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的經濟發展到了什麼水平?

michelle濛濛

傳統意義上的地理劃分,蘇北包括徐州、宿遷、連雲港、鹽城、淮安五個地級市。



蘇北地區總面積5.23萬平方公里,佔江蘇省總面積的49%;人口約3040萬,佔江蘇省人口的38%。但是其經濟總量佔江蘇省的比重卻少得多。

蘇北五市的GDP分別是徐州6606億元、鹽城5083億元、淮安3387億元、連雲港2640億元、宿遷2611億元,合計20324億元,佔江蘇省全年GDP859000億元的比重是23.7%。相對於49%的面積和38%的人口,23.7%的經濟比重顯得有點低。

2017年,蘇北地區人均GDP約為6.7萬元,而同期,江蘇全省的人均GDP約為10.72萬元。也就是說,蘇北五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只相當於將江蘇全省平均水平的63%。

但如果把眼光放到全國,蘇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差。蘇北五市中,GDP最高的徐州達到了6600億,最低的宿遷市也超過了2600億元。這樣的體量,即使放在廣東和山東也並不小。

徐州的經濟體量如果放在廣東,他可以排在東莞之後,位居全省第五名;宿遷市的經濟體量在廣東,你也可以排在珠海汕頭之前,位居全省第九位。我們驚奇的發現,作為中國第一大經濟省份的廣東,還有8個地級市的GDP低於2000億元,其中有三個地級市竟然低於1000億元。

再來和山東的地級市對比一下。

蘇北最強的徐州放在山東,可以位於濟南之後、濰坊之前,排名第四。即使經濟體量最小的宿遷,也可以超過山東的棗莊、日照和萊蕪3個地級市。

和中國經濟總量排名第一的廣東和第三的山東相比,蘇北的經濟體量上不落後,那麼和其他廣大的中西部省份比,蘇北的經濟水平應該算比較高的了。

我們再來看蘇北五市的人均經濟水平。蘇北五市中徐州、鹽城的人均GDP超過了7萬元,淮安接近7萬元,只有連雲港和宿遷偏低,只有5萬多元。

即使和經濟發達的浙江省相比,徐州、鹽城和淮安的經濟水平並不比浙江省南部的台州、金華、溫州差。

至於和安徽北部、山東南部的地級市相比,蘇北五市的經濟水平高多了。安徽北部的幾個市人均GDP都還在兩三萬元的水平,山東南部稍微好一點,但也只有四五萬的水平。

因此,蘇北五個地級市,無論是從經濟總量還是從人均經濟水平來看,放在全國來看,都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之所以外省人對蘇北地區的印象停留在貧窮和欠發達,是因為蘇南地區的經濟水平太過耀眼了,相比之下蘇北就暗淡了許多。這也就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的真實寫照吧。


紅谷新視界

蘇北的經濟,比起蘇南可能還有一點差距。但放在全國,可以說已經排在很前的位置了。

有個笑話:“當你坐車經過安徽與江蘇的交界處,閉上眼睛感覺平穩的是在江蘇。如果感覺顛簸,那肯定是到了安徽。”

我們先來了解下蘇北。傳統上,蘇北被認為包括徐州、揚州、宿遷、泰州、淮安、南通、鹽城、連雲港。其中,徐州是最大的城市,也是江蘇省四大城市之一。宿遷市是戰國百強地級市。泰州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園林城市。

2015年蘇北八個市的經濟總量達到2.78萬億,超過四川省全省的經濟總量。而四川省有18個地級市。蘇北8個市的經濟總量超過四川省,與河北省總水平差不多。

人均方面,蘇北人均GDP達到6萬元,接近廣東省,在全國位列11位。

那麼為什麼大家會質疑蘇北的經濟實力呢?這是因為長久來,蘇北都生活在蘇南的“光環陰影”下。江蘇的經濟,在全國排第二,其中蘇南創造五分之三,蘇北創造了五分之二。在省內,蘇北的經濟水平可能稍遜一籌,但是放在全國,蘇北的經濟很有競爭力!

而蘇南的經濟優勢,有很大程度上市由於政策傾斜造成的。改革開放以後,江蘇首先把發展重點放在了沿江的蘇南地區。造成了“南富北窮”的局面。但是近年來,政策已經明顯向蘇北傾斜了。江蘇省內已經充分重視起蘇北的發展。


大貓財經

按照最新分法,江蘇分為三大板塊:蘇南,主要是沿江南部的五個城市,包括蘇錫常加南京、鎮江;蘇中,主要是三個地區,具體是:南通、揚州和泰州;蘇北,其他地區都被稱之為蘇北,包括徐州、淮安、鹽城、連雲港和宿遷。

但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似乎這樣的分類已經越來越不清晰,越來越不能代表江蘇經濟的實際水平。因為,蘇州、無錫和南京三地的經濟是遠遠超過其他地區的,也是其他地區無法相比的,要想趕超這三個地區的經濟,估計短期內不會有任何進展。

而長期被稱作蘇北或蘇中的南通,近年來的經濟發展速度突飛猛進,不僅早就超過了稱為蘇南城市的鎮江,也超過了曾經被稱作“小上海”,八十年代因為輕紡工業發達而紅遍全國的常州。同時,蘇北的徐州,一直是江蘇的經濟大市,排名也一直靠前,鹽城的經濟,近年來發展也很快。處於蘇中地位的氣話和泰州,則經濟發展水平也一直處於中游水平。真正比較差的地區,是宿遷、連雲港以及由於面積和人口比較少的鎮江。

這也意味著,被稱作蘇北的經濟,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特別是江蘇省推動的蘇北戰略中,已經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除與蘇州、南京和無錫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之外,其他地區之間在經濟發展方面已經很難再有蘇北蘇南之分,特別是南通經濟的突飛猛進,已經讓江蘇的經濟格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曾經被穩定之為不可逾越的蘇南經濟,隨著南通先後趕超了鎮江和常州,也變得優勢越來越小。

蘇北,已經不是那個傳統意義上的蘇北,蘇南,雖然還具有傳統意義上的特徵,但特點也已經越來越不明顯,經濟龍頭的含金量在下降,蘇北趕超蘇南,也不再是一個不可談及的話題。


譚浩俊

鹽城的,目前有高架,高鐵在修建中,房價均價10000左右,發展中的城市,江蘇的城鄉結合部,盛產農作物,我們一般也喜歡吃自己長的穀類、蔬菜、包括飼養的家禽,吃不完的呢就有專門收購的人來收購,收購到大城市去賣...

  1983年,撤銷鹽城地區和鹽城縣,建立省轄鹽城市。全市下轄東臺、大豐2個縣級市和建湖、射陽、阜寧、濱海、響水5個縣,市區下設鹽都區、亭湖區、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南新區。全市土地總面積1.7萬平方公里,年末戶籍人口816.12萬人,常住人口748.18萬人(市區人口達162萬人),是江蘇面積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

  鹽城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城市。鹽城位於黃海之濱,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至今已有2100多年曆史,是中國唯一以鹽命名的地級市。滄海桑田,海鹽文化成為鹽城的文化之根。鹽城曾經是一方紅色聖地,“陝北有個延安、蘇北有個鹽城”,這裡成為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鹽城人傑地靈,古有陳琳、陸秀夫、施耐庵,近有胡喬木、喬冠華、王贛駿等一批傑出人物。
  鹽城是一座生態獨特、資源豐富的城市。市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16萬,是江蘇面積第一、人口第二的城市。這裡是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在沿海灘塗上建有麋鹿和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袤的溼地,蒼茫的灘塗,鶴舞鹿鳴,為大家提供了一個遠離喧囂、迴歸自然的好去處。鹽城擁有全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塗、最廣的海域面積,沿海灘塗面積45.53萬公頃,佔全省沿海灘塗面積的70%,現在每年還在以2萬畝的速度向大海延伸,是國家重要的後備土地資源開發區,沿海發展的空間十分廣闊。

  鹽城地處北緯32°34'~34°28',東經119°27'~120°54'之間。東臨黃海,南與南通市、泰州市接壤,西與淮安市、揚州市毗鄰,北隔灌河與連雲港市相望。鹽城有著得天獨厚的土地、海洋、灘塗資源,是江蘇省土地面積最大、海岸線最長的地級市。全市土地總面積1.70萬平方公里,其中沿海灘塗面積45.53萬公頃,佔全省沿海灘塗面積的70%;海岸線長582公里,佔全省海岸線總長度的56%。目前,射陽河口以南沿海地段還以每年1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被稱之為“黃金海岸”,是江蘇最大、最具潛力的土地後備資源。

  【歷史沿革】
  鹽城是中國東部沿海開發利用較早的地區之一。20世紀70年代以後,阜寧施莊鎮東園遺址、東臺市溱東鎮開莊遺址、阜寧縣板湖鄉陸莊遺址等為數眾多的古人類活動遺存證明,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黃海之濱,淮河兩岸,射陽湖畔,已有鹽阜人民的遠祖在這塊狹長的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孕育了鹽城的遠古文明。
  戰國時期,先民們利用近海之利“煮海為鹽”。秦漢時代,境內“煮海興利、穿渠通運”,鹽鐵業相當發達,當時這裡人口較多,使用鐵製農具和牛耕技術比較普遍。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朝廷將古射陽縣東部靠黃海的一部分劃出來單獨設縣,因這裡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運鹽的鹽河,故稱鹽瀆縣。其時有縣無治,由射陽丞(今寶應縣)代管。東漢時,富春人(今浙江富陽市)孫堅,因討平許昌、許韶父子農民起義軍有功,出任鹽瀆丞,他是見之於史書的最早的鹽瀆縣丞。他的次子孫權,後來當了吳王。三國時,曹操令江淮民西遷,廢鹽瀆縣。300多年後,西晉(265~317)復縣。東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鹽瀆因“環城皆鹽場”而更名為鹽城,鹽城成為名副其實的產鹽之城。鹽城因“鹽”置縣,因“鹽”興城,在以後漫長的時間裡,鹽城的海鹽生產無論是技術,還是產量、質量,在海鹽生產歷史上都獨領風騷。鹽城以海鹽文化著稱於世,海鹽文化是這座城市文明的根基和靈魂。


  北齊(550~557)時於鹽城設射陽郡,陳時改為鹽城郡。隋大業末年,江淮農民起義軍領袖韋徹據鹽城稱王立射州,分為新安、安樂兩縣。唐初,廢射州(直至清末,境內未設過州、郡),復置鹽城縣。唐朝時期,鹽城曾是長安與海外交往的要津之一。日本僧人粟田真人、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即晁衡)、新羅國太子金士信等,均由射陽河口登陸,西去長安。宋代,鹽城屬楚州,岳飛和韓世忠、梁紅玉夫婦在鹽城一帶抗金。六朝屬河南省。元末張士誠率鹽民起義,建立大周政權,前後堅持了14年,是震撼和瓦解元朝腐朽統治的一支重要力量,最後在平江(今蘇州)稱吳王。明初,鹽城屬應天府,朱元璋“洪武趕散”(古稱“紅巾趕散”),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杭州等地4000餘無田農戶遷往江北,一部分落戶鹽城。清初,先屬江南省,後劃歸江蘇省。南通人張騫廢灶興墾,又遷來一部分啟海棉農。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阜寧縣。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東臺縣。
  民國期間,境內先後設江蘇省鹽城第十行政督察區、鹽城行政督察區,第六行政督察區。鹽城區轄鹽城、東臺、阜寧、興化4縣。
1940年10月,東進北上的新四軍與南下的八路軍在白駒獅子口會師,成立了華中總指揮部。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從此,鹽城成為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心臟。華中黨校、抗大五分校、魯藝華中分院,在鹽城為黨培養了大批抗日干部和藝術人才。劉少奇、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戰鬥足跡。

  1941年9月,成立鹽阜區行政公署。轄鹽城、鹽東、建陽、阜寧、阜東、淮安、漣水7縣和漣灌阜邊區辦事處。次年,漣灌阜邊區改建射陽、濱海2縣。1947年10月底,鹽城獲得解放;1948年上半年,全鹽阜區回到了人民懷抱,成為解放戰爭的大後方,為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勝利,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貢獻。
  1949年4月21日,鹽城專區轄鹽城、射陽(由原阜寧、鹽城的串場河以東,射陽河以南的部分地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合德鎮)、建陽(由原阜寧、鹽城的串場河以西及皮岔河以北的地區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湖垛鎮)、阜寧、濱海(由原阜寧、漣水、灌雲3縣各一部分地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東坎鎮)、漣東(為原漣水鹽河以東的部分地區,縣人民政府駐大程集)、淮安7縣。專員公署駐鹽城鎮。
  1950年1月11日,原泰州專區的東臺、臺北2縣劃歸鹽城專區。同年撤銷漣東縣,併入淮陰專區的漣水縣。
  1951年7月11日,臺北縣改名為大豐縣,建陽縣改名為建湖縣。鹽城專區轄8縣。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設鹽城專區。鹽城專區轄鹽城、東臺、淮安、濱海、射陽、阜寧、大豐、建湖8縣。
  1954年,將淮安縣劃歸淮陰專區。鹽城專區轄7縣。

  1966年,以濱海縣中山河以北地區設響水縣(駐響水鎮)。鹽城專區轄8縣。
  1970年,鹽城專區改稱鹽城地區,轄鹽城、濱海、阜寧、射陽、建湖、響水、大豐、東臺8縣。
經國務院批准,1983年,撤銷鹽城地區和鹽城縣,建立省轄鹽城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鹽城鎮升格為鹽城市城區,鹽城縣改名為鹽城市郊區。鹽城市共轄響水、濱海、射陽、阜寧、建湖、大豐、東臺7個縣和鹽城市城區、鹽城市郊區2個區。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東臺縣,改設東臺市。鹽城市共轄1市6縣2區。
  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鹽城市郊區,設立鹽都縣。同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大豐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大豐市。
  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鹽城市城區更名為鹽城市亭湖區;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市鹽都區。
  2010年,鹽城市下轄東臺、大豐2個縣級市和建湖、射陽、阜寧、濱海、響水5個縣,以及鹽都、亭湖2個區。全市土地總面積1.7萬平方公里,年末戶籍總人口816.12萬人,常住人口748.18萬人(市區人口達162萬人),是江蘇面積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

  【自然資源



  海洋和灘塗資源 鹽城擁有豐富的灘塗海洋資源,沿海灘塗面積45.53萬公頃,其中潮上帶1677平方公里,潮間帶1610平方公里,分別佔全省的67%、64.6%、60.8%。隸屬於東臺、大豐、射陽、濱海、響水等縣(市)的沿海灘塗,近期可供開發利用的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
  岸線港口資源 鹽城市海域位於江蘇沿海中部,海岸線總長582公里,佔江蘇省的56%,深水岸線70公里。海域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其中內水面積1.21萬平方公里,領海面積6753平方公里,沿海海域是中國唯一無赤潮的內海水域。沿海陳家港距連雲港27海里、日照港59海里,集、疏、運條件比較優越,為二級航道,國家二類開放口岸。大豐港北距青島港210海里、連雲港120海里,東距日本長崎港460海里、韓國釜山港465海里,南距臺灣基隆港620海里、上海港280海里,是國家對外開放一類口岸。濱海港地處江蘇沿海中部、連雲港與長江口之內,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10米等深線離岸最近處為1.215海里,深水直通大海,可建5萬噸~10萬噸級碼頭泊位,是江蘇沿海水深條件最好的岸段之一。射陽港現擁有千噸級碼頭5座,並開通了集裝箱內河支線,港口年吞吐能力可達530萬噸。
  石油天然氣資源 已探明石油天然氣蘊藏量達800億立方米,預計總儲量達2000億立方米,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陸上最大的油氣田。沿海和近海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黃海儲油沉積盆地,居全國海洋油氣沉積盆地第二位,有著廣闊的勘探開發前景。

  生態旅遊資源 市域東部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被列入世界重點溼地保護區,溼地保護區內建有世界上第一個野生麋鹿保護區和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為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成員。市域西部地處裡下河地區腹地,大縱湖、九龍口、馬家蕩等湖泊水域面積近百平方公里,為典型的瀉湖型湖蕩溼地,原始生態環境保存較好,被譽為“金灘銀蕩”。全市現有景點40多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點)4個。

  • 鹽城市氣候概況
  •    鹽城市位於江蘇沿海中部,瀕臨黃海,與南通市、泰州市、揚州市、淮安市、連雲港市接壤,境內分為3個平原區:黃淮平原區、裡下河平原區和濱海平原區。黃淮平原區位於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其地勢大致以廢黃河為中軸,向東北、東南逐步低落。裡下河平原區位於蘇北灌溉總渠以南,串場河以西,本平原區四周高、中間低。濱海平原區位於灌溉總渠以南,串場河以東,大致從東南向西北緩緩傾斜。鹽城河流眾多,水網密佈,大致以廢黃河為界,分為淮河水系和沂沐泗水系。前者流域面積13700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91.4%。主要河流有蘇北灌溉總渠、射陽河、黃沙港、新洋港、通榆運河、串場河、灌河等。 鹽城歷史久遠。秦代屬東海郡;漢武帝時期建鹽瀆縣,這是鹽城置縣的開端;東晉改名為鹽城,康熙年間劃歸江蘇省。鹽城歷史上鹽、漁、農業較為發達,尤以產淮鹽著名。先秦到清代中葉,淮鹽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財源之一。鹽城的手工業也頗為發達,明清時期的建湖周氏冶鐵、李氏花炮,東臺曹氏木雕、唐氏羽扇以及濱海的泥彩塑,大豐的西團發繡和東臺安豐的木芙蓉織品等,在江淮之間是負有盛名的。

       鹽城屬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且海洋性暖溼季風氣候明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冷暖有常、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3.9-14.5℃。年降雨量980-1100毫米,平均日照時數為2241-2390小時,無霜期209-218天。

  • 部↑


    直線心電圖

    首先我是一個鎮江人,鎮江雖然也是蘇南四市之一,但是鎮江卻是這四個中最小的一個,提到蘇北經濟,不得不說這幾年蘇北的經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蘇南的發展其實還是主要以上海生活圈為依託,也就是說,蘇南相較於蘇北更佔地利,但就未來的發展而言,個人認為蘇北更具潛力。蘇北未來的發展潛力我認為不下於中西部一些省會。

    首先從基礎條件來講:

    一:有地(蘇北地區幾乎都是平原)

    二:有水(蘇北有河、有大湖、臨海)

    三:有人口(大約有5500萬人)

    四:有文化底蘊(都是有歷史背景的文化名城)

    五:基礎教育發達(南通考生考爆全省)

    從蘇北經濟發展上來看,蘇南產業升級到了瓶頸時期,改革開放以來,省內第一次開始真正重視蘇北的發展:

    一:高鐵上馬,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蘇北之前交通落後全國平均水平30年。

    二:對口幫扶,蘇南的部分產業轉移,雖然不是核心產業但是蚊子腿也是肉啊。

    三:這也是最為本質的原因,省內現在的思路是加強南京的中心地位,逐漸把蘇北納入自己的腹地,發展蘇北就相當於加強了南京的中心地位。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能有所幫助,謝謝~


    宇說科技

    傳統上講蘇北地區包括徐州、連雲港、鹽城、淮安、宿遷、南通、揚州、泰州八個城市。

    在江蘇省,這幾個城市在經濟上都處在末位,但是別忘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江蘇經濟在全國是名列前茅的位置,她以僅佔全國1.1%的土地,生產出了佔全國13%還多的GDP。而且,蘇北的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他們說蘇北窮,是因為有偏見,不理解。


    徐州古稱彭城,為華夏九州之一。地處南北方過渡地帶,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向來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和商賈雲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鄉,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是全國重要的交通和鐵路樞紐,能源基地和工業基地。 徐州是蘇北最大城市,是國務院批准的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是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個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現為第二亞歐大陸橋東端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城市。



    連雲港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十大幸福城市、江蘇沿海大開發的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城市、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 、《鏡花緣》《西遊記》文化發源地、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首個節點城市 、絲綢之路經濟帶東方橋頭堡、 國際性港口城市、中國十大海港之一。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擁的城市。素有“東海第一勝境”之稱。 這裡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擁有江蘇省大面積濱海溼地、海洋灘塗,境內通榆運河、生態漁業發達,自古以來就享有“魚米之鄉”之稱。



    鹽城地處裡下河水網地區,市區河流縱橫交錯,蜿蜒曲折,數量眾多,水鄉特色顯著,號稱“百河之城”。 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市。江蘇正在將經濟重心從沿江轉移到沿海上,而鹽城正處於江蘇沿海的中心位置,擁有優良的深水港。並且,作為距離上海很近的城市,在蘇通大橋開通後,鹽城進入了上海2小時經濟圈,再加上杭州灣大橋的建立,鹽城與上海以及浙江的關係更加緊密。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坐落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境內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與揚州等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 淮安人傑地靈。是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志的故鄉,也是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李源潮同志的故鄉。


    宿遷位於江蘇省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也是淮海經濟圈、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宿遷是江蘇省最年輕的地級市,2014年國民生產總值(GDP)達到1930.68億,位列中國地級以上城市百強。

    宿遷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古稱下相、宿豫、鍾吾,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宿遷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市、聯合國環保節能新型示範城市。是中國酒都,洋河、雙溝兩大名酒出產於此。2012年8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酒業協會授予宿遷"中國白酒之都"的稱號。


    南通,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 ,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北上海,古稱通州。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東抵黃海,南望長江,與上海、蘇州燈火相邀,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 ”,被譽為“北上海” 。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

    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入選“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4年5月,南通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認證委員會授予全球首個“世界長壽之都”。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揚州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商業昌盛,人傑地靈。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是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有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也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泰州,簡稱"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北翼,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吳楚越之韻,匯聚江淮海之風。千百年來,風調雨順,安定祥和,被譽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這裡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之盛,素冠淮南"。王艮、劉熙載、施耐庵、鄭板橋、梅蘭芳是泰州文化史上的傑出代表。是承南啟北的水陸要津,為蘇中門戶,自古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是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泰州所轄縣市(區)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百強縣,同時泰州也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威武,蘇北!很快,騰飛!


    痞子高

    江蘇無弱市!看看江蘇2017年GDP排名圖


    雖然墊底的幾座城市都是蘇北城市,與蘇南的差距還是相當巨大的。但是蘇北的徐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和宿遷五市的經濟總量加起來,總量還是超過了2萬億,和江西、廣西相當。

    當然,蘇北的人均產值並不高,還需提升。不過,在全國範圍內來比,還算是不錯的了。


    如經濟最差的宿遷,2017年其產值為2610億,人口為480多萬;而甘肅省會蘭州,其產值為2445億,人口為400萬。也就說,宿遷的人均產值其實不比蘭州差多少。

    再如徐州,其產值為6605億,人口為870萬;而河北省會石家莊,其產值為6558億,人口為1078萬。也就說,徐州無論總量還是人均都高於石家莊;人均甚至還高於河北第一的唐山(總值7012億,人口1024萬)。所以說,蘇北不窮,經濟上在全國屬於中上水平。


    此外,蘇北的工業基礎不差,徐州有徐工集團。而且徐州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連雲港也是我國重要的港口,是第二亞歐大陸橋的東端(西端是鹿特丹),因此蘇北的交通也不落後。


    這些歷史要讀


    京滬漢穗深


    一,傳統意義上的蘇北八市,即長江以北的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南通,泰州,揚州八個城市。江蘇省內雖然有蘇中一說,蘇中就是去掉後面幾個城市,但沒有得到廣泛認可,對於外省人來說,好像只說蘇南蘇北。確實,在江蘇省,這幾個城市窮,跟蘇南相比較有很大的差距,至今蘇北沒有一個,經濟過萬億的城市。



    二,在省內,蘇北確實落後,但是蘇北在全國可不是個落後地區的。蘇北在經濟上省內是墊底的,但是,江蘇以僅佔全國1%的土地,生產出了佔全國10%還多的GDP,還是,挺厲害的,蘇北八市雖然佔江蘇的五分之二,但江蘇省內13個地級市全部進入前100名(全國共計333個地級城市),也就是蘇北全部的城市都在百強內。並且江蘇最弱的宿遷2016年經濟總量就能達到2200多億。這是什麼概念——大體上相當於安徽的1/10吧,把宿遷放在河南能排18個地級市裡面的前5名,放在安徽、江西等省,妥妥的前三名。

    三,蘇北老大哥徐州經濟總量6605
    億,全國排名30名左右,看上圖安徽省的也就合肥市,有得一拼。徐州超過了全國近90%的地級城市。把徐州的經濟總量放在27個省會城市中,2017年經濟總量中只有11個省會的經濟總量超過徐州排在徐州之後的省會有哈爾濱、瀋陽、長春、石家莊…牛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了估計。
    徐州居然能在所有省會中排名中等偏上!

    四,人均GDP,蘇北是4.8萬元人民幣,除了不如京津滬,廣東,山東,福建,浙江,遼寧,還有內蒙古外,遠超其他省份的兩萬多三萬多。所以也就省內嘲笑蘇北,覺得蘇北窮,放眼全國,蘇北可不窮啊!


    戈巴迪

    一直聽人說蘇北窮,後來才知道,蘇北真不窮,要怪就怪它同省的蘇南兄弟太厲害,形成了對比,要知道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世人說它窮更多是相對於蘇南來說的,要知道江蘇十三市都是全國百強市,連最窮的宿遷都和西部有些省會城市有一拼。



    江蘇全省經濟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廣東,相比廣東來說,江蘇的經濟發展水平其實更加均衡,貧富差距不是太大。蘇北主要有五個城市,徐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宿遷,其中徐州實力最強,位居全省第五,超過了蘇南的常州和鎮江,隨著江蘇對蘇北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再加上蘇北交通建設的全面發力,蘇北不久經濟水平將更強一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