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吃窩頭趣事

從頤和園諧趣園宮門往西,在一條小山路間,有一處座西朝東的殿堂。離殿堂不遠的南部山上,還建有三檻敞字,從南到北形成一條風景軸線,這處建築群的名稱叫樂農軒。傳說,慈禧愛到這裡來吃窩頭。這是怎麼回事呢?

八國聯軍打到北京的那天,慈禧和光緒皇帝傳旨召開御前緊急會議,王公大臣躲的躲,逃的逃,到會的只有王文韶、剛毅、趙舒翹三個人。第二天大清早,慈禧和光緒匆匆忙忙換上老百姓衣裳,帶著三位大臣慌慌張張地乘上幾輛馬車,偷偷出了德勝門,沿著京北大道,奔清河、沙河向西逃跑。這時正值七月酷暑天氣,悶熱得使人透不過氣來。日頭落了的時候,來到一座叫貫市的村子。走了一天,大家都餓得夠嗆。

慈禧傳下話來,讓找個住處,弄點吃的。車進村,在一家莊戶門前停下。大臣趙舒翹急忙下車,走到禽色前扣了幾下門,不一會兒,裡面走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把門打開,上前問道:“你們是做什麼的?”趙尚書回答說:“我們是過路的。天黑了,想在你處借宿一夜,找點吃的。”老頭答應了,請他們進來。慈禧和光緒下了車,見這家的房子是用荊條和木棒編扎的,五間茅屋,非常簡樸,土地磚炕,倒也很清靜。炕上鋪著一領葦蓆。慈禧靠著窗臺坐下,光緒在土炕的下首坐下。不一會兒,老頭用

慈禧吃窩頭趣事


銅盆打了一盆洗臉水放在炕沿上,慈禧和光緒洗了洗臉。老頭又端上一個用麥桔編織的小筐,裡面裝滿了熱乎乎的玉米麵窩窩頭。慈禧和光緒幾個人,肚子早就咕嗜咕嗜響了,把窩頭拿起來一咬,覺得又香又甜,很好吃。不一會就把一筐筍窩頭全吃光了。慈禧和光緒在宮中,每頓飯都是山珍海味、雞鴨魚肉,一百多道菜,也不覺得好吃,卻覺得這窩頭香甜可口。真是:“餓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蜜不甜。”

一年以後,慈禧回到了頤和園,又想起了逃難時曾經過貫市村的情景,就下了一道聖旨,讓在景福閣山下北側的山坡,依照貫市村的農舍村景建造了這座“樂農軒”。完工後,慈禧還親筆題名,寫了“樂農軒”三個大字,做了一塊匾,掛在大殿中央。慈禧幸園時,常常到這裡遊玩。有一次,她傳旨要在樂農軒用膳,吃窩窩頭。御膳房的廚師聽了後,趕緊用玉米麵蒸了幾個窩窩頭,用食盒裝好,送到樂農軒。慈禧拿起一個一咬,覺得不是滋味,難以下嚥!立即把眼睛一靡,發起脾氣來,高聲說:“我要吃的不
是這樣的黃悖悖,你們給我做這樣的窩頭,真該殺。”這一來,可把御前大小太監嚇壞了,只好把御膳房的太監關起來問罪。從此以後,由於慈禧傳旨吃窩頭,被關、被殺的人有好幾個。御膳房沒辦法,只好到貫市村把給慈禧窩窩頭吃的那個老頭兒找來做飯。老頭兒蒸了一鍋窩頭,慈禧還是照樣說不好吃,把那老頭也關起來了。

慈禧吃窩頭趣事

御膳房的太監聽說以後,天天提心吊膽。就怕慈禧傳旨吃窩窩頭。正在大家發愁的時候,有一個聰明
過人的御膳監,想起了用栗子面加黑糖蒸窩窩頭的做法。正巧這天慈禧來到樂農軒,又傳旨要吃窩窩頭。他們便用栗子面蒸了幾個窩頭送了去。慈禧吃了後,感覺香甜可口,很好吃。她說:“這才和我在貫市吃的窩頭味道差不離哩。”這時御膳房的太監才鬆了一口氣。從此以後,栗子面窩窩頭,便列為皇宮內膳食的佳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