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遊行要求難民進入?對待難民德國可謂一股清流


柏林遊行要求難民進入?對待難民德國可謂一股清流

今天,德國柏林爆發千人遊行,要求歐盟允許希臘和土耳其邊境的難民和移民進入歐洲,我們且不專注這麼多人遊行不戴口罩的問題,談一談為什麼德國人對難民這麼包容。

柏林遊行要求難民進入?對待難民德國可謂一股清流

在對待難民這個的問題上,德國可謂是歐盟裡的一股清流,在其他成員國把難民視為燙手山芋互相推諉時,德國卻在難民問題上態度積極。

在15年的難民危機中,德國是接收難民最多的歐盟國家。15年的一份民調顯示,有66%的德國人支持滯留匈牙利的難民入境德國;67%的德國人願為難民提供志願服務,88%的受訪者願意捐贈財物。

在約旦和黎巴嫩,難民每月能領取14美元的糧食券,但在德國每個難民家庭每月可領取225歐元補助,居住滿15個月後,成年避難者每月能領取的金額提高到399歐

所以德國成為了難民的首選目的地。


為什麼德國對難民如此歡迎呢?百因必有果,德國的態度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德國出生率常年為負,老齡化嚴重,需要吸納大量勞動力,加上德國是一個工業大國,對勞動力的需求比其他國家更迫切,引入難民不僅可以提高生產率,也能降低本國企業的用人成本。


德國有意在難民危機中扮演領導者角色,鞏固在歐盟內的“領頭羊”地位,提升國際威望。

當歐盟各國為難民份額爭執不休亂作一團時,德國站了出來,率先宣佈打開邊境,瞬間站上了道德的制高點,國際對此褒獎一片。但是歐盟其他成員國不開心了,哥們,你這不是讓我騎虎難下嗎?


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德國在戰爭中殘酷的暴行導致德國一直在國際舞臺上缺少政治話語權。德國政府想借此扭轉德國在世人心中的負面形象。

德國一直倡導民主人權和人道主義,德國民眾覺得我們有義務去幫助那些難民,而且德國曾經飽受戰爭的蹂躪,德國民眾能對難民做到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所以民眾也支持政府做出接受難民的決定。


雖然德國對難民比較歡迎,但也是相對於其他成員國來說的。隨著引入難民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德國人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轉變。

在隔壁法國發生巴黎恐怖襲擊後僅一月有餘,德國多城市又發生大規模性侵事件,受害者逾千人,疑犯中大部分是15年進入德國的“難民”。

19歲的拉登伯格,被17歲阿富汗難民哈瓦里姦殺,但有專家指出他最少有22歲,他之後承認更改年齡,因為未成年難民在德國有較好待遇。拉登伯格的父親在救助難民組織工作,在女兒的追悼會上,還組織來參加喪禮的朋友給難民募捐。


柏林遊行要求難民進入?對待難民德國可謂一股清流

拉登伯格生前照


曾經對難民表示歡迎的民眾立場出現了大規模轉向,紛紛呼籲政府停止慷慨的接納政策。

最初人們即便對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有所微言也不敢表露,以免被戴上“政治不正確”的帽子,但接二連三的恐怖襲擊和暴力事件開始讓民眾將矛頭指向穆斯林和難民群體。

當種族矛盾被激化,“友好”的德國人會重新“納 粹化”嗎?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會輕易的被關上嗎?

德國未來該往何處去,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我們能決定的,是要不要打開這個潘多拉盒子。


柏林遊行要求難民進入?對待難民德國可謂一股清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