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紀念幣,為啥面額都這麼低?

收藏金銀幣的藏友可能會遇到一個困惑:為什麼貴金屬的面額都這麼低呢?

比如,2018年11月16日起發行的2019年豬年生肖金銀紀念幣3克金幣,99.9%成色,面值為50元。

以目前黃金的市價,每克270元計算,即便把這3克金幣都融化成金水去賣,也有800多塊錢。


難道是央媽心善,每逢重大節日,都會做做公益,讓大家開心一下嗎?

很顯然是我們想多了,央媽這樣做其實是在規避風險。


面值不等於價值

儘管3克的金銀生肖紀念幣的面額是50元,但是你用50塊錢在銀行肯定是買不來的。

如果真的用50塊錢就能在銀行兌換,即使銀行的門被踏破,也輪不到我們普通藏友。

銀行所出售的價格是根據當時的黃金價格、鑄造價格、運輸流通價格等多方面因素,綜合為一個相對升水的價格。所以實際的銷售價格,要比面值高很多。

像2019年豬年生肖紀念幣圓形本色“金3g+銀3g”,實際銷售價為2303元,而不是面額所標註的60元這麼單純的數字。


實際上,2000年以後,中國金幣總公司自“千年紀念”金銀幣發售開始,就規範統一了貴金屬紀念幣各種材質,及規格品種的面額標準。


規避市場風險

假如金銀幣的面額比實際成本高,理論上講,收藏者只要能兌換出來就不會虧本了。

因為如果金銀材質上漲,金銀幣肯定也會上漲。即使金銀幣下跌,但有面值頂著,購買者也不會虧,大不了去銀行再換成人民幣。

這樣一來,真正吃虧的就是國家,用一句話總結就是:

有錢你賺,有虧央媽吃!

所以這種事,換做誰也不會去做,央媽自然也不例外。


防止假幣氾濫

除了上面的原因,金銀紀念幣之所以面額偏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

防止假幣的泛濫。

在1986年,正值裕仁天皇在位60週年,日本大藏省連續發行了三枚紀念幣。

其中就有一枚20克的金幣,純金材質,這枚金幣就按高於當時金子的價格來標註了面值,面值10萬日元,但實際含金價值尚不到4萬日元,金幣面值高出實際含金價值太多。


由於是真材實料的真金幣,又是國家法定貨幣,一般人又很難鑑別是不是官方鑄造的,所以通常只能按面值給予回存或兌換。

在1990年初,幾家日本公司在將這種金幣存入銀行時,被發現所持的都是贗品,總數達10萬多枚。

消息傳出,一時間輿論大譁,這次事件也成為了其它國家在貴金屬錢幣發行上的前車之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