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在斯巴魯官方紀錄片「LAUNCH CONTROL」中曾經出現過這麼一幕: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一輛WRX STI出現引擎蓋出現閉合故障,在比賽過程中直接掀起擋住了擋風玻璃。在視線嚴重受阻的情況下,駕駛員幾乎等於閉著眼睛開車了。但是最終在領航員結合路書的指引下完成了比賽,儘管賽後成績不理想。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路書的神奇之處,不少車迷大略體會過。首屈一指的賽車遊戲《DiRT Rally》中,其首席設計師Jon Tucker以最接近現實的駕駛方法還原到遊戲當中。遊戲中,音響中不斷傳出「Left Five into Right Three」等等指令時,擅長英文的不用費神去看圖標,把自己當成車手,接受領航員的口語指令往往能快上數秒時間。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DiRT Rally》中以圖表方式表達轉彎角度再直觀不過,現實比賽也是如此。通過賽前不封閉賽道的低速堪路,調整主辦方給的標配路書,記下最佳路線、障礙物和路況等信息。


數字1~6根據車隊習慣,能夠表示彎道的緩急,亦能表示以幾檔入彎。通過賽段的重複比賽不斷完善出「終極版路書1」、「絕逼不改路書2」等版本,以達到更短的成績。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題外趣聞:在頂級的國際拉力賽WRC中,2011年第一個分站賽——瑞典站,索爾格所駕駛的福克斯嘉年華堪路時,在一條限速80km/h的路段上時速達到112km/h。按照瑞典的法律,被判吊銷駕照。


組委會為其爭取了48小時的緩刑期,48小時後賽事到了最後的加分賽段,由車手索博格和領航員對調位置,領航員開著WRC賽車完成了比賽,最後獲得第五名的成績。(連車手的副駕都不是善茬啊。。)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路書分為英式/歐式兩派,英式數字1代表能以更快速度通過的全速彎,6則代表急彎;歐式反之。


當然,這是最基礎的路書設定。如你翻開領航員的路書筆記,你還能看到:


Start, 30, Keep left over a crest into short 4 right plus opens, 60, crest and 6 right plus and don’t cut short 6 left minus.


解讀:起步,行使30米,保持左線,飛跳,進入4擋短右彎,路變寬加速,行使60米,飛跳,6擋右彎,保持中間線路(勿切內),6擋短左彎,半開油門通過。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想象一下,領航員像唐僧一樣將這一串如此複雜的路訊傳遞出來時,集中力、執行力和雙方默契都要到達極高的水平。


漂移過彎席捲塵土、凌空飛躍而起,重重摔在地上緊接著下一個過彎是拉力賽中最經典的畫面。比賽中的大霧、盲彎或者水坑視線都會嚴重受到影響,想要在平均400km的賽程裡超過100km/h的速度飛奔,如此快節奏的操控意味著車手要對領航員有絕對的信任和執行力。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車手以副駕為眼,能夠預判緊接的第二個甚至三個彎道,就像車手大腦般的領航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高度緊張的比賽中,領航員全程保持冷靜十分不容易,「騰雞」起來傳達路書指令的語氣語調,情緒都會影響到正駕駛的心態和技術動作。不但要在左搖右晃的高壓狀態下保持冷靜,甚至乎領航員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

對車手的情緒管理。


▲Subaru Rally Team USA

與場地賽不同,領航員不用通過Pit房的屏幕和耳機觀察比賽。坐在副駕駛能夠第一視覺的感受車手節奏和情緒,就像籃球賽場外的教練吆喝拍手一樣,壓住隊員情緒,保持對方冷靜。如覺得車手殺紅了眼,接近失控,領航員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即時調整路書,壓低比賽節奏,以免發生意外葬送整個賽季,雙方最緊密的團隊合作,也是拉力賽事最獨特的魅力。如果僅僅關注比賽本身,你將失去拉力賽的最大樂趣。


拉力賽的最強大腦:比車手更重要的是領航員


「高速度」和「可靠性」是拉力賽賽車設計的六字箴言,想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比賽中奪冠,領航員擔任的角色就是一一隊伍中的最高指揮。車手要像軍人般,對領航員指令絕對服從,經歷殘酷的比賽中打磨雙方的匹配度,成熟體後的組合十年都不會拆夥。拉力賽就是這樣——兩個人、一部車,一次次在飛沙走石中演繹最具團隊合作的讚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