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道德经》第三章:学习无为治世的方法

今天解读《道德经》第三章。

第一章讲了看事物要从“有”“无”两个方面入手,强调“无”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讲了从正反两方面看事物的思维方式,强调反向思维;

第三章提出了在治理国家时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处理方法。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阅读《道德经》第三章:学习无为治世的方法


问 题

1.不尚贤

我们都知道尚贤的好处,老子为什么要提出不尚贤呢?这就是老子的反向思维。

尚贤有哪些不好呢?

一是,春秋时期,各国争抢贤才来为自己的国家争天下,“一将成名万古枯”,贤才造成许多战争,这就不是贤才该做的事,尚贤有什么意思呢?

二是,一尚贤就得有标准。有了标准就造成了很多问题。

很多人就开始投机取巧,按着这个标准打扮自己,装饰自己,剪裁自己,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有某方面才能。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有很多人为了达到标准弄虚作假,假的博士论文,假学历,假的资格证书。

老子认为真正的贤才,不屑于标准,他有自己的真本事,真能力。如果按照标准选拔、培养贤才,必然造成一刀切。贤才应该是各有特色,能在某个领域深耕下去,而不是达到标准后就不再有额外的努力。这就好比我们教师行业里,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人,都能当老师了吗?我们学校里的老师,谁是真贤才,谁是糊弄学生的?如果只凭学历、论文数量、成绩来衡量的话,有失偏颇。

所以老子提出的不尚贤,使民不争,对我们现在也有警惕作用。当然,老子也不是完全否定尚贤,只是提醒治理国家的人,在尚贤这件事情上把握好尺度,把握不好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阅读《道德经》第三章:学习无为治世的方法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要炫耀炒作难得的货物就不会去偷、抢、骗。这句话在我们当今社会意义太大了。当初,苹果手机刚在中国大卖的时候,大家排队抢购,谁能抢到到一部苹果手机,仿佛他的身份地位提高了不知道多少个台阶。

当时身边的朋友丢苹果手机的特别多,很多人买不起新的,就买二手的,偷来的手机很容易卖掉。有一段时间,地铁里总有陌生人上来问要不要苹果手机。

另外像各种名牌包,LV,GUCCI本来成本不高的普通包,被大家炒作成天价,还被当作身份的象征,于是出现一大批假货。国外商场打折的时候,更是有一堆人冒着生命危险抢购。

你看老子几千年前说的问题,在我们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多么智慧的老人家,我们不得不去学习他的这些智慧。

阅读《道德经》第三章:学习无为治世的方法


3.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别到处把这些能够引起人欲望的东西,疯狂的表现出来。展现的多了,人心就大乱。在老子那个时代每个人展现自己的机会还比较少,而我们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能展现自己的方式太多了。现在最常见的就是朋友圈,你看有的人一天发很多条,什么都晒出来,从吃的、玩的、穿的、用的到老公、老婆、孩子。本来有的家庭里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一看到别人晒,心里就乱了,总觉得别人家房子大,老公好,孩子听话,自己什么都不好。

个人晒的这些,只要不违法,国家也不会限制,但是在国家可以限制的一些方面,比如电视剧、电影、广告里就应该尽量少的展现能引起人欲望的东西,现在电视上总是有一些不道德、暴力的故事,这些就会刺激人心,使人心大乱。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心乱了,再整合起来就不容易了。

办 法

说了以上这些问题之后,作为一个有智慧的领导,好的领导,应该怎么治理国家呢?老子说了十二个字。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其心:让大家虚心,虚心使人进步,虚心才能向别人学习。

实其腹:让大家填饱肚子,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是头等大事。

弱其志:减弱人们强烈的欲望。这个说法和我们现在提倡的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道理,我们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不要点很多的菜,吃不完浪费;我们不要购买一堆用不上的东西堆在家里,有些不用的东西可以捐赠出去。

现在还提出人生要做减法,减弱自己的一分欲望,我们就多一分幸福。

强其骨:让人们的身体强健。我们现在很多公园、社区都有健身器材,大家可以随时锻炼身体。我们的中小学生,学校都安排了丰富的体育活动。


阅读《道德经》第三章:学习无为治世的方法


好的领导这样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效果呢?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那些使技巧,使套路,玩手腕的人,不敢动这个心思,动了心思也没人理,反而被人们识破,他就再不敢做了。

我们现在社会上受骗的人很多,就是上了那些坏人的套路,因为被骗的人欲望太强,太贪心。

比如大家买理财、买基金,想要高收益,听骗子的话,结果血本无归。

还有比如你在路上看见一个钱包,刚想捡,来了一个人说同时看到的,打开一看全是大票,没法分,这个人就说你换成零钱,你多拿,我少拿。你给人家换开了,人家把钱拿走了,你回头发现这个大票子是假钱。如果你当时不贪心,就不会受骗。骗子也没有机会行骗了。

治理国家,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为无为,则无不治。

什么是为呢,就是无为。学会事物的规律,不要胡来,不要妄为。如果领导总是胡乱折腾,搞乱民心,人民肯定难治。

《道德经》前三章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一件事情,不要一点论,应该从两方面讨论,还要观察它的变化,看看正反两方面会不会相互转化,有时候好心办了坏事,就是没有把握好尺度。




每天为您解读一篇《道德经》,阅读让生活更美好,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