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想一睹《蘭亭序》真跡,為此提出發掘乾陵,結果被總理制止

郭沫若想一睹《蘭亭序》真跡,為此提出發掘乾陵,結果被總理制止

1958年冬天的一天,由於乾陵附近的西蘭公路毀壞,當地政府便號召附近老百姓進行修繕。因為修路石料不夠,農民賀社社等人便到梁山上放炮炸石頭,具體地點就在無字碑向北1000米處的梁山北峰東南坡。前兩炮都沒有任何異常,可第三炮過後,炸出來幾塊條石。

這些石頭不像天然的,有的隱約有開鑿的痕跡。“莫非找到了乾陵墓道?”此事非同小可,想到了這裡,賀社社立即去了乾縣縣政府報告。當年12月4日,一批考古專家來到乾陵實地調查,原來賀社社等人真的意外發現了乾陵墓道入口。

郭沫若想一睹《蘭亭序》真跡,為此提出發掘乾陵,結果被總理制止

乾陵墓道的位置確認後,陝西省立即組織考古專家成立“乾陵發掘委員會”。大家都知道,郭沫若是著名考古專家,當他得知乾陵墓道被意外發現後,第一時間來到現場勘查。當確定是乾陵地宮墓道後,郭沫若激動萬分,他對身邊陪同人員說:

“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保存在墓室裡。說不定裡面就有武則天的《垂拱集》,甚至還有王羲之的《蘭亭序》。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在郭沫若的提議下,陝西文化部門向國際提交了《乾陵發掘計劃》,結果被周總理否決。總理在計劃書上批示,“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

郭沫若想一睹《蘭亭序》真跡,為此提出發掘乾陵,結果被總理制止

1973年,郭沫若再次向國家提出發掘乾陵,還是遭到否決,“十年之內不可發掘帝王陵。”那麼,郭沫若為何如此渴望發掘乾陵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渴望能一睹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的真跡。

《蘭亭集序》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它是王羲之在47歲時和一群朋友在蘭亭聚會時,即興之作。“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蘭亭集序》是無數書法家仰望的高山,更是歷代書法家追溯的根源,當然是絕世珍寶。

郭沫若想一睹《蘭亭序》真跡,為此提出發掘乾陵,結果被總理制止

也許寫得太好了,王羲之對這件作品也非常滿意,後來再寫也達不到這種境界,他為此感嘆道:“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蘭亭集序》寫完後,王羲之把它當作的傳家寶,一直傳到七世孫王法極。王法極出家當了和尚,他把《蘭亭集序》帶到了寺廟裡。

再後來,王法極去圓寂前夕把這個傳家寶交給了弟子辨才和尚,而辨才和尚對書法也很重視,他深知《蘭亭集序》的價值,為此專門在房間樑柱上鑿了一個洞,將它藏在裡面。種種原因,最終《蘭亭集序》被痴迷書法的唐太宗獲得,並留下了“蕭翼計賺蘭亭”的傳說。

郭沫若想一睹《蘭亭序》真跡,為此提出發掘乾陵,結果被總理制止

據說,唐太宗死後,《蘭亭集序》真跡作為陪葬品放入昭陵地宮裡。不過,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掘了,結果沒有發現《蘭亭集序》。於是,《蘭亭集序》藏在乾陵地宮裡,逐漸被史學界所認可,這也就是郭沫若為何希望發掘乾陵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