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跟随刘备24年,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却选择投降东吴?

碎在扬花里的文字


哪怕是把整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翻烂了,或许也找不出第二个能像关羽一样忠义无双的人物。问题很简单:乱世中,叛、附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后汉三国时,文臣易主、武将投降,倒也算不上什么可耻的事情,而且到了对方阵营,多半也能被量才受用。

糜芳和兄长糜竺,都是早年间便追随刘备的骨干,而且其妹妹还曾嫁给了刘备做次妻。可以说,论资历和关系,糜芳原本应该是誓死效忠刘备的。不过,糜芳却成了叛徒,并间接害死了关羽。

刘备进取西川后,关羽用假节之权发动了襄樊战争,一度令曹军大乱,可谓是威震华夏。不过,以荆州一地之钱粮兵马,同曹军作战,势必会显得捉襟见肘。负责筹措粮草的糜芳、傅士仁,便因此饱受责难:

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三国志·关羽传》

不仅如此,此前糜芳还因失职,导致南郡城中失火,不少军用物质都遭到焚烧,也曾遭到过关羽的责罚:

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吴录》

南郡失火一事,在《三国演义》中,称是糜芳和傅士仁在军中饮酒所致。但不管事情如何,糜芳终究还是负有一定责任的。而治军严明的关羽,自然也不会太给糜芳面子。

糜芳之所以选择投降孙权,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荆州已然朝不保夕。关羽在前线鏖战时,东吴在背后搞偷袭,导致关羽军心涣散,很快落败。而且,傅士仁投降在先,糜芳即便誓死抵抗,也难以坚守太久。

况且,面对兵败的关羽,糜芳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或许还是不愿搭救。即便他与刘备联姻,可这层关系,早就靠不住了。关键时刻,孙权又派人诱降,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的糜芳,也就顺势做了一回叛徒。

不过,糜芳的作为,倒导致了他凄惨的结局。关羽死后,刘备兴兵讨伐东吴,掀起了夷陵之战,结果糜芳、傅士仁又望风使舵,杀了上级马忠,前去投奔刘备。结果,刘备大怒,将其二人给剐了祭奠关羽。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录》《三国演义》等


史海烂柯人


如果我是糜芳,我会不会反叛刘备呢?

我家世代在徐州经商,有僮客万人,资产过亿,非常富有。一开始我们糜家投靠徐州牧陶谦,后来陶谦死了,我跟哥哥糜竺商量了一番,觉得刘备是个潜力股。我们哥俩觉得刘备名声不错,应该能在徐州干出一番事业,于是向一穷二白的刘备投资,帮助他在徐州站稳脚跟。为了拉近关系,还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们时代经商,但是在我们那个年代商人是被人瞧不起的,我们糜家世代都在努力成为士族。而最快的办法就是当官,我们哥俩的能力不足,因此只能进行政治投资。像曹操、孙策、袁术他们,人家压根不缺钱,恰好这个时候,刘备来到了徐州。刘备这个人有野心、有手段,关键是很穷,于是我们跟哥哥觉得投资他。

果然,我们投了一大笔钱之后,迅速进入了刘备的核心圈子层。

要说刘备这个人在前期的运气真的很差,在徐州还没起步,就被打得从北方一路逃到南方,手里面就只剩下几千兵马。

可是就到了这个地步,我们更不能撤资了,要不然前期的投资就全打水漂了,只能一路走到黑。结果等到刘备的事业快要起步了,妹妹糜夫人死了,这就让人很尴尬了呀。后宫里没人了,现在钱也没了。

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哥哥糜竺被封为安汉将军,其实就是个没有兵权的虚职,而我则更没排上号,只封了个南郡太守。南郡太守说着好听,实际上只是荆州的四个郡之一,顶多就算个市长,而且还是关羽的手下。

我从刘备最艰难的时候就跟着他,给他投资,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在他最艰难的时候都始终不离不弃。我跟了他整整24年,可最后封赏的时候,直接把我排斥在核心权力以外。我不甘心啊,觉得自己的收获跟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很多资历不如我的人,最后官职都比我高,我算什么元老?

关羽北伐襄樊,我做后勤工作,关羽借工作之际责骂我,说我工作不利,我明明尽力在做了,他就是公报私仇,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关羽甚至对我说“等我打完仗回来再收拾你。”

我把家当压在刘备身上,没想到却换来这样的局面。

蒙白衣渡江非常隐秘,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本来我是要誓死坚守的,但吕蒙先迫降了驻守公安的傅士仁,并让他来劝降我。公安是连接南郡和荆南地区的要地,公安已丢,以我手里的这些兵力肯定是守不住的,坚守只有死路一条。

反正刘备已经不重视我了,而且我也很难再混进核心圈子了,投靠孙权或许会有转机,至少不会比现在更差。再说,哥哥已经是安汉将军,如果我在孙权这边谋个职位,将来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平定天下,对我们糜家的崛起都会有好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也是家族经商多年的核心机密。于是,我投降了吴国。


小武痴史


糜芳背叛刘备,投靠孙权,看似不可思议,可是细想起来,又好像很合情合理。

因为我们并不了解糜芳当时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处境和他自己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要选择背叛刘备,但我们可以从糜芳早年开始,一步步地来解析那个影响了蜀汉的选择。

糜芳是刘备的嫡系,可他却毫无建树,难免会受人白眼

自公元195年开始糜芳选择投靠刘备,到公元219年糜芳选择背叛刘备,一共25年的时间。25年说短不短,糜芳跟了刘备二十多年,要说他对刘备没感情那是不可能的。糜家和刘家在徐州时已经是一个整体了,哥哥糜竺是刘备的钱袋子,同时又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说客之一,说服陶谦让徐州,出使刘表纳刘备等,这都是糜竺的功劳。而妹妹糜夫人又是刘备的妻子,自己既是刘备的部下,又是刘备的大舅子。糜家为刘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他前期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可是在这份家业之中,却并没有糜芳的影子存在,论打仗,他不及关张,论谋略,他不及简雍,孙乾,当说客不及哥哥,做内政又没有能力,当家做主也轮不到他,糜芳只顶着一个刘备大舅子,糜竺弟弟的帽子,在刘备集团中毫无建树。


刘备嫡系部队的人个个身居高位,连后来的诸葛亮等人都超过了糜芳,自然心里不服

尤其是后面刘备入蜀之后,徐州嫡系人员就只剩下糜家兄弟,简雍,孙乾四人了。除了糜芳之外,其他三人全部调入蜀地享福,哥哥糜竺为安汉将军,为蜀汉群臣之首,简雍为昭德将军,孙乾为秉忠将军,待遇仅次于糜竺。

而糜芳呢?他却像个放养的性质一样,在荆州南郡做太守,不但要面临北方曹操,东方孙权的夹攻,还得在个性傲慢的关羽管辖之下,至于关羽,他对刘备这个大舅子可就从没放在眼里过。糜芳名义上总管一郡,实际上却还是要看人脸色行事。自己到底算什么?被放逐的吗?从前一起打天下的人,现在个个不是身居中央就是封疆大吏,就只有自己还要在关羽手下受气。

糜芳虽然能力是不行,可毕竟也是养尊处优过来的,怎么可能受得了关羽的那些窝囊气呢?作为刘备的大舅子,蜀汉政权中的老人,义无反顾地跟随着刘备东奔西跑的铁粉,可到头来不止地位比人低,权利比人少,还要处处小心提防,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恼了这位关二哥,糜芳在荆州过的日子实在是让人同情又无奈。

最后吕蒙白衣渡江的时候,糜芳选择了投降刘备,除了因为傅士仁投降动摇了他的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也想要报复关羽,证明自己的重要。毕竟糜芳当时至少也四十多岁了,年轻时受点气还无所谓,可年纪大,要面子的,整天被关羽呼来喝去不说,甚至还威胁说回来要处罚自己,糜芳受不了,换别人也受不了。

糜芳之降,过在于刘备,也在于关羽,或许刘备是想把他放在荆州历练一下,可却没说明白,才让糜芳产生了误会。而关羽却是没意识到将帅团结的重要性,对这位蜀汉有功之人颐指气使,直到把他逼反。

所以糜芳最后选择了背叛这个他服务了二十多年的集团,可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又会选择抛弃一切,背井离乡呢?



一贰一橙


1、出身背景

糜芳出身彭城商人家庭,先辈世代经商,家中仆役上万,财产极为丰富。民以食为天。东汉末年,有钱有粮,就能拉起队伍,拥有非常强大的地方影响力。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汉朝是儒家经学统治最牢固的阶段,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名,决定了出身豪门的糜芳兄弟,即使贡献了积累的财富和忠诚的军功,依然没有改变世俗眼光固化的社会排名。糜家有钱有不起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商人的出身,成为后来狂妄的寒门将领关羽看不起的富二代糜芳的根本原因。

2、仕途情况

为了实现政治和经济的联姻,糜芳开始跟随徐州牧陶谦,担任别驾从事。陶谦死后,随从兄长糜竺追随刘备,并且将自己的姐妹嫁给刘备,成为刘备的舅兄。

建安元年,糜芳受到司空曹操表荐,任命为彭城国相。糜芳拒绝曹操的拉拢,没有接受朝廷认命,选择在刘备陷入最低潮的时候,仍然忠心于刘备,死心塌地跟随流浪,征战四方,建立了不朽的军事功劳。

刘备集团的主要成员,先后包括平原派(关张赵)、徐州派(孙乾、简雍和糜竺兄弟)、荆州派(诸葛亮、黄忠、庞统、马良兄弟)和益州派(马超、李严、严颜、黄权、费祎)。糜芳作为仅次于关张赵的创业元老和外戚将领,应该是刘备的心腹大臣。刘备成为汉中王后,大封功臣,安汉将军糜芳的地位甚至超过军师将军诸葛亮了,足见刘备的爱重。

3、傲慢的上司关羽

关羽镇守荆州时,出任南郡太守,镇守江陵,南郡是荆州最重要的城池。足见皇叔刘备用心险恶,惯于帝王制衡之术。一方面,让自己的舅兄镇守江陵,防备制衡着荆州统帅关羽成为韩彭,估计有密折专奏之权。一方面,刘备知道关羽重视文人,轻慢部下将领,巧妙制造合作与矛盾的权衡。

作为老板过命兄弟、出身寒门将领关羽,深刻阅读《左传》,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天然的看不起土豪出身、外戚背景的糜芳。《水浒》里面的《鲁达拳打镇关西》《武松怒杀土豪》的故事,都包含了武夫出身的关羽仇视土豪的影射。为富不仁的成语,让普罗大众认为富者一定不仁,于是给足了轻慢与鄙视,最终逼迫糜芳走投无路的归降了孙权。毕竟,谁也受不了一直的心理伤害与言行侮辱。

4、最后,糜芳归降孙权的本质,就是效力公司多年的得力干将,受不了强势直接领导的重度心理伤害,毅然决定裸辞跳槽,不顾竞业禁止和商业道德,投入了公司的竞争对手之中,导致原有公司出现了严重的损失的。


竹亭说历史


个人感觉,糜芳,敷士人的反叛有些轻率了。糜芳跟随刘关张三兄弟多年,可以说算是生死兄弟了,难道仅仅因为战前醉酒烧了大帐就会被关羽斩首?

众所周知,关羽是个极重情义之人,华容道时,就连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都能放走,又如何会容不下一个跟随了自己哥哥数十年的老部下呢?

这一点,不仅读者知道,就是糜芳本人,也应该很清楚,即使他当时没有十足的把握确保关羽不会在北伐后改变主意杀死自己,仅凭这多年的关系,也值得一搏,但是结果他却反了,为何?个人觉得这是作者的失误之处,虽然《三国演义》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但是作者也难免会有些小小的纰漏,就像同样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一样……

孙悟空学艺初成,大闹凌霄宝殿,众神仙一概拿他没办法,什么法宝招数都用尽了,也无济于事,但是后来孙悟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却是频频受阻,甚至只是某神仙的一个小小坐骑偷了主人的一件法宝,都能把孙悟空吊打,这是为何?是孙悟空法力下降了?还是在他大闹天空时,这些能制住孙悟空的神仙都没出手?显然都不是,这应该都是作者的疏漏之处,前期把孙悟空抬得太高,后面不好收拾了……


饭夫煮卒


刘备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失败与无奈中度过,所以能够跟随刘备走到事业顶点的元老级人物都是赤胆忠心的人。然而就在刘备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跟随刘备24年的糜芳却突然叛降东吴。这其中固然有糜芳的原因,但关羽也有一些不可推卸的责任。



糜芳既是刘备集团的元老,也是刘备集团的合伙人

刘备创业初期,由于实力不济,每次想有发展,必须依靠别人的资助。比如同宗刘元起资助了刘备的学业,大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了刘备起兵。但要说资助刘备最多的人,估计应该算是糜竺和糜芳兄弟二人了。

《三国志》记载,糜家世代经商,家中资产过亿、奴仆上万,在当时算得上是全国闻名的富户。为此,曹操都曾向糜竺、糜芳兄弟二人抛出了橄榄枝,封糜竺为嬴郡太守,糜芳为彭城国相。但二人根本不为所动,誓死追随刘备左右,足以见得糜氏兄弟对刘备非常忠心。



公元196年,刘备出兵攻打袁术时,吕布偷袭了刘备的下邳根据地,刘备回兵救援时,又被袁术击败。经历了这一次大败之后,刘备一蹶不振。

当时糜竺、糜芳为了使刘备重新振作,给予了刘备两千名仆人,无数金银财宝,而且为了开导刘备的心情,兄弟俩还把美若天仙的妹妹送给了刘备。

得到糜氏兄弟的资助后,刘备又重新招募了上万军队。但时运不济,刘备再次被吕布击败,无奈之下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期间,很多人都背叛了刘备,但糜竺、糜芳却不改初心,无论多么困难都没有抛弃刘备。



糜竺叛变刘备,转投东吴

赤壁之战后,刘备的实力突飞猛进,作为原始股东,糜竺、糜芳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尤其是大哥糜竺,在刘备入川时,糜竺做到了安汉将军,地位和待遇甚至超过了诸葛亮。

糜芳也还行,做到了南郡太守,在荆州地区的地位理论上仅次于关羽。

关羽为人非常看不起士大夫阶层,史书记载为“傲上而不辱下”。恰好糜芳和傅士仁都是这一类的人物,因此两者之间经常有摩擦。但此时的糜芳只是心怀不满,根本没有想过叛变,毕竟糜芳追随刘备二十多年,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真正让糜竺感到害怕的是关羽北伐。当时关羽水淹七军后声威大震,于是准备一鼓作气攻下樊城。但在襄樊大战中,曹操也调遣了大量援军,此时的关羽围困樊城就变成了消耗战。

消耗战中,关羽北伐实际上是以荆州一隅而敌北方全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拼的过曹操。但关羽貌似不太清楚情况,或者是有意为难糜芳,命令糜芳如数凑齐军队所需补给。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荆州地狭民少的情况,糜芳根本无法供给关羽的军需物资。此时关羽不考虑撤退,反而放出狠话说“回来再收拾你们”。

关羽素来傲慢,他说出这句话后导致傅士仁、糜芳惴惴不安。最终东吴来袭时,傅士仁率先投降,导致糜芳镇守的南郡陷入重围之中,无奈之下,糜芳选择投降。



总结来说,糜芳跟随刘备过了20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算得上是一个忠义之人。之所以投降,一来是因为顶头上司关羽对自己的傲慢,二来是因为无力完成关羽给予的任务,第三是无力改变关羽造成的荆州危局。最终为求自保,选择了投降。


我是越关


糜芳背叛刘备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在刘备集团一方:糜芳外戚身份得不到重用、关羽看不起糜芳。外因在东吴集团一方:东吴说客虞翻嘴炮厉害、公安守将傅士仁叛蜀降吴后,糜芳所在江陵军事压力巨大。

一、内因

1.糜芳外戚身份,得不到刘备重用。

别看糜芳顶着个刘备小舅子名头,皇亲国戚,好像很厉害。实际上糜竺、糜芳兄弟在刘备处一直得不到重用,兄长糜竺,“竺雍容敦雅,而干翮(音盒)非所长。是以待之以上宾之礼,未尝有所统御。然赏赐优宠,无与为比。”意思是说糜竺举止敦厚儒雅,但办事才能不行,刘备给他很大的官职和赏赐,但不给他实权。小弟糜芳也不过担任了一地太守之职,还受到关羽的统辖。这与刘备汉室后裔出身,对于汉朝外戚专权有着一定警惕之心分不开。

2.关羽对于刘备的小舅子一直看不起,多次轻慢。

《三国志》评关羽:“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皇亲国戚,又是士大夫,自然就是关羽轻慢的对象。别看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但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远比不上关羽,糜芳多次受到过关羽的责骂,让国舅爷颜面大失。两人关系不好,关羽经常压制糜芳,刘备不可能不知道,如果刘备过意不去小舅子受委屈,而又不愿责罚关羽的话,完全可以把糜芳调走,这样既解决了问题,也照顾了双方面子,但史书上不见糜芳的地位有任何改善,这不能不让糜芳有所怨恨。

还有一个让糜芳感到恐惧的事是关羽在北伐前,要求糜芳和傅士仁准备军用物资,两人没有完成任务,关羽便放出话来说回军后收拾二人,这让糜、傅二人感到十分恐惧。


二、外因

1.东吴说客虞翻是个嘴炮超群的猛人。

东汉末年到三国,乱世出英雄,涌现了不少猛人,有智谋超群的谋士,有武力强悍的猛将,也有辩才出众的说客,前来游说糜芳、傅士仁的东吴虞翻就是个既有智谋又有辩才的猛人,去劝降公安守将傅士仁,一顿嘴炮就说得傅士仁举城降吴,改变了荆州军事局面。

2.公安失守后,糜芳独力难支,军事压力巨大。

关羽北伐时,糜芳驻军江陵,和守卫公安的傅士仁共同保护关羽军的后路,傅士仁降吴后,关羽尚在北方和魏军鏖战,糜芳方面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军事压力,糜芳也不是什么名将,军事能力有限,心理素质也不见得好,在严峻局面下,自然就心理崩溃了。


书读得少君评说:糜芳自身能力有限,也不是心理素质过硬的狠人,在刘备处长期平庸无为,加上关二爷的压制,妹夫也不偏护,自然积累下不少心理负能量,在遇到危机的时候,累积的怨念和死亡的恐惧自然就让他作出了反叛的举动。当然,关二爷情商有点低,在办大事的时候不知道安抚好关键位置的人员,也是取死之道。

长史如歌


糜芳是糜竺的弟弟,刘备的大舅哥,徐州富商,士农工商,商人在东汉时期的地位是最低的,而从政或者资助一方诸侯,就成为商人提高地位的最重要手段。

糜竺糜芳原是徐州牧陶谦的部下,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后,糜竺糜芳成为刘备的部下,刘备丢失徐州后,糜竺糜芳散尽家财一路跟随,曹操曾经对糜竺糜芳兄弟许以官爵,但糜竺糜芳不为所动,以曹操当时的实力,肯定要强过四处流浪的刘备,而糜氏兄弟仍然不离不弃,说明糜氏兄弟对刘备是忠心的,而且糜氏兄弟也不是贪图富贵的人。



糜氏兄弟对刘备的资助是非常慷慨的,不仅以家财资助刘备起兵,而且将妹妹嫁与刘备,糜氏兄弟与刘备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刘备的回报也非常丰厚,糜竺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仅次于刘备,比诸葛亮还高。

而糜芳成为荆州的南郡太守,也大多是因为糜家对刘备的恩情,至于糜芳有多大的能力,在史书中完全看不出来。南郡是荆州最重要的郡,承上启下,连东通西,而江陵城又是南郡的核心,糜芳能够镇守这么个重要的城池,说明刘备对糜芳的重视。



关羽北伐襄樊之时,刘备的势力已经达到顶峰,横跨荆州、益州,击败曹操拿下汉中,接着刘封、孟达占据上庸三郡,蜀汉形势一片大好。

关羽北伐襄樊前期,兵峰正盛,到孙权偷袭荆州前,关羽包围襄阳、樊城二城,切断汉水,擒于禁,斩庞德,将于禁七军3万人的俘虏押送到南郡江陵城,关羽驻军樊城东北等着曹操的援军。

谁也没有想到孙权会偷袭荆州,不仅刘备诸葛亮没有想到,就连前线的关羽也被东吴蒙蔽,而南郡守将士仁、糜芳也没有想到。



吕蒙偷袭荆州时,是将士兵化装成平民,躲过蜀军的江防部队,先是兵临公安,公安与江陵一江之隔,公安守将是士仁,士仁发现一下子东吴来了这么多军队,兵力悬殊,南郡士兵大多被关羽调去襄樊前线,士仁心理上是相当震撼的,士仁不像糜芳,对于投降没有心理负担,况且士仁又对关羽有所不满,所以投降相对容易,也能让人理解。

但糜芳不同,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哥,与刘备关系密切,并且一路跟随,可以说相当忠心,为何糜芳要投降?



糜芳的投降涉及几个关健的原因:

1、糜芳受到东吴的蒙蔽,不觉得投降是多大的事,因为孙刘是联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四年前的湘水对峙,糜芳也是南郡太守,当时孙权为了讨要南郡,下令吕蒙发兵夺取荆南三郡,长沙、桂阳两郡闻风而降,零陵郡太守郝普受到吕蒙的忽悠而投降,事后双方握手言和,孙权又将零陵郡和太守郝普还给了刘备,因为双方是联盟,偶尔动动刀,只是争取利益,并没有到破裂的程度。

同样,这个时候的糜芳也是这种想法,东吴不过是为了争地盘,孙刘双方还是联盟,还没有破裂,到时候两方谈判一下,还可以回到刘备那去,没什么大不了的。



2、糜芳错误估计形势,没有想到孙权是赶尽杀绝,更没有想到孙权不久之后就杀了关羽。

糜芳没有想到孙权的这次偷袭行动孙刘双方彻底破裂的开始,之前孙刘联盟的时期,两方人员多有来往,也相互熟识,糜芳以为东吴方面最多也就是争争南郡,不会把事情做绝,更没有想到孙权会杀关羽,孙权杀了关羽,就表示双方彻底的破裂,无可挽回,如果糜芳知道这个后果,他是断然不会投降的。

3、当时的形势使然,让糜芳害怕了。

糜芳是南郡太守,驻江陵城,当时士仁是公安守将,已经投降吕蒙,吕蒙兵临城下,已经够让糜芳震憾的,现在士仁也投降了,江陵城内守军不多,还有于禁及3万曹军降兵,如果抵抗吕蒙,兵少将寡,万一城中的3万魏军造反,那样糜芳根本承受不了后果。



吕蒙围了江陵城,肯定会诱降糜芳,事实上他也经常这么干,糜芳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更是一个领兵打仗的人,我甚至觉得糜芳就是一个文官,而不是武将。这仗怎么打,估计糜芳心里都没底,又害怕,再加上前面两个因素的影响,于是糜芳投降了。

我从来都不觉得糜芳的投降,是因为关羽的那句话:回来再收拾你们。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哥,关羽能怎么收拾呢?杀了?不可能的,刘备都不会同意,只是运粮不济而已,下狱?也不会,关羽是看不起士大夫,但至于关羽懂得大道理吧,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帅,关羽要是不能约束手下人,刘备怎么会放心让关羽守荆州,反观张飞,刘备从来就不用张飞单独守城,为什么?因为关羽才是将才。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都别抢,我来答。

糜芳之所以会投降东吴,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我们没有必要去编排什么阴谋论。

根本原因就出现在关羽身上,我认为甚至可以说糜芳就是被关羽逼反的,我想这一点应该没有人可以反对吧?

糜芳这个人对刘备很忠心,这一点从早年他对刘备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说人家糜芳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主,那么糜芳早就抛弃刘备。早年刘备还是一个穷屌丝时候,人家糜芳都没有背叛他,现在刘备做大做强了,糜芳反而背叛他了,这肯定是说不通的。

糜芳家族是经商的,糜芳家族多有钱可能很多人不清楚。

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三国志》

这绝对是一个超级富商家族,当初糜竺等人追随刘备图他什么?

他刘备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说到底不过是图他刘备名声还不错,又是皇室宗亲。

仅此而已,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糜芳家族对于刘备的鼎力支持,我估计刘备想要在东汉末年创出个名头来,估计面临的阻力只会更加巨大。

大家都说刘备创业艰难,其实话说回来,人家刘备能够遇到这么多贵人相助,我觉得还真的谈不上艰难,只能说起点相对于曹操或者袁绍来说确实低了一些,自己手中没有人脉。

可是人家刘备运气就是好,先是有陶谦要把徐州送给他,背后又有一个糜氏家族在帮助他。

话说这种底子,刘备还真是不差好吧。

糜竺看得起刘备,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又让自己的弟弟糜芳一起跟随刘备。

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糜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三国志》

连曹操都想把糜竺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那时候曹操凭借着自己手中的权力,把糜竺上表为嬴郡太守,把糜芳上表为彭城相。

这就是算是抛出橄榄枝,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和糜氏家族合作。

但是人家糜氏家族有钱,看不上曹操给的官位;或者对曹操这个人不感冒,两兄弟都没有接受曹操的好意。

而刘备早年也很悲催,一会儿被曹操欺负,一会儿被吕布欺负。

这时候人家糜氏两兄弟都没有抛弃刘备,可以说对刘备是忠心耿耿,而且还出钱给刘备招揽军队。

可以说没有糜氏家族的帮助,刘备真的只会混的更惨;

你想,当时刘备在糜氏家族的帮助下都不得不四处投靠,如果没有糜氏家族在关键时候的帮助,那么刘备只会处境更加狼狈。

当然了,糜氏家族也不可能倾尽家产帮助刘备,只是相对来说在很多关键的时候,糜氏家族都出了不少力。

所以刘备后来也很感恩戴德啊,他入主益州以后,就把糜竺拜为安汉将军,当时地位还在诸葛亮之上。

而糜竺的弟弟糜芳则被刘备拜为南郡太守,这个南郡太守也是非常重要,就是主管南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了。

不过,这个时候荆州是被关羽掌管的,所以糜芳还是要受关羽节制。

其实这种安排并没有问题,因为关羽作为一个很出色的武将,刘备没有理由不把荆州交给他管理。

这并不是说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刘备就处处偏向于关羽,虽然说肯定要比其他人受恩宠。但在这种军事布置上,刘备还是要出于一个能力的考量。

而且这种安排诸葛亮也没有提出反对,说明关羽的能力还是受到了信任。

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那就是关羽这个人太骄傲了,当初马超来依附刘备时,关羽以前没有听说过马超的成就;

这时候的马超也不赖啊,这是一位击败曹操,甚至差点活捉曹操的主儿,名震凉州,就那一块地界上的人,谁不知道马超的厉害。

但是诸葛亮为了照顾关羽的面子,也只能说马超不如关羽。

另外关羽还看不上黄忠,刘备称汉中王以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当他听说黄忠被拜为后将军时,觉得一个老朽匹夫却和自己地位一样。

所以当时很不高兴的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最后好说歹说才接受册封。

正因为关羽这种骄傲无人的态度,所以最终逼反了糜芳。

关羽连马超、黄忠都看不起,又怎么会看得起糜芳呢?而糜芳私下里也很不喜欢傲慢的关羽。

襄樊之战爆发后,糜芳和博士仁由于没有完成关羽交代的任务,关羽就很生气的说回来再收拾两人。

关羽这么随口一说,但是却把糜芳两人吓住了。

这就引发了糜芳的背叛,我估计糜芳也认为自己不占理,这是就算捅到刘备那里去,毕竟你没有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这就是延误军机。

心虚的糜芳一时犯了糊涂,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反出了荆州。

这事除了说糜芳自己犯糊涂,关羽其实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后来糜芳的哥哥糜竺因为这件事一直心里过意不去,虽然说刘备并没有责怪他。

但是奈何脸上过不去,最终还是在羞愧之中患病去世。

只能说这事挺闹心的,说到底做人还是要和善一点。而刘备这两位兄弟最终都因为性格原因丢掉性命,最后引发一系列反应,刘备也因为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丢掉了性命。

他们也只能在地下反思自己了。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围炉谈史


谈到糜芳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兄长糜竺,糜竺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人,祖上世代经营工商业,家中僮客上万口,资产以亿计。糜竺开始在徐州刺史陶谦手下做别驾,陶谦死后,糜竺遵照陶谦的遗嘱,从小沛迎接刘备。建安元年,吕布趁刘备外出抵御袁术的机会,袭击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

刘备转移到广陵郡海西县驻军,糜竺在那里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做夫人,又送给刘备奴客两千人和金银货币,用来帮助刘备解决军用物资的问题。当时刘备人员物资匮乏,凭借着糜竺的帮助再次振兴起来,后来曹操上表朝廷任命糜竺和糜芳为官员,他两人坚决辞官离职,随从刘备四处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糜竺是刘备坚定的支持者,因此刘备备占领益州后,糜竺的职位为安汉将军,等级在军事将军诸葛亮之上,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糜竺仪态大方敦厚文雅,然而没有担任主要责任的才干,所以刘备给他待遇非常优厚,却没让他统领过军队。然而就所受赏赐而言,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比。

糜氏家族可以说是东汉末年最大的富豪,如果有财富榜的话毫无疑问是第一,因此连曹操都想拉拢其到自己的门下。但是兄弟二人却死心塌地的跟定了刘备,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舍弃刘备而去,应该说糜竺还是十分有气节的,但他的弟弟糜芳却不是这样一个人。糜芳任南郡太守,与关羽共守荆州,但二人的私人关系不和有矛盾,孙权偷袭荆州的时候,糜芳背叛关羽投降孙权,关羽因此遭到彻底失败。糜竺因此把自己绑起来向刘备当面请罪,刘备安慰他并告诉他弟弟有罪,兄长不受牵连,还像以前那样厚待他。糜竺却因此愧愤交加,得病一年多后去世。


有人说生意人的本质,我并不认同,做生意最讲究的是诚信从古亦然,古人经商诚信更为重要。糜竺因弟弟投降东吴羞愧难当生病而亡,就充分说明了他心中有有荣辱之心,有气节之思。

糜芳之所以投降东吴,简单点说就是怕死,面对生与死的选择,他选择了苟且偷生而不是慷慨赴死,这就是他与关羽和其兄长之间最大的区别。以至于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到糜芳的仅仅用了二十几个字,还是写在糜竺一段之中。

苟且偷生晚节不保,因私废公心胸不宽,贪身怕死背主求荣,不忠不义难入殿堂。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