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去世前的最后几天是如何度过的?

夏目历史君


有些人死了,就像一滴水融入水中,掀不起半点涟漪,但有些人注定不平凡,即使去世也能激起风浪,慈禧就是如此。

慈禧主掌权柄,是对封建社会男人当政的一种挑战。她因“母以子贵”而保命,又以辛酉政变而上位,主政半个世纪,好事没多做,坏事倒不少。

1908年,慈禧的生命如同大清王朝一样,渐渐步入尾声,她的健康状况,成了朝野关注的话题。当年四月,春暖花开,她去颐和园游玩,却突然病倒。很长时间,都没消息,留给外界很大的想象空间。四个月后,慈禧重返公众视野,大家才知道,老佛爷尚在人间。

10月20日,慈禧带着后宫妃嫔以及李莲英,泛舟游昆明湖,并拍照留念。下船后,她来到万寿山的寺庙祭拜,这是她赞助的寺庙。离开时,她还不忘嘱咐工作人员,每天为她诵经烧香,为她祈祷,因为她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

归途中,慈禧还参观一下动物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回到宫中,慈禧的救疾发作,不过依旧还能批阅奏折,治理朝政。

11月3日,是慈禧的生日,京城的主要街道都装饰一新,宫中安排了持续五天的戏剧表演。光绪病重,已无法按照规定的礼仪向慈禧叩首祝寿,只派了亲王代为行礼。

老佛爷仿佛知道,自己和光绪已经快要油尽灯枯,但国不可一日无君。11月13日,慈禧召集大臣开会,准备讨论立嗣的问题。参加立嗣会议的王公大臣有庆亲王、载沣、张之洞、袁大头、鹿传霖等人。光绪病情严重,行动不便,没能出席这次会议。

众人经过一番讨论后形成两种声音,庆亲王和袁大头倾向于立溥沦为君。溥沦是道光帝的长曾孙,按照宗法传统,是最合适的继位人,载沣为同意。其他官员倾向于选载沣之子溥仪为君。

听完众人的意见,慈禧拍板,决定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储,载沣为监国摄政王。载沣之妻是荣禄的女儿,这桩婚姻由慈禧指定。荣禄是慈禧的宠臣,也让外孙得到实惠。当天下午五点,溥仪被送入宫中,载沣抱着他见了光绪和慈禧。

11月14日,慈禧接到太监汇报,光绪大限将至。下午三点,慈禧带着带着皇后、谨妃等人,去看望奄奄一息的光绪。

按照大清礼制,皇上归天之时,必须穿上长寿礼服,否则就是不吉祥。光绪虽然神情恍惚,但制止了太监为他更衣。慈禧看到这一幕,也同意了光绪的意愿,没有坚持让太监为他更衣。

下午五点,光绪去世,慈禧兔死狐悲,哭了几声。随后立即回到寝宫,传谕光绪遗诏,并颁发新皇帝继位的喜诏。实际上,这道诏书,慈禧安排人早已拟好,就等光绪去世。

11月15日早上六点,慈禧就起床了。随后,她召见了军机大臣、皇后、载沣谈话良久。慈禧以新皇帝的名义,下达指令,尊自己为太皇太后(她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太后),尊皇后为皇太后。

上午八点,举行新君即位大典,并宣布摄政王就职。到了中午,慈禧吃饭时突然晕倒。经过御医的急救,慈禧才恢复意识。醒来后,御医诊断为劳累和痢疾病闹得久,元气大伤。

此刻,慈禧也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再不安排后事,只怕就没机会了。于是,她紧急召见隆裕太后、载沣以及军机大臣等人齐集榻前,嘱托后事:

“昨已降谕,以醇亲王为监国摄政王,秉承余之训示,处理国事。现余病势危急,自知不起,以后国政,即完全交付监国摄政王。若有重要之事,必须禀询皇太后者,即由监国摄政王禀询裁夺。”

这条指示的结尾处,非常具有创造性,清楚地为隆裕太后在特殊情况下的最终话事权提供保障,也让叶赫那拉家族能够继续辉煌(隆裕太后是慈禧的侄女)。

慈禧叮嘱完后,要求大臣写成正式文书,并交她审议。所拟旨意经过反复斟酌修改,并参考隆裕太后的意见,最终定稿。期间还加入一句话,“我主政是迫不得已,但这是职责所在”。因为在其他人看来,慈禧掌权被认为是个人野心,所以,她要为自己辩解。

慈禧的遗诏,是传统王朝的绝响,她的侄女隆裕太后,没有她的权威,注定了守不住大清的基业。

傍晚时分,慈禧魂归九泉。统治大清王朝半个世界的慈禧,终于走完她的一生,仅比光绪晚一天。

慈禧生前享乐,花费无度,归天后随葬品也极其丰富。宫女为她穿上绣有龙图案的长袍;棺材是早已准备好的,选用的上等金丝楠木制成;内棺是楠木红漆填金,棺盖上有九樽团佛;里面金银珠宝无数。

按照清朝礼法,皇帝与太后无论死于何处,都要在皇宫中停灵数日,然后再移到宫外停灵处。慈宁宫是太后的寝宫,为太后举行朝贺礼等活动都在慈宁宫。所以,皇太后去世后,都会将梓宫停放慈宁宫。

但慈禧例外,梓宫停在了皇极殿。这座宫殿是乾隆准备当太上皇时,颐养天年的地方。皇极殿停放梓宫,属清朝首例,可能也是因为慈禧去世时,身份是太皇太后的缘故才得以如此吧!

慈禧去世的消息传到国外,日本皇宫为慈禧服丧二十一日,各国驻京使者前往宫廷行礼致哀。

纵观慈禧的一生,权力如同她的精神食粮,缺之不可。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慈禧依旧是大清不可动摇的话事人。她掌握权力,权力也反过来侵蚀她。她的离世,也敲响了大清王朝的丧钟。

秋媚说:作为事业型女人,慈禧已经登峰造极;作为母亲和家庭长辈,慈禧很失败,前后两位帝王都是她的玩偶;作为领导,她没有力挽狂澜,更没有完成富国强兵的历史任务。


秋媚读史


慈禧是在1908年11月15日下午去世的,而光绪则是在1908年11月14日的下午去世的,也就是说,光绪死后一天,慈禧正好也死了。那么慈禧在死之前都干了些什么呢?

慈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溥仪继承光绪的皇位。

溥仪是光绪的亲侄子,当时只有三岁,那么为什么宁愿让一个三岁的孩子继承皇位,也不让光绪已经长大的弟弟载沣当上皇帝呢?

当初同治皇帝在去世以后,慈禧让同治的堂弟,也就是光绪继承同治的皇位,但是当时有很多大臣都不同意,就是因为同治没有子嗣。不过慈禧太后对大臣们说等到光绪有了子嗣以后,就过继给同治,作为同治的子嗣,但是很可惜的是光绪也一直没有子嗣。所以等到光绪死了以后,慈禧就直接让溥仪继承皇位,让溥仪做同治和光绪的皇嗣。

除了让溥仪继承皇位以外,慈禧还让溥仪的父亲载沣监理国政,做监国摄政王。

虽然是让溥仪登基为皇,但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很明显不能够治理朝政,所以慈禧就让载沣做监国摄政王,让他帮溥仪管理朝政。这个做法其实也是在为大清的未来着想,但后来的局面却超乎了慈禧的意外。慈禧死后4年,在摄政王的一顿操作之下,大清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第二件事就是慈禧让自己的侄女,就是隆裕太后制衡载沣

慈禧这一生,采用的方法就是相互制衡,不让一方独大。让载沣监理国家也只是因为溥仪现在暂时无法管理朝政,所以才让载沣监国,但是并不代表慈禧就对载沣很放心,所以慈禧又下旨说让载沣遇到大事的时候一定要和隆裕太后商量,也就是说最后真正掌权的人还是隆裕太后。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溥仪退位的时候是隆裕太后签署了退位诏书。

最后一件事慈禧是在遗诏当中反思自己以及替自己辩解。

慈禧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所以就写下了一道遗诏。在这道遗诏当中,慈禧虽然在反思自己违反祖制,作为一个后宫人士却擅自干政。但是后来慈禧却一直都在为自己辩解,说这些都是自己不得已才做的,是形势所迫。

不过看起来慈禧对于这种事情好像特别在意,可能是因为自己快要死了,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不知道该如何像爱新觉罗的祖先们交代。

慈禧在最后死的时候,下了一道口谕,而口谕的主要内容就是:从今往后后宫不得干政,太监不得干政。结果刚说完自己就咽气了。

咱也搞不懂慈禧这个意思到底是说给谁听的,明明说后宫不得干政,但是还是让隆裕太后跟载沣一起管理朝政,难道隆裕太后不是后宫的人吗?又或者慈禧下这个旨意是为了让除了隆裕太后的其她人不得参加朝政,怕影响了隆裕太后的地位?还是因为慈禧当时已经神志不清了?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都已经无从查证了,因为毕竟慈禧太后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旧时楼台月


慈禧的最后那几天该吃吃该喝喝,什么事情都是一如既往,包括她去世的当天早上还是容光焕发!但不得不说的是慈禧的临终之言还是挺让人感动的,只是来的晚了一些!


像素相信在大多数人的心中,特别的讨厌慈禧太后,都认为他是一个卖国贼,在他掌权的半个世纪里,大清彻底沦为了西方列强们的盘中餐,甚至阻止了光绪皇帝的变法,导致我们的富强晚了几十年才来到!

至于说到慈禧太后的最后几天,可以说一切如同往常一样。在光绪皇帝死后,慈禧先是将光绪的身后事处理妥善后,那一天慈禧很晚才入睡,但第二天很早就起身的慈禧依旧是容光焕发,看不出一丝的疲倦。在早上六点左右用过膳后,就开始着手处理朝政,同时还叫来了军机大臣们商量新帝人选,最终确定溥仪为新皇帝,慈禧也成了太皇太后,继续垂帘听政。



就这样一个早上就过去了,慈禧在用完午膳后突然一阵眩晕。也许慈禧是意识到了自己可能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便马上召来各部院主要大员们,商量大清以后该怎么走。接着慈禧整个人头痛欲裂,马上命人起草遗诏,回忆自己这半个世纪的种种过往,也许是悔悟了,她对身边的人说到:

“你们只看到了我手握权势,却没看到我的无奈啊。”并记下遗嘱:“不允许女子干政,同时要防范太监专权,将此二事视为大清的家规祖训。”

光绪死后的第二天下午五时,慈禧走完了她人生,合上了自己的双眼。其一生功过对错留与后人评说。


像素说


作为统治晚清接近半个世纪的无冕女皇,慈禧注定是不平凡的一生,因此她生前的举手投足都会影响到朝廷格局,而很多人疑惑的是慈禧如此大权在握的皇太后慈禧在去世前的最后几天是如何度过的呢?

到了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74岁的慈禧进入这个带给她无上尊荣的皇宫已经有58年,对大清的统治已经有48年。

这一年十月,慈禧因为年纪大了,体力不支,尽管她每天都在千方百计的保养自己的身体,让御医给开各种补药,但是都无济于事,她还是病倒了。

慈禧病倒以后,大臣们和很多太监宫女看到老佛爷身体不舒服,一群人一直伺候在旁边,慈禧还对大臣们说了很多话,其中无外乎就是自己垂帘听政多年的无奈。

甚至还假惺惺的说千万以后不要让后宫女子干政,不能重用太监等话,想必这是慈禧死前的悔悟也说不定。

慈禧尽管想不到自己即将驾鹤西去,但是也知道病倒了对自己非常不利,因此她依然抓着朝廷权力不放,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做一些安排。

光绪死于慈禧去世前一天,慈禧在去世前,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醇亲王载沣将近3岁的儿子小溥仪带入了皇宫中,溥仪成为了慈禧所立的第三个傀儡皇帝。

慈禧在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下午2点左右,在仪鸾殿去世,统治清朝半个世纪的女强人驾鹤西去,紫禁城哭声震天,在她去世以后,大清国也即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慈禧死后,清王室为她筹办了盛大的,超越皇帝和太后的规格的葬礼,1908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盖着金黄色柩布的灵柩被缓缓移出紫禁城,一个风光威风了数十年的女人也算寿终正寝了。


小聪历史客栈


1908光绪皇帝病重,慈禧也到了古稀之年。对于光绪皇帝的病情,慈禧似乎并不放在心上。她每天依旧在镜子前花费很多时间打扮着精致的妆容,仿佛在镜子中能够看到年轻时的自己。不同的是慈禧此时心中多了一份平静,她的脑海中总是会回忆起从前的事情,那些美好的亦或辛酸的画面像是一个轮回,在她的脑海中一幕幕地重现。

这些事都是她平时不愿想起的,可是又怎么都忘记不了。她从入宫开始从一个秀女一步步地走到皇太后这个位置,通过自己的手段成为了大清朝的无冕女皇。这一路她走得很快也很累,累到她不愿意回想。

从获得咸丰皇帝的信任,到打败赞襄大臣取得垂帘听政的至高权利,这其中的辛酸只有她自己才懂得。为了将权力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她不顾母子之情、姐妹之情、君臣之情最终她得到了一切,却也失去了一切。



或许是以前过得太过辛酸,在得到权力之后才会做出这么多穷奢极欲之事,如拿军费办寿辰、对万国宣战,都是想要弥补以前的缺失。

人最清醒的时候往往是经过大难之后和临死之前,慈禧此时格外的清醒,她不愿意去想那些事,只想随着自己的心走。

随心而行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这应该是最开心的一件事情了吧!只可惜她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只有到临死之前才能任性一把。权力的掌控欲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或许她以前也有想过放下,她也想放下但是不能!一旦放下死的那个人可能就是她。

不在其位,不得所思。慈禧做过很多在我们看来是很荒唐的事情,可是如果站在她的角度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日,慈禧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想去走走的心思。一时兴起,那就随心而去吧!今日慈禧身边最看重的德龄、容龄都已经告假出宫,身边只有一众丫鬟妃嫔陪同,心中难免有些遗憾,可也不影响老佛爷的兴致。

在南苑的湖中慈禧让李莲英取来戏服,她今天想要一回自己想做的事。她让宫女太监们装扮成善男信女,自己则装扮成了菩萨的模样并且让人拍了照片当做纪念。


待到日落西山时,慈禧才兴尽而归。看着那一轮夕阳,她似乎想到了自己。她感慨道“今日和你们玩得开心,不知道明年的今日是什么样的情景”慈禧身边人听出了其中的悲情,连忙回道“老佛爷万寿无疆,奴婢们正是因为老佛爷的福萌无穷而高兴着呢!”

慈禧笑了笑“本宫到了古稀之年,辛酸苦辣都尝了个遍只想要得个善终,这就心满意足了”慈禧身边的人欲言又止,慈禧摆了摆手。她累了,只想静一静。人年纪大了就爱回忆,就想做一些从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来弥补内心的遗憾。

人在死之前,最遗憾的往往是那些没有做或者不敢做的事情,慈禧此行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慈禧这次的游行尽兴了,可也得上了风寒。或许是年纪大了受不住寒还染上了痢疾,御医开的药方也没有用病情逐渐加重。

身后事

此时的慈禧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或许真的是时日无多了。控制了这么多年的权利,也该放手了。慈禧决定安排身后事,一件有关大清国未来的事。立储!光绪病重没有子嗣,立谁为储成为了一个问题。

慈禧召来众多大臣,询问他们的意见该立谁为储君。说是询问其实慈禧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只是整个过场而已。奕劻与载沣的意见是立年长的溥伦为君,慈禧听了摇了摇头。

她艰难地从病榻上起身,多日疾病缠身让她看起来非常的虚弱,可是她的声音依旧亮如宏钟字字有力。“我就喜欢那聪明伶俐的溥仪,其他人都不合我的心意,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再劝我了”就这样年仅三岁的溥仪被立为了皇帝,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不久之后光绪帝驾崩,这个傀儡一般的皇帝久郁成疾,死亡对他来说更是一种解脱。光绪的死慈禧像是早有意料,她的内心毫无波澜。

她经历过太多的人死了,要说她与光绪没有感情也不见得看开了也就放下了,她觉得很累累到想一觉不醒。

她即将离世放不下的还是那大清帝国,她在思考一个问题大清朝的现状真的是由她造成的吗?或许有几分关系吧!

或许是真的看开了,慈禧临终之前找来载沣。嘱咐载沣说她自己这一辈子争强好胜,临朝训政了三次也都是迫不得已,今天找你来有几句话要嘱咐你,以后千万不能让妇人执政也不能让宦官从政前车之鉴不可不防,说完便一闭眼离去了。

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在从前是根本不可能的,在临终之前慈禧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前不是她不肯承认,而是身在这个位置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或许对她来说死亡也是一种解脱吧!

慈禧死亡的前几天一直都在反思之中度过,她在反思清帝国的现状真的是因为她的关系吗?最终她想通了,也走了。


李青蒿


慈禧晚年重病时光绪以为自己这个傀儡终于熬到头了,没想到慈禧死的前一天晚上,他先去世了。那么慈禧去世前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那天早上慈禧虽然已经知道了光绪帝的噩耗,可还是像平常一样洗漱用早饭,随后召见很多的军机大臣,一起商讨帝王的人选,后来决定立溥仪为皇帝。

中午时慈禧用过饭后觉得身子不爽,她也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连忙召集来军机大臣,准备立遗嘱,那个时候慈禧说话已经奄奄一息,有气无力的,大臣们从慈禧的话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终于拟好了一份慈禧满意的遗嘱。

太后身体不舒服,一群人一直伺候在身侧,下午四五点时,慈禧突然做了起来,气色也比之前好了很多,接着说了很多的话,其中无外乎就是自己垂帘听政这些年的无奈,甚至对外说此后不允许女子在干政,也不能走明朝的老路,不得重用宦官,说过这样的话没多久,慈禧便撒手人寰。这就是慈禧的最后一天。


狸玖月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由于光绪皇帝无子,慈禧命醇亲王之子溥仪入继大统,并且肩挑同治和光绪。慈禧安排完这些事情后,于第二天(也就是11月15日)下午五点逝世于中南海仪鸾殿,史书记载死于痢疾。

两天之内两位大清的重要人物去世,实在是太蹊跷了,关键是光绪竟然刚好比慈禧早一天去世,这不禁让人怀疑光绪是被人暗害的。至于是谁暗害的,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慈禧绝对有一定的嫌疑。慈禧害怕光绪从新掌权后,对自己不利,万一自己再和多尔衮一样,被鞭尸麻烦了。所以还是先料理了光绪,这样比较放心!(最后一样难逃厄运,孙殿英把她鞭尸了)



那么统治清朝近半个世纪的慈禧最后几天怎么渡过的呢?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慈禧死前有什么遗言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其实慈禧在自己死之前这几天的安排还是比较中肯的,作为一个善于权谋的慈禧,也是又再一次秀了一把神操作。可以说从发动“辛丑政变”,到后来的“甲申易枢”,再到最后的立溥仪为帝,慈禧在政治权谋上就没有输过,在这一点上本人确实很佩服,如果慈禧不死,清朝估计真的可以续命。





慈禧死之前的操作。

根据末代皇帝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慈禧在病重期间得到消息:袁世凯准备废掉光绪,推戴奕劻的儿子载振为皇帝。慈禧太后认为不管这个消息确切不确切,不管袁世凯过去对她立过多大的功,也不管他们这次动手的目标正是被她痛恨的光绪,慈禧为了爱新觉罗,为了自己也会警惕起来。所以慈禧直接让奕劻去查看东陵修的进度,把北洋军的段祺瑞第六镇调出北京,开往深水,调铁良的第一镇接防京师。

然后等到奕劻从东陵回来,基本上就大事已定了,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也就是公元1908年11月13日)庆王回来,被招至宫中,然后宣读慈禧太后懿旨,指定载沣为摄政王,让载沣之子溥仪到宫内教养,在上书房读书。当天就把溥仪带到宫中,还让溥仪见了慈禧一面,由于溥仪才三岁,看到这么多人害怕的哭,慈禧让人给溥仪个冰糖葫芦,溥仪吓得直接摔倒地上,并且说,要嫫嫫,要嫫嫫,弄得慈禧都没有办法,只能说这孩子真别扭,把他抱到一边玩去吧!




根据溥仪父亲载沣日记里的内容,应该是光绪皇帝驾崩的那一天,即1908年11月14日,载沣在宫内跪闻光绪皇帝驾崩后,慈禧召见庆王、载沣、袁世凯、张之洞等大臣和皇亲。

面承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钦此。又面承懿旨: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储贰,曾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穆宗教皇帝为嗣。现在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亦未有储贰,不得已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挑。钦此。又面承懿旨:现在时势多艰,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钦此。是日住于西苑军机处。(出自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由此可以推断在光绪皇帝驾崩的那一天,慈禧就确立了溥仪为新的皇位继承人。也根本没有像网上说的和大臣们商量什么的,直接下了懿旨。然后剩下的事就是光绪皇帝的后事了,需要料理。所以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基本上把大事做完了,很满意的入睡了。

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

由于前一天把事情做的差不多了,慈禧太后最后一天和往常一样不慌不忙的洗涑,吃早饭。然后就以溥仪的名义封裕隆为皇太后,封自己为太皇太后,这时候慈禧还想着能和孝庄一样当太皇太后再活几年。这时候慈禧还觉得自己没事,因为前一天宣布完立溥仪为帝后,还和摄政王载沣说,遇到大事还得请她来拿主意。


等到慈禧中午吃过饭以后,就突然觉得不行了,昏迷了好久才醒来,然后立马招王公大臣来,下了最后一道懿旨,大体就是说小事摄政王做主,大事还是得和皇太后(裕隆)商量。到最后了,还在为她们叶赫那拉氏着想,让自己的侄女有一定权势可以自保。


说完这些又让张之洞给她看看起草的诏书,自己觉得不利于自己的慈禧又改了改,大体就是说自己这些年垂帘听政实属无奈之举,不是自己贪权。改完后,慈禧很满意,然后又昏睡过去。


到了四点左右,慈禧突然回光返照了,坐了起来,然后说出了,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说完这些话后,慈禧太后马上又昏迷了,直到死亡。


慈禧太后到最后或许可能意识到了后宫干政确实坏处很多,还有太监擅权危害也很多,但是她自己却把这两件事都做了,实在是打脸啊!就这样慈禧走完了自己的最后一天,不过不得不说,慈禧的权谋确实无人能及,慈禧最后的安排也无懈可击,如果自己不死,一样可以掌握大权,载沣老实,肯定听话。而且载沣痛恨袁世凯,因为袁世凯背叛过自己的哥哥光绪皇帝,这样即使自己死了,载沣也不会重用袁世凯。只是她没料到年轻的载沣根本不是老辣的袁世凯的对手,最后武昌一声枪响,清朝灭亡。




总评,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最后几十年的掌舵者,确实在清王朝风雨飘摇,摇摇欲坠时稳定了局势。她重用汉臣,整顿吏治,镇压太平天国,后来又兴办洋务,使清朝后期的国力有所提升。慈禧太后最后几年的新政,确实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气象,中国已经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了,它已经有资本主义的成分了。可是慈禧太后生活奢靡,贪恋权势,她的政治举措虽然有进步的意义,可是这也是在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下不得已而为之。而且慈禧掌权期间,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肯定负有主要责任。死之前又立幼帝继位,为中国的动乱纷争埋下了祸根,所以溥仪继位仅三年,大清灭亡,中国直接进入了民国军阀割据的时期。


楚风说历史


中国有句古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的是临死之人,说出来的言语也是善良有理的。但是我想这句话,用在清王朝最后一位掌权人慈禧身上,恐怕是不合适的。慈禧在她人生的最后几天,从史料记载中,她过的还是比较正常的,只不过在即将离世当天,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匆忙召集百官,商讨清朝该何去何从,并立下遗嘱,严禁女子当政。

说实话,直到这一刻,我才认为慈禧还算有点良心,起码并没有拖着整个王朝跟她一起陪葬的想法。但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在她宾天没多久,她的清王朝就和她一样,彻底的埋进了历史的坟墓,她的遗愿也就不复存在了。

那么,慈禧去世前几天里,她都干了什么事情呢?

一、料理光绪后事

光绪的死亡时间是公元1908年的11月14日,据说在光绪还没死之前,慈禧就应该为他预备好了棺木,确定已经死亡后,连更换寿衣的人都没有,他的皇后伺候到一半人就跑了,最后还是慈禧身边的太监大总管李莲英帮忙换的衣服。当天慈禧操持光绪的身后事宜,一直忙碌到很晚,没想到第二天起来后,还是容光焕发。

二、立溥仪为帝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虽然这位“主”可能没什么权利,但是不立是不行的,明面上还是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溥仪是光绪弟弟载沣的儿子,也是光绪的亲侄子,他的年级小,当时才三岁,这样的孩子,在血统上是名正言顺,由于年纪小,也适合慈禧继续握在手里掌控,是符合慈禧的个人利益的。

三、下遗诏

慈禧在1908年11月15日中午用过午膳后,突然昏厥。醒来后的慈禧预感自己可能不行了,马上着手安排后事,召集重要官员,立下遗诏,由醇亲王全权主理朝政,大事需禀明皇太后。然后下午又出现回光返照的情况,严令以后女子和太监不可干政。说完随机陷入昏迷,直到死亡。

小芊芊说,从小处看,慈禧是一位雷厉风行有着非常厉害的驭人手段的女人,如果放在现在社会,妥妥的女强人一枚,然而在那个大厦将顷的王朝,她的出现虽然多少撑起了王朝的支柱,延缓了灭亡的时间,却在很大程度上,让中国陷入到更大的危机。

我是【小芊芊爱历史】,一个喜欢戏说历史的小妞,每天聊点趣味历史小知识,留下你对历史的见解,友情分享,欢迎留言评论,欢迎你关注我呦!

小芊芊爱历史


是非成败转头空。纵观慈禧太后的一生,玩弄计谋权术无数,将整个大清国玩弄于股掌之中,将死之际她还在安排着她的事情。在她死之前的几天她做了些什么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

清除异侧,为皇位继承做准备慈禧太后崩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廿二日未时(1908年11月15日下午1点40分左右)。在她死之前,这位心机重重的老太后仍然头脑清清晰,为了保住清廷,她准备着计划下一位皇帝。

慈禧七十四岁时,重病缠身,此时的光绪帝也是身患重病,此时的慈禧看到皇帝的病不能治愈,而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死亡也是在劫难逃了,那么皇位的继承问题,就成为了刻不容缓的大事,慈禧面对着千疮百孔的大清王朝,谁能在未来挽救这摇摇欲坠的国家,皇帝的选人十分重要,尽管慈禧已经行将就木,但在这座表面平静的皇城中,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正盯着这个皇位,如果慈禧出错了,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这可关系着大清帝国的未来命运走向。

面对死神的威胁,留给慈禧思考斟酌的时间不多了。在决定皇位继承人之前,她就要先铲除一个威胁,那就是庆亲王王奕劻,慈禧知道,作为军机首辅的庆亲王,在朝野内外羽翼甚多,随时都有可能篡位的可能,慈禧得知王奕劻在自己生病的期间,和北洋大臣、袁世凯密谋篡位,废了光绪帝,这一信号十分危险,于是她便把庆亲王调去东陵做陵寝的最后安排,庆亲王一走,慈禧赶紧布置着她的计划,首先发布了两道紧急懿旨,把统辖京师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的人全部调出了北京,命自己的心腹大臣铁良入京接防,以防不测。

确定溥仪继位十月廿一,光绪帝驾崩。在光绪死的前一日,慈禧太后以皇帝载湉的名义发布了两道上谕,谕曰:“朕钦奉皇太后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朕钦奉皇太后懿旨,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光绪帝得知后,也是很高兴的。

当天下午,溥仪由他的父亲带入了皇宫。第二天,皇帝病死加深,还没有把谕旨全部发出去就死在了瀛台,死前,慈禧还来看过他,等到酉正二刻三分,崩于瀛台涵元殿,时年38。

随即宣布溥仪为皇室子嗣继承皇位。

“钦奉皇太后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又钦奉皇太后懿旨,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储弍,曾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祧穆宗毅皇帝为嗣,现在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亦未有储弍,不得已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清实录》

临死权力不放,幻想高寿决定溥仪继承皇位的第二天,遵慈禧皇太后为太黄太后,当时溥仪才三岁,慈禧又在病中,只好将国事暂时交给摄政王载沣,但是慈禧以为自己病马上就会好,幻想着能够高寿,所以,也不想就此把政权交出去。

其实在光绪帝驾崩的那一天,慈禧的病就有所加重了,她还坚持料理大事,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十月廿二日早上,慈禧还坚持召见军机大臣,筹议太皇太后尊号的庆典活动,直到中午才结束。

中午过后,疲劳的的慈禧晕过去了好一段时间,慈禧知自己大限将至,立即召光绪皇后、摄政王、军机大臣等吩咐后事。最终把处理军国政事的权力完全给了摄政王和她自己亲侄女隆裕,这也是慈禧的最后决定了,没过多久慈禧就死在了西苑仪銮殿里,享年74。

慈禧懿旨:“昨经降旨,特命摄政王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训施行。”《宣统政纪》光绪三十四年十月

慈禧犹如一个女强人,独掌着整个清朝政权,死前也是不消停,慈禧驾崩,大清王朝也就撑不了多久了,最终清朝还是走向了灭亡。

浮人语

对慈禧的负面评价已然太多,对民族的罪责不可磨灭,对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而言,慈禧又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政治手腕极为干练,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能力强行为孱弱不堪的清王朝续命几十年。


海浮人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慈禧在去世前的几天册立了下一任皇帝,把裕隆皇太后的位子坐实了,并且说出一句惊天动地的话就直接嘎嘣脆了。

事件回顾

我们先来看一看慈禧所说的那一句对于惊天动地的话:这句话是当时年那个年代的最大笑话。

慈禧太后的身体出现了大问题,甚至在吃饭的时候莫名其妙的晕倒,而当自己然后最后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如同回光返照般的说道:自此开始朝廷上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后宫干政,一旦后宫干政的话,会容易出大乱子的。

所有的臣子碍于慈禧的影响力,以及当时说话的场合,全都唯唯诺诺并没有表态,想必这些臣子们心中也在默念:后宫当中最为厉害的干政者,也就是慈禧老佛爷您了吧。

好了,这件事情暂且放在一边,我们看一下慈禧太后去世前的两天里面,究竟做了哪些惊天动地的事,又对于大清王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倒数第二天,慈禧虽然身体不太舒服,但是没有大碍,依然该吃吃该喝喝,在自己的思想认知当中,自己可能还多活几十年,保不齐能够与大清的江山共存亡呢。

突然北方传来消息,张作霖准备立溥仪为皇帝,而慈禧得知这件消息之后突然来了精神,因为无论如何光绪皇帝是绝对不能再当皇帝了,这个小兔崽子就如同一个养眼不熟的白眼狼一样,时时刻刻想给了想给自己一棍子,慈禧便把溥仪叫了过来,至于其中的怎样安排,咱们不得而知,可是在溥仪曾经写过的那本书籍当中有过明确表示,在慈禧太后去世之前,溥仪就已经是名义上的皇帝了。

第二件事则是在慈禧去世的倒数第1天,曾经发布过一个密诏,这个密诏是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放的,尽管光绪皇帝压根不晓得发生了什么,而且自己的生命也进入倒计时,可是该走的仪式还是要走的,在这道密诏当中,裕隆太后成为了皇太后,慈禧太后成为了太皇太后,也就是说慈禧太后哪怕自己在临死之前都要拼尽了力气为自己这个大家拉拢一点利益。

没错,这就是事实

相比于最后的这两件事而言,慈禧太后临死前的回光返照才是最大的讽刺,后宫不得干政,这样的话,竟然从慈禧太后的嘴里面说出来,实在是一个除了笑话之外,好像不能用其他词语来形容的事情了。

只不过慈禧所做的一切似乎都白费了,因为在1908年慈禧太后所说的最后那几句话,似乎没有一个能够应应景的,再加上自己不久后就死了,而大清王朝在不久之后也亡国了。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