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上將曾是大將候選人,許光達大將讓銜時,自認資歷不如他

提起這位上將的資歷和經歷,絕對是聲名赫赫。他紅軍時期即是軍團政委,多次單獨執行中央賦予的重大戰略任務,官至國務院副總理、國家副主席。1955年授銜時,許光達大將給毛主席寫了一封著名的讓銜信,信中還特地提到了他的名字和功績:“......不要說同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長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勳卓著:湘鄂贛笠旗,南泥灣墾荒;南下北返,威震敵膽;進軍新疆,戰果輝煌”。

許光達的信直接提到了這位上將的名字,他就是王震。

這位上將曾是大將候選人,許光達大將讓銜時,自認資歷不如他

許光達從第三者的角度印證了王震的資歷和功勞。其實,從現有的檔案材料上看,最初的大將候選人還真有王震,位列第14位候選人。

這位上將曾是大將候選人,許光達大將讓銜時,自認資歷不如他

王震的名字是與“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永遠聯繫在一起的

1941年初,根據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指示,王震率359旅進駐南泥灣,守衛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同時,為克服根據地日益嚴重的物質生活困難,王震率359旅在南泥灣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為人民軍隊和抗日根據地樹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光輝旗幟。

王震提出了“一把钁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口號。他身先士卒,和戰士一起開荒種田。在他的帶動下,整個部隊掀起了勞動競賽的熱潮。“僅1941年,全旅就開荒1.1萬畝”。經過兩年的艱苦耕耘,359旅硬是把一個遍佈荊棘的荒山野林變成了“平川稻穀香,肥鴨滿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

1943年初,西北局“表彰了22位生產英雄,王震名列第一”,毛澤東親筆為他題詞“有創造性”。

毛澤東後來還多次欣然讚譽道:“王震同志領導的359旅,是執行屯田政策的模範。感謝你們為黨創造出怎樣建軍、養兵的新辦法”。

這位上將曾是大將候選人,許光達大將讓銜時,自認資歷不如他

王震的名字是與南下北返完成“第二次長征”永遠聯繫在一起的

1944年10月,根據黨中央的戰略部署,“由359旅抽一部分主力部隊,由中組部選調一批幹部,組成南下支隊”,王震擔任司令員,執行南下開闢新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王震率領5000人的南下支隊從延安出發,一邊行軍一邊打仗,“第一步經山西、河南,於1945年1月底,同李先念的新四軍5師勝利會師;第二步,同5師一部繼續渡長江南下,開闢了以鄂南為中心的湘鄂贛遊擊根據地”。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根據中央指示,王震率部北返,於10月初和新四軍5師會合。王震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946年6月,內戰全面爆發,中原突圍打響。王震指揮359旅向陝南突圍。在鮑峪嶺之側的玉皇山陷入敵人包圍之時,王震指揮部隊“用綁腿擰成繩索,全旅人扭著繩索滑下陡崖”。

最終,王震率部“途經8個省份,跨越半個中國,行程兩萬餘里,先後突破敵人一百多條封鎖線,進行大小戰鬥300餘次”,於1946年秋勝利返回延安,被譽為“第二次長征”。

當毛澤東見到王震時,上下打量著衣衫襤褸、滿頭長髮、滿臉鬍鬚的王震,深情地說:“王鬍子,你受苦了啊!九死一生,重返延安,了不起!你們的任務完成得很好,很好!”

這位上將曾是大將候選人,許光達大將讓銜時,自認資歷不如他

王震的名字是與十萬大軍屯墾戍邊永遠聯繫在一起的

1956年,中央決定成立農墾部,毛澤東親自點將王震任部長,統籌全國軍墾、農墾及國營農場管理。王震開始指揮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規模的墾荒戰役,並親手點燃開發北大荒之火。

墾荒需要一支龐大的墾荒大軍。1958年1月,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動員十萬幹部轉業復員參加生產建設的指示》。王震積極與總政治部進行協調,爭取這些轉業復員官兵能到農墾戰線。

總政治部很快發出這樣的通知:“經與農墾部商議,農墾部所屬農場今年可以接收6萬名軍隊轉業的連、排幹部,2萬名班以下工農骨幹、青年知識分子學員,到國營農場參加生產建設”。

王震對農墾工作付出極大的智慧和心血,他領導農墾戰線的廣大職工群眾和轉業官兵,在祖國的邊陲披荊斬棘、拓荒墾荒,“創建了一大批軍墾農場和地方國營農場,使之成為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一支主要力量,成為國家生產糧食和油、棉等經濟作物的重要基地,並創造了農工商貿一條龍的成功經驗”。更為寶貴的是,鍛造出傳承至今的”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的農墾精神。

這位上將曾是大將候選人,許光達大將讓銜時,自認資歷不如他

主要參考資料:《王震傳》《許光達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