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森林之上的《湮滅》,這才是高級智慧文明該有的樣子


黑暗森林之上的《湮滅》,這才是高級智慧文明該有的樣子

湮滅

中國人對《湮滅》的熟悉,可能最早源於這部散發著濃郁克蘇魯神話的風格小說,曾打敗當年的《三體》獲得星雲獎。之後電影迅速上映,雖然由於缺乏足夠的投資,使得整部電影的場景略顯粗糙,票房也並不十分的理想,但仍不失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幻佳作。特別是其中對外星文明的描述,令人細思極恐,甚至,這是一種比《三體》黑暗森林更令人絕望的恐懼!

對於這部作品網上有各種解讀,特別是關於主角“莉娜”結局到底是人還是外星人,引起很多人的爭論。但我認為這部科幻作品最可貴的地方在於提出了一系列大膽的假設:即智慧是什麼?智慧的目的是什麼?智慧最終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黑暗森林之上的《湮滅》,這才是高級智慧文明該有的樣子

湮滅

毫無疑問,片中來到地球的外星文明是一個比人類更加古老且智慧的文明,但這個外星文明既沒有選擇毀滅人類,也沒有選擇佔領地球,而是通過構建一個泡泡,在其中不斷地混合地球物種之間的基因和記憶。再加上導演各種混雜著神話和科學的隱喻,讓人很難理解。但其實要真正看懂這部電影,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即“群體智慧”,或者叫集體智慧、共享智慧。在很多科幻小說家的想象中,這是一種有別於人類個體智慧,由一個生態系統內所有生命共同組成的智慧形式。就像外星人選擇降臨燈塔一樣,很多科幻小說家認為這是智慧和文明最終的發展方向。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外星文明降臨地球並不是要來傷害人類,而是試圖改造人類。

理解了外星文明的智慧形式,也就理解了這個外星文明種種匪夷所思的行為。首先在外星文明看來,地球上的生命是原始和不可理解的,因為地球上的生命因為呈現物種和個體的差異,使人和人之間,人和動物之間不斷地互相傷害?另一方面,因為個體生命的原因,每個個體的死亡也就意味著完全的消失、滅亡,所以地球上的生命儘管不斷重複,卻始終無法突破生命的輪迴。

黑暗森林之上的《湮滅》,這才是高級智慧文明該有的樣子

湮滅

正是這個原因,外星文明構建了泡泡,企圖通過對地球上的生命進行改造,以幫助地球形成一個超級的共生智慧,不僅達到一種完美的和諧,而且無生無滅,突破生命與時間的輪迴。所以在泡泡內的鱷魚長出了鯊魚的牙齒,植物長成了人的形狀,當熊吃掉人之後也具有了人的某些記憶和能力,感受到了人的痛苦……這些都是這個外星文明改造的結果。

如果要打一個形象的比方就是,地球上的生命在外星人看來就好比是一臺臺單個的電腦,不僅品牌、外觀、系統各不相同,而且彼此之間不能聯繫,當一臺電腦達到使用壽命後,它記錄的信息就會完全消失。而外星文明所做的就是將所有的電腦進行整合統一,形成標準化,並在其中鋪設互聯網,讓全世界的電腦融為一體,和自己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也就不存在什麼死亡和消失。就像莉娜的丈夫凱恩在自殺之前說的一樣:“我以為我是人,大家都叫我凱恩,可我現在不確定了,如果我不是凱恩,那我是誰……”其實並不是凱恩不再是凱恩,而是全世界都是凱恩,凱恩已經是整個世界的一部分。

雖然在外星文明看來,對人類的改造是為了幫助人類,但站在人類角度改造本身就是一種毀滅,一種對個體的毀滅甚至湮滅。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選擇抗拒這一切,那個最早看清外星人意圖,智商最高的黑人女大學生就選擇了主動融入這一切。

黑暗森林之上的《湮滅》,這才是高級智慧文明該有的樣子

湮滅

至於說外星人最終為什麼會選擇用白磷彈“毀滅”自己,這個也很好解釋,因為在改造過程中它感受到了包括人類在內所有地球生命的痛苦,同時也看到了地球生命基於個體智慧的某些優勢,所以它最終選擇放棄改造地球,這就是最終泡泡消失的原因。

至於說莉娜最終還是不是人類的“莉娜”,只能說也是,也不是!和她那個外星丈夫一樣,他們雖然都被外星文明改造過,但同時也保留著屬於人類的記憶。他們回到人類世界,是那個無形、無質具有超高集體智慧的外星文明,嘗試理解人類個體意識的開始。

我們都是陰溝的蟲子,但總要有人想仰望星空!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