說人格不好,負能量重,可我不這麼認為!

為什麼會有怨氣?

有時候真的是覺得老天的不公,有時候真的是累了,有時候真的好無奈!

一生下來,不管命運多不好,生活條件多艱苦,即便吃不飽,都沒有關係,小時候無憂無慮,能在每天寫完作業後玩會遊戲,就是快樂和幸福!

長大了,早點出去工作,努力賺錢就是,年輕,不覺得苦!

成家了,小時候我走過的苦,又在我的孩子身上重複!還有更多無法言喻的苦痛!咱扛!

別人說,這是命不好,我不信。命,由我不由天!我定能主宰!

我一直是客觀的人,可生活呀,還真的是難,怎麼奮鬥怎麼努力,即便是最簡單的為人處世,也是那種自古套路得人心!在工作上也好,生活中也好,我們這種性格直爽有啥說啥的人,往往都被人排擠!

受委屈和冤枉的時候,那我真的是像人家眼裡那樣的負能量的人,我每次大喊大叫訴說著自己的清白和道理的時候,別人都在對我指手畫腳嘲笑我,即便是好朋友也會在背後我是個瘋子!

其實我自己也很難過!我不想這樣的,每次鬧後自己都會回去一個人大哭一場!也很後悔!也不想被別人說成瘋子!

其實,我真的只是覺得自己好無助,好無奈!那種吶喊,在別人眼裡不過是個笑話!



戀戀小姐姐


前段時間北京民航總醫院楊文醫生不幸成了行兇者孫文斌宣洩怨氣的對象。

殺人犯孫文斌做過印刷排字工人,後辭職,先後做過養牛、養豬等營生,但都賠本,後來還離了婚,目前屬於無業人員,在外面租房子住。


跟他共事過的一位員工稱,孫文斌:“不太愛說話,也不惹事”。

從孫文斌的經歷可以看出他事業一直都不怎麼順,表面不說話,也不惹事,但其實他內心的積怨已經越來越深,只等著一個宣洩口來發洩他全部怨氣。

這時候他95歲的老母親病了。

95歲的高齡,她身體的抵抗力、免疫力已經大大下降,但他們一家卻要求醫院無條件治好他們母親,否則就是醫生的失職,醫生就該死。

結果治療情況不樂觀,於是斌就把屠刀割向了楊文的脖頸。

從頭到尾,孫文斌本人就沒有反省過自身的問題,工作不順就抱怨社會,他媽治不好就抱怨醫生,總覺著自己受到了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對待,周圍人都欠他的。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受害者心態,他把自己的失敗歸因於客觀環境,並將自己與整個世界對立了起來。

在他們的世界中,自己就是“受害者”,他人或是外界就是“加害者”,如果長期處於這種受害者心態中,自身的怨氣就會越來越重,進而變得自大、自私。

說白了,這就是一種逃避自我責任的行為,然後走進了自欺欺人的死循環。

在美國亞賓澤協會所著的《別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維盒子》一書中指出我們要跳出這個盒子,就要通過不同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和他人:

首先,要進行自我質疑。當我們產生憤怒的情緒,想將一團糟的責任歸咎於他人時,就需要自我質疑,它可以幫自己更客觀地看待自己所處的環境。

其次,要改變自己的關注點。不要關注別人做的錯事,關注你自己能做什麼正確的事;不要擔心別人是否會幫助你,而是要關心自己能否幫助別人。

最後,要學會進行責任轉換。在一個團體中要明確自己的角色以及需要承擔的責任,並勇於承擔自己的所作所為,把關注點從自我轉移到雙方的共同目標上。

學著去做到這幾點,可以避免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怨婦”。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生活一地雞毛,並不是別人的原因,而是我們一手造成的。

而那些從不反省自己,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報復社會的人從來都不值得同情和憐憫。


決策心理貓


不知道如何請別人幫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就有怨氣。

我有個親戚,勤快是很勤快。但是非常愛抱怨。有一次十月一家裡聚會,她唸叨著元旦的時候女兒結婚那天太冷,手凍得冰涼。話說這都過去快一年了。還念呢。女兒沒結婚抱怨沒結婚,結了婚抱怨女婿不會關心人,把女兒接回家過一段又抱怨女兒一直跟父母住。

後來發現,因為老公強勢,她想要得到關注又不會直接說,就開始抱怨。希望這樣能引起別人注意,主動關心她。但是越這樣別人越離她遠遠地,後來慢慢就得了抑鬱症。

有時候我們看到這個人的情況,透過現象看看這個人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性格。引導他把無法直接表達的需求說出來。或者給點認同,給點理解,讓愛抱怨的人提升一下對自己的評價。很多怨氣就慢慢平復了。



任何一種行為,背後所折射出來的,都是人格。怨氣重的人,負能量滿滿,出口必是挑剔,指責或者抱怨,一般以下幾類人格的人會比較容易出現這種行為。


1.自居受害的消極人格


這類人總感覺到無助和無望,它最大的特點在於總是感嘆,抱怨和懊悔當下的處境,並認為這種處境永遠不會發生改變。


在人際關係中,當一個人在潛意識總將自己置於“受害者”或者“弱者”的地位時,就會經常產生被別人“迫害”的感覺,自然,也就產生了對他人的很多怨恨的情緒。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程度不同的自居受害人格,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們總是認為是別人“惹”了自己生氣。換言之,是別人做了某事,做得不對,“傷害”了我們,所以我們才感覺到憤怒或者委屈。


當一個人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就將自己置身於受害者或者弱者的地位了,這種思維邏輯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逃避責任:我的情緒不由我自己來負責,而是由“你”來負責,因為“你”惹了我,所以,“你”必須道歉,否則我就會一直生氣....



一個人不能也不願意為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買單,而將這種責任推卸到他人那裡,本質上是一種依賴的心理,自然也算不上人格獨立的人,這樣的人,一般怨氣十足,因為他們總是無法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畢竟,依靠別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件事,實現起來太難了。


2. 完美型人格的人


在成長不夠的完美型人格的人裡面,會有很多挑剔的人,這些人,總是睜著一雙雷達眼,時刻盯著自己和別人還不夠好的地方。這樣的人,常常因為追求“完美”而挑剔,又因為挑剔引發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裡對方的不滿,最後,又因為對方總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而怨氣沖天。


沒有人願意和挑剔的完美主義者生活在一起,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這類人總是怨聲載道,因為在他們的“完美”標準裡,沒有誰能經得起推敲。大多數完美型人格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強迫,當事情或他人沒有按照他們潛意識裡設計的軌道行走時,他們就會產生很多抱怨。


3. 妄加批判型人格的人


“貼標籤”是這類人最常用的人際相處模式,他們特別愛從自己認定的角度衡量別人的好壞和對錯,當然,大多數時候是錯的。這類人往往比較固執,其思維模式僵化、固著,習慣自我中心,用單一的標準衡量世界。自然,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得到的都是挫敗感,而這些挫敗感則會激發他們的怨氣,讓他們抱怨連連 。


他們的很多方式和完美型人格的人類似,都是一樣的挑剔,但是也有一些區別。完美型人格的人更關注不完美的部分,而妄加批判型的人則更加頑固和挑剔。


順便說一下,之所以他們這麼喜歡給別人貼標籤,喜歡評判別人,其實本質上是因為他們內心需要“確定感”,這種確定感屬於安全感的範疇,而確保確定感最好的方式,就是“掌控”別人,也可以說,控制他人,是最簡單的提升掌控感的方式。而抱怨別人(其潛臺詞是通過抱怨,讓別人改正),正是控制的手段之一。


所以,這類人往往也是天天怨氣沖天的人,因為事實上,他們越想掌控,往往越無法掌控。


不管是哪一種人格類型,怨氣大的人一般來說都是比較消極的人格類型,他們有消極人格常用的消極性思維,內心缺少力量,潛意識裡缺少真正的安全感和掌控感。所以,他們都是人格不夠完整的人。


事實上,沒有人格絕對完整的人,區別只是在於程度的不同,而作為一個人的成長,就是要從人格上不斷完善,包括認知的迭代提升,思維方式的轉換,行為的替代等等。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天蠍女,感性與理性並存,厭惡偽、毒雞湯,熱衷深度剖析,專注個人成長。享受直面真實的“痛”與“樂”。熱愛心理學,望以個人微小之力為火種,燃心理學之大火。歡迎互動,歡迎點贊,歡迎打賞,歡迎關注....

有夢想的唐糖


一對新人在婚禮上,主持人熒幕上準備播放愛情成長記錄,卻是“新娘和新郎的姐夫出軌的視頻”,而這一切是新郎的安排。

這是近日發生在一場婚禮上的事情,現場上新娘面對這個事情,和新郎大聲爭吵,甚至打在一起,好好的一場婚禮變成了鬧劇。

而讓新郎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他之前就知道了這個事,掌握了視頻,內心中對新娘充滿了怨氣,用這種方法來“報復”新娘。

那麼,新娘真的是那個無理取鬧的人嗎?答案,並非如此。之後,新娘把新郎曾經與她的聊天記錄公佈,原來新郎經常對她家暴,導致她產生了抑鬱。新郎的姐夫看到這個事情,多次安慰她。情感錯亂中,出現了感情轉移,就有了那個視頻。

新郎的怨氣中,看不到自己家暴新娘的痛苦,只看到了自己的委屈。當然,更看不到這個事情發生後,帶給他姐姐、父母的傷害。

怨氣,在心理學上映射的是什麼?

怨氣,是一個人面對自己無法得到滿足或者遭遇到傷害時,沒有得到化解時,內心逐漸積累的負面情緒。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叫作,行為-認知之間的聯繫感。意思是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有著認知作為支撐。

怨氣,也是如此。就像上面這個新聞中,新郎對新娘的報復行為,就是在他覺得“新娘不愛他,才會這樣”的觀念。於是,產生了怨氣。

而真正產生的原因是,他之前對新娘的家暴,想要控制新娘的心理。現在得不到滿足,就覺得對方背叛了自己。

很明顯,怨氣產生的時候,人已經是不理智的,他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只是一味地去追究對方的錯,和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當然,他這個怨氣只是來源的一種。生活中常見到的,還有以下幾種:

1、被他人長期針對、責罵,而自我不敢反抗,內心產生怨氣。

2、覺得自己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沒有人能夠看到自己的付出,心理巨大落差產生的怨氣。

3、自己覺得應該得到的,但是他人沒有滿足自己的慾望,內心產生怨氣。

生活中,家庭常見的怨氣解讀

相信,很多新手爸媽的情緒都是複雜的。家裡多了一個小成員,這是開心的,佔比不足3成。因為這個小成員而引起的紛爭,這是痛苦的,佔比超越7成。

這其中,最大的怨氣就是產生自寶媽關於寶寶和家裡人產生分歧,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心裡產生了怨氣。而因為這種怨氣又和老公產生了爭吵。

1、婆婆的老經驗與寶媽的矛盾

我們都知道老人如果幫忙帶孩子,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你什麼都不懂,這樣容易把孩子傷著...”。老人總覺得自己經驗豐富,而媳婦什麼也不會,所以各種數落和指責,那些話,讓媳婦的內心,怨氣一天天加重。

2、老公的甩手掌櫃

很多寶媽在生了孩子以後,都無奈地選擇在家帶孩子。那麼老公變成了家裡唯一工作的人,壓力很大。每天下班回家,基本上對孩子“不管不顧”,起碼寶媽心理覺得老公沒有和自己平攤帶孩子的重任。所以,對老公的埋怨也是一天天加重。

如何來面對自己內心的怨氣

怨氣,每個人都會有。只要能夠及時得到緩解或者發洩出來,這種負面情緒不會長期積壓,那就不會對一個人的心態造成很大的影響,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深呼吸,讓自己冷靜兩分鐘

當產生怨氣的時候,不要著急的指責對方。先讓自己深呼吸一分鐘,然後什麼都不去想,冷靜一下。因為,人在怨恨的時候,做出的決定很大程度是錯誤的。

2、換位思考,事情的對與錯

自己覺得自己受委屈了,對方不應該這樣。那麼,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對方,遭遇了這個事情,是不是也會如對方一樣。把事情的對與錯理清楚,而不是一味地糾結。

3、超越現在的自己

大象走在路上,不小心把螞蟻踩到了,會和螞蟻說對不起嗎?我想不會的。但是,螞蟻會有怨言嗎?我想也不對的。理由很簡單,兩個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人的怨氣,也是這樣的。當你的能力和價值很高的時候,別人的言行,對於你來說,已經不足以影響你的心態了。


木林談心理


怨氣重,從心理學上映射什麼?

人會產生怨氣,歸根結底都在映射內在的性格特徵,那麼什麼樣性格的人怨氣重呢?

斤斤計較型性格

生活中總是有些人一旦動嘴了,就停不下來了,說話像射箭一樣,射出去了,十頭牛都是拉不回來的。

這類人是很容易與他人吵架的,也很容易產生隔閡,造成矛盾,最後滋生怨氣。

滋生怨氣還是源於內心極度好勝的心理,聽不見反對的聲音,什麼都想勝人一籌,輸不起任何事情。

斤斤計較的人一點小事情都會放在心裡很久,記得很清楚,產生怨氣的循環。

高傲自大型性格

高傲自大的人在心理上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在人際交往中通常比較被動,常常不受人喜歡。這類人很難在心理上去認同別人,常常喜歡自作主張,也很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不同的心理直接導致了不同的行為,高傲自大人的口頭禪通常是:“我很你講,你聽我說,我告訴你,你不對,這都不會,你真不行”。聽著會讓人覺得不怎麼舒服。

負面情緒往往是相通的,高傲自大的人打心底裡會把別人的位置看低,一旦別人不服氣就滋生怨氣了。

默不作聲型性格

這類人的性格教內向,不喜歡錶達自己,也不善於表達自己,心裡即使有痛苦和委屈也難以說出來,只能藏在心裡,咽在嘴裡。

這樣即使有一點怨氣在心裡的話,不去排洩,怨氣就會一直積累在心裡,越來越多,到達一個臨界點就徹底爆發,造成更大的後果。

但是,人也不是完全只擁有一種性格,有的人會結合多種相似的性格在一起,甚至有的更復雜,性格分裂,雙重人格的都有


小遠愛心理


1、家中說了算的人,一般來說事無鉅細都掌控在自己手裡,看不慣別人做事的方法,覺得都不如自己,因此都要自己來,當然是承擔事情最多,也最辛苦。可往往這樣的人,外表看起來強悍,內心極度渴望被認可,只是他(她)謀求被認可的方式就是拼命做事與操心,可往往事與願違,越是這樣越得不到認可,於是抱怨便成了一種不滿足的常態。

2、是自我信念侷限的人,就是那種自我條框很多,不能接受新的事物,自我選擇很少,當他人去做了他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可居然還成了,還沒被限制或懲罰的時候,對沒有懲罰這樣行為的人或機構會產生很深的怨氣。

3、沒有選擇的自由,同時又沒有改變的動力的人,怨氣會比較重,由於沒有選擇的自由,或者說自我設限導致沒有這份自由的時候,往往寄希望於他人的改變,比如說改變老公、孩子、領導或者周圍的境遇,改變那些變成自己想要的那樣,可同時發現無力改變的時候,就會升起那份怨氣,你們怎麼可以如此對我,我是一個受害者。

以上只是說了怨氣重的人的三個常見形式,總結起來怨氣重的人從心理上來說,內心是無力的,限制條框較多,受害者心態,不願意改變,關鍵的重點在於自我還沒有覺察,並不知道這樣的狀態的起因都在於自身,他們如同唐吉坷德那樣,用堅持不懈的不斷抱怨,妄圖通過這樣不斷的向外釋放怨念來得到自己想要的,然而這樣充滿怨念的人,往往使得周遭的人從同情到厭煩到遠離,於是他們便又再次感受到自己付出得不到回報與認可,更加怨天尤人,陷入自己佈下的痛苦深淵之中無法自拔!

作者:曹蕾,一轉之念平臺專職心理諮詢師、心靈成長講師,所授課程有:《幸福密碼解析》,《生活與工作平衡》,《婚姻關係和諧之道》,《做孩子的好導師》《NLP智慧語言模式》,《做情緒的主人》等。

一轉之念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由多位心理學家、企業高管組成的一個心理、管理諮詢類平臺,此平臺致力於用最簡單、直接、有效的管理、諮詢方式,解決有關於個人(情緒、職場、婚戀、親子、成長)、團體(學校、企業、組織、社團)的困擾。


一轉之念


說到怨氣,很多人會聯繫到家庭主婦,其實這麼看待家庭主婦是不公平的。因為怨氣重的人當中,有男人,也有女人,有在職的,也有待業的……怨氣重不一定是哪個群體的特徵。但如果一個人怨氣重,就有那麼幾種可能。

第一,斤斤計較。生活中那些喜歡斤斤計較的人往往經常抱怨,而且不是一次兩次,有時候可以連續抱怨幾天,給人一種怨靈上身的感覺。

第二,強勢並且控制慾極強。家裡、單位上一切事情事無鉅細的都掌控在這類人群裡,他們控制慾很強,容不得別人有和自己不一樣的想法,覺得誰做什麼都不如自己,什麼事都自己做菜放心得力,如此一來,他們往往成了最累的一群人。由於事情多,又不假手他人,於是難免抱怨,其實,他們內心極度渴望得到認可和肯定。

第三,長期被壓制,沒有選擇權。與控制慾極強的人形成對比,這類人經常處於被動狀態,長期被壓制,自己有點什麼想法立刻被打壓,做什麼都不自由,不能自己做主,長期壓抑,內心極度鬱悶。這種情況下,抱怨是一種情緒發洩,也是一種引起關注的方法。而那些沒有抱怨的人,長期壓抑可能得抑鬱症。

第四,逃避心理。當一個人不願意面對客觀現實的時候,他可能會用抱怨的方式來逃避,轉移注意力,以此獲得內心暫時的輕鬆,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該面對的總要面對。

不過,有時候,有的人為了推卸責任,把鍋甩給別人,也會抱怨。當一個人犯錯,害怕承擔責任,他會用抱怨的方式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以減輕內心的罪責感。這樣的人要離他遠點,因為他可能會出賣朋友。


裡外雅堂


母親離異多年,和她在一起相依為命了許久,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怨氣深重的女人所折射出來的人格缺陷,於我於己都痛苦不堪。

自我認同的缺失

婚姻的失敗直接導致母親對所有男人的失望,將“天下男人沒一個好東西”掛在嘴邊,直接拒絕所有男人的示好,加之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她對自身存在的價值沒有任何概念。

她常說“媽沒用,凡事自己決定吧”,而她的所作所為也印證了這句話,一個母親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從不照看孫兒,從不過問兒女生活,從不主動和親戚往來......

在她心裡,住著一個不斷蠶食她的靈魂的惡魔,慢慢的將她精神摧毀,對這個世界,對她的人生從滿了敵意。

她不健全的心理完全體現在肉身,經常性的頭疼,看得見的陰鬱,藥物和醫生完全無用。

極度的自卑,脆弱,敏感

所有與她相處的人都非常累,越親近越是如此。因為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謹小慎微,生怕哪一句話被她聽了進去,傷害到她那敏感脆弱的神經。

從不會主動交流,直到小問題積累成大怨氣,忍無可忍的時候,她便會像火山一般,不計任何後果的爆發;將所有她認為曾經傷害到她的事情和盤托出,而我們只能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因為她說的所有問題,我們要麼忘記了,要麼在我們心裡根本就不是個什麼大事。

發完火之後,會梨花帶雨的質問我們:“我的一生這麼慘,你們為什麼要這麼對我?!”

  • 從不接觸新鮮事物,也從不會進行自我表達,沒有任何主人翁意識,不懂感恩,不記恩德,心中全都是負面想法;

  • 將所有沒有發生的事情的後果想得極為惡劣並斷定一定會發生,當她心中有了這個執念,墨菲定律便會發揮力量;

  • 事情的發展便會朝她最不想看到的方向進行,當結局已定,她便會痛苦卻又有些得意地說:看吧,我就知道會這樣。

對生活毫無熱愛,對人生毫無期待

如今,母親與兄弟姐妹反目,近20年不曾來往,路上偶遇也是見面不識,親情淡漠至此令人唏噓。

對今後的人生沒有任何期待,和她在一起得不到一絲希望和正能量;她嚴重的精神內耗又反作用於她的人格,使得缺陷越來越明顯,最可悲的是她從不自知,總是以“問心無愧”自居。

在她的心裡,無論她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都是沒毛病的,有毛病的是你們,是你們不遷就我,不疼愛我,我一個離婚的女人,多麼的悲慘,你們為何還要傷害我?

似乎整個世界都對不起她,作為親人,我苦惱萬分,我曾經嘗試多次帶她去見一次心理醫生,以緩解她的精神內耗。

然而,就像醉酒之人從不會說自己醉了一樣,她從不認為自己有問題,反倒將我罵了一通;你只能慣著她,被她一次又一次刺傷,還得笑臉相迎。

作為親人的我們該如何與之相處

說實話,相處異常艱難。你關心的越多,受到的傷害越多;只能放平心態,做一個孩子該做的、讓自己心安的事;適時的給自己做一些心理疏導,以使自己免受其害。

  • 適當的拉開距離,千萬不能愚孝,尤其成家之後;

  • 這樣的老人在自己的家庭中一定是個負面的存在,她傷害自己的孩子還好說,傷害自己的配偶和孫輩,就很有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局面了。

所以,做好自己身為孩子該做的事情,調整好心態,不要將過多的精力放在精神內耗極其嚴重的親人身上,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填補愛的空白。

我是@文以暖身,喜歡輸出觀點,更喜歡接納新奇的思維,如果我們有思想的碰撞,記得留下你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