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一塊300年前的中文石碑,韓國人看後臉都紅了

中國,是我們每一個人引以為豪的2個字,眾所周知,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裡唯一一個文明從未出現斷層的國家,在古代更是數一數二的世界強國,很多國家慕名而來朝貢、朝拜,所以出現了“萬國來朝”的盛況。

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一塊300年前的中文石碑,韓國人看後臉都紅了

世界各國的使臣帶著大箱大箱的禮物來到中國,送給中國皇帝,特別是隋唐時代“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那派頭光是想一想,都令人吃驚。

然而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國家,當年明明是中國的藩屬國,但是他們拒不承認,1963年,一場洪水衝出了一塊中文石碑,上面的內容讓他們每一個人臉紅,此國將這塊碑稱為“恥辱碑”,它就是韓國。

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一塊300年前的中文石碑,韓國人看後臉都紅了

這塊碑的原名叫做“大清皇帝功德碑”是當年朝鮮仁祖(朝鮮王朝第16任君主)親自命人鋪磚造閣,立下來的,用來紀念皇太極的功德。

話說1636年,清朝皇帝皇太極入侵朝鮮,擊敗朝鮮軍隊,攻佔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次年朝鮮仁祖就投降了,自願成為清朝的藩屬國。皇太極的目的是收買人心,所以他要求朝鮮仁祖做一件事情來彰顯自己的功業,那就是立碑刻字,還要告訴百姓大清是他們的宗主國。於是就有了上文中說的“大清皇帝功德碑”。

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一塊300年前的中文石碑,韓國人看後臉都紅了

《清實錄》中是這樣記載的:“朝鮮王頌上功德,樹碑於三田渡地方,傳示萬世,以其事奏聞。”可見當年這塊碑立在了三田渡這個地方,因為清朝非常重視這件事情,所以朝廷經常派人去朝鮮看看它打造得怎麼樣了。

最後“大清皇帝功德碑”修建完畢,它高5.7米,長3.95米,寬1.4米,上有螭首,下有龜趺,上面有900多個字,敘述了朝鮮與後金(清)的關係史,記述與歌頌了皇太極平定朝鮮並加以懷柔的“恩德”。

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一塊300年前的中文石碑,韓國人看後臉都紅了

然而隨著時代的流逝,清朝走向了衰亡,晚年的清政府根本自顧不暇,朝鮮立馬加入了日本陣營,宣佈自己不再向清朝朝貢,隨著清朝的節節敗退,朝鮮頒佈了《洪範十四條》(1895年),裡面明文規定:廢止與清王朝的宗藩關係;拆除迎恩門、推倒大清皇帝功德碑等。

1895年2月,他們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到“大清皇帝功德碑”,將它埋進了深深的土裡。不過1913年又被他們挖了出來,豎起來;1956年他們又覺得此碑是民族恥辱的象徵,又把它埋了起來。

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一塊300年前的中文石碑,韓國人看後臉都紅了

1963年,一場大洪水降臨韓國,這塊“大清皇帝功德碑”又被衝了出來,可想而知韓方特別生氣,他們紛紛叫嚷著要徹底把它毀掉,但另一部分人覺得它再次出現是天意,不應該破壞它。

最後韓國政府決定把此碑作為文化遺產和民族恥辱的象徵,指定為史蹟第101號並保護起來,後來韓國時任總統全斗煥安排把它轉移到了松坡區石村洞289-3號,並在該碑周圍建立公園。

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一塊300年前的中文石碑,韓國人看後臉都紅了

由於上面記載了韓國曾經是清朝藩屬國的事實,以及皇太極的豐功偉績,但韓國又不願意承認這些事情,所以一些韓國民族主義者衝去破壞了石碑,政府只好再次轉移它。

目前,這塊石碑位於樂天世界大樓後面、松坡區蠶室洞47號石村湖西湖坡東北方向的綠地上,靜靜佇立著。

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一塊300年前的中文石碑,韓國人看後臉都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