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闲师太临危授命令狐冲,接管恒山派的五个原因,有莫大的功劳

令狐冲在江湖上,是一个有名的浪子,正道人士都认为其不学无术,不是一个正派人物;又因令狐冲和魔教圣姑任盈盈相好,更使其在五岳剑派之中声名狼藉。

有很多读者,半解不解认为,定闲师太临危授命令狐冲,为恒山派掌门,也是无奈之举。实则定闲、定逸两位老师太,在前往少林寺,和岳不群商议抵抗左冷禅并派之时,早已有了此念想。

临危授命不是草率的决定,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断。晶晶大叔这就带你,了解定闲师太临危授命令狐冲,接任恒山派掌门的五个原因。

浪子之心下的行侠仗义

定闲师太临危授命令狐冲,接管恒山派的五个原因,有莫大的功劳

令狐冲嗜酒如命,行为不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子。他虽经常惹事生非,但是非之后,也都是行侠仗义之举。

令狐冲为了救仪琳小师太,拐弯抹角骂恒山派掌门,足以证明令狐冲不是一个文化人,而是一个市井小民。但其身上却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大侠风范。

令狐冲的浪子形象,早已在衡山城,定逸师太早已领会,但其行侠仗义惩奸除恶的真性情,也被这个顽固不化的老师太所认可。

令狐冲日后多次救援衡山派,于水火之中,更显示出其浪子之心下的行侠仗义。

令狐冲天生一张,胡说八道的嘴,满口脏话口无遮拦,但其行侠仗义乐于助人的性子,也正是定逸、定闲师太所认可的。

定闲师太临危授命令狐冲,接管恒山派的五个原因,有莫大的功劳

一句令狐少侠的称呼,我想除了恒山派上下,江湖上再没有这样称呼令狐冲的。

浪荡不羁下的大义凛然

一开始令狐冲和田伯光的身手,那是天壤之别,但令狐冲没有丝毫退缩,哪怕是丢掉性命,也要把仪琳救出虎口。这足以证明,令狐冲身上,有一股大义凛然的正气。

令狐冲身上的毛病不少,但其深明大义,善恶分明,在遇到强大的对手之时,他总是不忘初心,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完成正义的使命。

令狐冲明知魔教的势力强大,还要舍身自我,搭救恒山一派,这一举动也正化解了,两位老师太对其人品的误解。

定闲师太临危授命令狐冲,接管恒山派的五个原因,有莫大的功劳

定闲、定逸两位师太,修为深厚德高望重,知道江湖传言不可信,不见其人本性,不能提前下结论。

江湖险恶下的光明磊落

不论正派和魔教,都有好人和坏人,正所谓江湖险恶,哪有正派邪派之分。也正应了定闲师太那句话,嵩山上下人众假扮魔教中人,要灭我恒山一派,更比魔教歹毒百倍,这哪是正派所为?

令狐冲自知男女授受不亲,他对恒山派众多妙龄师太,一直言语尊敬相敬如宾。不管江湖上再风言风语,令狐冲始终有做人的原则,那就是光明磊落。

定闲师太临危授命令狐冲,接管恒山派的五个原因,有莫大的功劳

令狐冲从不计较门派之别,但其更注重善恶之分,田伯光弃恶从善,令狐冲与之交好。任我行飞扬跋扈,欲要挑起江湖纷争。

令狐冲直言不讳,立即表明自己不同的观点,足可看出令狐冲的光明磊落,比岳不群的假仁假义,要透明公正的多。

明争暗斗下的洁身自好

令狐冲临危授命接任恒山派掌门,还在于他自由一身无门无派,也无需向任何人交代请示。

《笑傲江湖》中暗藏着许多,看不到的明争暗斗,每一派都在暗中使劲,或是应许五岳并派之举,或是一再推脱不急于站队。

任我行有意拉拢令狐冲,并许诺其任日月神教光明右使。令狐冲的直接拒绝,也是表明其不愿加入,这场江湖纷争之中的坚决态度。

定闲师太临危授命令狐冲,接管恒山派的五个原因,有莫大的功劳

令狐冲向往隐士的生活,他崇拜风清扬的洁身自好与世无争,但其更知道一诺千金,不能食言的道理。

令狐冲与任盈盈关系亲密,但其知道两方的身份过于特殊,唯独洁身自好,不参与其中,才能全身而退。这也是定逸、定闲两位师太,看中令狐冲出任恒山派掌门的优点。

虎毒不食子的网开一面

其实令狐冲出任恒山派掌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其从小由岳不群抚养成人,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

定逸、定闲早得到莫大的提示,要提防岳不群和左冷禅,但岳不群善于伪装,蒙骗住了两位师太的眼睛,反而被其所害。

定闲师太临危授命令狐冲,接管恒山派的五个原因,有莫大的功劳

定闲师太临终之时,见令狐冲赶来,脸上露出些许笑意,这笑意透露出师太的心思。

定闲师太知道岳不群再怎么歹毒,也不至于对自己的儿子下此毒手。所以把恒山派交到令狐冲的手里,也是不至于使恒山一派,毁于自己之手的最佳决策。

岳不群假仁假义,狼子野心显露无疑,除掉恒山派的精神支柱是迟早的事。

定闲师太临危授命令狐冲,接管恒山派的五个原因,有莫大的功劳

定闲师太自知临危授命来的太突然,连问令狐冲多次是否答应接任掌门之位,也是在告知令狐冲,此次临危授命非同小可不是儿戏。

其实定闲师太如此信任令狐冲,把恒山派交付于他,也有莫大的推举和评价,以莫大的洞察力和为人,看人绝不会错。

我是晶晶大叔,闲聊武侠文学,独特分析解读,坚持原创文章。抄袭搬运者,侵权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笑傲江湖影视截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