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雙向治療作用指的是什麼?

薛應來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能明白,中醫就像一杯50度的水,不管你得的是10度的病(陰病)還是90度的病(陽病),都可以通過加入這50度的水讓身體趨向於中和。這個道理是很簡單,但是難點在於選取什麼樣的50度的水。有些中藥就像50度的奶茶,加進去雖然溫度平和了,但整體變渾了。有些像50度的白酒,加進去濃度又不合適了。所以,選取什麼樣的“50度水”這是功夫所在。

其實不僅是中藥有這種功效,針灸也同樣,就像人們都知道的足三里穴,假如單純的胃腸疾病引起的腹瀉,你可以用足三里止瀉,單純的胃腸疾病引起的便秘,同樣也可以用足三里通便。看上去相互矛盾,其實原理就是刺激了人體的正氣,使正氣恢復到沒有偏離的中和狀態,讓身體自己把自己調整好。中藥也是同理。

所以,中醫為什麼叫“中”醫,不僅是為了和西醫區別,而是中醫甚至中國傳統文化都在講求這個“中”字,所有的異常都是偏離了中造成了,你處在南方,那你的北就是空虛的,你處在東方,那你的西就是空虛的,只有你處於中,東西南北你才全能兼顧到,面面不失,中國文化強就強在這個“中”上,而中醫的雙向治療,只不過是這個“中”在醫學上的一個體現罷了。


酸棗仁的仁


準確說法是中藥的雙向調節作用。中藥雙向調節作用是近代中醫藥研究中出現的新術語。它是指某些中藥具有性質相反的性能、功效、主治,用以調節性質相反的兩種病理狀態,使之恢復至正常水平。中藥的雙向調節作用是中醫藥治病的特色和優勢。 雖然古代並無“雙向調節”之稱,但古今醫家對此多有闡述,歷代醫藥典籍中均蘊含有雙向調節的涵義。迄至現代,中藥雙向調節作用尤為臨床和實驗所重視。從總的方面來說,中藥雙向調節作用的發揮,取決於藥物和機體兩個方面的因素。中藥所含的拮抗性成分是其產生雙向調節作用的物質基礎,機體機能狀態的不同以及體質類型的差異,可以對作用相反的兩種成分的反應性不同,由此表現出雙向調節作用。同時中藥炮製、劑量、配伍等因素可直接影響到中藥有效成分的質和量的變化,從而影響中藥雙向調節作用的發揮。 本文通過大量古今文獻的梳理,擬對中藥雙向調節的涵義、歷史沿革、理論依據、臨床應用、實驗研究及作用機理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整理與總結,為深入研究中藥雙向調節和指導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

注:此答題是轉山東中醫藥大學杜商均教授的原文,只供提問者參考。


石玉峰


中醫是以引導人體進行身體機能自我恢復,使病變體恢復到正常狀態,最終達到自我康復,即痊癒的治療目的。簡單說就是引導身體自我調節陰陽,使之達到平衡狀態。不光是中藥,針灸也是一樣,都有補洩兩面性雙向功效,因為人體是做周天圓形循環之體系,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如調脾可以實心虛肺等等。


善緣天真中醫館


病與因。



功德21


中藥的雙向調節是用一種中藥的過程中,由於體質和疾病的當時的狀態產生功能雙向作用。如人參在休克時血壓低時它可以升高血壓作用;在高血壓的患者用人參可以降低血壓。人參小劑量可以加快心率;大劑量可減慢心率。這就是中藥的雙向調節。西藥沒有這種作用。


用戶淋燁嶽鈺


中藥的雙向治療作用是指一種藥針對一個病人有雙向作用,比如黃芪,對入虛弱的人即可固本,也可補氣。固本相當於給病人建了圍牆,防禦病毒入侵。補氣就可昇陽,陽就是正氣即陽氣。


用戶8273199530325


在中藥中有些中藥是具有雙向作用的。如黃芪,既可升高血壓,也可降低血壓。如麻黃,既可發汗,也可止汗。當然要實現藥物的雙向作用,必須要巧妙的配伍,這個就是臨床經驗了……


用戶5591387250741


蒲公英在抗菌過程中,還增強人體免疫力;很對中藥降血脂,如黃芪,還能對抗低血脂;用於高血糖的葛根等,還可以用於低血糖;用於低血壓的人參,還可以對抗高血壓;用於甲亢的,還可以用於甲減;等等。


聶文濤中醫技術推廣


中醫藥的雙向治療作用,既可治表症又可治本症,從單藥來說如五加皮既可提高血壓又可降低血壓,血壓低人可用,血壓高人也可用。


朱分才


水蛭的藥用功能:破血,實質使血液流暢,血液流速加快;凝血,使血液不能夠妄行,有傷口癒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