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會女排主力陣容 形成的始末

郎導第二次(2013年)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後,就未雨綢繆,從長計議,開始著手構建中國女排的攻防體系和框架核心結構,開始有針對性的選拔優秀球員充實到國家隊,開始著力打造中國女排的主力與主打陣容。

一,女排完成新老交替及主力陣容逐步形成到成型的過程。

1,2014年新人朱婷、袁心玥、楊方旭參加世錦賽,奪得亞軍。

2,2015年張常寧、丁霞、王夢潔、林莉、顏妮等加入中國女排,同朱婷、袁心玥等參加世界盃,奪得冠軍。

3,2016年新人龔翔宇參加奧運會,同朱婷、袁心玥、張常寧、丁霞、顏妮、楊方旭、林莉等一起,勇奪冠軍。

4,里約奧運會後,主攻惠若琪、副攻徐雲麗、二傳魏秋月、接應楊方旭相繼退役。2018年主攻補進了李盈瑩,副攻補進了楊涵玉、王媛媛、胡銘媛,二傳補進了姚迪,接應上了老將曾春蕾。

5,2018年朱婷、張常寧、李盈瑩、劉曉彤,袁心玥、顏妮、胡銘媛、楊涵玉,龔翔宇、曾春蕾,丁霞、姚迪,王夢潔、林莉參加了世錦賽,獲得季軍。

6,2019年世界盃在18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劉晏含、鄭益昕、王媛媛,減去了胡銘媛。

從以上新老交替,陣容演變,結構調整的進程來看,早在2015年世界盃就初步形成了今天中國女排主力陣容的框架,2016年奧運會得以成型,2018年世錦賽確定為主力主打陣容,2019年世界盃上完善並進行了東京奧運會前主力陣容在大賽上的預演,效果非常好,用郎導的話講:進步顯著,專注力強,配合默契,打法流暢。

二,東奧會女排主力陣容組成及陣型的特點。

世界盃出戰的主力陣容就是中國女排出戰東京奧運會的主力陣容,即主攻:朱婷、張常寧,副攻:袁心玥、顏妮,二傳:丁霞,接應:龔翔宇,自由人:王夢潔。

這套陣容具有攻防兼備,攻守平衡,配合默契,技戰術嫻熟,節奏與速度感好,打法流暢,整體最優,實戰能力最強的特點,目前,已完全融入了攻防體系,是中國女排東奧會上攻城掠地、攻堅克難的最主要的力量。

主攻線:朱婷與張常寧強手配搭,優化組合,優勢互補,攻防兩端互相支撐,相得益彰;副攻線:袁心玥善於進攻,網前威武霸氣,極具威懾力,去年進步明顯,世界盃表現極佳,顏妮又是雙料世界最佳副攻,擅長攔網,是網上長城;接應龔翔宇防守一傳串聯保障、右翼進攻、攔網等,是場上的多面手,攻防中的潤滑劑;二傳丁霞是世界盃最佳二傳,傳攻組合配打多年,視野開闊,調整球到位,打球有激情,是場上戰術組織的核心,同時丁霞還有丁接應,暴力二傳,拼命三郎的美稱;王夢潔是世界盃最佳自由人,作為防守與一傳體系的中間力量,在一傳防守補位救球等方面,有很好的擔當。

三,備戰中的中國女排及主力陣容。

眾所周知:一支隊伍要打贏,必須要有自己的主要力量,要有深厚的板凳基礎,主替差距少,打球的人多。

當下,中國女排正全力以赴的備戰東京奧運會,就是圍繞打贏比賽這個總目標來進行的。一切的賽訓與調整,都是為了服務於這個總目標,都是為了更細緻的補強與完善這個最強陣容,都是為了再度提升這個陣容的整體攻防能力與深度配合。這裡面,在賽訓安排上主力陣容七仙女的機會要多些,因為奧運會比賽的主打、打關鍵仗及打贏,主要還是要以七仙女為主,以七仙女+為輔助。

奧運會是強者的對話,不是鍛鍊新人的場所,尤其是進入淘汰賽階段,勝者進一步,負者就回家。不容有失,不允許有絲毫的懈怠,更不準有場外的雜音干擾,必須最強陣容出戰,使出看家本領與之較量,這事關乎國家榮譽,打贏是唯一的目的。

中國女排的最大優勢在整體,七仙女主力陣容正是這一整體優勢的具體體現。最大的短板在替補,尤其是副攻、接應與二傳。當前,郎導多年以來一直精心為東奧會打造的七仙女主力陣容,已日趨成熟完善,2019年世界盃上又經歷了考驗,為東奧會模擬進行了預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信中國女排在賽訓與備戰中,在郎導和教練組的率領下,必會排除干擾,從難從嚴,刻苦訓練,精益求精,繼續升級女排整體實力,上臺階,上水平。加油!


東奧會女排主力陣容               形成的始末



東奧會女排主力陣容               形成的始末



東奧會女排主力陣容               形成的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