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詩仙李白素來以其詩之盛名為人口口相傳,其詩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之豪放狂傲,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磅礴浪漫。

與之同時代的杜甫評價他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當代學者余光中也同樣不掩盛讚: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在詩方面,李太白的“謫仙人”之名絕非虛傳,而其實在書法方面,李白亦曾留下一份傳世真跡——《上陽臺帖》。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上陽臺帖》正文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帖中有舊事

從草書風格識《上陽臺帖》

《上陽臺帖》系天寶三載時,李白所作草書作品。

賞析《上陽臺帖》前,還應從李白的草書流派及風格說起——

所謂草書,最初是不過節省筆畫,書寫潦草而興,後反倒慢慢形成書寫風格,並於漢朝自成一派,進而才劃為章草、今草、狂草等細分。到了唐時,狂草一脈出了兩位大家:張旭與懷素。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張旭草書

張旭狂草師法自然,狂逸多變。北大教授李志敏評之為:

“張旭草書如龍蚪騰宵,雄強而不失於清雅”

懷素狂草瘦勁靈動,頗得禪意。北大教授李志敏則評之為:

“懷素的草書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氣”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懷素草書

可見這二人雖皆為狂草,卻各有乾坤。張旭的草書自是恣意揮毫,連綿氣勢貫穿全篇;懷素則字字有形,落筆清晰。難怪馮班在《鈍印書要》談及草書時有云:

“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

不過李太白恰恰沿襲了張旭一脈,並深得其中奧義。

李白其人自幼便有“神童”之稱,五歲就識六甲,未及弱冠便多見詩作,果然年少成名,後去鄉遠遊,廣交天下之友,收萬千河山於心。

通常而言,有才之士亦有志,李白也如此。他與萬千躊躇滿志的才子一般懷抱仕途之夢,這才有了後來的獻賦謀仕。然而黑暗宦海始終難是堂堂詩仙所能同流之所,此後沉浮的際遇又賦予李白越發豪放不羈的處世風格。這種不羈流淌在李白的詩作中,也流淌在《上陽臺帖》的字裡行間。

是以,當初現代書畫家、文物鑑定家啟功在品鑑《上陽臺帖》時下了這樣的定義:

“用筆不循故常,天馬行空,吻合於李白詩風豪邁不羈”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李白畫像

於創作背景探《上陽臺帖》

《上陽臺帖》系一首四言詩,原文為: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據考,本帖作於天寶三載。那時,李白與杜甫、高適相約共遊陽臺觀,本欲探訪舊友司馬承禎,卻不想才驚聞司馬承禎已然羽化登仙。李白睹畫思人,有感而發,遂揮筆寫下這一份《上陽臺帖》。

說起這樁舊事中的主角司馬承禎,他為唐朝道人,自幼便無心仕途,只一心篤學向道,後曾遊歷天下名山,並隱居於天台山玉霄峰。論道,司馬承禎道行高潔;論書畫辭章,他亦頗有美名,與當時名士如陳子昂、盧藏用、賀知章等人來往頗密,並稱“仙宗十友”。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李白畫像

李白也是這“仙宗十友”之一,許是因著命中道緣,《上陽臺帖》中又隱隱有一絲仙氣縈繞其中。

“飄飄然有凌雲之態高出塵宇得物外之妙。”(元·張晏)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上陽臺帖》之精妙妙在——

觀章見陣

宏觀書法之美,在其章法之美。

所謂章法即排布整幅作品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相互呼應,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通常一字之中的點畫布置,以及一字與數字之間的關係都要處理得當。

在《上陽臺帖》中,章法之美集中體現在參差變化、牽絲映帶之上。

  • 參差變化

在書法中,章法的參差變化主要依靠布白展開,落到《上陽臺帖》中,單字大小看似無序,實則錯落有致;線條粗細流暢,併合理變幻。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圖中已標註“千萬”“非有老”

在現存真跡中,“水長”“物象”四字字跡殘缺暫且按下不提。就以第2行為例,“千”字小而“萬”字大,“非”、“有”二字小,而“老”字大。大字小字穿插排列,既避免了大字過多而顯擁擠,又不至過多留白,整體極富韻律美感。

  • 牽絲映帶

牽絲映帶在草書中同樣是不可忽略的技法之一,落到《上陽臺帖》中,最顯著的連帶就是“壯可窮”三字。濃墨的“清”字之下,一筆連帶“壯可窮”,恍惚間頗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既視感。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圖中已標註“壯可窮”

草書,尤其狂草乍聽之下自帶狂傲與恣意,但其實愈是如此,章法在其中的地位則愈發重要。《上陽臺帖》之妙少不了其章法得宜,使太白的精氣神貫穿始終,靈氣躍然。

字本與筆,而成於墨

書法中還有另一課題尤為重要,那便是“著墨”。或濃或淡,或燥或潤皆有學問。在草書中,墨法的運用相較其他書法更為豐富。

  • 濃墨為主

在《上陽臺帖》中,李白著筆主要以濃墨為主,濃墨襯布白,墨色分明,更凸顯整帖氣度。在書法賞析中,濃墨也被視為最能夠凸顯書法精神的墨法。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圖中已標註部分“濃墨”之筆

  • 漲墨修飾

於字的點畫的起始處,《上陽臺帖》可偶見漲墨的運用。漲墨起筆作為修飾,生生為扁平的字添了絲絲立體感,靈動之感自不必說。其運用猶如畫龍點睛般讓《上陽臺帖》又多了幾分意趣。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圖中已標註部分“漲墨”之筆

  • 淡墨小字

至於錯落的小字,《上陽臺帖》則以淡墨作為處理。在濃墨與漲墨間,穿插些許淡墨小字,舒緩了大片墨意所帶來的壓迫感。清朗的小字,飄飄然而欲仙使整幅作品都帶了一縷仙氣。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圖中已標註部分“淡墨”之筆

《上陽臺帖》之妙亦於著墨間,精妙的章法、點畫有意趣墨法相輔方得相成。

由後世印跋品鑑《上陽臺帖》

時至今日,《上陽臺帖》之上的印跋也是其不可分割的特色。

引首處引入眼簾為清乾隆所題的“青蓮逸翰”,然歷代品鑑家多有共識:“青蓮逸翰”此四大字題於《上陽臺帖》猶缺和諧之美,喧賓奪主,幾近敗筆。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乾隆題字:青蓮逸翰

反而徽宗在帖前隔水上所題的瘦金書 “唐李太白上陽臺”,清瘦勁朗,既不過分奪目,又足以為其添一處風景。

此外,元代書法大家張晏與歐陽玄二人亦分別以跋文、詩對《上陽臺帖》之奧妙略作點評。

除卻題字,卷前後及隔水上還多印宋、元、明、清、近代等數位名家鑑藏印。多方印跋加持下,《上陽臺帖》的價值更是不言而喻,不愧為國家一級文物中的“國寶”。

如今的這份真跡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上陽臺帖》全景圖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以書為魂

恰有暗香來

後世有人以《上陽臺帖》為魂,取字帖中的墨氣,與縈繞其中的禪意,特調香水,名曰【松煙黛墨】:

前調:金橘香調

中調:焚香萃取、水墨調

尾調:荷花、雪松、廣藿香、麝葵籽、白麝香、琥珀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松煙黛墨】產品圖

初穿此香,迎面微甜帶酸的東方柑橘香,入鼻猶如抬頭看見夏日枝頭盛放的白花。白花下,來人相視一笑,恰似故人歸。將前調取名【

一見如故】想來許是取此意。

前調散畢,焚香混合著水墨調漸起。彷彿置身於舊書房,本本古籍夾帶著舊時光的味道,一縷嫋嫋線香飄起,與瀰漫在空氣中的墨香交織出一股書卷氣。中調取名【書卷墨香】倒是貼切。

尾調名為【仙氣禪意】,白麝香打底,雪松的木質調帶著絲絲涼意悄然散開,中間還捎帶夾雜了些許琥珀特有的松脂味,廣藿香的微苦對沖白麝香的微甜,取得了微妙的平衡。恍然間,就像偶遇山林小屋盤坐的禪師,微風輕拂,不顯眼的蓮花花香,香遠益清。

最後,謹以歐陽玄題詩做結:

唐家公子錦袍仙,文采風流六百年。可見屋樑明月色,空餘翰墨化雲煙。

先看為敬!現世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