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給馬皇后治腳氣

  馬大腳自打嫁給朱元璋後,一直不離不棄地跟著老公闖江湖,打江山。其間,走南闖北,跋山涉水,不僅吃盡了忍飢挨凍的苦頭,還飽受了顛沛流離,鞍馬勞頓的折磨。本來腳倒是不小,走路不成問題。無奈跑反逃亡,行軍打仗,常常是哪黑哪住,倒頭就睡,和衣而臥。鞋來不及脫,腳也顧不上洗。長此以往,那雙大腳染上了頑固性腳氣。任軍中郎醫如何醫治,都不見好轉。這期間丈夫沒少為妻子的腳操心勞神。每當妻子為自己出了個好主意,或者想和她親近之時,草根的朱元璋都會殷勤地為她洗洗腳,做做按摩,以表示關懷和親切。儘管其腳很臭,丈夫也心甘情願,樂此不彼。

  後來,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馬大腳被封為皇后。按理說皇家御醫個個醫術高超,人人家學淵博。區區腳氣還不該手到病除,藥到疾愈。然而馬娘娘的腳氣太過頑固,御醫輪番更換,方子不斷翻新。可該死的腳氣楞是不離左右。不僅讓娘娘苦不堪言,就連聖上也老是得跟著鬧心。

  有心遍訪天下名醫,可又怕為世人笑。馬娘娘貴為國母,本來一雙大腳就名揚四海,若被人知那雙大腳還患有不雅之症,豈不有損娘娘之形象。常此下去,夫妻二人又不甘心。想我天朝,泱泱大國,濟濟人才。治癒娘娘腳氣的小事都辦不妥,大明朝未免也有點太掉價了。於是皇上密令幾名心腹之人,分別南下北上東奔西走,到民間私尋暗訪,不信諾大個中國就找不到可治癒娘娘頑疾的能人和妙方。

  北上的人過長江,越淮河,一路細心留意地打聽。一天,兩人來到了徐州府,聽人說這個城市是古彭城國的遺址,自古為九州之一。霸王曾在這裡建都,劉邦曾在這裡舉事。城裡有云龍山、鳳凰山一左一右直奔二水(古黃河和古運河),楚都遺蹤,漢家陵闕令行者遊人慨嘆不已。悠悠古風,鬱郁民俗讓文人墨客流連忘返。此二人見這裡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且又為風水寶地,就認定其必然是藏龍臥虎,聚賢集能之處。看看天色已晚。他們就在城南隨便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待到明日再遍訪城裡大街小巷和周圍十里八鄉。

  二人用罷晚飯,閒極無聊就和店老闆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上了。店老闆問他們來徐何干,是尋親訪友,還是有生意經營?二人謹慎地回答,說是奉主人之命前來尋一個能治療足病的能人術士。店老闆說:"這樣說二位客官今個住小的客棧是住對了。若打聽這事還真的非我莫屬。不是我吹噓,整個徐州府絕少有人知道我老表的住處,他來無影去無蹤,神龍不見首尾。"年長的人趕緊問:"此人姓甚名誰,家住何處,可擅長治療腳氣?"

  店老闆說:"我這老表姓張,其名無人知曉。只知他叫張山人。我老表有家傳千年秘方,專治需要外敷的疑難雜症。只要貼上他的膏藥或者抹上他的藥膏不論你是風溼骨疼,跌打損傷,還是腳氣溼疹,紫斑狼瘡,那都是膏藥到病疼去,藥膏塗痼疾除。而且永不復發。至於他住哪裡,這個麼……"

  年輕的見店老闆說到要緊處,竟然打住了,就連忙追問:"他到底住哪兒?"年長的見店老闆只顧蒯頭不想說下去,就明白了。順手從腰間掏出紋銀一錠放在櫃檯上,對店老闆說道:"這些權當見面禮,等我們尋到李先生後,再當重謝。"

  店老闆見錢眼開,就將張山人的住處告訴了二人,並一再叮囑,見了此人千萬不要說是從城南客棧打聽到他的。一夜無話,第二天一大早倆公差就按著店老闆指引的反向騎著馬找將過去,出南門,經茶棚,過二十五里橋,向東十里,繞過青龍山,直到晌午時分才來到了一個叫焦村的莊子。二人也沒顧上吃飯,牽著馬就挨家挨戶地打聽起張山人的住處來。有老農遙指西面的大山說:"張山人就住在仙猴山的山窩子裡。只是先生常常出遊,此去未必就能碰到他。"

  二人謝過老農,找個陰涼處簡單地吃了些乾糧,喝了點水,稍作歇息,又翻身上馬直奔西面的大山馳去。望山跑死馬,看著沒多遠的仙猴山竟然跑了一個多時辰才到。身臨其境,才感到此山果然是個好去處。仙猴山坐落在焦村西,南北走向,蜿蜒幾十裡,頭部突然向東,眺望著東西走向的金龍山和鳳凰山。山窩朝東南,背部有山頭遮擋,寒風吹不到。迎面一馬平川向大海,院前不遠處有小溪流過,據說龍爪溝就從這條山澗發源。只是這裡的水更清澈,更歡暢。野蒺藜插得院牆爬滿了牽牛花,三間茅屋前幾棵上了歲數的龍爪松郁郁青青。好一個人間仙境,二人感嘆著就叩響了柴門。

  出來開門的是個童子,約十五六歲。見有人來訪,連忙上前施禮。年長的公差問:"先生可在否?"童子言:"吾師已出遊月餘,至今未回。"年輕的又問:"可知你師何時才能回還?"答曰:"吾師出遊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三月兩月,並無定期。"二人正在慨嘆時運不濟,來的太不湊巧之時,就聽遠處傳來了幾聲毛驢叫,童子說:"我師來也。"二人聽後喜不自勝,連忙退到一旁,和童子一起肅手恭立等候先生。一袋煙功夫,一位老者就騎著毛驢過了小橋。及近,沒等老人下驢,二人就慌著上前施禮。童子則忙著扶老者下了坐騎。

  老者見二人風塵僕僕,且又恭敬有加,就和顏悅色地將其讓進院裡,這時二人才看清老者一身粗布灰衣,白色的內衣袖子翻卷著,腳上穿著千層底的布鞋,還打著綁腿。灰白的頭髮上盤著髮髻,臉色紅潤,氣定神閒,胸前飄著幾縷白髯,二人知道今天算是遇到高人了。

  先生招呼二人在院裡一棵大樹下的石桌旁落了座,又命童子看茶。然後先生才問起二人來意。年長的就將受皇上和娘娘之命,不遠千里來尋高人出山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講給了先生。說完就跪倒在地,連聲祈求先生,無論如何都要幫他們一回,否則,難以回去覆命。年輕的見狀也跟著跪了下去。先生先是思忖著,若推辭,此二人定難回去覆命,再說君命難違,胳膊擰不過大腿。又何況洪武帝一向待民不薄,馬娘娘更是有口皆碑。罷了,我就京城走上一遭,權當藉機替百姓辦件好事。

  先生扶起了二人,回屋拿了些應帶物品,又向童子交代了幾句,然後騎上毛驢,倆公差則翻身上馬與先生一起過了小橋,出了焦村沿官道向南,經宿州,換了先生的坐騎,三匹快馬披星戴月直奔京城而去。

  不一日,到了皇都,倆公差帶著先生見過皇上和娘娘。萬歲爺見先生有神仙之風,龍心大悅,連忙讓先生趕快給娘娘診斷,此時她的腳已腫的連路都難以行走了。

  先生說:"小的不敢,娘娘的腳,我等小民真敢偷覷。"

  皇上心想,先生說的也是,男女本來就授受不親,民間尚有男人的頭,女人的腳,只能看不能摸之說。何況馬娘娘現在貴為國母,這事一旦傳出宮外如何是好?

  娘娘何許人也,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連忙對先生說道:"先生無妨,你老的年紀都可作本宮的父母了。如果先生不嫌棄本宮願拜你老為義父。不知先生意下如何?"說完又轉過臉來對皇上使了個眼色。萬歲爺馬上附和著娘娘說:"對對對,就這麼辦!"金口玉言,說一不二,到了此時誰敢反對。先生撐著膽子受了娘娘三個萬福,喝了她三杯敬茶。這才敢為娘娘診斷。

  看畢,皇上問:"娘娘之疾可根除否?"先生說:"回皇上,根除是難能根除,娘娘腳疾長年日久,且屢屢發作,行軍打仗涉水跋山,又有荼毒入侵,現已成頑固性腳疾。但經山人治過後,至少可保娘娘腳疾十年不犯,或許更長時間也未可知"

  皇上聽後一面扼腕,又一面慶幸。所幸娘娘至少十年之內不要擔心復發;所憾的是頑疾終難根除,憂患尚存。娘娘此時心知肚明,只不過不願點破皇上,以防給先生帶來不便。她趕忙對先生說:"能保持十年無恙,本宮已幸甚。義父你老就放心診治吧。"

  皇上連連說:"就是就是,能十年不犯,已屬難求。先生只管醫治就是。"

  先生又說:"娘娘之疾首次須一個療程,要經過三次才能將創面毒素清除乾淨,為此需要結痂後揭掉,再結痂再揭掉。其痛非常人能所忍受,不知娘娘可能扛住。"皇上聽後不安地看著馬娘娘,眼裡充滿了憐惜之情。馬娘娘何許人也,那是女中丈夫,巾幗英雄。區區一點小手術,怎將它放在眼裡。

  只見她連想都沒多想就大大咧咧地說:"義父只管做你的事情。這點小痛小癢,本宮不放在眼裡。"

  先生先在娘娘的腳上塗了一種暗紅色的藥膏,等腫脹消失後,又在八個腳丫的潰爛處一一作了清創處理。然後敷上了粉紅色的藥膏,大約過了五六天。看看痂老了許多,才又進行第二次手術。如此進行了三輪治療。一回回地揭痂敷藥,揭痂敷藥,娘娘均咬著牙挺過了。而且連眉頭都不皺一下。不禁讓人想起《三國演義》裡刮骨療毒的關雲長。皇上每每見此,都暗暗地豎起大拇指,稱讚娘娘沉穩堅忍,非常人所能比。先前那潰爛之處被挖去,揭去痂的鮮肉經過數次的敷藥,殺菌,消炎,長合,一次比一次見好,一次比一次的發癢。娘娘知道患處在散毒,毒盡腳疾自然而愈。

  期間,先生還開了些內服的清熱解毒去火消炎的藥方,請御醫協助治療。二十多天過去了,在先生的精心治療下,娘娘的腳已好的差不多了。馬娘娘已好久沒這麼輕鬆地穿上襪子鞋下地走路了。一旦康復,能行走自如,那心情自不必說。皇上也為之高興。

  先生見馬娘娘的腳已痊癒,心想此時不走,更待何時。於是藉機向皇上娘娘提出返程之事。皇上一再挽留,先生推說家中有要事須辦。鄰里鄉親尚有幾例疑難雜症等著他回去醫治。娘娘說:"人各有志勉強不得,況義父乃世外高人,只是不知何時再能得見?"先生說:"這事容易,有事還派人去原地找我,即可。"

  皇上龍心靈機一動,對先生說:"有一事望先生指教。"

  先生慌忙恭立問曰:"敢問皇上有何事下問?"

  "娘娘的腳疾全靠先生的神藥,不知此藥先生用何藥材配製,能否見告,讓朕也長長見識?"

  "回皇上,所需藥材皆是小人踏遍天下深山老林,荒原野嶺,才找到的,而且分別在朝夕午夜不同的時間中採就。多是奇珍異草,千年靈物。有好些東西連在下也只能辨認,不能道清其名。"

  皇上知先生的神藥秘不外傳,不便過分追問,就改口讓先生留些藥膏以備用。先生以此藥需當時配製當時用,久存失效,以及因來時過急,所帶甚少等推詞婉拒了聖上。

  皇上見先生如是說,不好過分相強,轉而欲重賞,先生弗受。只求皇上眼下大荒之年,能減去一些苛捐雜稅。開倉賑災,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洪武帝恩准。令人擬聖旨一道:各府郡,凡災害欠收之地,一律免徵稅負。地方開倉賑災,不足者由上一級官府統籌調撥。朝廷派欽差督辦。違者,斬。欽此。

  先生一應賞封不要,辭別萬歲和娘娘,出京城,沿來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回到了故里。簡單地收拾了一下,一把火燒了住處,然後帶著童子,連夜進山,再無蹤影。

  一日皇上對娘娘說:"朕真後悔,不該放張山人迴歸故里。你說十年後萬一你的腳疾再復發,如何是好?"

  娘娘笑著說:"皇上多慮了。本宮的腳已痊癒,不會再復發了。"

  皇上詫異地問:"此話怎講?"

  娘娘回答說:"張山人何許人也,山旁加個人,那是仙字。先生乃世外高人,來時已將退路想好。她將本宮的腳疾治癒,又不說明;另外,藥方藥膏一應無留。這樣就給皇上留下了日後還需要他的念想。然後全身而退。"

  洪武帝說:"朕就那麼可怕?"

  娘娘說:"想皇上殺人無數,本宮患的又是不便讓外人知曉的腳病。萬一此事走露風聲,皇上必追究下去,那時他將難逃干係。"

  皇上說:"即便他回家,朕欲找他麻煩,還不易如反掌。"

  娘娘說:"先生這會兒不定已躲到什麼深山老林中去了。中國之大,皇上去何處尋?"

  皇上問:"那娘娘為何不早說?"

  娘娘答:"先生救了本宮,本宮又認其為義父,焉能有負於他。"

  皇上雖明白了先生的神機妙算和娘娘的良苦用心,但還是對先生棄家深隱,銷聲匿跡之事有些不信。於是龍鳳間又難免一賭,賭注照舊是洗腳。

  皇上打發倆公差原路復回張山人處,只見一片灰燼,哪還有半點人影。二人回來覆命,皇上一邊感嘆張山人醫術可與華佗媲美,謀略可與自家軍師劉伯溫比肩。同時也不得不為娘娘的機敏而折服。

  當天晚上,皇上為還賭債少不了的又給大腳娘娘端了次水,洗了回腳。不過,這次娘娘腳的味道真的比過去好聞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