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读老子之十三:宠辱若惊——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博雅读老子之十三:宠辱若惊——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释意:

宠幸和侮辱都会令人精神紧张,重视宠辱的感觉像重视身体性命一样,什么是宠辱若惊?得宠者为上位,受辱者为下位,得到宠辱会紧张,失去宠辱也会紧张。所以宠幸和侮辱都会让人紧张,什么叫做重视大祸如同重视身体?我之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仅有精神的存在)我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像重视身体一样重视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这样的人,若有人像爱惜身体一样爱天下,才可以把天下交付给这样的人。

博雅读老子之十三:宠辱若惊——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心得] 老子这一章,揭示了一种人生的天人合一境界。世人的名利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我们之所以有大的祸患,那是因为我们常想到“自己”的关系。假设我们忘掉“自己”那么还有什么祸患呢。

人活在世上,无论你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仰,都很难说是为自己而活着,爱财之人为财而活着,爱欲之人为欲望的无限满足而生存,爱虚荣之人,每天看着别人眼神,总怕别人对他不够重视,这样的人生,不是可悲,可叹,可怜么。

每一天,我们都在呻呤着自己的不幸,若是自己不是那么的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我们便能天天自得其乐。如果为天下喜忧而动,便不会以一已之身之得失而郁郁不乐。

所以,如果有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为天下人服务,就可以把天下交给这样的人。

博雅读老子之十三:宠辱若惊——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大家都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正是反映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天下。”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